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秦汉官制史稿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秦汉官制史稿
  • 安作璋,熊铁基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齐鲁书社
  • ISBN:7533317661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998页
  • 文件大小:124MB
  • 文件页数:1026页
  • 主题词:官制-研究-中国-秦汉时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秦汉官制史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中央官制1

第一章 三公和丞相5

第一节 秦汉时期的三公和上公5

一、三公5

二、上公11

第二节 丞相制的确立和发展13

一、秦丞相制的确立13

二、汉丞相制的演变25

第三节 御史大夫47

一、御史大夫的设立和发展47

二、御史大夫的属官54

第四节 太尉70

一、秦的国尉70

二、汉太尉的设置及其演变74

第二章 诸卿80

第一节 太常和宗正85

一、太常87

二、宗正101

第二节 光禄勋和卫尉106

一、光禄勋107

二、卫尉129

第三节 太仆136

第四节 廷尉148

第五节 大鸿胪(附典属国)159

第六节 大司农167

第七节 少府(附水衡都尉)179

第八节 执金吾217

第九节 将作大匠224

第三章 中朝官230

第一节 大将军(附各种武官)233

一、大将军和列将军235

二、将军幕府251

第二节 尚书台260

一、尚书台的沿革260

二、尚书台的职权264

三、尚书台的组织机构267

四、领、平、视、录尚书事278

第三节 侍中、给事中等加官282

一、侍中285

二、左右曹、诸吏292

三、散骑、中常侍296

四、给事中300

五、给事黄门303

第四章 宫官306

第一节 太子官307

一、太子太傅、少傅310

二、太子官属316

第二节 皇后官326

一、皇太后宫官329

二、皇后宫官332

附录:论秦汉郎官、博士制度343

第二编 地方官制493

第一章 州498

第一节 司隶校尉498

一、司隶校尉的设立及其演变498

二、司隶校尉的职权501

三、司隶校尉的属官505

第二节 刺史、州牧507

一、由监御史到刺史、州牧507

二、刺史的职权513

三、固定治所与幕僚组织的形成522

第二章 郡528

第一节 内史、三辅、河南尹531

一、内史、三辅及其官属531

二、河南尹541

第二节 郡守544

一、辟除权546

二、选举权550

三、自设条教552

四、赏罚、司法和监察权554

五、生杀予夺权557

六、兵权559

七、财权563

第三节 郡佐官569

一、丞、长史569

二、都尉及其官属574

第四节 郡属吏584

一、功曹、五官掾、督邮591

二、门下亲近属吏604

三、列曹611

四、上计掾史621

五、学官625

六、特设官629

七、散吏633

第三章 县640

第一节 县廷官吏642

一、县令、长643

二、县丞和县尉654

三、县属吏662

第二节 乡里基层官吏675

一、以啬夫为主的乡官679

二、亭长和亭吏694

三、里典(正)、什长、伍老(长)706

第四章 王国719

第一节 王国概况及汉法对王国的限制719

一、王国概况719

二、汉法对王国的限制725

第二节 王国官制734

一、太傅、傅735

二、相国、丞相、相737

三、中尉741

四、御史大夫742

五、内史743

六、郎中令745

七、卫尉、大行749

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749

九、太仆、仆751

十、将军751

十一、其他752

第五章 侯国758

第一节 侯国概况及汉法对侯国的限制758

一、侯国概况758

二、汉法对侯国的限制760

第二节 侯国官制762

第六章 少数民族地区770

第一节 典属国、属国都尉770

一、典属国770

二、属国都尉771

第二节 持节领护诸官775

一、使匈奴中郎将776

二、西域都护781

三、护乌桓校尉790

四、护羌校尉792

第三编 官吏的选用、考课及其他各项制度796

第一章 选官制度798

第一节 察举800

一、孝廉804

二、茂材807

三、贤良方正与文学809

四、其他特科811

第二节 征辟818

一、皇帝征聘818

二、公府与州郡辟除821

第三节 考试826

一、天子策试827

二、公府复试828

三、博士弟子课试830

第四节 任子833

第五节 纳赀、卖官及其他838

一、上书拜官841

二、以材力为官842

三、以方伎为官843

第六节 选举法规与选官制度的利弊得失844

一、选举法规844

二、选官制度的利弊得失848

第二章 任用制度852

第一节 任用方式852

一、真、守854

二、假856

三、平857

四、领857

五、视859

六、录860

七、兼860

八、行861

九、督862

十、待诏863

十一、加官865

十二、散官866

第二节 任用法规和任用期限867

一、任用法规867

二、任用期限875

第三章 考课制度880

第一节 上计与考课880

一、中央对郡国的考课883

二、郡国对属县的考课887

三、上计吏之职责889

四、上计内容892

第二节 迁降与赏罚895

一、迁降及其他896

二、赏与罚902

第四章 赐爵制度911

第一节 秦的赐爵制度915

一、关于秦国论功行赏的优点915

二、关于“斩一首者,爵一级”917

三、爵的用处920

四、关于爵位的等级和名称923

第二节 两汉赐爵制度的演变928

一、西汉初对秦爵制的因袭929

二、西汉时期赐爵制的变化932

三、东汉时期军功爵制的衰亡937

第五章 秩俸和朝位制度939

第一节 官吏的秩俸939

第二节 朝位的班序951

第六章 印绶、符、节与舆服制度955

第一节 印绶与符节955

一、印、绶955

二、符、传961

三、节966

第二节 车舆和冠服969

一、车制970

二、冠服973

第七章 休假和致仕诸制度978

第一节 休沐与告宁978

一、休沐978

二、告假980

三、宁982

第二节 致仕与优恤985

一、致仕985

二、恤典98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