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孔学与国魂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宋志明,许宁著 著
- 出版社: 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
- ISBN:7566602527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22页
- 文件大小:60MB
- 文件页数:335页
- 主题词:儒家-哲学思想-思想评论-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孔学与国魂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国魂新释1
第一节 中华民族精神的界定1
一、民族1
二、民族精神7
三、中华民族精神10
第二节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14
一、爱国主义: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实质14
二、团结统一:中华民族精神的首要前提17
三、爱好和平:中华民族精神的鲜明特色20
四、勤劳勇敢: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22
五、自强不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导向25
第三节 现代新儒家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诠释27
一、民族精神的认同意识28
二、儒家思想的正统意识31
三、全球语境的弘道意识34
第一章 万世肇基:孔子与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奠基38
第一节 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历史条件38
一、物质前提38
二、文化要素43
第二节 孔子在中华民族精神形成过程中的奠基作用47
一、仁学与人文精神的高扬48
二、礼学与礼乐制度的建构53
三、中庸与和谐精神的彰显59
四、天下观念与民族凝聚力的强化61
五、自强精神与民族气节的砥砺63
第二章 天地立心:孟子对人文精神的高扬66
第一节 仁政学说与伦理政治之维67
一、仁政学说的思想基础67
二、仁政学说的基本内容71
第二节性善论对善良习俗的涵育75
一、人禽之辨76
二、心性之辨79
三、性命之辨81
四、大丈夫品格与民族气节的挺拔83
第三章 生民立命:荀子规范设计中的理性精神90
第一节 礼法学说的规范诉求90
一、礼学的理论趣旨91
二、礼学的基本规定93
第二节 性恶论对社会规范必要性的论证96
一、关于礼的性恶论证明96
二、性恶论与性善论互补100
第三节 天行有常与理性精神的高扬102
一、明于天人之分103
二、天行有常104
三、制天命而用之104
第四章 一统独尊:两汉经学对正统精神的确认106
第一节经学概说106
第二节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109
第三节今古文经学之争与正统精神的调适119
第五章 回归理性:社会批判思潮对正统精神的反思127
第一节 社会批判思潮概说127
一、对政治制度的批判129
二、对经济制度的批判134
三、对社会风气的批判136
四、对宗法伦理的批判140
第二节社会批判思潮的意义143
第六章 建构道统:唐代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改铸147
第一节道统的建构147
一、民本思想150
二、谏诤传统151
三、仁义教化152
第二节道统的思考153
一、韩愈的道统论154
二、李翱的《复性书》163
三、柳宗元的“圣人之道”170
第七章 一脉三流:宋明理学与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搭建182
第一节宋明理学源流183
第二节气学与精神世界的价值维度191
一、太虚即气:价值的根据192
二、天地之性:价值的取向195
三、天人合一:价值的实现197
第三节 理学与精神世界的超验维度200
一、二程201
二、朱熹206
第四节心学与精神世界的主体维度218
一、陆九渊218
二、王守仁220
第八章 经世致用:清代对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调整239
第一节 朴学思潮概说239
第二节朴学思潮的先河242
第三节清代的朴学思潮246
一、顾炎武246
二、黄宗羲248
三、王夫之251
四、颜元254
五、戴震257
第九章 华夷一家:元清两代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267
第一节 元清两代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巩固和发展267
一、元清帝国的政治统一267
二、民族经济的全面融合270
三、民族文化的深度交流271
四、少数民族政权的正统认同273
第二节 元代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275
一、许衡276
二、刘因283
第三节 清代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290
一、康熙290
二、张履祥295
三、陆世仪298
四、熊赐履302
五、陆陇其304
六、李光地308
结语 改革开放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建构312
一、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永葆青春的精神传统313
二、和谐开放是中华民族融合发展的核心理念315
三、改革开放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建构318
参考文献321
热门推荐
- 2203300.html
- 3781534.html
- 2598783.html
- 3838009.html
- 2585382.html
- 1723305.html
- 641156.html
- 3785311.html
- 2989966.html
- 27508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012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178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684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821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663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725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894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919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366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69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