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宋代周礼学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宋代周礼学史
  • 夏微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240091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602页
  • 文件大小:56MB
  • 文件页数:619页
  • 主题词:礼仪-中国-周代;《周礼》-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宋代周礼学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宋代《周礼》学的研究基础1

第一节 宋代以前的《周礼》学文献与《周礼》研究1

一、两汉《周礼》学文献与《周礼》研究2

二、魏晋南北朝《周礼》学文献与《周礼》研究3

三、隋唐《周礼》学文献与《周礼》研究4

第二节 宋代《周礼》学文献概述5

一、宋代《周礼》学文献的数量及其存佚情况6

二、宋代《周礼》学文献的分类7

第三节 宋代《周礼》学研究现状述评15

一、通论性研究15

二、专题性研究17

三、个案性研究18

四、资料辑录19

第二章 北宋《周礼》学21

第一节 北宋《周礼》学述论22

一、建隆至康定年间22

二、庆历至治平年间23

三、熙宁至靖康年间25

第二节 李觏《周礼致太平论》26

一、李觏《周礼致太平论》的撰著流传情况27

二、李觏《周礼致太平论》的内容和体例28

三、从《周礼致太平论》看李觏对《周礼》本经的认识31

四、李觏对郑玄《周礼注》的态度32

五、李觏《周礼致太平论》的解经特色34

六、李觏《周礼致太平论》的学术影响38

第三节 王安石《周官新义》38

一、王安石《周官新义》的撰著背景39

二、王安石《周官新义》的流传与辑佚41

三、王安石《周官新义》辑本的内容与体例43

四、从《周官新义》看王安石对《周礼》的态度45

五、从《周官新义》看王安石对郑玄《周礼注》的态度46

六、王安石《周官新义》的解经特点47

七、王安石《周官新义》的学术影响50

第四节 王昭禹《周礼详解》53

一、王昭禹《周礼详解》的流传情况54

二、王昭禹《周礼详解》的内容和体例54

三、从《周礼详解》看王昭禹对《周礼》的认识58

四、从《周礼详解》看王昭禹对郑玄《周礼注》的态度62

五、王昭禹《周礼详解》的解经特色67

第三章 南宋《周礼》学(上)72

第一节 南宋《周礼》学述论73

一、建炎至绍兴年间73

二、隆兴至开禧年间75

三、嘉定至南宋末年77

第二节 黄度《周礼说》79

一、黄度《周礼说》的流传情况80

二、清人对黄度《周礼说》的辑佚81

三、黄度《周礼说》辑本的内容与体例82

四、从《周礼说》看黄度对郑玄《周礼注》的态度87

五、黄度《周礼说》的解经特色90

第三节 俞庭椿《周礼复古编》92

一、俞庭椿《周礼复古编》的流传情况93

二、俞庭椿《周礼复古编》的内容与体例94

三、从《周礼复古编》看俞庭椿对《周礼》本经的认识98

四、俞庭椿《周礼复古编》补亡《冬官》的尝试102

五、俞庭椿《周礼复古编》补亡《冬官》的方法118

六、俞庭椿《周礼复古编》的学术影响123

第四节 易祓《周官总义》125

一、易祓《周礼总义》的流传情况125

二、清人对易祓《周礼总义》的辑佚126

三、易祓《周官总义》辑本的内容与体例126

四、从《周官总义》看易祓对《周礼》的认识129

五、从《周官总义》看易祓对郑玄《周礼注》的态度133

六、易祓《周官总义》的解经特点153

第四章 南宋《周礼》学(中)157

第一节 叶时《礼经会元》157

一、叶时《礼经会元》的流传情况157

二、叶时《礼经会元》的内容与体例159

三、从《礼经会元》看叶时对《周礼》本经的认识163

四、从《礼经会元》看叶时对郑玄《周礼注》的态度172

五、叶时《礼经会元》的解经特色184

第二节 郑伯谦《太平经国书》191

一、郑伯谦《太平经国书》的流传情况192

二、郑伯谦《太平经国书》的内容与体例193

三、从《太平经国书》看郑伯谦对《周礼》本经的认识198

四、从《太平经国书》看郑伯谦对郑玄《周礼注》的态度201

五、郑伯谦《太平经国之书》的解经特色202

第三节 朱申《周礼句解》206

一、朱申《周礼句解》的流传情况207

二、朱申《周礼句解》的内容与体例208

三、从《周礼句解》看朱申对《周礼》本经的认识212

四、从《周礼句解》看朱申对郑玄《周礼注》的态度213

五、朱申《周礼句解》的解经特点219

第四节 魏了翁《周礼折衷》221

一、魏了翁《周礼折衷》的流传情况222

二、魏了翁《周礼折衷》的内容与体例223

三、魏了翁对《周礼》本经的认识224

四、从《周礼折衷》看魏了翁对郑玄《周礼注》的态度226

五、从《周礼折衷》看魏了翁对王安石《周官新义》的态度232

六、魏了翁《周礼折衷》的解经特点237

第五章 南宋《周礼》学(下)240

第一节 王与之《周礼订义》240

一、王与之《周礼订义》撰著考241

二、王与之《周礼订义》的流传情况242

三、王与之《周礼订义》的内容与体例249

四、从《周礼订义》看王与之对《周礼》本经的认识256

五、王与之《周礼订义》的解经特色262

六、王与之《周礼订义》的学术价值272

第二节 林希逸《鬳斋考工记解》286

一、林希逸《鬳斋考工记解》的流传情况286

二、林希逸《鬳斋考工记解》的内容与体例287

三、从《鬳斋考工记解》看林希逸对《周礼》的认识290

四、从《鬳斋考工记解》看林希逸对郑玄《周礼注》的态度295

五、林希逸《鬳斋考工记解》的解经特色309

六、林希逸《鬳斋考工记解》的学术影响317

第三节 永嘉学派的《周礼》学说318

一、郑伯熊的《周礼》学说318

二、薛季宣的《周礼》学说322

三、陈傅良的《周礼》学说330

四、叶适的《周礼》学说341

五、曹叔远的《周礼》学说345

六、孙之宏的《周礼》学说349

七、小结351

第六章 宋人关于《周礼》真伪的辨疑353

第一节 北宋辨疑《周礼》真伪的主要观点354

一、尊《周礼》为经354

二、尊且疑355

三、疑《周礼》非经365

四、诋《周礼》为伪书369

第二节 南宋辨疑《周礼》真伪的主要观点371

一、尊《周礼》为经371

二、尊且疑387

三、疑《周礼》非经402

四、诋《周礼》为伪书410

第三节 总结415

一、北宋辨疑《周礼》真伪的发展历程416

二、南宋辨疑《周礼》真伪的发展历程418

三、两宋辨疑《周礼》真伪的特点422

第七章 宋人关于《周礼》作者的辨疑427

第一节 北宋辨疑《周礼》作者的主要观点429

一、周公作《周礼》429

二、《周礼》非周公亲撰,但同周公关系密切430

三、战国人作《周礼》431

四、秦或汉初人作《周礼》432

五、汉代人作《周礼》432

第二节 南宋辨疑《周礼》作者的主要观点432

一、周公作《周礼》433

二、《周礼》非周公亲撰,但同周公关系密切438

三、战国人作《周礼》440

四、秦或汉初人作《周礼》441

五、西汉人作《周礼》441

六、后学编纂历代之书成《周礼》443

第三节 总结445

一、北宋辨疑《周礼》作者的发展历程445

二、南宋辨疑《周礼》作者的发展历程446

三、两宋辨疑《周礼》作者的特点449

第八章 宋人对郑玄《周礼注》的攻驳452

第一节 宋人对郑玄《周礼注》的批评453

一、注经不合经文本意453

二、引汉制解经多有不当456

三、臆断解经459

四、引谶纬之说解经荒诞461

五、注经之说前后矛盾462

六、欠缺对经典义理的阐发465

七、解经牵强穿凿467

八、解经拘泥468

九、解经不简明469

十、小结472

第二节 宋人驳斥郑玄《周礼注》的方法474

一、运用其他经典的相关记载驳斥郑玄《周礼注》475

二、运用《周礼》本经的相关记载驳斥郑玄《周礼注》476

三、从义理的角度驳斥郑玄《周礼注》479

四、从情理的角度驳斥郑玄《周礼注》482

五、引汉儒《周礼》注说驳斥郑玄《周礼注》483

六、以宋人新说驳斥郑玄《周礼注》485

第三节 宋人驳斥郑玄《周礼注》之得失487

一、宋人驳斥郑玄《周礼注》之得488

二、宋人驳斥郑玄《周礼注》之失496

三、小结502

第九章 “《冬官》不亡”说的滥觞、发展及其学术影响504

第一节 “《冬官》不亡”说之滥觞505

一、胡宏505

二、程大昌506

第二节 “《冬官》不亡”说之发展507

一、第一部补亡《冬官》之作问世507

二、“《冬官》不亡”说在南宋流行开来510

第三节 “《冬官》不亡”说之学术影响513

一、“《冬官》不亡”派的出现与壮大514

二、促成《考工记》专门研究的兴起515

第十章 《考工记》专门研究的兴起及其学术影响516

第一节 宋代《考工记》专门研究兴起之原因516

一、宋代文化繁荣,经学变古创新517

二、《考工记》补亡《冬官》合理性受到质疑518

三、“《冬官》不亡”说流行519

第二节 南宋《考工记》专门研究兴起之概况520

一、两类《考工记》文献520

二、对《考工记》作者的探讨有所增加526

三、对《考工记》成书时代的探讨趋向多元528

四、出现对《考工记》补亡《冬官》合理性的探讨531

五、出现对《考工记》名官之意的研究535

六、出现对《考工记》内容残缺错乱的研究537

七、开始强调《考工记》是独立的古书539

第三节 宋代《考工记》专门研究兴起之学术影响540

一、宋以后专门类《考工记》文献日益增多540

二、宋以后以图注解《考工记》的方式开始流行541

第十一章 宋代《周礼》学的特点543

第一节 宋代《周礼》学文献的特点543

第二节 宋代《周礼》学观点的特点547

第三节 宋代《周礼》学在经典解释方法上的特点552

一、以义理解《周礼》552

二、以议论解《周礼》557

三、通经和致用紧密结合562

四、改经、删经、移易经文以就己说569

第十二章 宋代《周礼》学在《周礼》学史上的地位575

第一节 宋代《周礼》学对汉唐《周礼》学成果的继承575

一、对汉唐《周礼》学观点的继承575

二、对汉唐《周礼》学训诂考据之说的吸纳577

第二节 宋代《周礼》学对元、明、清《周礼》学研究的影响与启发579

结语586

索引594

后记60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