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传统工艺全集 第2辑 制砚 制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方晓阳,王伟,吴丹彤著 著
- 出版社: 郑州:大象出版社
- ISBN:7534773570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558页
- 文件大小:128MB
- 文件页数:57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传统工艺全集 第2辑 制砚 制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制砚3
前言3
第一章 概述7
第一节 史海浮槎7
一、远古时期7
二、商周秦汉8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11
四、隋唐五代12
五、宋辽金元13
六、明清民国15
七、现代17
第二节 砚种辑录18
一、石质砚18
二、非石质砚22
第二章 端砚27
第一节 历史沿革27
一、端砚始于唐前的文献考证27
二、唐与五代27
三、两宋时期29
四、元代32
五、明代33
六、清代34
七、民国37
八、当代37
第二节 砚坑与石品39
一、砚坑及分类40
二、主要历史名坑41
三、石品花纹49
第三节 理化特性53
一、基本矿物组成与特征53
二、主要化学成分54
三、主要物理性质55
第四节 形制风格55
一、端砚形制风格的演化55
二、端砚样式风格特点56
第四节 制作技艺64
一、采石64
二、维料65
三、设计66
四、雕刻67
五、配盒69
六、打磨69
七、浸色润石70
八、上蜡70
九、包装70
第三章 歙砚75
第一节 历史沿革75
一、唐与五代75
二、两宋时期80
三、元代84
四、明代84
五、清代与民国84
六、当代86
第二节 砚坑与石品87
一、砚坑及分类88
二、主要历史名坑88
三、石质石品95
第三节 理化特性99
一、基本矿物组成与特征99
二、主要化学成分100
三、主要物理性质100
第四节 形制风格100
一、歙砚形制风格的演化100
二、歙砚样式风格特点105
第五节 制作技艺108
一、采石108
二、选料111
三、构思111
四、勾画草图112
五、出坯112
六、雕刻112
七、打磨115
八、涂油116
九、配盒117
第四章 红丝砚123
第一节 历史沿革123
一、唐与五代123
二、两宋时期125
三、元明之际129
四、清与民国129
五、当代133
第二节 分布与石质134
一、青州黑山135
二、临朐老崖崮137
三、其他产地139
四、红花石与旋花石140
第三节 形制风格141
一、随形居多规矩少141
二、象形砚中树桩妙142
三、题镌砚铭文味浓143
四、巧用天工不多雕144
第四节 制作技艺145
一、采料145
二、选料147
三、设计147
四、雕刻149
五、打磨151
六、打蜡152
七、包装152
第五章 洮砚157
第一节 历史沿革157
一、唐代157
二、宋代157
三、金元时期160
四、明代161
五、清与民国161
六、现代163
第二节 砚坑与石品163
一、砚坑及分类164
二、主要历史名坑165
三、石质石品与分类166
第三节 理化特性169
一、基本矿物组成与特征169
二、主要化学成分170
三、主要物理性质170
第四节 形制风格171
一、洮砚形制风格的演化171
二、洮砚样式风格特点175
第五节 制作技艺181
一、采石181
二、选料181
三、下料182
四、制坯182
五、画线183
六、下膛183
七、取盖与合口184
八、雕刻184
九、打磨185
十、上光186
十一、配盒187
第六章 松花石砚191
第一节 历史沿革191
一、始兴年代191
二、名之演变197
三、清宫延绵199
四、瑰宝重现200
第二节 砚坑与色系203
一、砚坑204
二、色系211
第三节 理化特性214
一、物理特性214
二、化学特性215
第四节 形制样式216
一、清康熙年间216
二、清雍正年间218
三、清乾隆年间219
四、清嘉庆到光绪年间222
五、现代222
第五节 制作技艺224
一、选料224
二、切割225
三、设计226
四、雕刻227
五、镶嵌230
六、磨光230
七、上蜡231
八、包装231
第七章 陶瓷砚237
第一节 历史沿革237
一、两汉时期237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239
三、隋唐五代241
四、宋元明清243
五、当代245
第二节 形制样式246
一、古代陶砚的形制样式246
二、古代瓷砚的形制样式248
第三节 制作技艺249
一、陶砚制作技艺249
二、瓷砚制作技艺252
第八章 澄泥砚259
第一节 历史沿革259
一、澄泥砚的初创259
二、澄泥砚的兴盛261
三、澄泥砚的发展变化262
四、澄泥砚的衰落263
第二节 产地分布265
、澄泥砚的初创地265
二、古代澄泥砚的产地267
三、当代澄泥砚产地269
第三节 制作技艺271
一、古法澄泥砚制作的工艺特点271
二、当代澄泥砚制作工艺调查272
三、当代澄泥砚制作工艺比较研究292
四、当代澄泥砚制作工艺与文献古法工艺对比分析300
第四节 模拟实验与理化分析309
一、澄泥砚泥料选择及泥料特性311
二、澄泥砚制作模拟实验及理化性质分析315
三、当代澄泥砚理化性质测定321
第五节 澄泥砚制作技艺的传承与保护322
一、中国澄泥砚制作技艺的保护价值分析322
二、中国澄泥砚制作技艺的传承与保护现状324
三、中国澄泥砚制作技艺保护与传承的可行性分析324
四、中国澄泥砚制作技艺的传承与保护措施建议325
第九章 漆砂砚331
第一节 历史沿革331
一、西汉时期331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332
三、唐宋金元时期333
四、明清时期334
五、当代336
第二节 形制样式337
一、古代漆砂砚的形制样式337
二、当代漆砂砚的形制样式339
第三节 制作技艺340
一、歙州漆砂砚制作技艺340
二、扬州漆砂砚制作技艺345
第十章 砚林别录353
第一节 见诸于古代文献的砚353
一、安徽省353
二、重庆市363
三、福建省363
四、甘肃省365
五、广东省366
六、广西壮族自治区367
七、贵州省367
八、河北省367
九、河南省368
十、湖北省371
十一、湖南省372
十二、江苏省375
十三、江西省379
十四、辽宁省381
十五、宁夏回族自治区382
十六、青海省383
十七、山东省384
十八、山西省390
十九、台湾省391
二十、陕西省391
二十一、四川省392
二十二、云南省393
二十三、浙江省393
二十四、产地不明的砚395
二十五、来自国外的砚400
第二节 近现代崭露头角的砚401
一、安徽省401
二、北京市402
三、重庆市402
四、福建省402
五、广东省402
六、贵州省403
七、海南省403
八、河北省403
九、河南省405
十、湖北省405
十一、湖南省406
十二、江苏省406
十三、江西省407
十四、辽宁省407
十五、山东省408
十六、山西省412
十七、四川省413
十八、西藏自治区414
十九、云南省414
二十、浙江省414
二十一、来自国外的砚415
附录423
制砚工艺名词索引423
英文前言428
英文目录430
制墨441
前言441
第一章 墨史概论447
第一节 墨之起源447
第二节 发展概况448
第三节 制墨工艺史上的三个关键时期449
第四节 制墨工艺的五次突破451
第二章 松烟墨455
第一节 历史沿革455
一、萌芽于先秦455
二、成型于东汉456
三、完善于魏晋457
四、鼎盛于唐宋458
第二节 制作工艺460
一、松烟墨制作工艺的基本框架460
二、古代松烟的烧制工艺461
三、现代松烟烧取方法466
四、松烟的品级划分471
五、胶的制备及使用472
六、添加辅料476
七、和制477
八、杵捣479
九、压模480
十、晾墨481
十一、打磨483
十二、填字483
十三、包装484
第三章 油烟墨489
第一节 历史沿革489
一、渐成于南北朝489
二、松油并重于宋490
三、鼎盛于明清490
第二节 制作工艺492
一、古代油烟烧取工艺492
二、现代油烟制备工艺497
三、制胶499
四、添加辅料499
五、和制500
六、杵捣500
七、压模501
八、晾墨与其他工序501
第三节 松烟墨与油烟墨的比较与分析501
一、两种墨的质量比较502
二、两种墨的工艺发展比较503
第四章 余论509
第一节 李廷珪之“对胶法”509
第二节 宋应星之松烟炼制工艺510
第三节 墨之药用512
第四节 中国墨文化的建构历程和文化表征514
一、墨文化的概念与内涵514
二、墨文化形成所需的元素515
三、前墨文化时代的主要特征515
四、墨文化形成的标志516
五、墨文化和对制墨工艺发展的影响518
附录一 宋代墨工考525
第一节 制墨世家525
第二节 士大夫一族537
第三节 略述事迹者539
第四节 仅存姓名者544
第五节 小结545
附录二549
制墨工艺名词索引549
英文前言552
英文目录557
热门推荐
- 2394716.html
- 1496889.html
- 2826416.html
- 2358286.html
- 2422575.html
- 3009645.html
- 260167.html
- 3301861.html
- 679779.html
- 4457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62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347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838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211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38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557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882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672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049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73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