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性与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现代性与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 徐晋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31849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434页
  • 文件大小:7MB
  • 文件页数:43页
  • 主题词:中国文学-现代文学-文学研究;中国文学-当代文学-文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性与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浪漫不浪漫。我在这里感恩并赞美(代前言)1

第一编 绪论:对于现代与西方浪漫主义的考察3

第一章 关于现代3

第一节 关于“现代”的语词——现代、现代化、现代性与文学现代性3

一 何谓“现代”3

二 何谓“现代化”5

三 现代性(modernity)7

四 文学的现代性10

第二节 现代化与现代性在中国的表现形式13

一 现代化在中国13

二 现代性在中国的表现15

第三节 现代性与文学思潮20

一 文学的超越现实的本质20

二 文学思潮是对现代性的审美反应22

三 现代性是文学思潮变迁的动力27

第二章 浪漫主义:现代性(modernity)的第一次自我批判34

第一节 浪漫主义的追索34

一 区分中世纪的罗曼司与浪漫主义34

二 浪漫主义所承接的传统:不落凡尘的精灵35

三 浪漫主义的精神旨归37

第二节 浪漫主义的内涵44

一 对笛卡尔以来理性主义哲学思想的深刻反思44

二 对工业文明的反抗47

三 反抗工具理性对人性的逾越48

第三节 浪漫主义的特征50

一 总体特征——难解的文化乡愁50

二 回归自然51

三 自由精神的追求53

四 回到民族文化的根上56

五 回归中世纪——回到上帝之城61

六 文体上的回归——回到混合中70

第二编20世纪20至30年代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75

第一章 浪漫主义在中国出现的社会文化背景75

第一节 西方生产方式的渗入与工业文明在中国的发生和扩大75

一 总体情况75

二 北京政府时期(辛亥革命后至南京政府建立)76

三 南京政府时期(南京政府成立至抗日战争爆发)78

第二节 现代都市的出现与人际关系的变化80

一 现代都市的出现80

二 现代城市特征的出现84

三 人际关系的改变87

四 小结89

第三节 浪漫主义思潮发生前的思想文化积累90

一 文学作品的引进90

二“创造社”与浪漫主义92

第四节 浪漫主义思潮对五四启蒙主义思潮的反拨101

一 五四落潮与新文化阵营的分裂101

二 欧战的爆发及其对资本主义文明的批判104

三 战后的交流,科学万能梦想破灭106

四 西学深入,重估中西方文化形成了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省之势108

五 科玄论战留下的后遗症开启的人生思索路径109

六 五四前后比较小结110

第二章 20世纪20至30年代浪漫主义发展状况112

第一节 审美的人生与唯美的文学为浪漫主义思潮的诞生培下沃土112

一 自由主义与审美主义人生观112

二 文学实践中唯美主义的始作俑者——周作人118

第二节 徐志摩与浪漫主义之花的移植124

一 徐志摩与“新月”124

二 徐志摩的诗文创作127

第三节 东方式浪漫主义的诞生与发展132

一 废名的乡土中国——唐诗绝句的笔墨为世人勾勒的镜花水月世界132

二 东方式浪漫主义的集大成者——沈从文及其湘西世界137

第三章 20世纪20至30年代浪漫主义思潮的性质认定147

第一节 对城市文明的质疑147

第二节 对工具理性的拒绝152

第三节 对世俗市侩的对抗160

第四节 对历史理性的反思166

第四章 20世纪20至30年代浪漫主义思潮的特点174

第一节 天人合一的风情画异质于西方浪漫主义的自然回归174

第二节 情理和谐的人世之美异质于超世之思179

第三节 心灵家园:此岸恬静的乡土田园异质于彼岸的天国186

第四节 精神旨归:平民的求生异质于贵族的求胜190

第五节 多元杂糅的风格异质于原生态纯然的浪漫主义思潮197

一 来自传统文化的影响198

二 启蒙主义思想的渗入201

三 现代主义思潮的渗透204

第六节 因民族伤痛而独有的挽歌情结——无可化解的文化乡愁212

第三编20世纪40年代浪漫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战火中缔造的“都市传奇”221

第一章 中日战争爆发后的社会文化背景221

第一节 极端政治条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分割的文化区与话语空间222

第二节 战时经济与文学发展的情况:雅俗共赏的迫切要求224

第三节 文化精神的转变:在阶级、民族之上的人类视野的形成226

第二章 20世纪40年代浪漫主义的发展状况228

第一节 浪漫主义思潮在20世纪40年代产生的根源229

一 战前的文化积累229

二 时代的风潮231

三 作家创作的自觉233

第二节 20世纪40年代浪漫主义的发展情况235

一 徐訏、无名氏简介235

二 浪漫之花的盛开与凋谢238

三 为新时期文学做准备的另一支笔——汪曾祺246

第三章 20世纪40年代浪漫主义思潮的性质认定252

第一节 反抗现代文明中的机械化253

第二节 反抗现代文明中的工具理性256

一 特异的故事背景设置与叙述方式257

二 叙述内容中对自然人性的关注258

三 价值取向上对生命完整意义的看重259

第三节 反抗现代文明中的历史理性260

第四节 反抗世俗:生命中偶然的邂逅、神秘气息的把握与宗教倾向265

一 理想化的爱情266

二 神秘主义倾向267

三 宗教情怀的渗透270

第四章20世纪40年代浪漫主义思潮的特点273

第一节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最具典型性的浪漫主义思潮273

一 题材选择上规避现实的倾向表明了他们自由主义的精神特质274

二 非凡的人物设置为他们作品的书斋属性和思辨取向留下充足的空间275

第二节 在思辨与冥想中超离世俗277

第三节 自由主义的选择与对建立现代民族国家历史使命的背离280

第四节 融合书斋雅静与马路繁闹的雅俗共赏之趣283

第五节 现实的关怀与和谐明朗的审美风格286

第六节 整合性——驳杂而多元的文学思潮中形成的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290

第四编 新时期以来浪漫主义在中国的发展297

第一章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文化背景297

第一节 总体上政治、经济、文化的转型(三个转型的总论)297

一 政治意识形态的转轨及其文化影响297

二 经济上的转型及其文化影响299

三 文化思想的转型303

第二节 文化界的主体,知识分子的重新定位318

一 与官方合作中的自我指认318

二 分化中的迷茫和坚守321

三 艰难地走向成熟326

第二章 新时期浪漫主义的发展概况329

第一节 新时期的时代氛围329

第二节 两代人的回归和寻找331

第三节 20世纪80年代初期——新时期浪漫主义的复活334

一 老一代作家的回归334

二 年轻一代上天入地,以性命相搏的艰难寻求338

第四节 20世纪80年代中期——知青一代在文化寻根中的发现346

一 文化寻根中长养出的浪漫之花346

二 张承志面向大地的寻求351

三 张炜——故乡的河,生命的河354

第五节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人文精神的捍卫——清洁的精神356

第三章 新时期浪漫主义思潮的性质认定359

第一节 回归自然反抗城市文明361

第二节 精神的朝圣反对世俗化367

第三节 自由的精神反抗工具理性的束缚372

第四节 回归心灵的世界反抗历史理性主义378

第四章 新时期浪漫主义思潮的特征387

第一节 驳杂而多元的文化激荡中造就的非典型性浪漫主义387

一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涌动387

二 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传统的影响389

三 少数民族文化的渗入390

四 大众文化的兴起392

第二节 辽阔的文化空间394

第三节 深切的现实关怀399

第四节 强烈的平民意识403

第五节 浓厚的信仰情结和升华的人类精神405

第六节对现代民族国家的疏离412

第五章 总结415

第一节 中国浪漫主义思潮的特殊性415

第二节 中国浪漫主义思潮的阶段性特征418

第三节 中国浪漫主义思潮的文化意义420

参考文献423

后记43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