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皇帝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皇帝史
  • 刘瑞方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603251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835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859页
  • 主题词:帝王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皇帝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封建社会前期21

第一章 地主阶级革命的杰出领袖秦始皇21

第一节 秦始皇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地位21

1.秦始皇是一位功大于过的历史人物21

2.秦始皇继承和发扬了商鞅变法的革命22

3.社会各革命阶级、阶层一致要求实现全国统一24

4.坚决打击秦国的奴隶主复辟势力,为全国统一做好准备26

第二节 在革命统一战争中的正确战略和杰出的军事思想30

1.巩固内部,重用客卿,确立统一全国的总战略30

2.根据形势确定革命统一战争的战略方针33

3.革命统一战争顺利发展35

第三节 秦始皇在政权和国家建设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39

1.对国家政权体制的改革39

2.实行争取团结边境诸民族的政策41

3.实行“厚今薄古”,坚持改革方针44

4.统一法律、货币、度量衡、车轨47

5.统一文字50

第四节 秦始皇的统治逐渐走向反动和秦二世的暴虐52

1.秦始皇犯了历史错误,失掉人心52

2.秦二世发展了秦始皇的暴政,导致亡秦54

简要结论57

第二章 西汉前期诸帝励精图治,形成繁荣盛世,后渐衰微,豪强王莽篡汉,“变法”失败59

第一节 由农民起义领袖转化为封建皇帝的刘邦,推行开明政策,为西汉前期的繁荣奠定了基础59

1.刘邦攻下秦都,赢得群众的拥护59

2.刘邦战胜项羽,建立西汉王朝61

3.实行与民休息的开明政策65

第二节 吕后继承刘邦的统治和文景之治68

1.吕雉的历史功绩是坚持执行与民生息的政策68

2.文景二帝实行更为宽松的与民生息政策71

第三节 匈奴和亲和七国之叛74

1.与匈奴和亲体现了西汉的民族团结政策74

2.文、景二帝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的重大失误77

1.汉武帝削藩加强了中央集权制81

第四节 汉武帝把西汉推向鼎盛时期81

2.汉武帝坚持财政经济政策改革,发展农业生产83

3.汉武帝把儒学提高到统治思想地位86

4.汉武帝抗击匈奴入侵,巩固了多民族统一的国家88

5.汉武帝西通西城,南平割据势力,加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92

第五节 从汉昭帝到孺子婴,西汉王朝由强盛走向灭亡96

1.西汉元帝内政腐败,使西汉开始走向衰亡96

2.西汉末外戚专权的结果,王莽篡权阴谋得逞100

第六节 王莽改制促进了社会危机的总爆发103

1.王莽施展一套比较巧妙的阴谋欺骗手段103

2.王莽改制的内容和改制的失败104

3.王莽发动对诸民族的不义之战,农民起义推翻王莽新朝107

简要结论113

第三章 东汉前期诸帝的开明政治,外戚与宦官的斗争和轮番掌权,导致东汉由盛而衰,由分裂而灭亡116

第一节 由农民革命领袖转化为封建皇帝的杰出军事家和开明政治家刘秀116

1.昆阳大捷显示了刘秀高超的军事才能116

2.刘秀夺取天下120

3.光武帝实行与民生息的政策,为东汉前期繁荣奠定了基础122

第二节 刘庄、刘炟继续执行开明政策,开创了东汉的“明章之治”;和帝时期宦官掌权、外戚用事,造成东汉败亡之势;班超通西域成功127

1.明帝继续与民生息,促进了东汉前期的繁荣127

2.章帝前期执行开明政策,后期皇后用权,盛世下降129

3.和帝在位,外戚、宦官开始掌握朝政132

4.班超通西域,重建西域都护府134

第三节 东汉后期自安帝至灵帝的政治黑暗,外戚,宦官专权,党锢之祸,统治集团内部纷争不已137

1.外戚、宦官操纵皇帝,边境民族入侵和人民起义不断发生137

2.外戚与宦官之间的残酷斗争激起黄巾农民大起义140

3.党锢之祸造成统治集团进一步分裂142

4.名副其实的傀儡——汉献帝刘协145

简要结论149

第四章 三国分裂时期,魏、蜀、吴开国皇帝各有所长,曹操的文治武功为中国的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151

第一节 具有高超军事、政治、文学才能的曹操,致力于中国的统一151

1.曹操从起家到掌握中央政权151

2.实行空前规模的屯田,减轻人民负担155

3.在发展生产和政治清明的基础上统一北方158

4.曹操南下失败,三下求贤令162

5.平定西北和汉中166

第二节 曹丕继续统一中国的大业,建安文学的兴起,司马氏篡魏168

1.曹丕坚持执行统一中国的战略和进步政策168

2.建安文学的改革精神172

3.魏晋政权交替,中国实现统一174

第三节 刘备欲以复汉为旗帜统一中国,建立蜀汉国,进行战争失败刘禅投降曹魏178

1.刘备实现“隆中对”三个战略计划,鼎足之势形成178

2.诸葛亮治蜀有方,辅后主北伐失败,蜀亡183

第四节 孙权的严厉政治,对南方的开发和对海外交通的开拓187

1.孙吴势力的崛起和吴蜀交战187

2.孙权治理吴国,发展生产,开发海疆,取得成功191

3.孙皓的暴虐政治195

简要结论198

第五章 西晋武帝短期的统一与“八王之乱”,黄河流域的大破坏与民族的大融合,南北分裂,东晋与南朝诸帝统治长江流域的经济文化发展,北朝战乱不止201

1.晋武帝统治早期,政策宽松,政绩可观202

第一节 西晋初期司马氏功大过亦大,长期内部攻杀,导致早期灭亡202

2.腐败透顶的开国皇帝晋武帝205

3.白痴皇帝晋惠帝在位期间,爆发了“八王之乱”209

第二节 黄河流域十六国割据的大破坏和人民的大流动,南北对峙,使中国处于分裂状态215

1.十六国发展前期的严重破坏和民族大屠杀217

2.十六国发展的中期,人民获得短期的喘息223

3.十六国后期,许多小国互相攻杀,最后为北魏国统一227

1.东晋元帝早期清明之治与祖逖北伐失败231

第三节 东晋早期元帝司马睿有所作为,长期内乱不止无暇北顾,官逼民反农民起义,皇权旁落东晋灭亡231

2.东晋纷争不巳,中间振兴,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236

3.东晋的黑暗政治激发起广大农民起义,刘裕建南宋朝王241

第四节 南朝几位有作为的皇帝和长江流域经济文化的发展244

1.南朝宋前期政治军事皆有建树,后期内部纷争不巳244

2.齐前期倡导节俭,民困稍解,后期奢侈淫乐248

3.梁武帝诛暴代立,兴盛一时,后期政虐,招致侯景叛乱250

4.陈前期成绩斐然,后主荒淫无耻255

1.北魏前期诸帝统一北方259

第五节 北方的统一,杰出的改革家魏孝文帝和周武帝,各族人民大融合259

2.魏孝文帝的重大改革262

3.魏国分裂为东西魏,东魏为北齐所代,北齐为北周所灭267

4.西魏为北周所代,北周统一了北方,周武帝的改革272

5.黄河流域各族人民的大融合275

简要结论278

第二编 封建社会繁荣时期278

第六章 完成统一大业励精图治的隋文帝和一代暴君但也有重大历史功勋的隋炀帝281

第一节 隋文帝杨坚南灭陈国,结束了三百余年的分裂和战争局面。实行开明政治,使隋帝国走上繁荣富强,晚年疑心多弊,埋下了灭亡的祸根281

1.杨坚夺取北周宇文氏的统治是一个历史的进步281

2.隋文帝北伐突厥,南平陈国,实现了中国的统一284

3.隋文帝带头节俭,重用人才289

4.隋文帝实行一系列有效的改革295

5.隋文帝发动侵略高丽战争失败,晚年昏暗298

第二节 隋文帝杨广的历史功绩和他的残暴统治302

1.隋炀帝的三大历史功绩302

2.隋炀帝的穷凶极欲,杀人如麻308

3.隋炀帝发动侵略高丽的战争,激起大规模的农民起义311

4.暴君隋炀帝淹没在农民大起义的洪流中317

简要结论320

第七章 唐前期诸帝执行开明政策,把封建经济文化推向繁荣高潮,唐太宗李世民成为封建皇帝的典范,以唐玄宗为转折,开始走向衰弱324

第一节 唐高祖李渊在李世民的协助下起兵反隋,夺取农民起义胜利果实,统一全国,李世民夺取政权324

1.李渊起兵反隋取得初步胜利,建立唐王朝324

2.唐王朝统一中国的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329

3.李世民克服王朝内部分裂活动,取得政权335

第二节 英武皇帝唐太宗李世民认真实行开明政策,促使封建社会走向繁荣昌盛339

1.唐太宗即位后,立即着手实施各种进步政策339

2.唐太宗知人善用,不拘一格343

3.唐太宗从谏如流并提倡犯颜直谏347

4.唐太宗进行改革,与民休息开创“贞观之治”354

5.唐太宗对诸民族入侵采取积极防御的战略,实现了民族团结358

6.唐太宗注意教育太子,以使开明政策得以继承364

7.唐太宗到晚年有所放纵,轻率地发动侵略高丽的战争367

1.李治无能,武则天阴谋夺取政权,建立周王朝372

第三节 唐高宗李治的无所作为,武则天逐步掌握政权并改国号为周,武则天的暴虐和对唐太宗政策的继承372

2.武则天使用酷吏进行暴虐统治378

3.武则天继续执行开明政策,最后取消周朝,恢复唐室381

第四节 唐玄宗李隆基从奋发到颓靡,韦后乱政,开元之盛,“安史之乱”,唐王朝开始走下坡路388

1.唐玄宗消除韦后和太平公主势力,使唐王朝继续走向繁荣388

2.唐玄宗励精图治,发展生产,使唐王朝达到极盛时期394

3.唐玄宗后期骄侈,造成“安史之乱”,唐王朝由盛而衰402

第五节 唐中期诸帝在同割据势力作斗争中取得基本胜利,唐后期宦官得势,割据势力发展,又有朋党之争,国家出现大分裂局面408

1.唐王朝的衰败起于藩镇割据和宦官掌权408

2.永贞革新失败,一度平定的藩镇割据又起414

3.宦官控制皇帝,朋党助长了宦官的专横419

4.黄巢农民大起义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唐末代皇帝425

简要结论429

第八章 中国封建社会第三次大分裂的五代十国,军阀当朝,周世家柴荣雄才大略奠定了统一的基础。南方诸国经济发展较快,赵匡胤篡周具有进步性434

第一节 军阀头目当皇帝,梁、唐、晋、汉诸朝的战争和朝代的迅速更替435

1.农民革命叛徒朱温当后梁皇帝。战火连绵435

2.只喜欢打仗和演戏而无治国之方的后唐主李存勖和关心民间疾苦的李嗣源442

3.勾结契丹,甘当儿皇帝的后晋主石敬瑭和坚持反契丹的石重贵450

4.后汉隐帝肆意杀戮,内部分裂,王朝短命而亡455

第二节 五代时期南方崛起的割据诸国的统治者,比较注意推行发展生产的政策,人民生活安定,受害较轻457

1.吴国执政者,和南唐国主徐知诰实行有条件的富民政策457

2.前蜀国主王建闭关息民,劝课农桑;后蜀国主孟知祥整顿吏治,减轻赋税461

3.吴越国主钱镠坚持奉事中国的政策;楚国主马殷实行休兵息民的政策464

4.闽国主王审知提倡节俭,减轻赋役,在刘姓暴君统治下的南汉国469

5.荆南国(南平国)主高氏治国有方,北汉国主投靠契丹以自保472

第三节 后周高祖郭威、世宗柴荣的改革和统一体制,为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和重新实现中国的统一奠定基础474

1.郭威—柴荣的改革,统一体制和各项进步政策474

2.准备统一,开展统一战争481

简要结论485

第九章 北宋统一战争的胜利与不足,因妥协投降而导致灭亡489

第一节 宋太祖赵匡胤全力进行进步的统一战争,执行正确的战略方针和政策,比较关心群众,可惜壮志未酬而逝489

1.实行正确政策,巩固初建的宋王朝489

2.实行先南后北,先易后难,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492

3.赵匡胤率军北上伐北汉未成功,再次南下,江南平定499

4.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保境息民,励精图治,增强团结502

第二节 北宋赵匡胤后诸帝,除赵光义还有所作为外,都对契丹采取屈辱求和的方针,国家逐渐衰弱508

1.继续进行统一战争的宋太宗赵光义508

2.开创岁币求和恶例的宋真宗赵恒512

3.继续屈辱求和的宋仁宗赵祯515

第三节 支持王安石变法的神宗赵顼和屈辱亡国的徽宗赵佶,钦宗赵桓520

1.坚持励精图治的神宗赵顼520

2.骄奢淫佚,腐败糜烂,导致亡国的徽宗赵佶526

3.金军的崛起与钦宗赵恒的屈服528

第四节 辽与西夏有作为的国主534

1.契丹民族英雄耶律阿宝机,促进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534

2.西夏国主元昊的改革537

简要结论538

第十章 南宋没有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只图偏安一隅,以妥协投降换取暂时苟安,终亡于元542

第一节 南宋高宗赵构表面谋求中兴,实际力求妥协求存,信任奸人,打击抗金派,使南宋王朝从建国起就表现虚弱542

1.高宗赵构执行以和为主的方针、实无中兴之意542

2.岳飞等抗金取得巨大胜利,高宗赵构重用秦桧,下令撤军549

3.高宗赵构纵容秦桧杀害岳飞,两次签订投降和约556

第二节 继续保持偏安一隅的南宋中期,孝宗锐意恢复,只做到改臣称侄,宁宗频兵失败,无中兴之志561

1.孝宗赵眘伐金失败,和议改臣称侄,减少岁币561

2.光宗赵惇殚于官闱炉悍,长期不理朝政564

3.宁宗赵扩宠幸奸佞,轻开战端,屈辱议和566

第三节 南宋到理宗赵昀时,亡国征兆已很明显,统治秩序紊乱;度宗赵禥时再次奸人当道,灭亡已成定局572

1.理宗赵昀联蒙灭金后,受蒙古直接进攻,长期重用奸人不悔572

2.度宗赵禥重用贾似道,导致南宋灭亡576

第四节 金王朝的兴衰,金世宗完颜雍的贤明,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功绩与军事扩张580

1.女真族完颜阿骨打领导奴隶制革命的兴起与金的衰亡580

2.力争和平,勤于政事,执行开明政策的金世宗完颜雍583

3.蒙古族的民族英雄和奴隶制革命领袖成吉思汗铁木真588

简要结论597

第十一章 蒙古贵族统一中国,建立起空前的中华封建大帝国600

第一节 完成中国统一大业,加强封建统治,致力发展生产的英明皇帝忽必烈600

1.忽必烈依靠汉儒幕僚集团,平定内乱,准备统一中国600

2.忽必烈执行正确的战略与政策,顺利灭宋604

3.忽必烈注重发挥人才的作用,全力倡导发展生产609

4.忽必烈的良好作风和他的缺点错误616

第二节 元王朝中期守成诸帝,政治趋向黑暗,内外矛盾日益尖锐,元帝国的根基动摇621

1.成宗铁穆耳为守成之主,保持了元帝国的强盛621

2.武宗、仁宗、英宗皆以守成施政因人民负担过重,社会动荡624

3.泰定帝和文宗政治无转机,造成饥民遍野,形成到处起义之势630

第三节 元王朝最后皇帝妥獾帖睦尔的极端腐败,内部倾压,压迫剥削极为沉重,激起人民普遍起义634

1.元顺帝时宫廷内部纷争不已,严酷的压迫剥削使人民无以为生634

2.元顺帝的恶政激起全国人民大起义640

简要结论645

第三编 封建社会后期649

第十二章 朱元璋和朱棣创建了强大的明帝国,明中叶以后,皇帝昏庸,政治腐败,激起农民大起义,朱由检企图挽救危亡,已不可能,终被农民革命推翻,为清所代649

第一节 由农民起义领袖转化为封建皇帝的朱元璋,统一了中国,执行了一系列进步的政策,促进了经济文化发展,是一位杰出的战略家和政治家649

1.朱元璋领导农民起义,取得在应天(南京)建立农民政权的胜利649

2.朱元璋消灭南方割据势力,逐渐转化为封建皇帝653

3.朱元璋正确的北伐战略取得圆满成功658

4.明太祖实行改革,少推行安养生息的各种政策661

5.朱元璋提倡节俭,辛勤一生,但也犯了不少错误668

第二节 多次打击蒙古贵族势力以巩固中央集权,派遣郑和下西洋以发展与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英武皇帝明成祖朱棣671

1.燕王夺权和锐意通西洋各国671

2.迁都北京和亲征蒙古677

3.编修《永乐大典》和疏通运河681

第三节 明王朝经仁宗、宣宗而走上中衰时期,土木之变与于谦的冤案684

1.明仁宗、宣宗保持了明王朝的强盛684

2.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之变被俘,冤杀保卫北京有大功的于谦686

3.宪宗为于谦昭雪,宠信宦官汪直;孝宗节俭有制,朝序清明691

第四节 明衰亡时期,武宗、世宗不理朝政,腐败达于极点;穆宗、神宗有所振作,也未能坚持到底695

1.沉溺享乐,矫饰雄武、不理朝政的明武宗695

2.宠信奸贼严嵩,长期不理朝政的明世宗697

3.任用张居正实行改革基本失败的明神宗朱翎钧700

4.企图挽救明王朝灭亡而又倒行逆施的亡国之君明思宗朱由检705

简要结论711

1.努尔哈赤的革命和统—战争714

第一节 女真族的民族英雄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奴隶制国家;皇太极积极准备夺取全国政权714

第十三章 清前期诸帝励精图治,出现丁康雍乾盛世,以乾隆为转折,从道光起,随着西方殖民主义的侵入,清王朝与封建社会同趋灭亡714

2.积极吸收汉族文化,壮大八旗军力,争取统一全国的皇太极722

3.皇太极上尊号,国号大清,准备伐明726

第二节 满族加快封建化的步伐,满汉地主阶级结成联盟夺取全国政权,发展进步的统一战争732

1.年轻的顺治帝福临,主要由多尔衮辅政,实现了中国的统一732

2.顺治帝亲政后独掌大权,实行与民生,生息的政策735

第三节 推动清王朝走向盛世,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和统一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清康熙帝玄烨741

1.清除鳌拜保守势力741

2.平定三藩割据势力和台湾回归祖国744

3.打败沙俄侵略者,签订平等条约,平定投靠沙俄的噶尔丹叛乱749

4.医治战争创伤,锐意振兴经济,促进社会繁荣昌盛755

5.为治理好国家,孜孜不倦,学习中外文化759

第四节 继续保持清王朝盛世势头的雍正帝胤祯766

1.为政尚严,以勤先天下,决意革新、发展生产,废除人身依附的雍正帝766

2.巩固边疆,与沙俄签订边界条约;重视人才,加强中央集权统治769

1.乾隆朝前期的兴盛,生产的繁荣和资本主义的萌芽773

第五节 乾隆帝的精明与昏庸,乾隆朝为清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嘉庆朝继续走下坡路773

2.乾隆帝弘历的武功和严惩贪官污吏,加强了多民族统一的清帝国776

3.在与英使的谈判中,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780

4.乾隆朝的政治腐败,使清王朝开始衰弱783

5.通过文字狱加强思想统治达到高峰;社会矛盾尖锐,爆发了人民起义787

6.无法改变清王朝继续走下坡路的嘉庆皇帝792

第六节 力求守成而思想保守的道光帝曼宁,鸦片战争失败后而不知改进对内严厉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对外一再妥协投降的咸丰帝奕詝796

1.道光帝旻宁平定了在英国支持下的新疆张格尔叛乱,在鸦片战争中表现昏聩无能796

2.道光帝批准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801

3.勇于对内和怯于对外的咸丰帝803

第七节 阴险毒辣、祸国殃民的女政治家慈禧太后那拉氏,清王朝经同治、光绪、宣统时期,在那拉氏垂帘听政下迅速走向灭亡809

1.那拉氏发动祺祥政变,夺取最高权力,实行垂帘听政809

2.在光绪朝,那拉氏继续专政,对外国侵略者进一步妥协投降,大规模地拍卖中国的主权领土814

3.坚决反对资产阶级革命,扼杀变法维新823

4.那拉氏立溥仪小皇帝,清王朝走向末日828

简要结论830

后记83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