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用户体验与系统创新设计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晨升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506423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18页
- 文件大小:59MB
- 文件页数:336页
- 主题词:人-机系统-系统设计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用户体验与系统创新设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0.1 体验与用户体验2
0.1.1 体验2
0.1.2 用户体验3
0.2 用户体验设计4
0.2.1 用户体验设计的起源与发展5
0.2.2 用户体验设计的研究范畴6
0.2.3 体验设计的五个基本原则7
0.3 用户体验设计的研究方法9
0.3.1 经典用户体验研究方法9
0.3.2 用户体验研究的时空观11
0.4 用户体验设计与相关学科12
0.4.1 工业设计12
0.4.2 艺术设计13
0.4.3 人机工程学13
0.4.4 心理学14
0.4.5 其他相关学科14
思考题17
基础篇 用户体验的科学基础21
第1章 人类感觉的要素21
1.1 人因学与人的因素研究22
1.2 人体测量与人的生理局限性22
1.2.1 人体测量学的定义22
1.2.2 人体测量学的由来22
1.2.3 人体测量的方法与应用23
1.3 人类的感觉与感官24
1.3.1 神经系统与大脑25
1.3.2 视觉与眼睛29
1.3.3 听觉与耳29
1.3.4 触觉与皮肤30
1.3.5 其他感觉30
1.4 人类的知觉与心理活动32
1.4.1 知觉32
1.4.2 人类的心理活动35
思考题38
第2章 产品因素39
2.1 产品的层次结构40
2.1.1 产品的概念40
2.1.2 产品的层次41
2.2 产品的交互性43
2.2.1 可用性44
2.2.2 可接受性45
2.3 产品体验46
2.3.1 产品体验的定义46
2.3.2 产品体验的研究体系47
2.3.3 产品体验研究的学科构成48
2.4 产品体验三要素49
2.4.1 美学体验50
2.4.2 意义体验51
2.4.3 情感体验52
2.4.4 体验三要素之间的关系53
2.4.5 个体与文化差异54
思考题55
第3章 环境因素57
3.1 环境的定义58
3.1.1 自然与人工环境58
3.1.2 社会环境60
3.2 人-环境交互及其特点61
3.2.1 环境在个体功能发展中的作用61
3.2.2 人-环境交互作用的特点61
3.3 人-环境交互作用模型64
3.3.1 解释模型64
3.3.2 评价模型65
3.3.3 操作模型65
3.3.4 反应模型65
3.4 环境心理学简介66
3.4.1 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历史66
3.4.2 环境心理学研究的特点67
3.4.3 环境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与方法67
3.5 文化环境67
3.5.1 文化因素68
3.5.2 文化功能与个体行为69
3.5.3 体验设计的文化因素分析70
3.5.4 流行与时尚70
思考题72
第4章 人的行为与交互73
4.1 人的行为与行为学研究74
4.1.1 行为的定义74
4.1.2 人类行为研究的起源75
4.1.3 行为学研究及行为的分类75
4.2 人的行为机制与行为规律77
4.2.1 人的行为机制77
4.2.2 人的行为规律77
4.3 人的行为的要素与行为模式79
4.3.1 行为的构成要素79
4.3.2 人的习性与习惯80
4.3.3 人的行为特征81
4.3.4 行为模式及其分类81
4.4 交互行为82
4.4.1 人机交互82
4.4.2 人机交互技术的历史83
4.4.3 交互行为六要素83
4.4.4 交互行为的特点84
4.4.5 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趋势85
4.5 影响行为的因素86
4.5.1 行为遗传因素86
4.5.2 心理行为因素88
4.5.3 环境行为因素89
思考题90
原理篇 用户体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93
第5章 KANO模型93
5.1 认识KANO模型94
5.5.1 KANO模型的定义94
5.5.2 KANO模型的起源94
5.2 KANO模型的内涵95
5.2.1 基本型需求95
5.2.2 期望型需求96
5.2.3 魅力型需求96
5.2.4 无差异型需求96
5.2.5 反向型需求97
5.2.6 KANO模型的启示97
5.3 KANO模型的分析方法97
5.3.1 客户需求层次的识别98
5.3.2 客户细分99
5.3.3 客户满意度102
5.4 KANO模型的应用104
5.4.1 需求沟通——为什么要用KANO模型104
5.4.2 KANO模型问卷编制——正、反两面的KANO问题模式104
5.4.3 数据的收集、清洗与分析105
5.5 KANO模型应用的思考与讨论107
5.5.1 KANO属性的优先级排序问题107
5.5.2 如何看待结果中的KANO属性107
5.5.3 KANO模型的优势和不足108
思考题108
第6章 格式塔原理109
6.1 格式塔的概念110
6.1.1 格式塔的定义110
6.1.2 格式塔理论的起源与发展111
6.2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观点113
6.2.1 同型论113
6.2.2 完形组织法则113
6.2.3 学习理论114
6.2.4 心理发展115
6.2.5 人格理论115
6.3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115
6.3.1 知觉律116
6.3.2 记忆律118
6.4 格式塔原理的应用119
6.4.1 删除119
6.4.2 贴近119
6.4.3 结合120
6.4.4 接触120
6.4.5 重合120
6.4.6 格调与纹理121
6.4.7 闭合122
6.4.8 排列122
6.5 针对格式塔理论的批评124
思考题125
第7章 情感化设计127
7.1 情感与情感化设计128
7.1.1 情感的定义与分类128
7.1.2 情感产生的生理机制129
7.1.3 情感反射及其生理机制130
7.1.4 情感、意识与三位一体大脑理论131
7.1.5 情感化设计的概念及渊源133
7.2 情感化设计的主要理论135
7.2.1 感性工学135
7.2.2 三层次理论139
7.2.3 情感测量方法140
7.2.4 情感参数转换方法141
7.3 情感化设计的主要研究领域145
7.3.1 造型与情感146
7.3.2 功能与情感146
7.3.3 交互与情感146
7.3.4 环境与情感147
7.3.5 文化与情感147
7.4 产品情感体验相关模型147
7.4.1 Desmet和Hekkert的产品情感模型148
7.4.2 感知情感特征模型148
7.4.3 Mahlke情感体验模型149
7.4.4 用户体验结构模型150
7.5 情感化设计的发展趋势150
7.5.1 跨学科融合150
7.5.2 设计理论的修正151
思考题151
第8章 心智模型及其“四剑客”153
8.1 心智模型154
8.1.1 心智模型的定义与起源154
8.1.2 心智模型的类型155
8.1.3 心智模型的形成和运作156
8.1.4 心智模型相关概念158
8.1.5 心智模型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160
8.2 凯利方格法160
8.2.1 凯利方格法的概念160
8.2.2 凯利方格法的应用步骤161
8.2.3 凯利方格法的优缺点163
8.3 手段-目标链模型163
8.3.1 手段-目标链理论的提出163
8.3.2 手段-目标链理论的内涵164
8.3.3 手段-目标链模型的研究方法165
8.3.4 手段-目标链模型的应用167
8.4 攀梯访谈法170
8.4.1 攀梯访谈法的概念170
8.4.2 攀梯访谈法的步骤与技巧171
8.4.3 攀梯访谈法的注意事项173
8.4.4 攀梯访谈的数据分析173
8.5 萨尔特曼隐喻诱发术174
8.5.1 萨尔特曼隐喻诱发术的概念174
8.5.2 萨尔特曼隐喻诱发术的内涵175
8.5.3 萨尔特曼隐喻诱发术的操作步骤175
思考题178
第9章 迭代开发与平衡用户需求179
9.1 平衡系统开发180
9.2 开发模式与平衡迭代开发181
9.2.1 常用开发模式及其适用范围181
9.2.2 平衡迭代开发的概念189
9.2.3 平衡迭代开发的过程190
9.3 平衡迭代开发方法的应用192
思考题195
第10章 用户体验五层设计法197
10.1 用户体验的要素198
10.1.1 用户体验五要素198
10.1.2 网站设计基本的双重性199
10.2 战略层200
10.2.1 确定目标200
10.2.2 明确用户需求201
10.3 范围层202
10.3.1 功能和内容202
10.3.2 收集需求202
10.3.3 功能规格202
10.3.4 内容需求203
10.3.5 确定需求优先级203
10.4 结构层205
10.4.1 交互设计205
10.4.2 概念模型205
10.4.3 差错处理205
10.4.4 信息架构205
10.4.5 团队角色和项目流程206
10.5 框架层207
10.5.1 界面设计208
10.5.2 导航设计209
10.5.3 信息设计209
10.6 表现层210
10.6.1 忠于眼睛210
10.6.2 对比和一致性210
10.6.3 配色方案与排版211
10.6.4 设计合成品与风格指南211
思考题212
第11章 用户体验质量的测试与评价215
11.1 用户体验质量的概念216
11.1.1 用户体验质量评判的要素216
11.1.2 用户体验质量评价的意义218
11.2 常用用户体验测试方法218
11.2.1 用户体验测试流程及注意事项218
11.2.2 用户体验测试方法219
11.3 用户体验质量的评价方法220
11.3.1 基于统计学的评价方法220
11.3.2 基于心理学的评价方法223
11.3.3 基于人工智能的评价方法224
11.3.4 基于随机模型的评价方法229
思考题231
应用篇 用户体验设计的应用235
第12章 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235
12.1 产品体验设计的概念236
12.2 产品用户体验的层次236
12.2.1 产品的功能性体验236
12.2.2 产品的易用性体验237
12.2.3 产品的可靠性体验237
12.2.4 产品的智能性体验237
12.2.5 使用的愉悦感和创造性体验238
12.3 产品体验设计的一般过程238
12.3.1 需求分析:发现机会239
12.3.2 概念设计240
12.3.3 详细设计245
12.3.4 产品发布与售后服务247
12.4 产品体验设计方法248
12.4.1 思考体验设计248
12.4.2 情感体验设计249
12.4.3 感官体验设计249
12.4.4 行为体验设计250
12.4.5 关联体验设计251
12.5 产品体验设计基本原则及注意事项251
12.5.1 产品体验设计的基本原则251
12.5.2 产品体验设计的注意事项252
思考题254
第13章 互联网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255
13.1 互联网产品用户体验设计的概念256
13.1.1 认识互联网产品256
13.1.2 互联网产品设计与用户体验256
13.1.3 互联网产品用户体验的分类256
13.2 互联网产品用户体验的层次257
13.2.1 互联网产品的功能性258
13.2.2 互联网产品的可用性258
13.2.3 互联网产品的合意性258
13.2.4 互联网产品的品牌体验260
13.3 互联网产品用户体验设计方法260
13.3.1 设计思维260
13.3.2 问卷法262
13.3.3 可用性测试263
13.3.4 焦点小组265
13.4 互联网产品用户体验设计的一般过程266
13.4.1 互联网产品的策划266
13.4.2 互联网产品的交互体验设计267
13.4.3 互联网产品的视觉体验设计270
13.4.4 互联网产品的页面重构271
13.4.5 互联网产品的开发272
13.4.6 互联网产品的测试272
13.4.7 互联网产品的发布274
13.5 互联网产品用户体验设计的一些原则及注意事项275
13.5.1 互联网产品体验设计原则275
13.5.2 互联网产品体验设计注意事项276
13.5.3 对严重影响用户体验设计问题的思考276
13.6 移动互联网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278
13.6.1 移动互联网产品的定义278
13.6.2 移动互联网产品的一般用户体验设计流程278
13.6.3 移动互联网产品用户体验设计的特殊性278
思考题279
实战篇 用户体验设计案例分析283
第14章 苹果的产品体验与设计创新之道283
14.1 苹果公司及其产品简介284
14.1.1 苹果公司简介284
14.1.2 苹果公司产品及其品牌战略285
14.2 苹果的企业文化及其成功之道288
14.2.1 苹果公司的企业文化288
14.2.2 苹果公司的成功之道290
14.3 苹果公司的产品与体验设计准则292
14.3.1 苹果公司产品设计七大原则292
14.3.2 苹果公司用户体验设计原则293
14.4 苹果公司的产品设计流程294
14.4.1 设计驱动产品295
14.4.2 以产品项目为单位的团队式作业295
14.4.3 执行苹果新产品进程295
14.4.4 每周一进行产品评估295
14.4.5 工程项目经理绝对控制生产295
14.4.6 对产品原型进行反复设计、生产及测试296
14.4.7 独立的包装设计区域296
14.4.8 绝密的产品发布计划296
14.5 苹果公司产品创新创意之源296
14.5.1 生活296
14.5.2 模仿297
14.5.3 用户体验297
14.5.4 颠覆性297
14.5.5 市场缺口297
14.6 细节的作用——iPhone的体验设计案例剖析298
思考题302
发展篇 用户体验设计的未来305
第15章 用户体验设计的未来展望305
15.1 故障图306
15.2 微-微交互306
15.3 天气应用的井喷307
15.4 电子宠物风潮308
15.5 触感催眠308
15.6 去线性309
15.7 间隙焦虑的优化309
15.8 从设计传播到影响的变迁310
15.9 “年龄响应式”设计310
15.10 塑造互联网产品的信任感311
15.11 退出处理——后体验时代312
15.12 组建人工智能大家庭312
15.13 “仿”纺织品设计313
附录 国内外UED网站汇总315
参考文献317
热门推荐
- 2640641.html
- 2835433.html
- 2451117.html
- 263102.html
- 3384037.html
- 3291391.html
- 1718025.html
- 1542166.html
- 175702.html
- 8061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644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016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80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953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362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865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377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979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974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0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