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濮阳县志 (1980-2000)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濮阳县志 (1980-2000)
  • 濮阳县地方史志办编委会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534828638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1047页
  • 文件大小:263MB
  • 文件页数:1132页
  • 主题词:濮阳县-地方志-1980~2000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濮阳县志 (1980-2000)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凡例1

概述1

大事记9

特载:领袖与濮阳31

专记之一 中华龙乡49

第一章 西水坡遗址49

第一节 主要文化层50

一、第一层50

二、第二层51

三、第三层51

四、第四层51

五、第五层51

六、第六层52

七、第七层52

第二节 主要遗迹52

一、壕沟52

二、房基52

三、窖穴52

四、陶窑52

五、灰坑52

六、墓葬53

第三节 主要遗物55

第四节 西水坡遗址的地位和价值56

一、遗址年代、文化类型的初步分期56

二、蚌壳龙对龙文化研究的意义57

三、对墓主人身份的讨论57

四、对蚌壳图的天文学解释58

第二章 中华第一龙59

第一节 发现发掘59

第二节 学术研讨62

第三节 初步成果65

第三章 濮阳龙文化67

第一节 濮阳龙文化与中华民族68

第二节 濮阳龙文化与华夏文明69

第三节 龙文化活动71

第四节 中华龙碑72

专记之二 帝舜故里73

第一节 帝舜文化与帝舜故里研究73

一、中国濮阳帝舜文化研究会73

二、研究活动74

第二节 帝舜故里75

一、舜帝出生地—姚墟76

二、舜帝躬耕地—历山76

三、舜帝迁居地—负夏瑕丘77

四、舜帝渔猎处—雷泽77

五、舜帝制陶处—大河之滨78

第三节 帝舜文化78

一、帝舜生平79

二、帝舜功绩80

三、帝舜后裔81

第四节 纪念场馆及联谊活动83

一、帝舜宫83

二、帝舜故里碑84

三、联谊活动85

四、名人题咏86

第五节 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第十九届国际大会87

附:帝舜文化及帝舜故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书88

一、历史渊源88

二、基本内容89

三、基本特征89

四、主要价值89

五、保护内容90

六、保护措施91

专记之三 张姓祖源92

第一节 张姓起源92

一、黄帝后裔92

二、得姓始祖93

三、得姓地望94

四、得姓缘由95

第二节 张姓研究及文化联谊活动96

第三节 纪念场所99

一、挥公像100

二、挥公墓及挥公碑100

三、挥公大殿100

四、名人碑刻101

第四节 世界张氏总会第二届恳亲会103

专记之四 颛项遗都104

第一节 颛项帝的历史功绩104

第二节 颛项建都地105

第三节 高城遗址考古新发现106

第一编 政区 环境107

第一章 政区107

第一节 境域107

一、位置107

二、现行境域107

三、境域变迁108

四、边界108

第二节 建置沿革109

第三节 行政区划111

第四节 县城132

第五节 地名133

一、古国133

二、古郡州县133

三、古城邑134

四、自然地名135

第二章 地理环境137

第一节 地质地貌137

一、地质137

二、地貌139

第二节 气候140

一、气象140

二、物候144

第三节 土壤145

一、种类及土属145

二、特点及分布145

第四节 资源148

一、土地148

二、矿藏148

三、植物148

四、动物149

五、水150

第五节 自然灾害150

一、旱灾150

二、涝灾151

三、风灾152

四、其他152

第三章 河流154

第一节 古河流155

一、古黄河155

二、濮水156

三、瓠于河156

四、毛相河156

五、澶水157

六、洪河157

七、硝肖河157

八、漆河157

九、魏河157

十、清河157

十一、仓马河157

十二、淇河157

十三、白沟河157

第二节 古湖泊159

一、澶渊159

二、西湖159

三、黑龙潭159

四、莲花潭159

五、雷泽159

六、黄龙潭159

第三节 现有河流159

一、黄河159

二、金堤河160

三、马颊河160

四、潴龙河160

五、天然文岩渠160

第四章 环境保护161

第一节 环境监测161

一、水质监测161

二、噪声监测161

三、大气监测161

第二节 环境治理162

第三节 环境保护法规宣传162

第五章 地震监测及天文现象162

第一节 地震监测162

第二节 天文现象163

第三节 管理机构163

第二编 民情与民俗165

第一章 人口与计划生育165

第一节 人口数量与分布165

第二节 人口构成166

一、性别构成166

二、年龄构成166

四、文化构成166

第三节 计划生育166

第二章 姓氏169

第一节 姓氏基本情况169

第二节 主要姓氏来源及分布170

第三章 民族宗教173

第一节 民族173

第二节 宗教174

第四章 居民生活175

第一节 家庭状况175

一、城市住户175

二、农村住户175

第二节 收入状况176

一、城市居民176

二、农村居民176

第三节 消费状况176

一、城市居民176

二、农村居民177

第五章 民俗180

第一节 生活习俗180

一、服装180

二、发型181

三、首饰妆饰181

四、饮食181

第二节 生产习俗181

一、种植181

二、林木182

三、畜养182

第三节 婚姻习俗182

一、新旧结合式婚礼183

二、新式婚礼183

第四节 生育184

第五节 丧葬184

第六节 传统节日184

一、春节184

二、火神生日185

三、灯节185

四、二月二185

五、清明185

六、端午节185

七、六月初一185

八、七月七185

九、七月十五186

十、中秋节186

十一、冬至186

十二、腊八186

十三、祭灶186

十四、除夕186

第七节 谚语歌谣歇后语186

一、谚语186

二、歌谣191

三、歇后语193

第八节 新名词195

第六章 方言196

第一节 濮阳北区196

一、声母196

二、韵母197

三、声调200

第二节 濮阳南区201

一、声母201

二、韵母202

三、声母韵母拼合规律203

四、声调205

第三节 濮阳东区206

第四节 方言词汇206

第五节 濮阳方言语法215

一、词缀215

二、虚词215

第六节 濮阳方言标音举例216

第三编 油气开发219

第一章 勘探开发219

第一节 油气勘探219

一、区域勘探219

二、重点勘探219

三、流动勘探220

第二节 油气开采220

一、生产管理221

二、油气产量221

第三节 油气集输221

第四节 油气加工222

一、原油加工222

二、天然气加工222

第二章 基本建设223

第一节 产能建设223

第二节 供电工程223

第三节 供水工程224

第四节 通信网络及油区公路建设224

第三章 支油工作225

第一节 支油爱油225

一、支油组织225

二、提供土地225

三、基建服务226

四、物资供应226

第二节 工农共建227

一、支油教育227

二、互相支援228

三、工农联防228

四、经济协作228

五、挂牌制度229

第三节 油区治理230

第四编 名地名胜名产名吃233

第一章 名地233

第一节 上古先民活动中心地233

第二节 华夏上古建都地234

第三节 春秋战国诸侯国会盟地235

第四节 中华姓氏祖根地235

一、张姓祖根在濮阳236

二、舜帝后裔遍四方237

三、百余姓氏源濮阳237

第二章 名胜238

第一节 瑕丘古迹239

第二节 挥公陵园及帝舜宫239

第三节 宣房宫240

第四节 迥銮碑和御井241

第五节 唐兀公碑242

第六节 中心阁和八都坊243

第七节 城隍庙244

第八节 中原油田发现井245

第九节 渠村分洪闸246

附:明清濮阳胜景246

第三章 名产251

第一节 工业产品251

一、耐火材料251

二、“状元红”药酒252

三、玻璃制品253

附: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清河头茂家状元红酒253

第二节 农产品255

一、高产优质小麦255

二、中华寿桃256

三、花生及制品256

第三节 民间工艺257

一、五孔龙笛257

二、今古斋装裱257

第四章 名吃258

第一节 肉制品258

一、“龙挥”,牌张氏酥鱼258

二、六百居香肠258

三、魏氏悦忠香肠259

四、渠村黑牛肉259

五、梨园烧羊肉260

六、焦氏香肠、粉肚260

七、濮阳羊肉汤260

第二节 面食260

一、王五辈壮馍260

二、胡辣汤261

三、豆沫261

四、吊炉花边烧饼261

第三节 调味品261

一、建民牌牛肉耗辣椒261

二、马记炸酱羊肉卤262

第四节 名菜262

一、大块烤肉262

二、扒猪头262

三、煨扒四样262

第五编 改革开放263

第一章 改革263

第一节 政治体制改革263

一、党政机构改革263

二、人事劳动制度改革268

三、健全民主制度270

第二节 经济体制改革271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71

二、企业制度改革272

三、流通体制改革274

四、宏观调控体制改革277

第三节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278

一、养老制度改革278

二、失业保险制度改革279

三、医疗保险制度改革279

第二章 开放279

第一节 优惠政策280

一、土地政策280

二、税收政策280

三、经营政策280

四、环境政策281

第二节 招商引资281

一、引进项目281

二、引进资金281

三、引进技术281

四、引进人才281

第三节 联合联营281

一、联合办厂282

二、联合经营282

第六编 基础设施建设283

第一章 城乡建设283

第一节 城乡规划284

一、县城总体规划284

二、乡村规划284

第二节 县城建设285

一、老区改造285

二、新区开发285

三、城区道路桥梁285

四、水、气、暖供应285

五、园林绿化287

六、环境卫生287

七、城市监察287

第三节 小城镇建设288

第四节 小康村建设288

第五节 建筑施工管理291

第六节 房产管理291

一、产权产籍管理291

二、房产交易市场管理292

三、住房制度改革292

第二章 交通运输292

第一节 公路293

一、县乡道路建设293

二、桥梁建设295

三、公路养护管理297

第二节 运输管理297

一、车辆297

二、运输298

三、稽查298

第三节 水运299

第三章 水利299

第一节 水利工程300

一、引黄补源300

二、排水沟渠303

三、风沙区治理305

第二节 机、电井建设306

第三节 农田灌溉307

一、引黄灌溉308

二、节水灌溉308

第四节 除涝308

第五节 水政管理309

第六节 机构309

第四章 黄河、金堤河治理312

第一节 治黄工程313

一、堤坝培护313

二、险工与控导工程313

三、防汛护堤314

四、杭洪抢险316

五、迁安救护317

第二节 金堤河治理318

第三节 金堤保护319

第四节 滞洪工程321

第五节 引黄设施322

第六节 治黄机构323

一、黄河河务局323

二、金堤管理局324

三、滞洪办公室324

第五章 电力324

第一节 电源325

一、电厂发电325

二、引入电源326

三、变电所站327

第二节 供电328

一、线路建设328

二、城市供电328

三、乡村供电329

第三节 用电管理329

一、节约用电329

二、安全用电330

三、电费收缴330

四、电价330

第六章 邮电331

第一节 设施建设332

一、基本建设332

二、设备332

第二节 邮政332

一、线路332

二、函件包件333

三、汇兑储蓄333

四、报刊发行333

第三节 电信333

一、电报333

二、电话334

三、移动通讯334

第七编 经济综合管理335

第一章 计划335

第一节 管理形式338

一、指令性计划338

二、指导性计划339

三、市场调节339

四、宏观调控340

第二节 计划编制与实施340

一、计划体系340

二、计划编制341

三、计划实施341

第三节 计划管理341

一、农业计划管理341

二、工交计划管理341

三、物资计划管理342

四、财贸计划管理342

五、社会事业计划管理343

六、重大项目计划管理344

第二章 统计345

第一节 统计报表346

第二节 统计服务346

第三节 统计监督347

第四节 统计调查348

一、统计调查方式方法348

二、统计调查内容348

三、农村社会经济调查349

四、城市社会经济调查349

第五节 《统计法》的实施350

第三章 土地管理350

第一节 地籍管理351

一、土地调查351

二、土地登记352

三、城区土地定级估价352

四、基本农田保护354

第二节 用地审批355

第三节 土地监察355

一、清查非农业建设用地355

二、查处违法占地案件356

三、清理整顿土地市场356

四、土地纠纷调处357

第四章 财政357

第一节 财政体制358

第二节 财政收支358

一、财政收入358

二、财政支出359

第三节 预算外资金管理360

第四节 财务监督管理362

第五节 会计管理363

第六节 国债管理365

第七节 农业税征收366

第八节 国有资产管理368

一、资产统计368

二、资产评估368

三、保值增值369

四、产权管理369

第五章 税务370

第一节 税制370

一、利改税370

二、新税制371

三、税法宣传371

第二节 国税372

一、主要税种372

二、纳税申报373

第三节 地税374

一、主要税种374

二、纳税申报374

第四节 税政管理376

一、管理手段376

二、稽征检查377

三、行政执法监察377

四、涵养税源378

第六章 工商行政管理378

第一节 企业登记管理379

第二节 商标广告管理379

第三节 经济合同鉴证381

第四节 经济检查381

第五节 私营工商业管理382

第六节 市场管理383

第七章 质量技术监督384

第一节 质量管理384

第二节 打假治劣384

第三节 计量管理385

第四节 标准化管理385

第五节 服务企业385

第八章 审计386

第一节 国家审计386

第二节 社会审计388

第三节 内部审计388

第九章 物价389

第一节 价格与收费390

一、农副产品价格390

二、工业产品价格392

三、交通邮电价费394

第二节 物价管理396

一、物价控制396

二、物价监督397

三、管理机构398

第八编 农业400

第一章 种植业400

第一节 粮食作物400

第二节 经济作物402

第三节 农业技术推广404

一、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404

二、农业技术培训405

三、先进技术、科技成果推广与应用405

第四节 种子工程407

第五节 “一优双高”农业开发408

第六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409

第七节 土地开发与利用410

第二章 畜牧业410

第一节 品种产量412

第二节 规模经营412

第三节 科学饲养413

第四节 疫病防治414

第五节 畜牧管理414

第三章 林业415

第一节 平原绿化415

第二节 经济林建设416

第三节 苗木生产416

第四节 林政管理417

第五节 古树名木417

第六节 机构418

第四章 渔业419

第一节 渔业生产419

第二节 新技术推广420

第三节 渔政管理421

第五章 农业机械421

第一节 机械化程度421

第二节 农机革新与新技术推广424

第三节 农机管理424

第四节 机构425

第六章 农业重点项目425

第一节 扶贫开发426

一、背河洼地治理426

二、滩区治理427

三、安居工程428

第二节 小麦增施化肥增产商品粮试点县429

第三节 粮食生产基地县430

第四节 农业综合开发430

第五节 世界银行贷款431

第六节 优质棉生产基地县431

第七节 秸杆养羊示范县432

第九编 乡镇企业435

第一章 乡镇企业改革435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435

第二节 行业结构436

第三节 技术结构437

第二章 生产经营437

第一节 产品产量438

第二节 生产经营440

第三节 安全生产441

一、组织管理441

二、监督管理441

第三章 工贸小区442

第一节 柳屯镇工贸示范区442

第二节 文留镇工贸示范区443

第三节 户部寨工贸示范区445

第四节 其他工贸小区446

一、清河头工贸小区446

二、城关工贸小区447

三、子岸工贸小区448

四、庆祖工贸小区448

五、八公桥工贸小区449

六、五星工贸小区450

第四章 主要乡镇企业450

第一节 宏达纸业有限公司451

第二节 积玉玻离制品有限公司451

第三节 三力玻璃制品有限公司451

第四节 药用玻璃制品厂451

第五节 训达油脂有限公司452

第六节 史军面粉有限公司452

第七节 春蚕五金总厂452

第八节 柳屯镇编织袋厂453

第九节 蔚林化工有限公司453

第十节 濮阳耐火材料厂454

第十一节 青濮油脂有限公司454

第五章 乡镇企业管理455

第一节 管理机构455

第二节 管理方式455

第三节 领导责任制456

第十编 工业458

第一章 工业结构458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459

第二节 行业结构459

第三节 技术结构460

第二章 工业生产460

第一节 产品产量460

第二节 名优产品467

第三节 产品销售468

一、销售方式468

二、营销措施468

三、主要产品的销售情况468

第三章 技术装备469

第一节 装备水平469

第二节 技术改造474

第三节 新产品开发477

第四章 工业管理478

第一节 技术质量管理478

第二节 财务管理478

第三节 劳动、人事管理479

一、劳动制度479

二、人事管理479

第四节 安全管理479

第五节 生产情况480

第五章 重点企业简介481

第一节 濮阳县化肥厂481

第二节 濮阳热电厂483

第三节 中原石油化工集团484

第四节 八都酒业集团有限公司485

第五节 濮阳市三金坊织集团487

第六节 自动化仪器厂488

第七节 濮阳县砖瓦厂489

第八节 濮阳县东方红石油机械厂原县铸钢厂489

第九节 濮阳市标准件厂489

第六章 管理机构490

第一节 濮阳县经济委员会490

第二节 濮阳县工业局490

第三节 濮阳县轻工业局490

第十一编 商贸流通服务业491

第一章 所有制形式491

第一节 国有商业491

第二节 供销合作商业492

第三节 其他集体商业492

第四节 个体私营经济493

第二章 粮油494

第一节 粮油购销495

一、粮食购销495

二、油脂购销496

第二节 粮食储运498

一、粮食储藏498

二、粮食调运499

第三节 粮油供应500

第四节 粮油加工501

第五节 饲料加工与畜禽养殖502

一、饲料加工502

二、养殖502

第三章 商业503

第一节 商品购进503

第二节 商品销售507

第三节 商品专卖511

一、盐业511

二、烟草512

三、医药514

四、石油515

第四节 集市古会515

一、集市515

二、古会517

第五节 专业市场522

第四章 旅游服务业524

第一节 旅游景点524

第二节 餐饮业524

第三节 宾馆服务业525

第四节 中介服务业526

第五章 供销合作社526

第一节 商品购销528

一、生活资料购销529

二、生产资料购销529

第二节 多种经营530

第三节 棉花收购533

第六章 物资535

第一节 物资经营535

第二节 物资市场管理537

第七章 对外经济贸易538

第一节 产品出口539

第二节 基地建设540

第十二编 金融保险543

第一章 金融543

第一节 金融监管543

一、货币管理544

二、机构管理545

三、利率及储蓄546

四、账户管理547

五、经理国库547

第二节 工商信贷548

第三节 农村金融549

第四节 农业政策性金融552

第五节 基建信贷554

一、储蓄存款554

二、支持重点项目554

三、审查工程预决算554

第六节 涉外金融555

第七节 城乡集体金融557

一、农村集体金融557

二、城市集体金融560

第二章 保险562

第一节 财产保险563

第二节 人寿保险564

第十三编 党政群团565

第一章 共产党565

第一节 党的代表大会565

一、党代表的产生565

二、中共濮阳县代表大会566

三、中共濮阳县委领导任职情况567

第二节 重大决策569

第三节 组织机构571

一、中共濮阳县委工作机构571

二、县政权、行政机关、军事、统战、群众团体、县营工商业中的党组织572

三、乡镇、村中的党组织572

第四节 组织建设573

一、党员队伍573

二、干部管理573

三、基层组织建设574

四、领导班子建设575

第五节 老干部工作575

一、落实两个待遇575

二、组织老干部活动576

三、濮阳县老干部协会书画活动中心576

第六节 宣传工作577

一、党员干部教育培训577

二、新闻宣传579

第七节 纪检监察580

一、党风党纪教育580

二、党风廉政建设581

三、作风和执法监察581

四、信访举报581

五、查处违纪案件582

第八节 统战工作583

一、民主协商与多党合作583

二、对台工作585

第九节 政法工作586

一、社会治安586

二、综合治理587

三、政法队伍管理587

第十节 党校政策研究588

一、党校588

二、政策研究588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589

第一节 机构589

一、濮阳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589

二、乡镇人大主席团590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590

一、人民代表590

二、历届人民代表大会591

三、历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情况594

第三节 决定重大事项598

第四节 监督598

一、法律监督598

二、工作监督599

三、干部任免监督599

四、议案599

第三章 人民政府600

第一节 县人民政府600

一、组织机构600

二、施政方式601

三、施政业绩602

第二节 乡镇人民政府604

第四章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605

第一节 政协濮阳县委员会605

第二节 政协委员会议605

第三节 协商监督参政议政609

一、视察与调研609

二、提案工作610

三、咨询服务610

四、文史资料征集611

第五章 社会团体612

第一节 工会612

一、组织建设613

二、工人代表大会613

三、工会活动613

四、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614

第二节 共青团614

一、共青团组织614

二、学校团队工作614

三、农村团的工作615

四、城镇团的工作615

五、团代会615

第三节 妇联616

一、基层妇联组织617

二、妇代会617

三、宣传教育617

四、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618

五、“双学双比”活动618

六、“巾帼建功”活动618

第四节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619

第五节 工商业联合会620

第六节 残疾人联合会621

第七节 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622

一、关工委领导成员622

二、基会组织建设及开展的主要活动622

第八节 红十字会623

一、红十字法宣传624

二、救灾、备灾工作624

三、无偿献血624

第十四编 政务625

第一章 民政事务625

第一节 社会救济625

一、城市救济625

二、农村救济626

三、灾害救济626

第二节 社会福利627

一、孤寡老人供养627

二、募捐628

第三节 优抚安置628

一、优抚628

二、安置629

第四节 老龄工作629

第五节 婚姻登记630

第六节 殡葬管理631

一、殡葬改革631

二、宣传发动631

第二章 人事632

第一节 编制管理632

第二节 干部管理632

第三节 工资福利633

第四节 技术等级考核633

第五节 人才交流634

第六节 职称评定634

第七节 离退休干部管理634

第三章 劳动和社会保障635

第一节 劳动就业635

第二节 劳动力管理636

第三节 工资管理636

第四节 职工培训637

第五节 劳动保护638

第六节 劳动仲裁640

第七节 劳动监察640

第八节 劳务输出641

第四章 信访工作642

第一节 控制集体越级上访642

第二节 以法治访643

第三节 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643

第五章 外事侨务643

第十五编 武装政法645

第一章 人民武装645

第一节 兵役645

一、征兵646

二、转业、退伍646

三、兵役登记646

第二节 民兵647

一、民兵整组647

二、民兵训练647

三、政治教育649

四、民兵作用649

第三节 武警中队650

第二章 公安650

第一节 治安管理650

一、城乡治安650

二、严打战役651

三、110指挥中心651

四、特种行业管理652

五、禁毒652

六、户籍管理652

第二节 案件侦察652

一、刑事侦察652

二、经济侦察653

第三节 监所管理654

第四节 交通管理654

一、交通秩序654

二、车辆检查655

第五节 消防656

第三章 检察657

第一节 刑事检察657

第二节 反贪污贿赂658

第三节 反读职侵权659

第四节 民事行政检察659

第五节 监所检察659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660

第七节 技术检察660

第四章 审判661

第一节 刑事审判661

第二节 民事审判662

第三节 经济审判662

第四节 行政审判663

第五节 执行工作663

第五章 司法行政665

第一节 法制宣传666

第二节 民事调解667

第三节 公证工作667

第四节 律师事务668

第五节 “回归人员”管理668

第六节 148法律服务669

第十六编 教育科技卫生体育671

第一章 教育671

第一节 教育改革671

一、管理体制改革671

二、推行素质教育672

三、农、科、教统筹672

四、办学方式多样化673

第二节 教育结构673

一、幼儿教育673

二、普通教育674

三、职业教育677

四、成人教育678

五、扫盲教育679

第三节 教师队伍680

一、教师结构680

二、教师培训681

三、教师待遇681

第四节 办学条件682

一、教育经费682

二、集资办学与校舍建设684

三、教学设备684

第五节 教育科研685

第六节 勤工俭学686

第七节 教学成绩686

第八节 “普九”工作688

第九节 重点学校简介688

一、濮阳县第一高级中学688

二、濮阳县第三中学689

三、阳县职业技术学校689

四、濮阳县教师进修学校689

五、濮阳县第一实验中学690

六、濮阳县第二实验中学690

七、濮阳县第一实验小学690

八、五星乡第一中学691

第十节 教育献爱心活动691

第二章 科学技术692

第一节 科技组织692

一、科研机构692

二、群众科研组织693

三、科技队伍694

第二节 科研成果694

一、获奖成果694

二、成果推广应用696

三、群众科研活动697

第三节 科技服务697

一、科普活动697

二、科技咨询698

三、科技下乡698

第四节 气象服务698

一、机构698

二、观测与服务698

第三章 卫生699

第一节 医药管理699

一、医疗单位699

二、医药分设700

第二节 医疗事业700

一、医疗网点700

二、医疗设施702

三、医疗水平703

四、医院升级达标704

五、医疗科研704

六、医政、药政704

第三节 卫生防疫704

一、卫生监测704

二、传染病防治707

三、地方病防治711

四、职业病防治711

第四节 卫生保健713

一、妇女保健713

二、儿童保健714

三、初级卫生保健716

第五节 卫生管理和监督716

第六节 医学教育716

第四章 体育717

第一节 场馆建设717

一、体育广场717

二、学校运动场717

第二节 体育活动717

一、学校体育717

二、职工体育718

三、老年体育719

四、武术健身719

五、全民健身719

第三节 竞赛720

一、全县运动会720

二、参加各级各项竞赛721

第四节 运动员721

一、培养与训练721

二、运动员输送721

第十七编 文化 广播 档案 史志723

第一章 文化723

第一节 地方戏曲723

一、大平调723

二、大弦戏728

三、豫剧730

四、二夹弦731

五、坠剧731

六、四平调731

第二节 群众文化732

一、群众文化组织732

二、业余文化活动732

三、展览733

四、民间文学733

五、娱乐场所733

第三节 文艺创作与辅导734

一、创作734

二、业余辅导735

三、书、影、美创作735

第四节 民间游艺740

一、民间艺术740

二、棋艺742

第五节 表演艺术745

一、文艺团体745

二、文艺演出746

第六节 电影发行与放映747

第七节 图书发行与借阅748

一、图书发行748

二、图书借阅749

第八节 著述749

一、社会科学749

二、自然科学750

第九节 艺文751

一、诗歌751

二、散文、小说758

三、碑文、祭文763

第十节 当代著述作者简介765

第十一节 文化市场管理770

一、稽查队伍770

二、日常管理771

第二章 文物771

第一节 出土文物771

一、中华第一龙771

二、经幢771

第二节 文物展览771

第三节 文物古迹772

一、古文化遗址772

二、近现代革命纪念地778

第四节 文物管理786

第三章 广播电视786

第一节 广播786

一、农村有线广播786

二、濮阳县人民广播电台站787

第二节 电视787

一、濮阳县电视台787

二、有线电视台787

三、乡镇有线电视站788

第三节 广播电视管理788

第四章 档案788

第一节 档案馆788

一、濮阳县档案馆788

二、档案室790

第二节 档案保管和利用790

一、档案保管790

二、档案利用790

第三节 档案事业管理790

第五章 党史研究791

第一节 党史编研791

第二节 宣传教育活动792

第六章 史志793

第一节 地方志编纂793

一、《濮阳县志》793

二、《濮阳县志》1980-2000793

三、清·光绪《开州志》校注793

四、《濮阳县乡村概览》794

五、《濮阳人物》794

六、专业志指导794

第二节 年鉴编纂794

第三节 地情资料收集794

第四节 历史文化研究795

一、文物古迹调查795

二、“帝舜故里”的考证796

三、姓氏研究796

四、家族史研究797

五、濮阳县历代志书797

第十八编 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803

第一章 组织机构803

第一节 宣传教育803

第二节 思想道德建设804

一、思想政治教育804

二、爱国主义教育804

三、职业道德教育804

第三节 考核评定805

第二章 创建活动805

第一节 文明县城805

第二节 文明村镇807

一、创建活动807

二、省级文明村镇808

第三节 文明单位810

第四节 文明农户811

第五节 文明窗口812

第六节 文明市民812

第七节 青年创建活动813

一、“十佳”评选活动813

二、“双争”活动813

第三章 文明新风814

第一节 尊老爱幼814

第二节 助人为乐817

第三节 见义勇为818

第四节 拾金不昧820

第五节 扶贫济困821

第六节 移风易俗823

第十九编 人物825

第一章 人物传略825

第二章 人物简介850

第三章 人物名表888

第一节 劳动模范、专家888

一、1980 -2000年濮阳县部分省级以上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名表888

二、濮阳县籍在外工作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才名表891

三、1980-2000年濮阳县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名表893

第二节 濮阳县籍在外工作县团级以上领导干部905

濮阳县籍在外工作县团级以上干部名表实职905

第三节 老红军、烈士916

一、濮阳县籍老红军名录916

二、1980-2001年濮阳县籍战亡、牺牲和病故军人名录917

第四节 濮阳县汉代以来科贡题名录920

第二十编 乡镇概况929

城关镇929

柳屯镇931

文留镇933

庆祖镇935

八公桥镇937

两门镇939

徐镇镇941

新习乡943

户部寨乡945

清河头乡947

鲁河乡949

梁庄乡951

王称堌乡953

白堽乡955

梨园乡957

五星乡959

子岸乡961

胡状乡963

郎中乡965

海通乡967

渠村乡969

习城乡971

附录973

一、《濮阳县志》1989年版勘误表973

二、文献975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我省地市合并实行市管县体制的通知》975

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设立郊区人民政府的通知》975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濮阳市撤销郊区恢复濮阳县的批复》976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将濮阳县城关镇马乎屯等五个村划归市区孟轲乡管辖的批复》976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濮阳市郊区柳屯等乡撤乡建镇的批复》976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濮阳市郊区海通乡改为两门镇的批复》977

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开展向李连成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977

三、资料979

缅怀革命教育家谢台臣同志979

代表群众利益的“村官”982

濮阳县人民政府赴吉隆坡舜裔大会代表团的考察报告984

四、考辩991

帝舜故里负夏瑕丘考991

张姓祖根在濮阳996

说雷泽999

再说雷泽1003

《<述善集>校注》序1005

五、传说1007

六、限外大事记1016

七、编纂始末1039

编后记104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