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报告 2007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0236221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32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253页
- 主题词:科学技术-技术发展-研究报告-中国-2007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报告 2007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综述第一节 科技发展新要求2
一、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2
二、科技发展新思路4
第二节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5
一、科技资源配置5
二、自主创新能力6
三、科技人力资源7
四、高技术产业化7
第三节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稳步推进8
一、精心组织,科学编制和论证专项实施方案8
二、总体进展和专项任务部署9
第四节 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12
一、突破产业发展关键技术12
二、支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2
三、狠抓节能减排促进发展方式转变13
四、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13
第五节 科技工作新进展14
一、颁布修订后的《科技进步法》14
二、完善自主创新的法制与政策14
三、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15
四、加强科技管理体制改革15
五、加强区域与行业科技工作17
六、推动国际科技合作17
七、推进科普事业18
第二章 国家创新体系与制度建设第一节 科技政策与法律法规20
一、《科技进步法》20
二、科技相关法规22
三、《配套政策》实施细则22
第二节 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24
一、技术创新体系建设24
二、转制院所创新能力建设25
第三节 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创新服务能力建设26
一、高等学校26
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27
三、非营利性科研机构创新能力建设28
第四节 军民两用技术创新体系29
一、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两个能力相结合29
二、吸收社会资本参加国防科技工业建设30
第五节 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30
一、生产力促进中心31
二、技术市场31
三、科技企业孵化器31
四、大学科技园32
五、国家技术转移机构33
六、科技评估34
第三章 科技资源与能力建设第一节 科技投入36
一、中央政府投入36
二、地方政府投入38
三、企业及其他投入39
四、科技金融42
第二节 科技人力资源45
一、科技人力资源总量45
二、科技活动人员46
三、R & D人员47
四、科技人才培养48
第三节 科技条件平台建设52
一、科研条件自主创新52
二、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53
三、区域创新平台建设55
第四节 研究实验基地建设57
一、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57
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8
三、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58
四、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59
五、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59
六、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59
七、国家级分析测试中心60
第四章 基础研究第一节 基础研究投入与产出62
第二节 基础科学与科学前沿63
第三节 农业领域65
第四节 能源领域66
第五节 信息领域68
第六节 资源环境领域69
第七节 人口与健康领域72
第八节 材料领域73
第五章 前沿技术第一节 信息技术76
一、高性能计算技术76
二、通信技术77
三、虚拟现实技术77
四、信息安全技术77
第二节 生物和医药技术77
一、蛋白质工程技术77
二、干细胞与组织工程技术78
三、基因工程技术78
四、药物分子设计技术78
第三节 新材料技术79
一、智能材料设计与先进制备技术79
二、高温超导与高效能源材料技术79
三、纳米材料与器件技术80
四、光电信息与特种功能材料技术81
五、高性能结构材料技术82
第四节 先进制造技术82
一、机器人技术82
二、先进制造与加工技术83
三、现代集成制造技术84
第五节 先进能源技术85
一、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85
二、清洁煤技术85
三、可再生能源技术86
四、核能技术87
第六节 海洋技术87
一、海洋环境监测技术87
二、海洋油气开发技术88
三、深海探测与作业技术88
四、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技术89
第七节 资源环境技术89
一、矿产资源高效勘察与开发利用技术89
二、复杂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技术89
三、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新技术90
四、环境监测与风险评价技术91
第八节 现代农业技术91
一、农业生物技术91
二、数字农业技术92
三、食品生物技术92
四、先进农业设施技术93
五、循环农业技术93
第九节 现代交通技术94
一、汽车前沿技术94
二、高速磁悬浮技术94
三、智能交通技术95
四、其他交通技术95
第十节 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96
一、地球观测技术96
二、导航定位技术97
三、地理信息系统技术98
第六章 新农村科技进步第一节 科技工作重点和基本安排100
一、启动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工作100
二、推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100
三、实施科技工程和重大项目100
四、促进新型多元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101
五、加强民生科技工作101
六、加强基层科技能力建设101
第二节 农业关键技术与产品101
一、农业高效生产技术与产品101
二、食品加工与物流技术102
三、农业防灾减灾技术103
四、高效农用物质装备技术104
五、农林生态技术105
第三节 农村发展关键技术106
一、农村新兴产业技术107
二、城镇化发展技术108
三、乡村社区建设技术108
第四节 农村科技能力建设109
一、农业领域国家工程技术中心109
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09
三、农业科技(星火)“110”信息服务110
四、星火产业带110
第五节 农村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110
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110
二、先进实用技术推广111
三、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112
四、科技特派员制度113
五、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与科学普及113
第六节 促进农村发展科技行动114
一、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工作114
二、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114
三、科技兴县(市)工作115
四、科技促进三峡移民开发工作115
五、科技扶贫116
第七章 节能减排科技进步第一节 总体部署及科技专项行动118
一、总体部署118
二、科技专项行动119
第二节 工作进展120
一、主要工作120
二、组织实施情况121
第三节 研发进展123
一、关键、共性技术攻关123
二、成熟技术推广125
三、示范工程集成应用126
四、重大基础科学研究128
第八章 高技术产业与高新区发展第一节 高技术产业发展130
一、科技活动经费筹集与从业人员130
二、高技术产业的专利产出131
第二节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131
一、国家高新区的创新活动131
二、国家高新区的经济发展132
三、和谐园区和生态园区建设134
第三节 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136
一、火炬计划项目136
二、重点新产品计划137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138
四、特色产业基地138
五、高技术产业化专项139
第九章 社会科技进步第一节 人口与健康142
一、计划生育与优生优育142
二、重大疾病防治与实用卫生技术142
三、创新药物研制143
四、新型医疗仪器与设备143
五、中医药现代化143
第二节 城镇化与城市发展144
一、城镇区域规划与动态监测144
二、城市交通与基础设施建设144
三、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145
四、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保障145
五、城市信息平台146
第三节 公共安全146
一、生产安全146
二、食品安全147
三、社会安全148
第四节 防灾减灾148
一、地震、地质灾害148
二、气象149
三、防洪减灾150
四、海洋环境灾害防治150
第五节 可持续发展实验与示范151
一、区域可持续发展科技促进行动151
二、可持续发展实验区151
第六节 文物保护等其他社会事业发展152
第十章 能源、资源与环境科技进步第一节 能源技术154
一、传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154
二、替代能源开发利用技术155
三、电网技术155
四、分布式能源技术156
第二节 资源技术157
一、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技术158
二、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利用技术159
第三节 环境技术160
一、环境监测与应急技术160
二、环境污染治理技术161
三、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技术161
四、生态系统恢复与保护技术162
第四节 全球环境技术、方法与对策163
一、全球环境监测与模拟163
二、全球环境变化应对行动165
三、应对全球环境变化政策165
第十一章 区域科技发展与地方科技工作第一节 进一步完善区域科技政策168
一、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168
二、引导建立新型科技合作模式168
三、推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169
四、加强欠发达地区科技能力培育169
第二节 重点区域与地方科技工作169
一、重点区域科技工作169
二、地方科技工作171
第三节 部省重大科技合作173
一、部省会商173
二、科技奥运174
三、科技世博175
第四节 民族与边疆科技工作176
一、科技援藏176
二、科技支疆176
三、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科技工作178
第十二章 国际科技合作第一节 多边和双边科技合作180
一、中美科技合作180
二、中欧科技合作181
三、中俄科技合作182
四、中日韩科技合作183
五、与其他国家的科技合作184
第二节 国际大科学、大工程计划185
一、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计划185
二、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计划185
三、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186
四、伽利略计划186
五、E-XFEL和FAIR大科学项目186
六、人类微生物组学计划186
第三节 “国际科技合作计划”187
一、项目分布187
二、经费投入187
三、主要成效187
第四节 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188
一、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88
二、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88
三、国际创新园189
第五节 科技援外189
一、对外科技培训189
二、发展中国家示范项目190
第十三章 科普事业第一节 重要科普政策192
一、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中对科普工作的若干规定192
二、发布《关于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193
三、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相关政策193
第二节 重大科普事件与活动194
一、重大科普事件194
二、重要科普活动194
第三节 科普能力建设197
一、科普队伍建设197
二、科普经费投入198
三、科普基础设施建设198
四、科普出版与传媒199
五、科普政策与理论研究199
第四节 科普与公众200
一、公众获取科技信息200
二、公众参与科普活动200
三、公众对科学技术的理解与态度201
附录 主要科技指标一、科技人力资源205
二、R &D 经费209
三、政府研究机构的科技活动213
四、高等学校的科技活动217
五、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科技活动220
六、科技活动产出223
七、高技术产业发展227
热门推荐
- 3843295.html
- 3123184.html
- 852743.html
- 1122059.html
- 185780.html
- 1013468.html
- 2053327.html
- 1924884.html
- 1138452.html
- 24351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915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521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054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155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515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264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631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237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755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50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