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尺肤诊断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医尺肤诊断学
  • 王永新,王培禧编著 著
  • 出版社: 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
  • ISBN:7805848076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257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27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医尺肤诊断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总论1

第一章中医尺肤诊断学的概念、内容、特点及临床意义4

第一节尺肤诊断学的概念4

第二节尺肤诊断学的内容5

第三节尺肤诊断学的特点及临床意义7

一、诊法多样7

二、直接客观8

三、诊断简便9

四、观察广泛9

五、司外揣内,见微知著10

第二章历代医家对“诊尺肤”的认识11

第三章《内经》“诊尺肤法”失传的原因22

一、历史原因22

二、诊尺肤之“尺”与寸、关、尺三部脉之“尺”23

三、尺肤分部错误23

第四章诊尺探源类比25

一、扁鹊与脉25

二、《内经》记载的诊断方法26

三、《难经》的诊断方法31

四、张仲景的诊断方法32

五、西汉,仓公脉法34

六、王叔和著《脉经》35

第五章历代医家对“诊尺肤”的论述40

一、《内经》论“诊尺肤”40

(一)独调其尺40

(二)诊尺方法41

(三)尺肤分配脏腑形身41

(四)诊尺论病42

(五)尺肤络脉色泽主病44

(六)经络虚实44

(七)皮部诊病45

(八)络色诊病48

(九)论脏腑尺肤的阴阳49

(十)皮肉、气血、筋骨病的诊断50

(十一)人体肥瘦及脂、膏、肉三种体型的生理病理特点51

(十二)诊尺肤知四时贼风对人体的侵害52

(十三)诊尺肤形肉测性命寿天53

(十四)诊尺肤纹理、色泽、骨骼,测五脏大小、高下、端正、坚脆、偏倾54

(十五)诊皮、脉、筋肉、毫毛、爪甲的结构形态,测六腑的厚薄、大小、长短、结直、缓急59

(十六)诊尺肤候病风61

(十七)诊尺肤候痹61

(十八)诊尺肤候寒热62

(十九)诊尺肤候肠中积聚62

(二十)诊尺肤诊筋病63

(二十一)诊手掌寒温肥瘦知气血盛衰63

(二十二)色脉尺合参以为上工63

二、《难经》论色脉尺诊65

三、《史记》载“色脉尺合参”诊籍66

四、李东垣关于“诊尺肤”的论述67

五、清·汪宏《望诊遵经》有关“诊尺肤”的论述68

(一)诊法常以平旦68

(二)望色先知平人68

(三)色以润泽为本69

(四)望色常宜定静70

(五)四时望法相参70

(六)五色相应提纲71

(七)推广望色大意72

(八)五色主病提纲73

(九)诊手望法提纲74

(十)尺肤望法提纲75

(十一)毫毛望法提纲76

(十二)腠理望法提纲77

(十三)诊皮望法提纲78

(十四)诊肉望法提纲79

(十五)络脉望法提纲80

(十六)诊骨望法提纲81

(十七)爪甲望法提纲82

六、周学海《形色外诊简摩)有关诊尺肤的论述83

七、清·吴瑭《温病条辨》论“诊尺肤”84

八、清·吴谦等编《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论“诊尺肤”86

下篇各论88

第六章中医尺肤诊断学的理论依据88

第一节尺肤与经络的关系88

一、经络概说89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89

三、尺肤与十二经脉90

(一)尺肤与手三阴三阳91

(二)尺肤与十二经别94

(三)尺肤与三阴三阳经筋96

(四)尺肤与十二皮部97

第二节尺肤与五脏六腑99

(一)尺肤与心、小肠99

(二)尺肤与肝、胆99

(三)尺肤与脾、胃100

(四)尺肤与肺、大肠101

(五)尺肤与肾、膀胱102

第三节尺肤诊断学与气、血、津液104

第七章尺肤诊断学与现代医学106

第一节骨的解剖生理108

第二节肌肉与皮肤的解剖生理109

第三节动脉的解剖与生理111

第四节静脉的解剖与生理114

第五节微循环115

第六节血液116

第八章尺肤诊断学与现代科学的关系118

一、尺肤诊断学与发生学118

二、尺肤诊断学与生物全息律119

三、尺肤诊断学与信息论120

第九章尺肤诊断学的具体运用122

第一节大医精诚122

第二节诊尺的时间123

第三节诊尺的体位124

第四节环境光线125

第五节诊尺原则125

一、整体观察,对比诊断126

二、“位”、“象”结合,色脉尺合参127

第六节调尺方法128

第七节诊尺要领130

一、诊尺肤定脏腑形身131

二、诊尺肤察气血津液盛衰132

三、诊尺肤定阴阳属性133

四、诊尺肤识表里浅深134

五、诊尺肤辨寒热病性135

六、诊尺肤明虚实衰盛136

七、诊尺肤测寿夭生死137

八、诊尺肤知四时所胜139

第十章“位”尺肤脏腑形身定位图解142

第十一章“象”——色泽形态150

第一节望色泽150

一、概念150

二、望色泽的临床意义151

三、望色泽的方法152

四、望色泽的内容153

(一)常色153

(二)病色154

(三)现代医学与五色156

第二节诊小儿食指络脉157

一、诊小儿食指络脉的理论基础及临床意义158

二、“位”(虎口三关)158

三、诊络手法159

四、三关辨轻重159

五、“象”——色泽形态159

六、小儿食指络脉的现代研究161

第三节甲色主病163

(一)正常甲色163

(二)爪甲病色163

(三)现代医学对甲色的认识164

(四)甲半月的色泽变化167

第四节诊形态168

一、概念168

二、诊形态的原理及临床意义168

三、诊形十法169

四、诊形态的内容171

五、现代医学对形态的认识174

第十二章诊尺肤病案举例17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