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清朝文官制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艾永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7100039568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05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416页
- 主题词:文官制度-研究-中国-清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清朝文官制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文官之选拔12
一、入仕途径和出仕之限制13
(一)入仕途径13
(二)正途和异途15
(三)出仕之限制17
二、科举19
(一)乡试20
(二)会试25
(三)殿试29
(四)清朝防止科举舞弊的主要措施及其实施状况37
三、贡生、监生、荫生47
(一)贡生48
(二)监生(含入监之贡生)49
(三)荫生52
(一)捐纳57
四、捐纳与吏员人仕57
(二)吏员入仕62
五、清朝选官制度的特点和评价63
(一)重科举、重正途63
(二)注重维护满人入仕特权66
(三)清朝选官制度特点对清朝政治的影响68
第二章 文官之任用73
一、候用人员的分类和排序73
二、任命形式和文官任用权的结构74
(一)任命形式77
(二)文官任用权之结构81
三、吏部铨选86
(一)铨选的一般程序86
(二)授官之要求90
四、试任102
(一)学习行走102
(二)试俸105
(一)以“出身”作为文官任用的最主要依据108
五、任用制度的特点108
(二)线路细密,程序明确,操作性强114
(三)广泛适用捐纳119
(四)维护满人特权125
第三章 文官之权利和义务129
一、文官之权利130
(一)品级130
(二)俸禄133
(三)公费和役食139
(四)封赠140
(五)荫子142
(六)终养142
(七)给假142
(八)身份权146
(九)死亡恤银148
二、文官之义务149
(一)讲读律令150
(二)按式制作文书151
(三)按式掌用印信152
(四)保密155
(五)不得擅权157
(六)不得擅离职岗158
(七)遵守良风美俗161
(八)管束家人167
(一)关于清朝文官权利内容的偏狭168
三、几点分析168
(二)关于文官权利的保障169
(三)关于清朝文官俸禄立法的教训170
第四章 文官之行政奖励和处分172
一、文官之议叙172
(一)议叙之体系172
(二)议叙注册之办法173
(三)议叙之事由175
(四)议叙之程序177
(一)行政处分制度的基本独立178
二、文官之行政处分178
(二)行政处分的体系和适用类型179
(三)行政处分的原则184
(四)级记抵销处分191
(五)降革文官的开复和捐复194
(六)处分及开复的程序205
(七)处分不实之法律责任206
(八)处分之申诉209
第五章 文官之监督213
一、文官之考绩214
(一)清朝考绩制度的形成214
(二)京察217
(三)大计222
(四)考绩的标准、评定和奖惩225
(五)考绩的实施状况235
(一)行政监察244
二、文官之监察244
(二)科道监察255
第六章 文官之休致275
一、休致的原因和方式276
(一)休致的原因和方式276
(二)体致的年龄278
二、休致后的待遇283
(一)品衔283
(二)俸禄284
(三)封赠286
三、休致后的复用问题287
第七章 清朝文官制度的基本原则290
一、公正原则290
(一)公正是文官应有的重要品德292
(二)合法待民294
(三)廉洁为政300
二、效率原则305
(一)按时赴任307
(二)按时完成事件311
(三)清朝文官制度中效率原则的立法特点318
三、皇权至上原则323
(一)皇权至上在文官选拔制度中的体现323
(二)皇权至上在文官任用制度中的体现331
(三)皇权至上在文官权利义务制度中的体现337
四、国家本位原则342
(一)科举内容与国家本位原则343
(二)科举形式与国家本位原则349
(三)国家本位原则对清朝文官制度的危害351
五、家族主义原则360
(一)“孝”是为官的必备品德361
(二)终养之制363
(三)荫叙和封赠之制366
(四)丁忧之制366
第八章 清朝文官制度之宏观评析373
一、清朝文官制度的主要特点373
(一)制度规范高度完备373
(二)建立了保证高品级文官具有较高素质的机制375
(三)文官管理以“混合分类法”为基础377
(四)文官监督制度高度发展380
(五)维护满人特权381
(六)全面反映和服务高度发展的君主专制体制383
二、清朝建立高度完备的文官制度的原因385
(一)以理智和正确的态度对待前朝文化385
(二)崇尚“文教治世”386
(三)立法高度技术化386
三、清朝文官制度的主要合理因素387
(一)文官管理法制化388
(二)公开竞争、择优录用389
(三)重视公正原则391
(四)重视效率原则393
(五)重视文官管理的关键环节、关键制度394
四、清朝文官制度的主要弊端395
主要参考文献400
后记403
热门推荐
- 2951498.html
- 3003020.html
- 1056201.html
- 1234579.html
- 2145828.html
- 2063349.html
- 3638055.html
- 1148908.html
- 314488.html
- 37504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352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523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86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115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564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055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307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698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21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20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