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0世纪以来中国的图书馆事业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20世纪以来中国的图书馆事业
  • 张树华,张久珍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137109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78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494页
  • 主题词:图书馆事业-文化史-中国-20世纪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20世纪以来中国的图书馆事业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萌芽和创始1

第一节 从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的转变1

一、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转变的历史背景1

二、维新派对创办公共性藏书楼所作的舆论准备与实践活动4

三、古越藏书楼的创办7

第二节 19世纪西方人士在中国创办的图书馆8

一、北京的教堂图书馆8

二、北京的私人图书馆10

三、上海的宗教等图书馆11

第三节 京师大学堂藏书楼的建立14

一、京师大学堂藏书楼的创建过程14

二、京师大学堂藏书楼的藏书建设16

三、京师大学堂藏书楼的规章制度18

第四节 清末政府对创建图书馆所做的三件事19

一、《学部奏拟定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摺》的颁布20

二、京师图书馆的创建22

三、各省立图书馆的建立23

参考文献26

附录Ⅰ27

第二章 辛亥革命后我国的图书馆事业30

第一节 民国政府对图书馆事业的领导30

一、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的设立30

二、《图书馆规程》和《通俗图书馆规程》的颁布31

第二节 蔡元培、鲁迅二位先生与图书馆32

一、蔡元培先生与图书馆32

二、鲁迅先生与图书馆34

第三节 民国初期的公共图书馆37

一、国立北平图书馆37

二、故宫博物院图书馆39

三、北平市立第一普通图书馆40

四、浙江省立图书馆41

五、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42

六、河北省立天津图书馆43

第四节 民国初期的通俗图书馆44

一、通俗图书馆发展的原因44

二、通俗图书馆的性质44

三、通俗图书馆的功用45

四、通俗图书馆的书刊选择45

五、通俗图书馆的图书流通工作46

六、通俗图书馆的文化普及和阅读辅导工作47

第五节 民国初期的高等学校图书馆47

一、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发展特点47

二、几所知名的大学图书馆48

第六节 民国初期的私立或团体图书馆53

一、私立东方图书馆54

二、私立上海鸿英图书馆55

三、私立松坡图书馆55

四、私立南开大学木斋图书馆、私立北京木斋图书馆56

五、申报流通图书馆(量才图书馆)57

六、中国科学社明复图书馆57

七、中央地质调查所图书馆58

第七节 民国前后的中、小学校图书馆58

一、中、小学图书馆的萌芽(1884—1894年)59

二、中、小学图书馆的倡导时期(1895—1911年)59

三、中、小学图书馆的试办时期(1912—1919年)59

四、中、小学图书馆的发展时期(1920—1936年)60

五、抗日战争后(1937—1949年)60

参考文献60

附录63

第三章 五四运动后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大发展69

第一节 五四运动与图书馆69

一、五四运动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影响69

二、李大钊的图书馆学理论与实践70

三、五四运动以后的进步图书馆72

第二节 五四前后的“新图书馆运动”及几位图书馆界先驱人物76

一、五四前后的“新图书馆运动”76

二、杜定友先生的图书馆学理论与实践77

三、刘国钧先生的图书馆学理论与实践80

四、沈祖荣先生的图书馆学思想83

五、李小缘先生的图书馆学理论与实践85

六、韦棣华女士的图书馆活动86

第三节 中华图书馆协会的建立及其组织87

一、中华图书馆协会的缘起87

二、中华图书馆协会的宗旨87

三、中华图书馆协会的会员88

四、中华图书馆协会的组织大纲88

五、中华图书馆协会委员会的设立89

六、中华图书馆协会的历史作用89

第四节 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90

一、派出留学90

二、举办图书馆讲习科或短期学习班91

三、设立图书馆学专门学系92

四、在大学内开设图书馆学课程93

第五节 解放前图书馆学的发展及有关图书馆学的书籍93

一、新旧学术交替时期93

二、东西方诸国图书馆学输入时期94

三、中国图书馆学建树时期96

第六节 解放前的图书馆学期刊100

一、解放前图书馆学期刊的发生和发展101

二、解放前图书馆学期刊的类型分析106

三、解放前图书馆学期刊的总体评价109

参考文献110

附录112

第四章 抗日战争时期我国的图书馆状况116

第一节 抗战期间图书馆珍贵书籍的保护和转移116

一、北京图书馆116

二、浙江省图书馆117

三、湖南省图书馆118

四、清华大学图书馆118

第二节 沦陷区图书馆遭受的厄运118

一、国立中央图书馆118

二、国立北平图书馆118

三、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118

四、浙江省立图书馆119

五、南京市图书馆119

六、北京大学图书馆119

七、清华大学图书馆119

第三节 大后方的图书馆事业120

一、国立中央图书馆120

二、国立北平图书馆120

三、国立西北图书馆120

四、西南联合大学图书馆120

第四节 解放区的图书馆事业121

一、从1937年抗战爆发到1940年底121

二、从1941年到抗日战争结束122

三、陕甘宁解放区规模较大的三所公共图书馆123

第五节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复员工作124

一、国立中央图书馆124

二、国立北平图书馆124

三、浙江省图书馆125

四、国立兰州图书馆125

五、北京大学图书馆126

六、孑民图书室的成立126

参考文献127

附录Ⅳ128

第五章 1949—1976年我国的图书馆事业131

第一节 历史回顾131

一、1949—1956年131

二、1956—1958年133

三、50年代末(1958—1960年)的一次挫折134

四、1960—1966年136

五、“文化大革命”十年(1966—1976年137

第二节 《全国图书协调方案》及中心图书馆委员会的组成139

一、《全国图书协调方案》的缘起139

二、中心图书馆和中心图书馆委员会的组成及其任务139

三、全国联合目录的编制140

第三节 各类型图书馆事业的发展141

一、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141

二、高等学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143

三、科学专业图书馆事业的发展144

第四节 图书馆业务基础工作的发展146

一、图书采购的分工与协调146

二、复本图书的调拨和积压藏书的整理147

三、图书集中编目和目录质量的提高149

四、图书分类法的编制和修订150

五、联合目录的编辑151

六、书目索引的编制154

七、图书馆干部的培训157

八、建立健全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159

第五节 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发展160

一、解放初期(1949—1956年)的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160

二、1956—1966年的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161

三、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读者服务工作163

参考文献163

第六章 80年代后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全面发展165

第一节 80年代我国图书馆事业的进展(1976—1989年)165

一、党中央加强了对图书馆事业的领导165

二、建立和完善管理体制165

三、制定工作条例,完善工作制度169

四、各类型图书馆稳步发展170

五、办馆条件得到改善172

六、加强基础业务建设,提高服务水平174

第二节 90年代我国图书馆事业的进展(1990—2000年)175

一、图书馆自动化175

二、数据库建设177

三、图书馆网络系统的建设179

第三节 21世纪初期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趋势(2000年以后)180

一、对图书馆性质的重新审视180

二、图书馆办馆观念的变化180

三、图书馆组织管理模式的变化181

四、数字图书馆的研制和开发182

参考文献184

第七章 80年代后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185

第一节 80年代后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概况185

一、办馆物质条件的加强和办馆理念的变化185

二、社区图书馆(室)的发展188

三、农村乡镇图书馆(室)的现状189

四、图书馆集群化管理模式的发展190

五、省级公共图书馆的网页设置192

第二节 国家图书馆(原北京图书馆)的进展195

一、国家图书馆新馆舍195

二、国家图书馆的方针任务196

三、国家图书馆的馆藏文献197

四、国家图书馆的读者服务198

五、国家图书馆的自动化设施建设200

六、国家图书馆的科学研究工作201

七、中国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暨数字图书馆工程202

第三节 首都图书馆的进展203

一、首都图书馆概况203

二、首都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204

三、首都图书馆的读者服务205

四、制定《北京市图书馆条例》208

五、建立以首都图书馆为中心的北京市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网络208

第四节 上海市图书馆的进展211

一、上海市图书馆新馆工程与图书情报一体化措施211

二、上海图书馆的馆藏文献212

三、上海图书馆的读者服务215

四、上海图书馆新馆的计算机管理系统216

五、建立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实施集群化管理体制218

第五节 香港公共图书馆事业219

一、香港公共图书馆事业概况219

二、香港中央图书馆220

三、香港公共图书馆的读者服务221

四、香港公共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建设222

第六节 澳门公共图书馆事业223

一、澳门公共图书馆事业概论223

二、公立公共图书馆223

三、私立公共图书馆225

四、澳门图书馆自动化状况及网络化管理模式的构想226

第七节 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发展227

一、少年儿童图书馆发展概况227

二、少年儿童图书馆藏书类型和藏书布局的变化227

三、少年儿童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变化228

四、少年儿童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的发展229

参考文献230

第八章 80年代后我国高等学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232

第一节 80年代后高等学校图书馆事业发展概况232

一、办馆物质条件的加强232

二、图工委的重建235

三、《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修订236

四、高校图书馆联盟的形成236

五、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创举237

六、读者服务工作的创新238

七、高校图书馆的网络化、数字化建设241

第二节 北京大学图书馆的进展242

一、北京大学图书馆现况242

二、信息资源建设的进展244

三、读者服务工作的拓展与创新247

四、北京大学数字图书馆及其服务门户的构建251

第三节 清华大学图书馆的进展252

一、清华大学图书馆概况252

二、信息资源建设的进展252

三、读者服务工作254

四、清华大学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设置256

五、清华大学数字图书馆的建设256

第四节 中山大学图书馆的进展257

一、中山大学图书馆概况257

二、中山大学图书馆的藏书257

三、管理服务理念先进258

四、注重学术研究,加强对外交流合作258

参考文献259

第九章 80年代后我国专业图书馆事业的发展260

第一节 中国科学院的文献情报事业260

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事业概述260

二、20世纪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事业的进展262

三、21世纪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的深化改革与创新268

四、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部分机构简介273

第二节 发展中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280

一、中国社科院图书馆概况280

二、中国社科院图书馆的发展历史282

三、中国社科院图书馆的深化改革与创新293

第三节 中国地质图书馆的进展295

一、中国地质图书馆的发展295

二、中国地质图书馆的藏书情况及专题特色数据库的建设296

三、中国地质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模式297

第四节 中国农科院科技文献信息中心(原农科院图书馆)的进展298

一、中国农科院科技文献信息中心概况298

二、中国农科院科技文献信息中心的藏书情况及数据库建设299

三、中国农科院科技文献信息中心读者服务工作的拓展300

参考文献301

第十章 80年代后我国图书馆业务工作的发展303

第一节 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和成就303

一、国家有关文献协调与合作的政策、文件303

二、全国文献资源调查工作304

三、20世纪末我国文献资源的分布及收藏水平305

四、三大类型图书馆文献资源整体建设的状况306

五、文献资源布局问题308

六、电子信息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310

第二节 文献分类法、主题法的编制成就及其发展310

一、文献分类法的修订与出版311

二、编制《汉语主题词表》313

三、分类主题一体化的理论研究和分类主题一体化词表的编制313

四、20世纪末、21世纪初,我国文献分类法发展趋势314

第三节 文献编目和书目工作的进展315

一、文献著录标准化315

二、计算机编目316

三、“在版编目”的实施317

四、西文编目工作的组织317

五、书目数据制作的企业化318

六、书目工作的成就319

第四节 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发展320

一、图书馆读者服务发展的3个阶段320

二、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进展324

三、网络信息服务328

四、文献信息资源共享329

参考文献331

第十一章 80年代后我国图书馆管理方面的几项举措333

第一节 图书馆立法建设的进程333

一、图书馆立法的意义和作用333

二、图书馆立法建设的基础和条件333

三、有关图书馆法的几个问题335

四、《中国图书馆法(草案)的主要内容336

第二节 图书馆评估339

一、图书馆评估的作用339

二、图书馆评估工作的开展339

三、图书馆评估指标体系340

四、图书馆评估的程序343

第三节 图书馆人事制度改革的几项措施344

一、图书馆员的职业资格认定344

二、工作人员聘任制345

三、学科馆员的设立347

四、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350

第四节 图书馆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351

一、实行馆长负责制352

二、实行岗位责任制352

三、“一馆两制”的试验354

第五节 图书馆建筑的发展354

一、我国图书馆建筑的发展354

二、图书馆建筑发生的变化356

参考文献360

第十二章 80年代后我国图书馆学、信息管理学教育的发展361

第一节 历史回顾361

一、恢复时期(1979年至1983年3月)361

二、发展时期(1983年4月至1992年7月)361

三、巩固时期(1992年8月至1998年6月)362

四、调整时期(1998年7月至今)363

第二节 图书馆学、情报学教学机构的设置363

第三节 图书馆学、情报学的教育结构及层次366

一、大专教育366

二、本科教育367

三、研究生教育367

四、函授教育368

五、中等专业教育368

六、职工培训369

七、继续教育369

第四节 1998年前信息管理系的课程设置及其评价369

第五节 1998年后图书馆学专业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372

一、关于专业设置372

二、关于培养目标372

三、关于课程设置373

参考文献374

第十三章 80年代后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进展和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375

第一节 图书馆学研究的进展375

一、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375

二、信息资源建设研究379

三、信息组织研究385

四、文献编目研究388

五、信息服务研究390

六、图书馆管理研究393

第二节 中国图书馆学会的学术活动395

一、学术会议的召开395

二、编译出版工作400

三、组织海峡两岸图书情报界学术交流活动403

第三节 国际交往与国际学术交流403

一、国际交往403

二、国际学术会议405

三、第62届国际图联北京会议的召开407

参考文献409

第十四章 我国图书馆自动化的发展历程412

第一节 图书馆自动化简况412

一、图书馆自动化的起源412

二、图书馆自动化的含义412

三、我国图书馆自动化的整体情况413

第二节 我国图书馆自动化发展的5个阶段416

一、起步试验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416

二、单项业务计算机管理系统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至80年代中)418

三、图书馆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至90年代中)421

四、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建设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至21世纪初)424

五、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建设深入发展阶段(21世纪初至今)428

第三节 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430

一、ILAS系统431

二、清大新洋的通用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432

三、丹诚图书馆综合管理系统432

四、汇文文献信息服务系统433

五、金盘系统433

六、MELINETS434

七、图腾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434

八、妙思文献管理集成系统434

九、SULCMIS435

十、Interlib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435

十一、金碟图书馆管理系统436

第四节 图书馆自动化评估436

一、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自动化评估的实施情况437

二、图书馆自动化评估标准438

第五节 当代图书馆自动化发展的新特点441

一、无线网络服务441

二、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442

三、RFID技术的应用442

四、开源软件的影响443

参考文献445

第十五章 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历程447

第一节 数字图书馆的起源447

第二节 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的3个阶段448

一、数字图书馆起步建设阶段(1995—1999年)448

二、数字图书馆规模化建设阶段(2000—2003年)450

三、数字图书馆深入发展阶段(2004年至今)452

第三节 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若干重大项目介绍454

一、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454

二、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455

三、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CSDL)456

四、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CADLIS)457

五、中共中央党校数字图书馆工程460

六、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建设461

七、中国社科院系统数字图书馆建设462

第四节 数字图书馆发展历程中的几个重要问题463

一、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463

二、古籍资源数字化465

三、数字图书馆的资源整合468

四、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470

五、数字图书馆的文献传递工作471

六、数字图书馆技术474

参考文献476

后记47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