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能力培养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系列规划教材 电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能力培养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系列规划教材 电路
  • 王向军主编;单潮龙,何芳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592358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19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328页
  • 主题词:电路-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能力培养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系列规划教材 电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电路模型和基尔霍夫定律1

[章前导读]1

[导读思考]1

1.1电路与电路模型2

1.1.1电路的功能和电路的构成2

1.1.2电路模型2

1.1.3线性非时变集总参数电路2

1.2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4

1.2.1电流4

1.2.2电压5

1.2.3功率和能量5

1.3基尔霍夫定律6

1.3.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7

1.3.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7

1.4无源电路元件8

1.4.1电阻元件9

1.4.2电容元件10

1.4.3电感元件13

1.5有源电路元件15

1.5.1独立电源15

1.5.2受控源18

[实例应用]20

本章小结20

习题121

第2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化简25

[章前导读]25

[导读思考]25

2.1单口网络等效化简的概念26

2.1.1端口26

2.1.2单口网络26

2.1.3单口网络的伏安特性27

2.1.4单口网络的等效电路29

2.2无源单口网络的等效化简30

2.2.1电阻串联的等效化简30

2.2.2电阻并联的等效化简31

2.2.3电阻混联的等效化简34

2.3电阻的Y联结和△联结的等效变换36

2.3.1Y和△联结36

2.3.2Y和△联结的等效互换37

2.3.3电桥电路及电桥平衡39

2.4有源单口网络的等效化简42

2.4.1独立电源串并联的等效化简43

2.4.2多余元件的概念43

2.4.3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44

2.5含受控源电路的等效化简46

2.5.1含受控源单口网络的等效电路47

2.5.2受控源单口网络两种电源形式的等效变换48

[实例应用]49

本章小结50

习题250

第3章 电路的系统分析方法53

[章前导读]53

[导读思考]53

3.1 2b法和支路法53

3.1.1 2b法54

3.1.2支路电流法55

3.1.3支路电压法57

3.1.4独立方程的选取58

3.1.5支路电流法的基本步骤59

3.2网孔法和回路法60

3.2.1网孔电流61

3.2.2网孔电流方程的列写61

3.2.3回路法64

3.2.4含有受控源的电阻电路回路方程列写法65

3.3节点法和改进的节点法66

3.3.1节点电压66

3.3.2节点法67

3.3.3改进的节点法70

3.3.4含有受控源的电阻电路节点方程列写法71

3.3.5节点法与其他方法比较73

[实例应用]73

本章小结74

习题374

第4章 电路定理78

[章前导读]78

[导读思考]78

4.1叠加定理79

4.1.1叠加定理的内容79

4.1.2叠加定理的应用81

4.1.3齐次性定理84

4.2替代定理85

4.2.1替代定理的内容85

4.2.2替代定理的证明86

4.2.3替代定理的要求87

4.2.4替代定理的应用88

4.3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89

4.3.1戴维南定理89

4.3.2诺顿定理93

4.3.3有源线性电阻单口网络的等效电路95

4.3.4最大功率传输定理97

4.4特勒根定理和互易定理100

4.4.1特勒根定理100

4.4.2互易定理103

4.5补偿定理107

[实例应用]109

本章小结109

习题4110

第5章 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114

[章前导读]114

[导读思考]114

5.1一阶电路的基本概念和换路定则115

5.1.1一阶电路的基本概念115

5.1.2换路定则与初始值的确定115

5.2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117

5.2.1RC和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117

5.2.2RC和RL电路的零状态响应122

5.3一阶电路全响应和三要素法125

5.3.1全响应125

5.3.2三要素法126

5.4一阶电路在正弦激励作用下的响应127

5.5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129

5.5.1阶跃函数与冲激函数129

5.5.2阶跃响应131

5.5.3冲激响应132

5.6应用卷积积分法计算零状态响应134

5.7二阶动态电路的响应139

5.7.1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139

5.7.2二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147

[实例应用]151

本章小结151

习题5151

第6章 正弦稳态交流电路分析基础156

[章前导读]156

[导读思考]156

6.1正弦量的基本概念157

6.1.1正弦量的三要素157

6.1.2正弦量的相位差158

6.1.3正弦量的有效值160

6.2正弦量的相量表示161

6.2.1复数的表示形式及运算161

6.2.2正弦量和相量163

6.2.3同频率正弦量的运算165

6.3基尔霍夫定律和元件特性的相量形式166

6.3.1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166

6.3.2元件特性方程的相量形式167

6.4阻抗与导纳171

6.4.1阻抗171

6.4.2导纳172

6.4.3阻抗和导纳的关系174

6.5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176

6.6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及最大功率传输182

6.6.1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182

6.6.2最大功率传输185

6.7功率因数的提高186

[实例应用]189

本章小结189

习题6190

第7章 互感器和变压器195

[章前导读]195

[导读思考]195

7.1互感现象和耦合电感的伏安特性196

7.1.1互感现象和耦合系数196

7.1.2同名端与耦合电感的伏安特性198

7.1.3正弦稳态条件下耦合电感元件的伏安特性199

7.2含耦合电感电路的分析201

7.2.1耦合电感的串联201

7.2.2耦合电感的并联203

7.2.3耦合电感的T形等效204

7.2.4含耦合电感元件一般电路的分析205

7.3空心变压器和理想变压器206

7.3.1空心变压器206

7.3.2全耦合变压器209

7.3.3理想变压器211

[实例应用]215

本章小结216

习题7216

第8章 谐振电路222

[章前导读]222

[导读思考]222

8.1串联谐振电路223

8.1.1RLC串联谐振电路223

8.1.2频率响应225

8.1.3通频带227

8.2并联谐振电路227

8.2.1GCL并联谐振电路227

8.2.2实用的并联谐振电路230

[实例应用]232

本章小结233

习题8233

第9章 三相电路236

[章前导读]236

[导读思考]236

9.1对称三相电路236

9.1.1对称三相电源236

9.1.2对称三相负载239

9.1.3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240

9.2不对称三相电路242

9.2.1不对称三相电路概述242

9.2.2不对称三相电路的一般计算方法244

9.3三相电路的功率及测量方法245

9.3.1三相电路的功率245

9.3.2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方法246

[实例应用]249

本章小结249

习题9250

第10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251

[章前导读]251

[导读思考]251

10.1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分解251

10.1.1傅里叶级数的三角形式252

10.1.2对称性的应用254

10.1.3频谱图255

10.2非正弦周期信号的有效值、平均值和功率255

10.2.1有效值255

10.2.2平均功率256

10.3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分析258

[实例应用]261

本章小结261

习题10262

第11章 二端口网络264

[章前导读]264

[导读思考]264

11.1二端口网络的方程与参数265

11.1.1二端口网络参数与方程265

11.1.2各组参数间的互换271

11.2二端口网络的等效与组合272

11.2.1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272

11.2.2二端口网络的联结方式273

11.3接负载的二端口网络275

11.3.1策动点阻抗275

11.3.2转移函数276

11.4回转器和负阻抗变换器278

11.4.1回转器278

11.4.2负阻抗变换器279

[实例实用]279

本章小结280

习题11280

第12章 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283

[章前导读]283

[导读思考]283

12.1拉普拉斯变换284

12.1.1傅里叶变换在应用上的局限性284

12.1.2从傅里叶变换到拉普拉斯变换285

12.1.3拉普拉斯变换存在的条件与收敛域286

12.2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性质288

12.2.1线性性质288

12.2.2延时性质288

12.2.3时域微分性质289

12.2.4时域积分性质289

12.2.5时域卷积定理290

12.2.6尺度变换(时频展缩)性质290

12.2.7复频移性质290

12.3拉普拉斯反变换291

12.3.1象函数的两种形式292

12.3.2部分分式展开法求拉普拉斯反变换293

12.4应用拉普拉斯变换分析线性时不变电路299

12.4.1基尔霍夫定律的复频域形式299

12.4.2电路元件伏安关系的复频域形式300

12.4.3复频域阻抗与复频域导纳303

12.4.4线性时不变电路的复频域分析法304

12.4.5网络定理在复频域分析中的应用312

[实例应用]315

本章小结315

习题12315

附录317

附录A 法定单位317

附录B 拉普拉斯变换表318

参考文献31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