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空间实践与文化表征 侗族传统民居的象征人类学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空间实践与文化表征 侗族传统民居的象征人类学研究
  • 赵巧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民族出版社
  • ISBN:9787105133291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547页
  • 文件大小:133MB
  • 文件页数:583页
  • 主题词:侗族-民居-象征人类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空间实践与文化表征 侗族传统民居的象征人类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1

(一)选题背景1

1.研究缘起1

2.问题意识3

(二)研究意义4

1.学术意义5

2.现实意义8

二、研究对象与概念辨析10

(一)研究对象10

1.地域范围10

2.民居形制10

(二)概念辨析11

1.民居与传统民居11

2.侗族传统民居14

3.象征15

4.象征人类学19

三、借鉴理论与研究方法20

(一)借鉴理论20

1.仪式过程理论20

2.象征结构理论21

3.象征符号理论22

4.符号学理论23

5.社会空间理论24

(二)研究方法26

1.深度访谈法与参与观察法相结合26

2.深描法与主客位分析法相结合27

四、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28

(一)研究思路28

(二)创新之处31

1.理论创新31

2.方法创新32

五、田野调查简述34

(一)田野点的选择34

1.典型性34

2.便利性38

(二)田野调查经历38

1.角色定位与自我调适39

2.深度参与和田野反思40

3.系统调研与多点参与41

4.文本修正与补充调查41

第一章 国内外研究回顾与文献综述43

一、象征人类学43

(一)国外相关研究43

1.演进脉络43

2.研究范式48

3.研究主题48

(二)国内相关研究53

1.宏观探讨与综合研究54

2.实证研究与微观考察58

二、符号学60

(一)国外相关研究60

1.理论流派60

2.演化路径64

(二)国内相关研究65

1.研究阶段65

2.研究进路67

三、空间与家屋70

(一)空间与社会空间70

(二)家与家屋72

四、侗族传统民居77

(一)特征与分类78

(二)传承与变迁81

五、本章小结83

第二章 宝赠侗族传统民居概述84

一、村落概况与聚落模式84

(一)村落概况84

1.总体概貌84

2.行政区划85

3.历史沿革85

4.交通状况88

5.现代变迁89

(二)聚落模式90

1.山麓河岸型91

2.平坝田园型92

3.半山隘口型93

二、村落布局与居住格局94

(一)村落布局94

1.确立神圣中心95

2.界定居住边界99

3.明确布局层次102

(二)居住格局105

1.藏风聚气、祈福纳吉105

2.聚族而居、喜聚憎散106

3.依山傍水、负阴抱阳107

4.方便耕作、舍远求近108

三、民居类型与建筑形式109

(一)民居类型109

1.连排式109

2.独立式111

(二)建筑形式112

1.廊檐形式112

2.排柱形式113

3.基础形式114

4.屋面形式115

5.倒水形式117

6.厢房形式119

四、本章小结120

第三章 建造仪式与象征表达121

一、民居建造过程122

(一)上梁前122

1.选址122

2.垫磉125

3.伐木126

4.发墨127

(二)上梁日128

1.发槌128

2.竖柱129

3.上梁131

(三)上梁后131

1.装占131

2.安门132

3.安神134

4.进火134

二、上梁仪式操演135

(一)选梁树与砍梁木136

1.选梁树136

2.砍梁木140

(二)开梁口与涂宝梁141

1.开梁口141

2.涂宝梁142

(三)放梁口与饰宝梁143

1.放梁口143

2.饰宝梁144

(四)祭宝梁与点宝梁145

1.祭宝梁145

2.点宝梁145

(五)踩宝梁与升宝梁146

1.踩宝梁146

2.升宝梁146

(六)定宝梁与抛梁粑148

1.定宝梁148

2.抛梁粑149

(七)落成宴与答谢礼153

1.落成宴153

2.答谢礼153

三、建造仪式过程的象征阐释154

(一)分隔:设置圣境158

1.区隔圣/俗空间160

2.划分圣/俗时间161

(二)阈限:维持圣境162

1.维持已区隔空间的神圣性164

2.延续已设定时间的神圣性165

(三)聚合:回归俗境166

1.回归世俗空间167

2.回归世俗时间169

(四)类阈限:强化圣境169

1.强化神圣空间170

2.强化神圣时间171

(五)阈限嵌套:叠合圣境172

1.分隔173

2.阈限175

3.分隔/聚合(与神圣聚合)177

4.聚合(与世俗聚合)179

四、共睦态与象征意义181

(一)反结构状态:融合182

1.悖逆反常的场景183

2.结束分散劳作状态185

3.前台与后台转置186

(二)共睦态的象征意义188

1.趋吉避凶与祈福纳祥189

2.通过阈限与地位逆转192

3.象征资本与地位提升194

4.追寻权力与获取声望195

五、仪式场域中的结构隐喻200

(一)互惠与象征交换202

1.劳务互惠203

2.礼物互惠207

(二)两性与性别分工217

1.明晰分工界限218

2.模糊分工界限219

六、本章小结220

第四章 家屋格局与象征蕴义222

一、侗族传统家屋的空间布局223

(一)独立式家屋224

1.下层布局224

2.中层布局226

3.上层布局228

(二)连排式家屋229

1.下层布局230

2.中层布局230

3.上层布局231

二、主要空间区隔及空间意义的传递235

(一)堂屋与神龛236

1.神龛的制作237

2.神龛的形式238

3.神龛的神位239

(二)伙房与火塘239

1.火塘的构造与功能241

2.火塘的信仰与禁忌244

3.火塘的方位与座次245

(三)主屋与主床248

1.主床安置248

2.镶床仪式248

(四)谷仓与糯谷249

1.糯谷种植与收割250

2.糯谷贮存与使用253

三、空间意义的象征阐释254

(一)堂屋:魂聚与魂移255

1.魂聚:共魂意象257

2.魂移:家屋衍生262

(二)伙房:本家与分家263

1.共食=本家265

2.分食=分家267

(三)主屋:繁衍与延续270

1.繁衍子嗣271

2.延续香火273

(四)谷仓:财富与性别274

1.财富象征275

2.男性意象277

四、本章小结280

第五章 民居建筑与符号象征282

一、侗族传统民居中的象征符号分类284

(一)分类依据284

1.特纳284

2.奥特纳286

(二)分类体系构建及应用289

1.体系构建289

2.体系应用294

二、关键性象征符号的隐义297

(一)概括性象征意义297

(二)阐发性象征意义299

1.福300

2.禄301

3.寿301

4.喜302

5.财303

三、工具性象征符号的阐释305

(一)中柱:家屋支撑与神佑象征305

1.家屋支撑305

2.神佑象征308

(二)瓜柱:葫芦与多子的象征312

1.多子多福314

2.化煞解厄314

(三)大门:招财聚气得水316

(四)主门:骨盆与生育隐喻319

四、指涉性象征符号的解读321

(一)数字符号与象征表达322

1.奇偶数字与象征意涵323

2.营造尺度与数字象征324

(二)语言文字与象征意涵329

1.语言的象征表达329

2.文字的象征表达331

(三)色彩符号与象征蕴义331

1.建造仪式中的色彩象征335

2.家屋空间与色彩象征339

五、本章小结342

第六章 二元对立与秩序象征344

一、二元对立的象征渊源与表达346

(一)秩序与失序:二元对立产生的根源346

(二)秩序的象征表达形式349

1.宗教活动350

2.仪式空间352

3.世俗生活353

(三)秩序的维持354

1.禁忌规则355

2.污秽净化356

二、宗教空间中的圣洁与亵渎358

(一)神圣的洁净与世俗的污秽359

(二)污秽与行为禁忌360

三、仪式空间中的清净与肮脏362

(一)不洁与社会边界363

1.性别区隔363

2.种姓区隔369

3.阈限实体区隔371

(二)献祭牺牲的圣洁隐喻372

1.污秽与牲祭选择373

2.献祭牺牲与吉凶观念375

四、生活空间中的清洁与不洁377

(一)洁净的内部与污秽的外部378

(二)横向空间的洁净与肮脏380

(三)干净的上层与污浊的下层380

五、危机化解与秩序重构382

(一)净化384

1.洗礼385

2.衅礼386

(二)禳解387

1.安神388

2.除祟391

六、本章小结397

第七章 象征渊源与观念意象399

一、象征渊源399

(一)汉族影响400

1.风水五行哲学400

2.阴阳八卦学说407

(二)侗族传统410

1.诗性智慧411

2.巫术信仰412

二、观念意象415

(一)自然观415

1.自然系统的和谐追求416

2.个体系统的和谐追求417

3.社会系统的和谐追求418

(二)空间观419

1.神圣中心与四方尊卑观420

2.三界宇宙与上优下劣观425

(三)时间观426

1.世俗时间428

2.神圣时间429

(四)宗教观432

1.普化宗教的神明系统432

2.善恶分明的神灵信仰434

(五)阶序观435

1.财富与阶序435

2.权威与阶序436

3.声望与阶序438

(六)伦理观438

1.尊卑有别、长幼有序439

2.内外有别、亲疏远近441

(七)生育观443

1.祈求多子多福443

2.防止生育不顺444

(八)幸福观445

1.祈福445

2.祈禄447

3.祈寿448

4.祈喜449

5.祈财449

三、本章小结452

结语:空间·实践·表征453

一、侗族传统民居是实践基础上的一个表征空间453

二、仪式实践对侗族传统民居的空间表征有关键作用456

三、侗族传统民居表征空间的形成是多种象征要素统合的结果461

四、侗族传统民居是侗族传统文化中多维观念意象的集合表征465

余论468

一、文化涵化与侗族民居的现代变迁470

(一)民居类型独立化472

1.民居独立化日趋增强473

2.连排式民居彻底消失474

(二)家屋格局实用化474

1.下层:传统与现代交织475

2.中层:生活与社交并重477

3.上层:神圣与世俗共享479

(三)外部形态个性化480

1.建筑选材现代化480

2.色彩应用多样化482

3.门窗款式潮流化483

(四)内部装饰现代化484

1.装饰材料功能化484

2.装饰风格大众化485

二、现代语境下侗族民居象征意涵的消褪486

(一)圣俗区隔486

1.神圣空间压缩487

2.圣俗分界模糊488

(二)象征表达490

1.仪式过程简化490

2.传递媒介单一491

(三)社会交换491

1.互惠与象征交换式微492

2.商品与经济交换加剧493

(四)权威结构493

1.前喻文化向后喻文化过渡494

2.传统精英被现代精英取代496

三、侗族民居象征意义重构的价值反思499

(一)增强族群与社区认同500

(二)弘扬文化与信仰魅力501

(三)调和传统与现代张力502

参考文献505

一、英文文献505

二、中文文献514

(一)古籍514

(二)译著515

(三)专著524

(四)工具书531

(五)学位论文531

(六)期刊论文533

后记541

附录A 田野调查期间参与的部分大事记544

附录B 部分深度访谈人员名单54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