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东林学派与晚明经世思潮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东林学派与晚明经世思潮
  • 林庆彰主编;萧敏如著 著
  • 出版社: 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 ISBN:9789866528910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54页
  • 文件大小:51MB
  • 文件页数:26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东林学派与晚明经世思潮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时代变迁下的知识分子1

第二节 前人研究成果的回顾3

第三节 研究范围与内容5

第二章 东林学派与东林学者7

第一节 学术与政治之间——晚明「东林」概念的递嬗7

第二节 政治、知识分子与儒学——论东林学派的兴起12

一、明代政治体制、谏议风气与晚明朋党13

二、重返「乡校」传统——明中叶以来讲学与清议的合流17

第三节 东林学派重要人物分析23

一、学术背景23

二、地缘因素27

三、科第之谊29

第四节 结语32

第三章 明代朱王学之争与东林学派的朱子学复兴运动35

第一节 明代朱子学与王学的论争36

一、前王学时期——朱子学内部的质变36

(一)理气关系的重置38

(二)实践工夫的强调41

(三)朱陆早异晚同说的成形41

二、王学对朱子学的反动44

(一)道统的重构——北宋周程理学的推溯与尊陆倾向46

(二)对朱子非儒学本色的批判48

(三)颠覆朱子学经典诠释的权威性49

(四)朱子形象的重塑——「心学化」的朱子52

(五)明中期朱子学学者与阳明的对话54

三、小结——由前王学到王学62

第二节 江右王学与东林学派间的思想交流64

一、后王学的思想分化65

二、江右王学后期的亲朱倾向74

三、东林学派与江右王学间的思想交流77

四、小结81

第三节 东林学派与朱子学复兴运动82

一、儒学正统意识的兴起82

(一)严儒释之分际86

(二)明朱子之正统91

二、「尊经」意识与复古思维95

三、东林学派对明代朱王学之争的基本立场100

四、东林学者对王学的批判与修正102

第四节 结语107

第四章 东林学派的经世思想109

第一节 重新肯定的名教伦理110

一、「以名教自任」110

二、由贡举制度的腐化观看东林学派的重法倾向114

三、小结120

第二节 对明中叶以来讲学活动的反思121

一、东林学者重行思想的形成121

二、对晚明讲学风气的反思124

(一)言说与道德实践的契合:讲习合一125

(二)讲会的理想图式127

三、小结129

第三节 东林学派的政治理想:解构中的君权神话130

一、知识分子的经世精神正政治责任感的觉醒131

二、解构中的君权神话:君权与民主议题的探讨135

(一)初期东林学派的君权神话——绝对君权的树立与舆论干政的合理性135

(二)中后期东林学派民本思想的觉醒——舆论的开放与庶民利益142

三、小结146

第四节 东林学者的重商倾向147

一、明中后期商业兴起与「以利佐义」的经世视野148

二、矿税政策与东林学者的重商思想152

三、小结157

第五节 结语159

第五章 东林学派与明末清初士人文化161

第一节 重气节与以身殉节——东林学派与晚明人文化161

一、气节作为一种时尚——晚明人风习的转变与东林学派的「风期相许」162

二、晚明知识分子的国族意识与明季士人的「殉节」风潮166

三、士人社群性质的转变——文社与书院讲学172

第二节 东林学派与明末清初的学术发展176

一、党同伐异下的士人学术论争与晚明朱子学复兴176

二、重返圣学「斯文之统」178

三、由内圣而外王——东林学派与明末清初经世思潮的开展181

第三节 结语184

第六章 结论187

第一节 东林学派的时代意义187

第二节 东林学派评价的转变188

第三节 结论195

参考书目197

附录207

附录一:明中后期政治学术年表207

附录二:东林学派人物表23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