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壮医刺血疗法技术操作规范与应用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壮医刺血疗法技术操作规范与应用研究
  • 吕琳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806669259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08页
  • 文件大小:6MB
  • 文件页数:232页
  • 主题词:壮族-民族医学-放血疗法(中医)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壮医刺血疗法技术操作规范与应用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 壮医刺血疗法总论3

第一章 概述3

第一节 壮医刺血疗法的历史沿革3

第二节 壮医基本理论概述5

一、阴阳为本,三气同步——壮医的天人自然观5

二、脏腑气血骨肉,谷道水道气道,龙路火路——壮医的生理病理观6

三、毒虚致百病——壮医的病因病机论9

四、调气解毒补虚——壮医的治疗原则10

第三节 壮医刺血疗法的原理11

第四节 壮医刺血疗法的功能作用12

一、调整阴阳12

二、调理气血13

三、通调三道两路13

四、解毒救急13

第五节 壮医刺血疗法的特点13

一、适用范围广13

二、操作简便13

三、刺法多样灵活14

四、一法治多病,一穴治多病14

五、疗效显著14

六、价廉实用14

七、安全无副作用14

第二章 壮医刺血疗法技术操作规范15

第一节 刺血工具15

一、三棱针15

二、梅花针15

三、玻璃火罐16

第二节 体位选择16

第三节 消毒16

一、针具器械消毒17

二、术者手指消毒17

三、施针部位消毒17

第四节 刺血方法18

一、点刺法18

二、围刺法18

三、丛刺法18

四、散刺法19

五、刺络法19

六、挑刺法19

七、叩刺法19

八、割点法19

九、火针法20

十、刺血加拔罐法20

十一、缓刺法20

十二、速刺法20

十三、顺刺法20

十四、逆刺法21

第五节 出血量21

一、微量21

二、少量21

三、中量21

四、大量21

第六节 刺血疗程22

第七节 对放出血液的观察判断22

一、观察血色22

二、观察血液状态23

三、其他24

第八节 适应证24

一、内科疾病24

二、外科疾病25

三、妇产科疾病25

四、儿科疾病25

五、五官科疾病25

六、急症25

第九节 禁忌症与注意事项25

一、禁忌症25

二、注意事项26

第十节 刺血后调理27

第十一节 常见不良反应的处理与预防28

一、晕针28

二、血肿29

第十二节 取穴的基本原则及穴位的定位方法29

一、取穴原则29

二、穴位定位方法30

第十三节 常用穴位及主治33

一、壮医特有经验穴位33

二、龙路、火路浅表反应点(阿是穴)37

三、中医针灸穴位37

中编 壮医刺血疗法的临床应用73

第一章 壮医内科疾病73

第一节 痧病(壮医病名:发洒)(壮文:Fatsa)73

第二节 毒病(壮医病名:乒笃)(壮文:Binghdoeg)74

一、药物中毒(壮医病名:叮呀笃)(壮文:Deng ywdoeg)74

二、食物中毒(壮医病名:叮哏几笃)(壮文:Deng gwn gij doeg)76

第三节 湿病(壮医病名:乒穑)(壮文:Binghcaep)77

一、闷头拜(壮医病名:发伲)(壮文:Fatnit)77

二、黄病(壮医病名:乒痕)(壮文:Binghhenj)78

三、风湿病(壮医病名:风穑)(壮文:Fungcaep)79

第四节 气道病(壮医病名:乒啰嘿)(壮文:Binghlohheiq)81

一、伤风(壮医病名:嘚凉)(壮文:Dwgliengz)81

二、咳嗽(壮医病名:喯唉)(壮文:Baenzae)82

三、哮喘(壮医病名:哈呷)(壮文:Haebgyawh)83

第五节 谷道病(壮医病名:乒胴西)(壮文:Binghdungxsaej)84

一、呕吐(壮医病名:噜)(壮文:Rueg)84

二、屙肚(壮医病名:啊细)(壮文:Oksiq)85

三、红白痢(壮医病名:红白痢)(壮文:Hoengzbegleih)86

四、打嗝(壮医病名:涩阿)(壮文:Saekaek)87

五、心头痛(壮医病名:心头夺)(壮文:Simdaeuzdot)88

六、肚痛(壮医病名:胴尹)(壮文:Dungx in)89

第六节 水道病(壮医病名:乒啰淋)(壮文:Binghlohraemx)90

一、浮肿(壮医病名:佛否)(壮文:Foegfouz)90

二、尿不通(壮医病名:幽涩)(壮文:Nyouhsaek)91

第七节 龙路、火路病(壮医病名:乒啰龙、啰啡)(壮文:Binghlohlungz、Lohfeiz)92

一、痛病(壮医病名:乒尹)(壮文:Bingh in)92

二、吐血(壮医病名:噜嘞)(壮文:Rueglwed)95

三、抽筋(壮医病名:佷纠)(壮文:Hwnjgeuq)96

第八节 巧坞病(壮医病名:乒巧坞)(壮文:Binghgyaeujuk)96

一、夜不睡(壮医病名:痕您不叻)(壮文:Hwnzninz mboujndaek)96

二、头晕旋转(壮医病名:坞恩旋)(壮文:Ukngoenhcienq)97

三、中风(壮医病名:甭裆呷)(壮文:Mbiengj ndang gyad)98

四、癫狂(壮医病名:发顽)(壮文:Fatngvanh)99

第九节 杂病(壮医病名:乒咋)(壮文:Binghcab)100

一、痿证(壮医病名:乒哟)(壮文:Binghnyoj)100

二、阳痿(壮医病名:委哟)(壮文:Viznyoj)102

第二章 壮医外科疾病103

一、疖子(壮医病名:佷尹)(壮文:Hwnj in)103

二、疔疮(壮医病名:喯呗)(壮文:Baenzbaez)103

三、裤口毒(壮医病名:能嘎累)(壮文:Naenggaloij)105

四、乳痈(壮医病名:嘻喯呗)(壮文:Cij baenzbaez)105

五、肠痈(壮医病名:西喯呗)(壮文:Saej baenzbaez)106

六、膝结毒、骨臁(壮医病名:柔活喯痨)(壮文:Gyaeujhoq baenzlauz)107

七、丹毒(壮医病名:呗红线)(壮文:Baezhoengzsienq)108

八、猪头肥(壮医病名:航靠谋)(壮文:Hangzgauqmou)109

九、风疹(壮医病名:麦蛮)(壮文:Maekmanq)110

十、顽癣(壮医病名:痂仰)(壮文:Gyaknyangq)111

十一、湿疹(壮医病名:能唅能累)(壮文:Naenghumz naengloij)111

十二、蛇串疮(壮医病名:喯呗啷)(壮文:Baenz baez langh)112

十三、粉刺(壮医病名:嘞绸)(壮文:Lwgcouz)114

十四、虫蛇兽毒(壮医病名:笃东肚)(壮文:Doegdoenghduz)115

十五、痔疮(壮医病名:仲黑喯尹)(壮文:Conghhaex baenz in)116

十六、盲肠炎(壮医病名:乒西弓)(壮文:Binghsaejgungz)117

十七、冻疮(壮医病名:咹唠北)(壮文:Cemqlauxbaeg)118

十八、落枕(壮医病名:笃哸)(壮文:Doekswiz)118

十九、破伤风(壮医病名:能剥象戎)(壮文:Naengbyoengq siengrumz)119

第三章 壮医妇科疾病121

第一节 月经病(壮医病名:乒约京)(壮文:Binghnyidging)121

一、月经不调(壮医病名:约京乱)(壮文:Yezginghluenh)121

二、血山崩(壮医病名:乒淋嘞)(壮文:Bingh loemqlwed)123

三、痛经(壮医病名:京尹)(壮文:Ging in)124

第二节 白带病(壮医病名:隆白呆)(壮文:Roengzbegdaiq)125

第三节 绝经前后诸症(壮医病名:乒竞断)(壮文:Binghgingduenh)127

第四节 怀孕期病(壮医病名:乒随咪裆)(壮文:Binghseizmizndang)128

一、胎气上冲(壮医病名:咪裆噜)(壮文:Mizndangrueg)128

二、滞产(壮医病名:难产)(壮文:Nanzcanj)129

第五节 产后病(壮医病名:乒产呱)(壮文:Binghcanjgvaq)130

一、产后血晕(壮医病名:产呱喽恩)(壮文:Canjgvaq gyaeujngoenh)130

二、产后缺奶(壮医病名:产呱嘻馁)(壮文:Canjgvaq cijnaix)131

第四章 壮医小儿科疾病132

一、麻毒(壮医病名:笃麻)(壮文:Doegmaz)132

二、小儿麻痹后遗症(壮医病名:勒爷顽瓦)(壮文:Lwgnyez gvanhgvax)134

三、小儿低热(壮医病名:勒爷诺哒揼)(壮文:Lwgnyez nohndatdaemq)135

四、小儿屙泻(壮医病名:勒爷喔细)(壮文:Lwgnyez oksiq)135

五、小儿疳积(壮医病名:喯疳)(壮文:Baenzgam)136

六、厌食症(壮医病名:乒卟哏)(壮文:Binghmbwqgwn)137

七、抽风(壮医病名:狠风)(壮文:Hwnjfung)138

八、小儿夜哭(壮医病名:勒爷降痕哋)(壮文:Lwgnyez gyanghwnz daej)140

九、小儿虚弱(壮医病名:勒爷耐议)(壮文:Lwgnyez naiqnyieg)141

十、谷道虫症(壮医病名:胴西咪暖)(壮文:Dungxsaej miznon)142

第五章 五官科疾病143

一、红眼病(壮医病名:乒嗒红)(壮文:Binghdahoengz)143

二、鼻鼽(壮医病名:楞涩哈催)(壮文:Ndaengsaek haetcwiq)144

三、鼻渊(壮医病名:楞涩目涞)(壮文:Ndaengsaek muglai)144

四、鼻衄(壮医病名:楞喔嘞)(壮文:Ndaeng oklwed)145

五、牙痛(壮医病名:豪尹)(壮文:Heujin)146

六、口疮(壮医病名:百喯尹)(壮文:Bak baenzin)147

七、咽喉肿痛(壮医病名:活佛活尹)(壮文:Hozfoeg hozin)147

第六章 急救刺血149

一、昏迷(壮医病名:呆昧)(壮文:Daimaez)149

二、中暑(壮医病名:呆昧逆哒)(壮文:Daimaez nditndat)149

三、晕车、晕船(壮医病名:恩洗、恩濡)(壮文:Ngoenhci、Ngoenhruz)150

四、煤气中毒(壮医病名:煤气重笃)(壮文:Meizgi cungduz)150

五、电击(壮医病名:叮电)(壮文:Dengdienh)151

下编 刺血疗法的现代研究155

第一章 临床研究155

第一节 内科疾病155

一、感冒155

二、疟疾156

三、风湿病156

四、食物中毒158

五、中暑158

六、咳嗽159

七、哮喘160

八、呃逆161

九、呕吐161

十、慢性腹泻162

十一、水肿162

十二、头痛163

十三、胸胁痛165

十四、腰腿痛166

十五、失眠168

十六、眩晕169

十七、中风171

十八、癫狂172

第二节 外科疾病173

一、疖肿173

二、下肢慢性溃疡173

三、关节结核174

四、流行性腮腺炎175

五、丹毒176

六、带状疱疹177

七、荨麻疹178

八、痤疮179

九、痔疮180

十、虫蛇咬伤181

第三节 妇科疾病182

一、痛经182

第四节 儿科疾病183

一、咳嗽183

二、小儿腹泻183

三、疳积184

四、厌食184

五、惊厥185

第五节 五官科疾病186

一、红眼病(急性结膜炎)186

二、鼻鼽(变应性鼻炎)187

三、鼻窦炎190

四、牙痛190

五、口腔溃疡191

六、咽喉肿痛192

第二章 实验研究195

第一节 穴位刺血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机理研究195

第二节 对微循环系统影响的研究198

第三节 对纤溶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198

第四节 对免疫系统影响的研究198

第五节 对神经系统影响的研究199

附一:人体主要穴位分布图200

附二:壮医部分特殊穴位分布图207

主要参考文献20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