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人口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育民编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ISBN:7214015803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566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57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人口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对史籍记载人口数字的正确评价与运用1
二、中国封建社会人口再生产的类型22
三、中国封建社会人口发展的五个阶段23
四、各封建王朝的人口发展并不存在统一模式41
第一章 先秦时期中原及其周围地区的人口42
第一节 夏商周三代人口稀少43
一、夏朝人口稀疏43
二、夏代人口增长迟缓47
三、西周时期人口仍很稀少50
第二节 春秋时期人口缓慢增长55
一、中原地区仍土圹民稀55
二、各诸侯国鼓励人口增殖57
三、后期人口增加58
第三节 战国时期人口急剧上升59
一、战国时期人口飞速增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59
二、人口急剧上升的具体反映63
三、对战国时期人口的推论68
第四节 对先秦时期人口数的总估计70
第二章 秦汉时期人口大发展71
一、秦代人口构成及人口统计73
第一节 秦王朝的人口73
二、对秦代人口数的推测76
第二节 西汉人口发展的三个阶段81
一、汉初至武帝元光初年人口急剧上升81
二、武帝中、后期人口发展停滞89
三、武帝末年至平帝元始二年人口再度上升而达于最盛94
四、对西汉人口数的全面估计96
第三节 东汉人口数以观鞍形发展102
一、两汉之际人口严重损耗102
二、东汉前期人口的恢复与增长103
三、东汉后期人口发展停滞108
四、对东汉人口数的再估计112
第三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剧烈变动114
第一节 汉魏之际人口处最低谷115
一、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使人口严重减耗115
二、三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复苏和人口的回升117
三、三国时期见于记载的人口数字119
四、对三国人口数的新估计122
第二节 西晋人口的发展132
一、见于历史文献记载的西晋人口132
二、西晋统一后人口增长135
三、对西晋人口数的再估计137
一、有利于人口增长的诸因素143
第三节 东晋时期的南方人口143
二、对东晋盛时人口数的估计145
三、东晋末年人口减耗148
第四节 南朝人口149
一、刘宋人口起伏发展149
二、刘、梁、陈三代的人口153
三、对南朝人口数的再估计157
第五节 十六国时期北方户口的消长163
一、前朝户口惊人减耗163
二、后期北方户口回升166
三、对十六国时期人口数的再估计171
第六节 北朝时期北部中国人口逐渐恢复174
一、北魏时北方人口恢复174
二、东魏、西魏时期户口发展停滞180
三、北齐北周对峙时期户口再次增长183
第四章 隋唐五代时期人口发展的两起两伏189
第一节 隋代人口增长189
一、前期户数迅速上升189
二、括户措施及期作用193
三、对隋代人口数的再估计196
第二节 唐前期人口数直线上升201
一、隋唐之际户口锐减201
二、贞观以后户口速增203
三、开元天宝年间户口达于极盛209
第三节 唐后期人口发展迟滞213
一、安史之乱使人口严惩减耗214
二、藩镇割据下人口发展停滞217
第四节 唐代编户以外的人口223
一、户籍管理制度223
二、未列入州县版籍的人口224
第五节 五代时期人口:北方衰减南方缓增238
一、五代及北汉人口衰减238
二、南方各政权人口缓慢增长245
三、对五代时期人口数的估计251
第五章 宋辽金时期人口大发展255
第一节 北宋人口持续增长257
一、初期人口急遽增长257
二、中后期人口持续增长262
三、末期人口增长趋于迟缓267
第二节 南宋时期人口缓慢增长269
一、宋室南渡初南部中国人口损耗269
二、前期人口恢复271
三、中后期人口发展迟滞274
第三节 对宋代户口的再认识277
一、宋代户籍制度277
二、关于人口统计中的户多口少280
三、“诡名子户”并非造成户多口少的重要原因287
四、人口统计中的客户291
五、人口逾亿是绝对可信的297
第四节 辽朝人口299
一、辽朝五道的州、县人口299
二、宫户及御帐亲军303
三、其他不入户籍的人户309
第五节 金朝人口316
一、前期户口恢复缓慢316
二、中期以后户口迅速增长320
三、严密的户籍制度及通检推排326
四、政府版籍以外的人户328
五、末期人口凋落333
六、关于《金史·地理志》所载户口的系年338
第六节 西夏、大理等地区的人口344
一、西夏的人口344
二、大理的人口349
三、回鹘西迁后的人口350
四、僮族的人口352
第六章 元代人口的变迁353
第一节 蒙古国时期人口严惩减耗353
一、金蒙之际户口凋零353
二、太宗乙未籍户354
三、宪宗壬子籍户358
四、忽必烈的“附会汉法”与人口的迅速增长360
第二节 元代前期户口从缓慢发展到徘徊不前363
一、户籍制度363
二、北方人口大量损失365
三、南方人口损失较少366
第三节 元代中、后期人口增长373
一、中书省--腹里人口375
二、北方其他地区人口377
三、原南宋统治地区人口380
一、蒙古及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381
第四节 元代户部版籍以外的人口381
二、蒙古诸王贵族私属的投下户387
三、民户以外的诸色户计388
四、奴婢(驱口)及佃客392
五、游食者393
第五节 对元代人口数的再估计394
第七章 明代户口的升降397
第一节 明初户籍与人口管理制度397
一、登籍制度397
二、里甲制度403
一、元明之际户口减耗406
第二节 明初社会经济及人口迅速恢复406
二、朱元璋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的措施408
三、明初社会经济和人口的复苏412
第三节 明代中后期原有制度废弛对人口的影响418
一、黄册日渐成为伪册418
二、里甲制度败坏与人口离散421
三、地丁合一后人口记载缺失422
第四节 洪武以后官方户口统计数徘徊不前425
一、永乐末至天顺年间民户逃亡不可遏止427
二、成化弘治年间在籍户口增加431
三、正德年间在籍户口下降434
四、嘉靖至万历时期在籍户口再度上升436
五、泰昌以后户口数回落439
第五节 对明代人口数的估计442
一、另有名籍的军、匠、灶等户及僧道442
二、其他不在户部统计范围以内的人口449
三、对明代实际人口的推测457
四、边境政权统辖地区的人口459
第八章 清代人口的大发展463
第一节 清初的户籍制度463
一、人丁编审463
二、人丁统计的不同形式467
三、关于清代前期人口数的推算471
第二节 顺治朝社会经济与人口的恢复473
一、明清之际社会经济的破坏与人口的损耗473
二、顺治朝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477
三、对顺治朝人口与耕地增长的再认识480
第三节 康、雍时期人口缓慢增长486
一、康熙年间对经济政策的调整486
二、康熙前、中期人口发展迟滞490
三、“康熙之治”及其后期人口的增长494
四、“永不加赋”与“摊丁入地”及其促进人口增长的作用496
一、乾隆朝人口大幅度增长505
第四节 乾隆至道光年间人口大发展505
二、嘉道年间人口继续增长509
三、清代人口的峰值511
四、乾隆至道光年间人口猛增的原因515
第五节 咸丰以后人口数徘徊不前527
一、咸同动乱中人口损耗527
二、光宣时期人口发展停滞541
第六节 清代人口膨胀与社会危机547
一、人口增长超越了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547
二、后期人口增长势头受抑诸因素554
三、人口膨胀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558
后记565
热门推荐
- 67999.html
- 1668685.html
- 3612006.html
- 1645428.html
- 54990.html
- 1314968.html
- 2217656.html
- 3789340.html
- 1896437.html
- 4896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665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458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908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494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396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01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333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655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830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97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