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土地资源与利用规划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土地资源与利用规划
  • 邢世和编著 著
  • 出版社: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517087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293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306页
  • 主题词:土地资源 土地规划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土地资源与利用规划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绪论1

第一节 基本概念1

一、土地的概念1

二、土地资源的概念2

三、国土、土地、土地资源和土壤的联系与区别3

四、土地利用与规划的概念3

第二节 土地的特性5

一、土地的自然特性5

二、土地的人文特性6

第三节 土地利用规划的类型及其与其他相关规划的关系7

一、土地利用规划的类型7

二、土地利用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的关系8

第一章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10

第一节 气候要素10

一、太阳辐射10

二、光照11

三、热量11

四、降水14

第二节 地质地貌要素14

一、地质要素15

二、地貌要素18

第三节 水文要素21

一、地表水21

二、地下水22

第四节 土壤要素24

一、土壤地理学特征24

二、土壤剖面及理化性状26

第五节 植被要素28

一、植被类型29

二、植物的生产力29

三、植被的生态调节功能29

第六节 人类与土地资源的关系30

一、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30

二、土地资源对人类的反馈作用31

第七节 土地资源的生态学特征分析32

一、土地生态系统概念32

二、土地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32

三、生态平衡及良性循环33

第二章 土地分类35

第一节 土地分类体系35

一、国外土地分类体系简介35

二、我国的土地分类体系36

第二节 土地类型分类37

一、土地类型的概念37

二、土地类型的划分37

第三节 土地类型的分布规律41

一、土地类型的地带性分布规律41

二、土地类型的非地带性分布规律42

第四节 土地分的研究方法43

一、土地类型调查方法43

二、土地类型的划分方法45

三、土地类型系列制图46

第五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47

一、土地利用现状的有关概念47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原则48

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49

第三章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54

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目的和内容54

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目的54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资料收集55

三、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内容56

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方法与评述57

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方法57

二、土地利用现状评述62

第三节 我国土地利用现状概述63

一、我国土地利用概述63

二、我国土地利用的特点与问题63

第四节 福建省土地利用现状分析68

一、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与特点68

二、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71

三、土地开发利用潜力72

四、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75

第四章 土地适宜性评价77

第一节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本原理和原则77

一、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本原理77

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原则77

第二节 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78

一、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评价系统79

二、我国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80

第三节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步骤83

一、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程序83

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步骤及其方法83

第四节 土地城市建设适宜性评价106

一、土地城市建设适宜性评价系统107

二、土地城市建设适宜性的评价对象107

三、土地城市建设适宜性评价参评因子的选择和指标分级108

四、建设用地适宜类和限制型评价指标108

第五节 福建省农用地资源评价109

一、评价的程序与方法109

二、农用地资源分析111

第五章 土地供需预测114

第一节 土地供需预测概述114

一、土地供需预测的原则和依据114

二、土地供需预测的内容115

第二节 土地供需预测的步骤115

一、预测计划的制定115

二、基础资料的收集115

三、相关因素预测116

四、土地供给量预测117

五、土地需求量预测118

六、土地供需分析119

第三节 相关因素的预测方法119

一、人口预测方法119

二、城市化水平预测方法123

三、消费水平预测方法124

四、作物单产预测方法125

第四节 土地供给量和需求量预测方法126

一、土地供给量预测方法126

二、土地需求量预测方法127

第五节 福建省耕地供需预测及其矛盾分析133

一、耕地供给量预测134

二、耕地需求量预测135

三、耕地供需矛盾分析136

四、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耕地对策137

第六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40

第一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述140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依据、原则和期限140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和内容141

第二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程序143

一、准备工作143

二、资料调查、收集与分析143

三、专题研究145

四、规划编制146

五、规划协调、论证、评审与报批146

第三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146

一、规划目标的确定146

二、土地利用方针的制定148

三、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149

四、供选方案的拟定和确定156

五、土地利用分区158

六、实施规划措施的拟定165

七、规划的论证166

八、规划成果167

九、规划成果的评审168

第七章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169

第一节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169

一、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原则和保护范围169

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编制的程序170

三、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编制171

四、规划成果175

五、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验收175

六、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实例176

第二节 土地整理规划183

一、土地整理的类型183

二、土地整理规划的原则184

三、土地整理规划的程序184

四、土地整理规划的编制184

五、实施土地整理规划的措施186

第三节 土地开发规划187

一、土地开发的类型187

二、土地开发的原则188

三、土地开发规划编制的程序189

四、土地开发规划的编制190

五、土地开发规划方案的可行性评价191

六、实施土地开发规划的措施192

七、土地开发规划的主要成果193

第四节 土地复垦规划193

一、复垦的废弃地种类193

二、土地复垦规划的原则194

三、编制土地复垦规划的程序194

四、土地复垦规划的编制194

五、土地复垦规划的成果197

第八章 农业用地详细规划199

第一节 耕地规划199

一、耕地规划的任务与内容199

二、耕作田块规划199

三、田间灌排系统规划206

四、田间道路规划211

五、田间防护林带规划212

六、耕地规划方案的评价213

第二节 园地规划215

一、果园规划215

二、茶园规划222

第三节 林地规划223

一、林地的分类223

二、各种林地的树种选择与苗木需要量223

三、主要林地规划224

第四节 水产用地规划228

一、水产用地的分类228

二、水产用地规划228

第九章 建设用地详细规划234

第一节 居民点用地规划234

一、居民点的形成与分类234

二、居民点规模的确定236

三、居民点布局238

四、居民点用地功能分区241

五、居民点用地规划243

第二节 交通用地规划250

一、公路用地规划251

二、铁路用地规划259

第三节 水利工程用地规划262

一、水源类型与供需平衡分析263

二、水库用地规划266

三、灌排工程用地规划269

第十章 土地资源与利用规划中的计算机信息技术276

第一节 地理信息系统概述276

一、地理信息与地理信息系统276

二、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成277

三、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277

第二节 土地信息系统279

一、土地信息系统的构成279

二、土地信息系统的功能280

第三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信息系统284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信息系统的结构284

二、数据库体系284

三、数据处理子系统287

四、数学模型子系统287

五、土地评价子系统289

六、土地需求量预测和方案优化子系统290

主要参考资料29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