图书介绍

天神与天地之道 巫觋信仰与传统思想渊源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天神与天地之道 巫觋信仰与传统思想渊源 上
  • 郭静云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7532577132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593页
  • 文件大小:132MB
  • 文件页数:62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天神与天地之道 巫觋信仰与传统思想渊源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时空范围与认识古人精神文化的方法要点1

一、传统思想与上古信仰的背景1

二、时空范围:重新确定“中原”地理概念的本义3

三、中国上古文明的历史脉络5

四、由世界人类历史的脉络探寻商文化之信仰9

五、跨学科领域的历史考证方法10

(一)分歧的学科无法达到洞察事情的目标10

(二)对文献的解读:文献学所提供史学的“工具”11

(三)考古学的“工具”12

(四)考古与文献之外的史料12

六、本书结构及相关说明13

上编 昊天充满神兽:商文明祈天的信仰结构17

导论:神兽崇拜及古代文明的精神——兼论研究方法的要点17

一、形象与概念17

二、上古信仰考证方法18

(一)观察礼器纹饰的观点和解读方法简述18

(二)神话研究的观点和解读方法简述19

(三)礼器纹饰与古字象形意义的相关性20

(四)采用自然界的知识21

第一章 上古文明神龙形象来源的异同22

一、神龙的自然性或虚幻性22

二、鳄鼍的假设23

三、蛇的假设26

四、天文假设30

五、恐龙假设31

六、昆虫假设33

(一)昆虫假设的源出33

(二)昆虫与农耕生活的关系34

(三)羽化、升天而再生的理想35

(四)昆虫崇拜与萨满文化39

(五)双嘴的形状42

七、昆虫假设与夏禹神话43

八、结语44

第二章 商文明双嘴龙“天神”信仰索隐47

一、礼器纹饰通用的母题考48

(一)母题涵义考证48

(二)双嘴龙母题几种固定的构图57

1.双首龙57

(1)弯形的双首双爪夔龙57

(2)弯形的双首龙58

(3)璜玦形的双首龙61

(4)双首的蟠龙63

2.尾刺龙67

(1)尾刺龙与双首龙的关系67

(2)弯形的尾刺龙67

(3)璜形和勾玦形的尾刺龙68

(4)夔形的尾刺龙68

3.小结70

(三)礼器上的阴刻线纹和印纹饰带71

1.弯形71

2.璜形或双勾形74

3.夔一爪及成对夔形75

4.小结78

(四)双嘴龙形象的发展及变体79

1.双嘴龙与双龙构图80

(1)双龙构图与双嘴龙母题的关系80

(2)双夔交嘴81

(3)双夔交尾:来源与演变85

(4)成双的蟠龙结构92

(5)双龙互咬尾部93

(6)其他结构的双龙图93

(7)小结94

2.双首龙与双尾龙:两种构图的关系95

3.饕餮纹与双嘴龙母题的关系97

4.饕餮纹中成对夔龙间鼻形的意思107

(1)甲骨文以鼻为象形意义的“自”字107

(2)文化信仰中“自”与天皇观念的结合108

5.饕餮构图多样化的脉络112

(五)总结113

二、巫觋文化双嘴龙信仰113

(一)神龙食人信仰113

1.饕餮食人的记录本义113

2.世界古文明神话中的“龙食人”母题114

3.中华文明神话中“龙食人”母题的痕迹115

(1)神兽吞吐其子的形象115

(2)被神兽吞吐以升天116

4.神食人信仰与献人祭神传统的关联116

5.通过与神兽结合,臻神化而成为“神人”的信仰121

(1)周代礼器上的神人形象121

(2)战国以来神龙饕餮的形象与其他臻神化通道联合122

6.小结131

(二)神龙衍养信仰131

1.生养万物的神靈雨131

2.神圣的食物132

(三)总结134

三、“神”字之象形意义135

(一)“神”字象形意义原考135

(二)金文“申”字136

(三)甲骨文“神”字136

(四)“神”、“電”、“雷”三字之间的关系141

四、结语:礼器、神话、古字中的“神”义来源142

第三章 天上龙神的神能:甲骨卜辞考释145

一、殷商众神的类别及百神观念的多元性145

二、甲骨金文中的天上百神祭祀对象147

三、双嘴龙神的神能149

(一)神涎赋吉149

(二)鬼神之相击149

(三)天地之间自然生育的神能151

1.管理雨露151

2.神来于春田,降养育万生的神精甘露151

3.神和電153

(1)神降水火,春雷吉象153

(2)電和神、雨和靈:自然神符靈验的表现155

4.神和虹158

(四)神符信仰159

(五)神龙祐王与圣王神子的信仰160

1.天神对王事的授权和保祐160

2.神人信仰与帝王观念161

3.甲骨文“神妇又子”的卜辞考证165

4.“神母”信仰与双嘴夔龙形象之关系168

(六)余语170

四、其他龙形神兽170

(一)神和龙170

(二)申(神)和云(?)171

1.舞雩祈雨171

2.云的神性173

3.释“云”174

4.卜云(?)不限于求丰年甘露176

五、结语177

第四章 先秦从“申”诸字:“神”义扩展的脉络179

一、从神祕图案到文字符号的变义179

二、?、?、?179

三、释“?”180

四、释“?”183

五、释“寿”186

六、余论:“神”义扩展的脉络189

第五章 商文明神纹来源之谜191

一、多元商文明中神纹的属性问题191

二、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纹饰结构193

三、长江下游文明与二里头的纹饰对照195

四、长江中下游文化体系中神纹定型之前相关纹饰的演变202

五、长江流域与郑洛地区的关系206

(一)二里头与马桥,两种文化之间的桥梁问题206

(二)文化交流格局中江汉地区之中心环节206

(三)江汉、郑洛、成都:地区间的三角关系215

(四)江河中原之神纹硬陶的主要产地224

六、印纹硬陶技术与神纹母题225

(一)长江中下游三个区域225

(二)硬陶技术的衍生227

(三)夔神纹衍生之谜233

七、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影响问题235

八、结语242

九、余论:殷周之前的文字中,寻找“神”字的雏形图243

第六章 殷商帝国多元的宗教:非龙形的通天兽246

一、从信仰到宗教246

二、能组成饕餮结构的崇高神兽247

(一)双凤饕餮夔神247

(二)双虎饕餮夔神251

(三)凤虎夔的扉棱252

(四)三神形象的混合及演变255

三、饕餮与兽面之结合——兼谈神牛形象260

四、“神象”:虫龙之外的夔形鼻皇264

五、构成饕餮局部形象的神兽276

六、神兽头像279

七、立体的神兽造型283

八、作礼器底纹的神兽300

九、结语304

第七章 老虎帝国306

一、虎形礼器:崇拜神虎的发祥地及信仰要点307

(一)江汉上游对虎神的崇拜307

(二)江南对虎神的崇拜310

1.崇拜华南虎的遗迹310

2.华南地区崇拜虎的滥觞311

(1)平原农民与山麓猎民精神文化的交流311

(2)刻纹白陶礼器之谜313

(3)高庙文化獠牙图考315

3.崇拜野猪的遗迹:根源和传演319

(1)新石器中晚期长江流域319

(2)新石器中期各地猎民生活的若干规律以及野猪的重要性321

(3)新石器中晚期渭河流域渔猎粟作文化对野猪的崇拜324

(4)海岱地区的文化特点326

(5)青铜时代野猪形象的传演327

(6)人类历史所留下的崇拜野猪的痕迹332

(7)小结333

4.从野猪到老虎:獠牙图的传承和意思演变334

5.虎牙形象的文化属性问题340

6.虎口的象征意义342

7.小结344

(三)殷商王族对虎神的崇拜345

二、提及老虎的殷商文献考:用意、观念及文化属性350

(一)猎虎卜辞考释351

1.殷王猎虎记录351

2.殷王焚擒猎虎353

(二)猎虎的神祕意义355

1.虎为受祭祀者和祭牲的作用355

2.殷王暴虎及田猎祝法357

3.“虎”之咎征359

(三)从田猎到防守361

(四)试释“虎?”362

(五)总结367

三、地名和族名中的老虎形象367

(一)写法从“虎”、“?”的猎地和猎地的族群368

1.虎头人身的地名和此地带的地主368

2.从“?”、“?”(歹)的猎田和族群370

3.从“虎”、“田”之“?”(?)的猎田和族群372

4.从“虎”、“而”之“?”(?)地的猎田373

(二)殷商贵族含“虎”名的社会团体和政权374

1.“虎族”的属性374

2.“虎族”及“虎侯”的身份375

3.其他从虎的殷商族群:?、?、?、?、?、?及?虎者375

4.西周虎名的传承377

5.小结378

(三)从老虎形象的方国和族团:地望考378

1.虎方之地望考378

2.?方的地望及其与殷商的关系,兼释“?”(寻)385

3.?方地望考与?族的属性393

4.?和?的族群属性、活动范围和古国地望398

(1)?国的历史考398

(2)?国的历史考400

(3)?、?、?三族及三国空间的关系402

5.?与?族团的活动范围403

(四)殷商文明中神虎之“地理”:南北传统的成分403

四、多元与整体化404

(一)从礼器的造型看南北对老虎崇拜的合并同化404

(二)西岭老虎军队威猛的象征407

五、传世神话中神虎以及“虎口”的功能演变411

六、结语415

第八章 商文明信仰中天凤的神能417

一、玄鸟神话刍议417

(一)玄鸟不是殷商始祖的信仰417

(二)鸟生信仰与汤商文化的关系418

(三)从石家河到盘龙城鸟形礼器的演化看玄鸟形象419

(四)从古人经验的角度再思鸷鸟形象424

(五)战国时期玄鸟形象变化与神能减缩426

(六)玄鸟与天凤:天凤形象的演变脉络428

(七)总结430

二、神生与鸟生之别——兼谈鸟类族徽431

(一)神、龙、鸟与宗族的关系431

(二)殷周以鸟类为族徽的族群433

1.多元的鸟族433

2.雀族和多类凤族437

三、崇拜鸟类的多元性与商文明天凤形象的规律化440

四、甲骨卜辞中凤鸟多元的意义441

(一)甲骨文“凤”字的字形之谜441

(二)殷人猎兽、擒鸟442

(三)凤羽旋风:对传统理解的疑虑446

(四)遘风或遘鹰?448

(五)占卜掫凤的隐义452

(六)宁凤祈礼考453

1.释“宁”453

2.宁凤礼仪与方位概念的关系456

(七)殷人禘禴凤的记录458

(八)四方、四时、四季的羽绒形象和占星术求年之祭460

(九)凤凰与风伯关系463

五、神与凤的神能之别与互补关系463

(一)神凤来护王事463

(二)神凤在天上互动,自然界万物化生465

六、结语467

第九章 非兽形的“天帝”469

一、“上帝百神”观念:上帝在天上的位置469

(一)群体的神、祖和独一的上帝信仰469

(二)“方帝”与“帝方”471

1.“方帝”471

2.“帝方”473

3.“帝”字作名词和动词之区分473

(三)总结:天中的崇拜对象476

二、天中观念及形象:“帝”字的象形意义477

(一)前人对“帝”字字形的解释及其矛盾477

(二)从“上帝”的自然居处思考“帝”字的形象来源479

三、商代上帝的信仰内容482

(一)季节运转与年岁收获483

(二)生死之崇高原理486

(三)上帝与商王487

1.帝若王授祐487

2.帝怒王降艰令咎489

3.在哪方面上帝经常祐艰商王?492

(1)建邑:国家的中央政权492

(2)出兵:国家的四方领土494

4.上帝“体现”概念的衍生496

5.小结497

(四)上帝与天上神兽的关系497

1.帝令神、龙498

2.帝令凤、羽499

(五)思考“帝令雨”卜辞的隐义501

1.“帝令雨”卜辞的规律考501

2.思考信仰的层面及演化505

(1)神兽与巫,上帝与王505

(2)神兽和天象,雨水和雨师505

(3)黄帝杀夔,帝令雨506

3.小结:殷商时代上帝与自然界的神祕结构507

(六)祖先宾于帝的概念507

四、结语509

第十章 先王的形象511

一、商王族祭日与祖妣日名索隐511

二、先王崇拜:汤商与殷商的问题513

(一)殷商王族的不固定性与完整丧礼结构的矛盾513

(二)祖形器的线索516

(三)十日神话的属性519

三、卜辞中神龙与王考、妣考的关系521

四、余论522

(一)“祖、日、鸟、龙、帝”宗教系统522

(二)龙吞日的信仰母题524

第十一章 商代礼器人面寻钥526

一、学界对商周面像意义的探讨526

二、商时期的人面图像类型528

(一)三星堆类型528

(二)江南类型529

(三)陕南及周原类型539

(四)河北及殷墟的类型542

(五)总结546

三、大禾人面方鼎之谜546

(一)文化脉络及属性问题546

1.从河北到湖南546

2.眉毛与人中特征所隐含的意义549

(二)造型释意550

1.学界关于大禾方鼎的面像讨论550

2.面像与饕餮的关系551

四、被饕餮吞噬者的身份考552

(一)“神杀”信仰与“巫”的形象552

(二)殷商以前人牲斩首礼之遗迹554

1.长江流域554

2.西辽河流域夏家店下层文化556

3.草原地带:以石峁遗址为例557

4.小结:殷商帝国人牲斩首礼的多元性559

五、神杀巫礼的特点560

(一)神杀造型的规律560

1.神兽从头咬巫560

2.神兽吞噬巫头561

3.单头的造型565

(二)殷墟1400号王墓面具之谜566

(三)神兽噬巫首的特殊意义568

六、殷周时期巫面像作用的演化570

七、结语573

总论:神兽、祖先与上帝——商文明昊天的信仰结构575

一、商文明神圣宇宙575

二、世界上古信仰的脉络刍议586

三、商文明信仰演化趋势59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