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编世界现代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春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东方出版社
- ISBN:7506001105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833页
- 文件大小:190MB
- 文件页数:85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编世界现代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20世纪初世界历史开始了新时代1
第一节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1
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影响1
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3
欧洲北美诸国的经济6
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经济7
第二节 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状况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民主运动9
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9
欧美的工人运动11
列宁主义的产生。俄国1905年革命13
亚洲的觉醒16
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18
第三节 20世纪初的国际关系19
帝国主义列强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19
摩洛哥危机22
两次巴尔干战争25
第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28
第一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28
大战的爆发28
第二国际的破产31
1916年前的战争进程34
交战国的经济政治危机39
大战的结束41
第二节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44
革命的前提条件44
列宁的四月提纲46
布尔什维克党对武装起义的准备49
十月武装起义的胜利和伟大历史意义52
第三节 苏俄人民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55
苏维埃政权最初的政治经济措施55
签订布列斯特和约58
粉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60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64
第三章 帝国主义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67
第一节 巴黎和会与国际联盟的建立67
战后帝国主义的实力对比和巴黎和会的召开67
对德和约的签订及凡尔赛体系的形成72
国际联盟的建立75
第二节 华盛顿会议76
战后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形势及华盛顿会议的召开76
华盛顿体系的形成78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81
第四章 1918——1928年的资本主义国家84
第一节 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风暴84
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状况84
德国十一月革命88
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93
日本“米骚动”97
美、英、法、意等国的革命运动100
1923年欧洲的革命风暴103
第二节 相对稳定时期的资本主义国家105
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105
美国柯立芝繁荣108
法国的“左翼联盟”政府111
英国的工党政府和1926年的总罢工114
魏玛共和国117
意大利法西斯独裁制度的建立122
第五章 共产国际的建立和20年代的国际关系128
第一节 共产国际的建立和初期活动128
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128
共产国际的初期活动129
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132
第二节 20年代的国际关系134
苏俄争取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134
热那亚会议和拉巴洛条约135
小协约国的建立和活动137
德国赔款问题与道威斯计划139
洛加诺公约142
国联裁军会议和非战公约143
第六章 20—30年代殖民地半殖民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涨147
第一节 1919—1923年的民族解放运动147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对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147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50
朝鲜三·一人民起义152
印度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55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159
埃及独立运动165
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168
第二节 1924—1938年的民族解放运动171
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171
朝鲜人民的抗日斗争173
越南安沛起义和义安——河静苏维埃运动177
摩洛哥里夫的民族起义180
印度尼西亚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起义182
印度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86
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191
尼加拉瓜抗美游击战争193
第七章 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198
第一节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和苏联的建立198
内战结束后的苏俄形势198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199
苏联的建立和苏联宪法的制定203
第二节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方针的确立205
列宁逝世前后的国内政局205
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制定与实施208
工业化初期苏联的党内斗争209
农业集体化方针的确立212
第三节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成就和失误213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订213
粮食收购危机和对布哈林的错误斗争214
农业全盘集体化218
联共(布)16大的召开和“一五”计划的实施219
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制订和实施220
苏联新宪法的颁布221
肃反运动223
卫国战争前夕的经济和军备状况228
第八章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231
第一节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231
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231
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和特点233
经济危机的后果和影响234
第二节 美国罗斯福新政236
新政的历史背景236
罗斯福新政239
新政的历史作用244
第三节 远东战争策源地的形成246
经济危机袭击下的日本246
法西斯势力的加强和对中国的侵略247
国民经济军事化和法西斯专政的建立250
第四节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255
经济危机与纳粹党的兴起255
希特勒的上台259
希特勒的独裁统治和扩军备战261
第九章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前期斗争266
第一节 中国的抗日斗争266
“九·一八”事变和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高涨266
上海“一·二八”抗战267
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与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268
日本向东北的扩张与二十九军、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的抗战269
华北事变与“一二·九”运动270
西安事变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271
第二节 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和法国的人民阵线运动272
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272
法国人民阵线运动274
第三节 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和西班牙的反法西斯民族革命战争277
意大利的扩张侵略277
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278
西班牙人民阵线政府的建立280
西班牙反法西斯民族革命战争282
第十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287
第一节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287
“七·七”事变287
国民党战场的抵抗和失利288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290
等二节 英法美的绥靖政策和欧洲战争危机的加剧293
法西斯同盟的形成293
德国吞并奥地利294
捷克斯洛伐克危机与慕尼黑协定296
英法苏三国谈判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300
第三节 德波战争与欧洲北非战场304
德军闪击波兰和波兰的灭亡304
苏联“东方战线”的建立305
德国进攻北欧、西欧与法国败亡308
不列颠之战310
《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的签订313
德国法西斯占领东南欧314
德意法西斯入侵北非315
第四节 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的爆发316
苏德战争前夕的苏德、苏日关系316
德国法西斯发动侵苏战争319
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320
日美矛盾和日本准备太平洋战争322
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324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325
第十一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和胜利329
第一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转折329
斯大林格勒战役329
北非战场的胜利与意大利投降333
太平洋战场的进程和亚洲各国人民的抗日斗争337
欧洲的抵抗运动338
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340
第二节 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341
苏军的连续反攻341
第二战场的开辟342
欧洲人民起义343
雅尔塔会议345
柏林战役和德国的投降346
波茨坦会议347
美英在太平洋战场的反攻348
波茨坦公告和日本投降349
第十二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果和影响356
第一节 战争的浩劫356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比较356
人员的伤亡及社会生产力的破坏360
第二节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生360
第三次科技革命在战争中开始360
科技革命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363
第三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366
战争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速发展的催化剂366
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阶段370
第四节 国际战略格局的变化373
法西斯政权的覆灭373
美国登上霸主地位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衰落374
苏联国力的增强和欧亚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377
民族民主运动的兴起379
笫十三章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381
第一节 战后初期的苏联381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381
社会政治生活387
联共(布)19大和斯大林逝世389
第二节 欧亚社会三义国家的巩固和发展391
欧亚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391
中国革命的胜利400
欧洲共产党与工人党情报局和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402
第十四章 战后初期的美国和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407
第一节 美国霸主地位的确立407
军事经济实力的膨胀407
国内政治状况410
杜鲁门的“公平施政”纲领415
第二节 德国和日本417
四国分区占领和德国的分裂417
美国对日本的单独占领420
日本的民主化改革422
旧金山体制426
第三节 英国、法国和意大利428
英国428
法国431
意大利434
第十五章 战后初期的民族解放运动436
第一节 东南亚和南亚436
东南亚的独立运动436
印巴分立441
独立后印度的内外政策444
第二节 西亚、非洲和拉丁美洲446
西亚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446
巴勒斯坦问题和第一次中东战争449
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452
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456
第十六章 战后初期的东西方关系462
第一节 反法西斯盟国有关战后和平的安排462
雅尔塔体制462
联合国与国际货币金融组织的建立462
五国和约与多瑙河公约的缔结464
第二节 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对峙466
美国的冷战政策和邱吉尔富尔顿演说466
杜鲁门主义469
马歇尔计划470
第一次柏林危机472
第四点计划475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476
美国在中国的失败479
朝鲜分裂和朝鲜战争481
第十七章 50—60年代的资本主义国家490
第一节 美国490
科技领先地位与经济发展490
经济危机的新特点494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497
美国政府的社会经济政策500
工人运动和黑人运动503
第二节 联邦德国和日本的崛起505
联邦德国的崛起505
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511
第三节 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政治518
英国518
法国521
加拿大和澳大利亚525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形成528
西欧工人运动532
第十八章 50—60年代的社会主义国家和欧洲共产主义535
第一节 苏联535
斯大林逝世后的国内政局与苏共20大535
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539
勃列日涅夫的新经济体制和扩军备战534
第二节 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自治道路和东欧其他国家的改革535
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自治道路535
东欧其他国家的改革551
第三节 中国、朝鲜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559
中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559
朝鲜的千里马运动562
第四节 欧洲共产主义的产生和发展564
欧洲共产主义的产生564
欧洲共产主义的发展567
第十九章 50—60年代亚非拉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572
第一节 第三世界的兴起572
亚非会议572
不结盟运动574
第三世界其他国际组织575
第二节 印度支那三国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576
越南576
老挝579
柬埔寨581
第三节 阿拉伯国家反对帝国主义和犹太复国主义的斗争582
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和第二次中东战争582
第三次中东战争584
巴勒斯坦人民争取民族生存权利的斗争586
第四节 非洲大陆的独立浪潮587
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及其特点587
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589
加纳的独立591
第五节 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592
古巴革命的胜利592
巴拿马和多米尼加人民反美爱国斗争595
智利阿连德政府的改革597
第二十章 50—60年代的国际关系601
第一节 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601
苏波关系与波兹南事件601
苏匈关系与匈牙利事件604
苏南关系的演变607
“布拉格之春”609
中苏关系的恶化613
第二节 美国与西欧、日本矛盾的发展615
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615
戴高乐对美国霸权的挑战618
英美特殊关系的结束620
从哈尔斯坦主义到新东方政策622
欧洲共同体的对外战略625
日美关系的演变627
第三节 美苏关系的变化629
四国首脑会议与第二次柏林危机629
古巴导弹危机633
第二十一章 70年代后的世界经济601
第一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601
现代科技革命推动新兴工业的发展601
战后最严重的持久的世界经济危机639
供应学派等保守主义经济理论及其对策643
发达国家间的经济关系646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改革648
中国开创社会的主义建设新局面648
苏联继续推行经济改革651
东欧诸国经济改革的深入653
第三节 第三世界国家经济659
经济的基本特征659
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地区660
拉美地区经济的发展661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662
南南合作与南北对话663
第四节 本世纪末世界经济展望666
经济大调整666
世界经济中心逐渐转移667
第三世界面临严峻考验668
第二十二章 70年代以来的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671
第一节 美苏政治和美苏关系671
美苏实力和战略地位的变化671
尼克松主义和美国对外关系的调整672
苏联的全球战略攻势676
里根主义和星球大战计划678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和外交新思维680
80年代中后期走向缓和的美苏关系683
第二节 西欧和日本686
由经济一体化趋向政治一体化的西欧686
西欧同美国的关系688
西欧同苏联的关系689
西欧同第三世界的关系690
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日本692
日美关系695
日苏关系697
日本同西欧、第三世界的关系698
第三节 东欧政治与外交701
南斯拉夫、匈牙利的改革701
波兰和阿尔巴尼亚的改革704
东欧与苏联关系的变化707
东欧与西方国家关系的发展710
第四节 亚非拉地区的政治和国际关系712
朝鲜的和平统一问题712
越南对柬埔寨的侵略战争716
阿富汗抗苏民族战争720
伊朗“伊斯兰革命723
两伊战争724
第四次中东战争和阿、以关系728
安哥拉独立与苏、古的干涉733
南非人民反对种族主义的斗争735
拉美政治风云738
第五节 中国政治和对外关系743
从动荡走向全面改革743
一国两制和港、澳、台问题746
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749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751
中美关系正常化752
中日关系正常化756
中苏关系正常化760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关系762
第六节 本世纪末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展望767
第二十三章 1900年以来科学文化发展概况780
第一节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780
现代科技发展的特点780
量子论和相对论的产生781
从原子结构的探讨到基本粒子的研究783
现代化学和生物学的成就784
现代能源科学的发展786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兴起786
空间技术的发展787
超导研究789
医学790
横断科学的兴起791
第二节 现代西方哲学793
概况和基本特征793
实用主义794
新托马斯主义795
结构主义797
法兰克福学派798
分析哲学799
存在主义799
弗洛伊德主义801
第三节 现代欧美和苏联史学803
西方传统史学面临挑战803
文化形态史观804
批判的、分析的历史哲学806
美国的新史学派807
法国的年鉴学派808
苏联史学810
第四节 现代文学和艺术的发展811
欧美文学811
苏联文学812
亚非拉文学814
现代美术816
影视艺术819
第五节 现代世界宗教824
概况824
现代佛教824
现代基督教826
现代伊斯兰教828
后记832
热门推荐
- 1346950.html
- 2920454.html
- 3256401.html
- 2719332.html
- 3821510.html
- 3680857.html
- 3550501.html
- 3387572.html
- 2839493.html
- 326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572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123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472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487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517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723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009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37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205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4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