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近代心理学史 1872-1949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近代心理学史 1872-1949
  • 阎书昌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44456432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07页
  • 文件大小:126MB
  • 文件页数:321页
  • 主题词:心理学史-中国-1872~1949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近代心理学史 1872-1949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中国近代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与范畴2

一、中国近代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2

二、中国近代心理学史的研究范畴3

第二节 中国近代心理学史的研究方法4

一、研究指导思想5

二、具体研究方法6

第三节 中国近代心理学史的研究意义8

一、整理中国近代心理学发展的事实8

二、揭示中国近代心理学发展的特点和规律8

三、总结中国近代心理学发展的成就和贡献9

四、继承和弘扬中国近代心理学家的科学与人文精神9

第二章 西方心理学的早期传入(1872—1902)10

第一节 中国对西方心理学的早期接触10

一、中国人对心理学的早期接触10

二、中国早期开设心理学课程的教会学校15

第二节 颜永京与《肄业要览》、《心灵学》17

一、《肄业要览》17

二、《心灵学》18

三、颜永京与心理学早期术语创制21

第三节 丁韪良与《性学举隅》26

一、《天道溯原》中的心理学知识26

二、《性学举隅》的内容与体系27

三、《性学举隅》与《心灵学》的简要比较30

第四节 晚清其他心理学著述32

一、《灵学略论》32

二、《格致汇编》的心理学知识介绍35

三、《格致小引》和《格致总学启蒙》对心理学的介绍36

四、《治心免病法》38

第五节 文化背景下“心理学”的创制与传播40

一、“心理学”名称在日本的变迁及其确立40

二、康有为与“心理学”名词42

三、1902年的心理学43

四、“心理学”名称变迁的分析47

第三章 中国近代心理学的学科初创(1902—1918)52

第一节 教育近代化背景下日本心理学的输入52

一、京师大学堂与心理学52

二、近代师范教育与心理学53

第二节 西方心理学的间接输入55

一、服部宇之吉:开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科学心理学的教学活动55

二、王国维:多元途径输入西方心理学58

三、陈榥及其《心理易解》63

四、蒋维乔及其两部心理学教科书在教育中的作用64

第三节 中国近代心理学先驱蔡元培与陈大齐68

一、蔡元培68

二、陈大齐73

第四节 公众知识分子对心理学的传播79

一、谭嗣同79

二、梁启超82

三、孙中山86

第五节 辛亥革命后心理学的发展89

一、辛亥革命之后蔡元培和陈大齐的交往89

二、“壬子癸丑学制”确立心理学学科的独立地位89

三、教育部审定心理学教材90

四、心理学专业人才的培养91

五、作为思想武器的心理学93

第四章 中国近代心理学的制度建设(1918—1937)95

第一节 留学生与心理学专业队伍的形成95

一、留学生的心理学专业训练95

二、留学生的心理学博士论文98

三、心理学专业队伍的形成105

第二节 心理学研究的专业组织106

一、中华心理学会106

二、中国心理学会107

三、中国测验学会109

四、中国心理卫生协会112

第三节 心理学专业期刊115

一、《心理》115

二、《心理半年刊》117

三、《心理季刊》118

四、《中国心理学报》118

第四节 心理学的教学研究机构121

一、高校心理学系121

二、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131

第五节 心理学名词的统一与审定132

一、庄泽宣与心理学名词审查132

二、赵演与心理学名词审查133

第五章 中国近代心理学的主要成就(1918一1937)137

第一节 心理学学派的输入与传播137

一、西方心理学学派的输入与传播137

二、苏联心理学的输入与辩证唯物主义心理学思想探索145

第二节 心理学基本理论建设成就147

一、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47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51

三、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153

四、反本能论157

第三节 心理学分支领域的研究成就160

一、汉字心理学161

二、儿童心理学164

三、教育心理学168

四、生理心理学与动物心理学171

五、普通心理学与实验心理学174

六、心理卫生177

七、心理与教育测验180

八、工业心理学182

九、社会心理学185

十、理论心理学与历史187

第四节 “中国心理学”与心理学中国化的早期实践189

一、何谓“中国心理学”189

二、早期中国心理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心理学思想的探索190

三、面向中国人生活文化与实践的心理学考察191

四、中国心理学发展的自省式考察193

五、中国心理学发展道路的选择195

第六章 抗战时期的中国心理学(1937—1945)198

第一节 抗战时期的心理学研究机构及刊物198

一、心理学研究机构198

二、大学心理学系199

三、心理学刊物204

四、心理学研究中的抗日精神205

第二节 心理学在军事与人事领域的发展206

一、周先庚的军事心理学实践与思想206

二、萧孝嵘的人事心理学和军事心理学的实践与思想216

第三节 抗战时期的心理卫生与指导工作221

一、心理卫生运动的广泛开展及关注主题221

二、丁瓒的心理卫生实践及思想228

第四节 抗战时期教育心理学的发展233

一、艾伟与教育心理研究所233

二、教育心理学相关领域研究235

第七章 抗战后中国心理学的恢复(1946—1949)238

第一节 心理学组织制度的恢复性工作238

一、学会组织238

二、心理学系的复建240

三、心理学国际交流241

第二节 心理学研究工作的延续243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243

二、心理卫生与指导245

三、国防与人事心理学247

第八章 东西方心理学的交流251

第一节 来华的西方心理学家251

一、克雷顿、瓦尔科特、麦柯尔251

二、塞勒(夏仁德)254

三、莱曼256

四、哈尔彭(韩芬)258

五、韦斯特布鲁克(汪宗海)261

六、克兰伯格262

七、莫里264

八、鲍曼264

第二节 沟通东西方的中国心理学家268

一、郭任远268

二、戴秉衡271

三、艾伟275

四、汪敬熙277

五、周先庚279

第九章 结语287

主要参考文献290

后记3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