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经典国学系列丛书 中华处世绝学 卷1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经典国学系列丛书 中华处世绝学 卷1
  • 李志敏主编 著
  • 出版社: 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
  • ISBN:7539326764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139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16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经典国学系列丛书 中华处世绝学 卷1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卷一2

菜根谭(选录)2

弄权一时,凄凉万古2

抱朴守拙,涉世之道2

心事宜明,才华须韫2

出污泥而不染,明机巧而不用3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3

和气致祥,喜神多瑞3

淡中知真味,常里识英奇4

闲时吃紧,忙里悠闲4

静中观心,真妄毕见4

得意须早回头,拂心莫便放手5

澹泊明志,肥甘丧节5

路要让一步,味须减三分5

脱俗成名,超凡入圣6

义侠交友,纯心做人6

德在人先,利居人后6

退即是进,与即是得7

骄矜无功,忏悔灭罪7

完名让人全身远害,归咎于己韬光养德7

天道忌盈,卦终未济8

人能诚心和气,胜于调息观心8

动静合宜,道之真体8

攻人毋太严,教人毋过高9

净从秽生,明从暗出9

居安思危,处乱思治9

人能放得心下,即可入圣超凡10

我见害于心,聪明障于道10

知退一步之法,加让三分之功10

对小人不恶,待君子有礼11

留正气给天地,遗清名于乾坤11

种田地须除草艾,教弟子严谨交游11

处世要方圆自在,待人要宽严得宜12

忘功不忘过,忘怨不忘恩12

无求之施一粒万钟,有求之施万金无功12

推己及人,方便法门13

恶人读书,适以济恶13

崇俭养廉,守拙全真13

读书希圣讲学躬行,居官爱民立业重德14

一念私贪,万劫不复14

心公不昧,六贼无踪14

勉励现前之业,图谋未来之功15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15

不著色相,不留声影15

未雨绸缪,有备无患16

临崖勒马,起死回生16

宁静淡泊,观心之道16

动中静是真静,苦中乐是真乐17

舍己毋处疑,施恩勿望报17

人生重结果,种田看收成18

多种功德,勿贪权位18

当念积累之难,常思倾覆之易18

只畏伪君子,不怕真小人19

春风解冻,和气消冰19

能彻见心性,则天下平隐19

操履不可少变,锋芒不可太露20

顺境不足喜,逆境不足忧20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20

文章极处无奇巧,人品极处只本然21

凡事当留余地,五分便无殃悔21

忠恕待人,养德远害22

持身不可轻,用心不可重22

人生无常,不可虚度22

毋偏信自任,毋自满嫉人23

毋以短攻短,毋以顽济顽23

对阴险者勿推心,遇高傲者勿多口23

震聋启瞆,临深履薄24

君子之心,雨过天晴24

有识有力,魔鬼无踪24

大量能容,不动声色25

困苦穷乏,锻炼身心25

亲近善人须知机杜谗,铲除恶人应保密防祸25

节义来自暗室不欺,经纶缲出临深履薄26

伦常本乎天性,不可认德怀恩26

不夸妍好洁,无丑污之辱26

富贵多炎凉,骨肉多妒忌27

功过不可少混,恩仇不可过明27

位盛危至,德高谤兴27

阴恶祸深,阳善功小28

应以德御才,勿恃才败德28

穷寇勿追,投鼠忌器28

过归己任,功让他人29

须冷眼观物,勿轻动刚肠29

量弘识高,功德日进29

急流勇退,与世无争30

慎德于小事,施恩于无缘30

文华不如简素,读今不如述古30

修身种德,事业之基31

心善而子孙盛,根固而枝叶荣31

勿妄自菲薄,勿自夸自傲31

信人示己之诚,疑人显己之诈32

春风育物,朔雪杀生32

善根暗长,恶损潜消32

厚待故交,礼遇衰朽33

君子以勤俭立德,小人以勤俭图利33

学贵有恒,道在悟真33

律己宜严,待人宜宽34

为奇不为异,求清不求激34

恩宜自薄而厚,威须先严后宽34

人情冷暖,世态炎凉35

明利害之情,忘利害之虑35

操持严明,守正不阿35

浑然和气,处事珍宝36

和气致祥瑞,洁白留清名36

庸德庸行,和平之基36

忍得住耐得过,则得自在之境37

心体莹然,不失本真37

忙里偷闲,闹中取静37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子孙造福38

为官公廉,居家恕俭38

谗言如云蔽日,甘言如风侵肌38

戒高绝之行,忌褊急之衷39

处世要道,不即不离39

老当益壮,大器晚成39

藏才隐智,任重致远40

过俭者吝啬,过让者卑曲40

喜忧安危,勿介于心40

宴乐、声色、名位,三者不可过贪41

乐极生悲,苦尽甘来41

过满则溢,过刚则折41

冷静观人,理智处世42

量宽福厚,器小禄薄42

躁性偾事,和平徼福42

酷则失善人,滥则招恶友43

急处站得稳,高处看得准,危险境地早回头43

和衷以济节义,谦德以承功名43

居官有节度,居乡敦旧交44

事上敬谨,待下宽仁44

处逆境时比于下,心怠荒时思于上44

读书读到乐处,观物观入化境45

守口须密,防意须严45

责人宜宽,责己宜苛45

幼不学,不成器46

不忧患难,不畏权豪46

浓夭淡久,大器晚成46

静中见真境,淡中识本然47

言者多不顾行,谈者未必真知47

春色为人间之装饰,秋气见天地之真吾47

世间之广狭,皆由于自造48

乐贵自然真趣,景物不在多远48

心静而本体现,水清而月影明48

观形不如观心,神用胜过迹用49

心无物欲乾坤静,坐有琴书便是仙49

万象皆空幻,达人须达观49

泡沫人生,何争名利50

冷静观世事,忙中去偷闲50

不亲富贵,不溺酒食50

恬淡适己,身心自在51

栽花种竹,心境无我51

知足则仙凡异路,善用则生杀自殊51

守正安分,远祸之道52

与闲云为友,以风月为家52

退一步宽平一步52

修养定静工夫,临变方不动乱53

隐者无荣辱,道义无炎凉53

去思苦亦乐,随心热亦凉53

居安思危,处进思退54

贫得者虽富亦贫,知足者虽贫亦富54

隐者高明,省事平安54

浓处味短,淡中趣长55

理出于易,道不在远55

动静合宜,出入无碍55

卧云弄月,绝俗超尘56

鄙俗不及风雅,淡泊反胜浓厚56

出世在涉世,了心在尽心56

身放闲处,心在静中57

云中世界,静里乾坤57

不希荣达,不畏权势57

圣境之下,调心养神58

春之繁华,不若秋之清爽58

得诗家真趣,悟禅教玄机58

梦幻空华,真如之月59

欲心生邪念,虚心生正念59

富者多忧,贵者多险59

读易松间,谈经竹下60

人为乏生趣,天机在自然60

烦恼由我起,嗜好自心生60

接近自然风光,物我归于一如61

勘破乾坤妙趣,识见天地文章61

猛兽易服,人心难制61

心地能平稳安静,触处皆青山绿水62

人生本无常,盛衰何可恃62

宠辱不惊,去留无意62

苦海茫茫,回头是岸63

求心内之佛,却心外之法63

彻见真性,自达圣境64

心月开朗,水月无碍64

野趣丰处,诗兴自涌64

在世出世,真空不空65

欲望虽有尊卑,贪争并无二致65

自然得真机,造作减趣味65

彻见自性,不必谈禅66

心境恬淡,绝虑忘忧66

真不离幻,雅不离俗66

凡俗差别观,道心一体观67

断绝思虑,光风霁月67

机神触事,应物而发67

操持身心,收放自如68

自然人心,融和一体68

不弄技巧,以拙为进69

以我转物,逍遥自在69

形影皆去,心境皆空69

任其自然,万事安乐70

雌雄妍丑,一时假相70

风月木石之真趣,惟静与闲者得之70

天全欲淡,虽凡亦仙71

本真即佛,何待观心71

勿待兴尽,适可而止72

修行宜绝迹于尘寰,悟道当涉足于世俗72

人我一视,动静两忘72

山居清丽,入都俗气73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73

机息心清,月到风来73

落叶蕴育萌芽,生机藏于肃杀74

雨后山色鲜,静夜钟声清74

雪夜读书神清,登山眺望心旷74

不可徒劳身心,当乐风月之趣75

何处无妙境,何处无净土75

风迹月影,过而不留75

世间皆乐,苦自心生76

月盈则亏,履满者戒76

体任自然,不染世法77

观物须有自得,勿徒留恋光景77

陷于不义,生不若死77

非分之收获,陷溺之根源78

把握要点,卷舒自在78

身居局中,心在局外78

减繁增静,安乐之基79

满腔和气,随地春风79

超越口耳之嗜欲,得见人生之真趣80

围炉夜话(选录)82

教子幼正大光明,检于心忧勤惕厉82

交游要学友之长,读书必在知而行82

勤以补拙,俭以济贫82

话说平常却稳当,为人本分常快活83

处事、读书之道83

信是立身之本,恕乃接物之要83

不因说话而杀身,勿为积财而丧命84

名利不可贪,学业在德行84

古朴君子力挽江河,名节之士光争日月84

心正则神明见,耐苦则安乐多85

人世沧桑,在人在天85

有才者如浑金璞玉,为学者如行云流水86

积善祛殃,积财遗祸86

教子严成德,勿以财累己87

读书无论资性高低,立身不嫌家世贫贱87

勿为私己打算精明,要培子孙朴实浑厚88

明辨是非方能决断,不忘廉耻身自高洁88

明辨愚和假,识破奸恶人88

权势之途如烟如云,奸邪之辈谨神谨鬼89

己之不欲勿施于人,有过由改不失正道89

不论祸福而处事,平正精详为立言89

不求空读而要务实90

遇事勿躁,淡然处之90

救人于危难,脱身于牢笼90

待人要平和,讲话勿刻薄91

千里之途始于足下91

贫贱不能移,富贵要济世91

身教重于言教92

守身不羞于父母,创业勿贻害子孙92

待人不可势利,习业万勿粗心93

莫夜郎自大,要奋发图强93

吃一堑长一智,莫到江心补漏93

寿有尽时天无尽,富贵有定学无定94

做事要问心无愧,创业需量力而行94

放眼读书,立根做人94

持身贵严,处事贵谦95

财要善用,禄要无愧95

交朋友求益身心,教子弟重立品行95

君子重忠信,小人徒心机96

对己要严,对人要宽96

慎言、洁身96

谦虚美德矣97

敬人者人恒敬之,靠他人莫若靠己97

学长者待人之道,识君子修己之功97

物质享受要知足,德业追求无止境98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98

富贵必要谦恭,衣禄务需俭致98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99

勤俭安家久,孝悌家和谐99

忠厚足以兴业,勤俭足以兴家99

知莲朝开而暮合,悟草春荣而冬枯100

自伐自矜必自伤,求仁求义求自身100

贫寒也须苦读书,富贵不可忘稼穑100

勤俭蕴育廉洁,艰辛炼铸伟人101

闲居常怀振卓心,交友多说切直话101

有才若无,有德若虚;富贵生骄,奢淫败俗101

凝浩然正气法古今完人102

求其理数亦难违,守其常变亦能御102

和气致祥骄者必衰,从善者昌为恶者弃102

人生不可安闲,日用必须简省103

秤心斗胆成大功,铁面铜头真气节103

责人先责己,信己亦信人103

心为主宰,死留美名104

有生资更需努力,慎大德也矜细行104

忠厚传世久,恬淡趣味长104

交友要交正直者,求教要求德高人105

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105

享受减几分方好,处世忍一下为高105

持守本分安贫乐道,凡事忍让长久不衰106

境遇无常须自立,光阴易逝早成器106

河川学海而至海,苗莠相似要分清106

守身必谨严,养心须淡泊107

有德不在有位,能行不在能言107

以美德感化人,让社会更祥和107

幸福可在书中寻求,创家立于教子成才108

教子勿溺爱,子堕莫弃绝108

若成事业,不可无识108

有时勿忘无时,踏实胜于侥幸109

心静则明,品超斯远109

读书人贫乃顺境,种田人俭即丰年109

讲求正直,莫入浮华110

道本足于身,境难足于心110

读书要下苦功,为人要为人好110

有错即改为君子,有非无忌乃小人111

交友淡如水,寿在静中存111

腹饱身暖人民所赐,学无长进有负人民111

勿与人争,惟求己知112

文章是山水化境,富贵乃烟云幻形112

察伦常留心细微,化乡风道义为本112

骗人如骗己,人苦我也苦112

弱者非弱,智者非智113

功德文章传后世,史官记载忠与奸113

目闭可观心,口合以防祸113

富贵人家多败子,贫穷子弟多成才114

志不立则功不成,错不纠终遗大祸114

退让一步难处易处,功到将成切莫放松114

无学为贫,无耻为贱,无述为天,无德为孤115

知过能改圣人之徒,抑恶扬善君子之德115

诗书传家久,孝悌立根基115

德泽太薄,好事未必是好;天道最公,苦心不负苦心116

自大便不能长进,自卑则不能振兴116

有为之士不轻为,好事之人非晓事116

种田要尽心,读书要专心117

要造就人才,勿暴殄天物117

和气以迎人,平庸以应物,师古相期许,守志待时机117

苟无良心则去禽兽不远,不行正路则行荆棘之中118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18

人欲死天下难救,人求福惟有自己118

薄族者,必无好儿孙;恃力者,忽逢真敌手119

为学不外静敬,教人先去骄惰119

生时有济于乡里,死后有可传之事119

齐家先修身,读书在明理120

积善者有余庆,多藏者必厚亡120

求备之心,可用之以修身120

有真涵养才有真性情121

为善要讲让,立身务得敬121

是非要自知,正人先正己121

仁厚为儒家治术之本,虚浮为今人处世之祸122

祸起于须臾之不忍122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122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123

五伦为教然后有大经,四子成书然后有正学123

钱能福人,也能祸人;药能生人,也能杀人123

耕读乃能成其业,仕宦亦未见其荣124

神闲气静,智深勇沉124

凡事肯规我之过者为益友124

行礼宜厚,惟行嫁娶不必厚125

事观其已然可知其未然,人尽其当然可听其自然125

观规模之大小,知事业之高卑125

君子尚义,小人趋利126

小心谨慎,必善其后;高自位置,难保其终126

勿以耕读谋富贵,莫以衣食逞豪奢126

士知学恐无恒,君子贫而有志127

用功于内志心秀,饰美于外者心空127

敦厚之人可托大事,谨慎之人能成大功127

汉高祖之英明不能救戚姬,陶朱公之智计不能保仲子128

处世以忠厚,传家得勤俭128

紫阳要人穷尽事物之理,阳明教人反观自己本心128

善良醇谨人人喜129

处事宜宽平而不可松散,持身贵严厉而不可过激129

天地且厚人,人不当自薄129

知万物有道,悟求己之理130

揆诸理而信言,问诸心始行事130

兄弟相师友,闺门若朝廷130

友以成德,学以愈愚131

白得人财,赔偿还要加倍131

浪子回头金不换,贵人失足损于德131

人生耐贫贱易,耐富贵难132

澹如秋水贫中味,和若春风静后功132

忧先于事故能无忧,事至而忧无救于事132

人贵自立133

静者心不妄动,敬者心常惺惺133

祸者福所依,福者祸所伏134

勤苦之人绝无痨疾,显达之士多出寒门134

肯下人,终能上人135

大孝单称虞舜,英才独颂周公135

劝忍百箴137

言之忍第一137

气之忍第二138

色之忍第三13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