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刘林元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5041548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655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667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发展-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26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实践动因与理论逻辑26
(一)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26
(二)实践发展的现实要求29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逻辑31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论贡献34
(一)“三个代表”是紧密联系、辩证统一的思想整体35
(二)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43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48
(一)党的先进性的时代理解49
(二)党建工程的深入推进53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59
第二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新探索64
一、从国情出发,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64
(一)实施可持续发展:从定义到发展模式的综合考察64
(二)实施可持续发展面对的挑战67
(三)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全面小康的惟一选择69
(四)21世纪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71
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生产力跨越式发展74
(一)毛泽东关于工业均衡布局的思想74
(二)邓小平的工业非均衡布局思想76
(三)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协调发展思想79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发展83
(一)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83
(二)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89
(三)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新探索93
四、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突破的新认识98
(一)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重大突破98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107
(三)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115
第三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思考122
一、邓小平关于建设小康社会的构想122
(一)小康社会思想的历史渊源122
(二)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的提出及其科学内涵124
(三)邓小平关于建立小康社会的具体构想135
(一)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想的形成139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贡献139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141
三、抓住战略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55
(一)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国际环境155
(二)紧紧抓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161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实践的丰富与发展166
第四章 正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等事关全局的关系问题174
一、毛泽东的探索和思考174
二、邓小平对改革、发展、稳定问题认识的深化178
三、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改革、发展、稳定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的新认识182
(一)总揽全局,正确认识和处理三者关系182
(二)稳定是前提,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185
(一)马克思关于科技与教育的思想220
第五章 科教兴国: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战略抉择220
一、历史的回顾:从马克思到邓小平220
(二)毛泽东:开创科技与教育的兴国之路226
(三)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230
二、科教兴国: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239
(一)对邓小平科教理论的丰富和发展239
(二)第三代领导集体科教兴国的战略构想242
三、科教兴国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途径248
(一)发展先进生产力是科教兴国的根本任务248
(二)建设先进文化是科教兴国的题中应有之义258
(三)造福广大人民是科教兴国的出发点和归宿266
第六章 推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72
(一)邓小平关于建设两个文明的理论体系273
一、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273
(二)江泽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思想281
二、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283
(一)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需要283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286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89
三、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294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294
(二)政治体制改革:通向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之路300
(三)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民族复兴之光306
(一)法治与德治的历史传承与借鉴315
一、法治与德治的探索与实践315
第七章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315
(二)法治与德治的实践及其基本内涵321
二、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科学治国之道332
(一)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理论基础332
(二)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现实基础336
(三)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途径342
三、我国法治与德治的现状与前瞻346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法治与德治状况346
(二)依法执政,推动中国共产党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新发展349
(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司法独立350
(四)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体系353
第八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反腐倡廉的理论与实践357
一、在继承中创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反腐败理论358
(一)马、恩的权力异化观以及对未来社会权力运行的构想358
(二)列宁关于反腐败的思考361
(三)毛泽东的反腐败思想364
(四)邓小平的反腐败理论366
(五)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新贡献370
二、正确认识新形势下的反腐败斗争375
(一)正确认识新形势下反腐败斗争的重大意义375
(二)正确认识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原因379
(三)正确认识反腐败斗争的形势382
三、标本兼治——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新思路385
(一)高度重视,毫不动摇地开展反腐败斗争386
(二)理清思路,用实际成果取信于民389
(三)重在治本,从源头上防止和解决腐败问题393
第九章 站在历史前沿,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403
一、江泽民提出深化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背景和意义404
(一)提出深化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背景404
(二)新形势下深化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意义415
二、对中国共产党自身执政规律的认识417
(一)在坚持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417
(二)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20
(三)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424
(四)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建立巩固的国防426
(五)采取积极有效的对外战略429
(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437
第十章 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的新发展441
一、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下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历史方位442
(一)局部战争不断的国际形势与我国国防的潜在威胁442
(二)世界军事革命潮流中我国军事力量的发展目标443
(三)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和维护国家安全的神圣使命444
(四)构建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国防体系445
二、对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坚持和运用447
(一)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447
(二)大力贯彻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450
(三)在实践中丰富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459
(四)进一步强调依法治军463
(一)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总要求”467
三、实施科技强军战略,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467
(二)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抓好军队的各项改革471
(三)加强军队质量建设,实施科技强军战略474
(四)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增强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481
第十一章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与新世纪中国外交战略思维486
一、新中国外交战略的生成与演变487
(一)“一边倒”外交格局的形成及其动因487
(二)“两个拳头”打人的外交战略选择490
(三)“三个世界”理论和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战略的实施493
二、新时期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496
(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的确认497
(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499
(三)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范式的转换501
三、构建新世纪中国外交战略的新格局503
(一)时代主题与新安全观思维的刷新503
(二)多极化趋势的震荡和延伸506
(三)参与国际事务义务观与价值向度508
(四)大国伙伴关系确定的可能与走向512
四、中国外交战略的新态势与新发展514
(一)中国外交主旨的确认与创新516
(二)体现合作精神的建设思维518
(三)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519
(四)效率务实的实践原则520
第十二章 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想和现实道路522
(一)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523
一、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意义523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528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533
二、马克思、毛泽东、邓小平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探索536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537
(二)毛泽东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539
(三)邓小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541
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新境界543
(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543
(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546
(三)坚持“两个过程”的辩证统一549
(一)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551
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道路551
(二)努力创建学习型社会553
(三)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555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与21世纪中国时代精神557
一、人道主义的历史梳理557
二、人道主义与马克思主义560
(一)马克思主义对人道主义的批判561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道主义的继承564
(三)马克思主义对人道主义的超越566
三、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内涵与理论依据571
(一)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科学根据571
(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理论渊源573
(三)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内涵575
四、21世纪中国共产党与人道主义认识的跃迁579
(一)确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基本原理579
(二)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582
(三)廓清人道主义实践的路径586
第十四章 学风问题是一个重大政治问题592
一、马克思主义者关于学风问题的原则立场593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学风问题593
(二)毛泽东关于学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595
(三)邓小平关于学风建设的认识与探索597
二、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的贡献599
(一)把学风问题上升到党风的高度599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601
(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604
(四)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风应用于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606
(五)反对各种形式的非马克思主义学风609
第十五章 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新思路和新特点612
一、立足新的时代实践,突破前人,与时俱进613
二、在实践中坚持,在坚持中发展625
三、高举旗帜,勇于创新640
(一)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640
(二)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644
(三)在不断地对邓小平理论作出新的科学的概括和阐述过程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647
主要参考文献652
后记654
热门推荐
- 2936117.html
- 2149822.html
- 2581986.html
- 2994265.html
- 2554829.html
- 758316.html
- 480119.html
- 3838816.html
- 283312.html
- 552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596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961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610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224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67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703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725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563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121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88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