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农业气象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农业气象学
  • 贡复俊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农业出版社
  • ISBN:7109024202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304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31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农业气象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前言1

绪论1

一、气象学与农业气象学1

二、地球大气的组成和结构5

第一章 太阳、地面和大气辐射9

第一节 辐射的基本知识9

一、辐射的概念9

二、辐射的基本定律13

三、太阳辐射14

第二节 太阳辐照时间长短15

一、日地关系15

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7

三、可照时数与光照时间19

四、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20

第三节 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减弱22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22

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和反射24

三、影响太阳辐射减弱的因子25

第四节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27

一、太阳直接辐射27

二、天空散射辐射29

三、太阳总辐射30

四、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光谱的变化31

五、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和吸收33

第五节 地面辐射收支34

一、地面辐射34

三、地面有效辐射35

二、大气辐射35

四、地面辐射收支差额36

第六节 太阳辐射与作物38

一、光谱成分与作物39

二、光照时间长短与作物40

三、光照度与作物43

四、光能利用率及其提高途径45

第二章 土温、水温与气温47

第一节 土壤温度47

一、热量收支方程47

二、土壤热特性50

三、土壤温度的变化53

四、土壤冻结与解冻58

第二节 水温60

一、水的物理特性对水温的影响60

二、水温的变化61

第三节 空气温度62

一、大气的主要热源及热量传递62

二、气温的变化63

三、气温的垂直分布66

四、空气绝热变化和大气稳定度68

第四节 温度与作物72

一、作物的三基点温度72

二、界限温度与农业生产74

三、变温与作物75

四、积温与作物76

第三章 大气中的水分84

第一节 空气湿度84

一、空气湿度的表示方法84

二、空气湿度的变化87

一、水面蒸发89

第二节 蒸发、蒸腾与蒸散89

二、土壤蒸发90

三、植物蒸腾91

四、农田蒸散92

第三节 水汽凝结和大气降水95

一、水汽凝结条件95

二、水汽凝结物96

三、大气降水101

一、空气湿度与作物106

第四节 水分与作物106

二、降水与作物107

三、作物的需水规律109

四、提高水分利用率的途径111

第四章 气压与风113

第一节 气压113

一、气压的概念113

二、气压随高度的变化114

三、气压场116

二、作用于空气上的力119

第二节 风119

一、风的概念119

三、大气层中的风124

四、大气环流126

五、季风和地方性风130

六、空气乱流134

第三节 风与作物135

一、风对作物的有益作用135

二、风对作物的不利影响136

第五章 天气和农业天气137

第一节 天气系统和天气特征137

一、气团与锋138

二、气旋与反气旋144

三、中高纬度上空主要天气系统147

第二节 天气预报简介149

一、天气预报的概念149

二、天气预报方法149

一、低温和冻害天气151

第三节 我国主要农业天气151

二、连阴雨天气156

三、干旱天气158

四、暴雨天气161

五、强对流天气165

第六章 气候和农业气候168

第一节 气候的形成因素168

一、太阳辐射168

二、下垫面性质170

三、大气环流171

四、人类活动172

第二节 中国气候173

一、中国气候特点173

二、我国温度变化特征174

三、我国降水的特征176

第三节 气候带及气候区划180

一、世界气候带与气候型简介180

二、气候区划方法184

三、中国气候带186

一、山地气候的一般特点189

第四节 山地气候189

二、高山垂直气候带194

第五节 农业气候资源及区划195

一、中国农业气候资源196

二、农业气候资源的利用199

三、农业气候区划的目的和任务202

四、农业气候区划方法203

一、季节划分205

第六节 季节与农业生产205

二、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206

三、物候与农业生产207

第七章 农业小气候210

第一节 小气候及其形成的物理基础210

一、小气候的概念210

二、小气候形成的物理基础211

第二节 农田小气候217

一、农田中气象要素的分布217

二、农业技术措施的小气候效应225

一、地形小气候228

第三节 地形、水域岸边小气候228

二、水域岸边小气候232

第四节 护田林带小气候233

一、林带的防风效应233

二、林带对田间温度、湿度的调节235

第五节 保护地小气候236

一、温室小气候237

二、地膜覆盖小气候243

三、风障畦小气候244

实习一 照度和日照时数的观测246

实习部分246

实习二 温度的观测250

实习三 空气湿度的观测259

实习四 气压、风、蒸发和降水的观测268

实习五 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的整理278

实习六 (Ⅰ)绘制温度直方图和年变化曲线282

(Ⅱ)界限温度初终日期的确定和积温的计算285

实习七 降水变率和保证率的统计291

实习八 农田小气候的观测295

主要参考文献30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