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共产党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共产党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研究
  • 蒯正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 ISBN:750734455X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80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392页
  • 主题词: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党的建设-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共产党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安全基本理论分析1

第一节 意识形态的概念、特征与功能1

一、意识形态的概念梳理与内涵界定1

二、意识形态的特征与功能10

第二节 政党意识形态及其与国家意识形态的关系13

一、意识形态与政党13

二、政党意识形态与国家意识形态关系的一般分析16

三、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与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关系的具体分析20

第三节 政党意识形态安全的内涵与特征23

一、政党意识形态安全的内涵23

二、政党意识形态安全的特征24

第四节 新形势下维护中国共产党意识安全的意义26

一、为中国共产党凝聚民众意志提供有效工具26

二、维护中国共产党执政安全的需要28

三、维护国家安全,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29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的思想31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的思想31

一、意识形态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精神武器”32

二、加强宣传和教育以推进无产阶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36

三、反对各种错误思潮以捍卫无产阶级政党意识形态39

四、反对教条主义以创新无产阶级政党意识形态43

五、根植于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以传播无产阶级政党意识形态45

第二节 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的思想47

一、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47

二、灌输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巩固和扩大无产阶级政党意识形态阵地49

三、批判各种错误思想,保卫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53

四、正确处理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55

五、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56

六、维护群众利益,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说服力58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意识形态建设与安全维护的探索与启示68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探索实践68

一、1921~1935:意识形态建设的初步探索68

二、1935~1949:意识形态建设在革命的实践中不断推进72

三、总结与启示76

第二节 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安全的初步探索78

一、1949~1956:意识形态的“破旧立新”78

二、1956~1976: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在曲折中探索83

三、总结与启示86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转型与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新探索89

一、1976~1978: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89

二、1978~1989:意识形态安全的新局面92

三、总结与启示98

第四节 改革开放不断推进条件下维护党的意识形态安全的探索100

一、1989~2002:改革开放条件下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探索的继续100

二、2002~2012:改革开放的推进与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进一步探索108

三、2012年至今:全面深化改革条件下意识形态安全的探索116

四、总结与启示134

第四章 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与问题137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与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137

一、资本的空间扩张与全球化137

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渗透途径与手段139

第二节 社会的转型与意识形态面临的新情况146

一、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解社会成员的理想信念148

二、社会阶层分化减弱民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150

三、价值观念的多样化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151

第三节 网络社会的延伸与扩张及其对意识形态安全的负面影响153

一、主流意识形态的弱化154

二、意识形态导向性作用的发挥难度加大156

三、传统意识形态传播方式受到冲击157

第四节 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影响和思想理论领域的杂音、噪音158

一、新自由主义思潮攻击社会主义公有制158

二、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消融”科学社会主义161

三、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贬损共产党的历史,丑化历史人物165

四、文化保守主义思潮鼓吹以儒学替代马列主义168

五、所谓“普世价值”困扰人们的价值判断171

第五节 意识形态工作实效性不尽如人意173

一、有的领导干部对意识形态领导权重视不够,工作的实际效果有待提高173

二、意识形态管理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174

三、舆论引导能力有待加强,意识形态话语权有待提升176

四、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素质有待改善178

第六节 社会土壤、氛围的变化为弘扬主流意识形态增加了新困难181

一、共产党员成分、结构多元化增加了理论教育的难度181

二、官僚主义作风和腐败的蔓延降低了民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信仰度183

三、贫富差距拉大影响人民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186

四、民生建设的不足影响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群众基础的巩固192

第五章 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197

第一节 采取多种措施,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197

一、党委要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197

二、加强对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形成齐抓共管的宣传思想工作体制198

三、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200

四、发挥文化建设的载体作用210

第二节 科学规范地“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管理权215

一、严格落实党管媒体215

二、完善意识形态管理体系217

三、加强文化市场和社会文化活动的管理219

四、加强行业监管,提高监督力度220

第三节 发挥舆论导向作用,牢牢掌握舆论工作话语权221

一、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222

二、创新新闻报道,注重理性引导223

三、注重增强国际话语权,壮大主流舆论影响力225

第四节 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人才队伍建设227

一、着力培养一支资深专家型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227

二、加强基层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228

三、要切实把干部队伍建设纳入到意识形态工作者队伍中来229

四、运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意识形态工作者的积极性233

第六章 在多样化社会思潮中巩固和扩大主流意识形态阵地235

第一节 加强对社会思潮研究,正确认识社会思潮235

一、提高对社会思潮的预判能力,正确预测社会思潮的发展趋向237

二、在社会思潮的研究中,要注意把握重点238

第二节 科学分析,差别对待各种社会思潮238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时尊重差异、包容多样238

二、对各种社会思潮有所区别,恰如其分240

第三节 积极回应现实问题、解疑释惑246

第四节 注重多样化社会思潮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262

一、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三者之间密切配合的协同教育机制263

二、将核心价值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之中269

三、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273

第七章 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与传播277

第一节 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中必须处理好的关系277

一、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生命力所在278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是“继承”与“创新”的统一279

第二节 理论创新坚持“从群众中来”281

一、“回答时代课题”281

二、“立足当代中国实践”282

三、理论表达“代表民众心声”285

第三节 理论传播真正“到群众中去”287

一、传播受众“面向大众群体”287

二、话语体系“符合大众思维”290

三、传播形式群众喜闻乐见291

第八章 积极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295

第一节 打造网上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主阵地295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网站295

二、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网站的吸引力296

第二节 提高网络舆情管理和引导水平298

一、完善网络舆情应对机制298

二、加强网络立法,规范网络秩序302

三、创新网络舆情管理和引导的方式方法304

第三节 创新网络思想政治工作307

一、创新教育理念308

二、加强网络道德教育309

三、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311

第九章 构建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安全的支撑保障体系313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安全观313

一、始终保持忧患意识是贯穿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一条主线314

二、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316

三、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317

四、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319

第二节 良化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安全的社会土壤和氛围323

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323

二、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公正344

三、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需求350

四、完善党的群众工作机制,增加党与群众的深厚情谊353

第三节 建立健全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安全预警系统与危机处理机制357

一、建立健全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安全预警系统357

二、建立健全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安全危机处理机制359

参考文献36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