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加入WTO后再论政府改革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加入WTO后再论政府改革
  • 阮成发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 ISBN:780180130X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04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2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加入WTO后再论政府改革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WTO概述1

一、WTO的产生及发展过程1

(一) 理论的源头1

修订版序 艾丰1

(二) 危机的警示3

(三) 战后的呼唤4

初版序一 刘海藩5

(四) WTO的诞生6

初版序二 徐育苗9

(一) WTO的性质、宗旨10

二、WTO的性质、职能及组织体系10

(二) WTO的基本职能15

(三) WTO的组织体系19

三、WTO法律体系及基本特征22

(一) WTO法律体系22

(二) WTO法律体系的基本特征25

四、WTO的基本原则34

(一) 非歧视原则35

(二) 自由贸易原则40

(三) 可预见性原则和透明度原则42

(四) 公平贸易原则44

(五) 互惠互利原则45

(六) 公平解决争端原则46

(七) 鼓励发展和经济改革原则47

五、WTO的主要贸易规则48

(一) 货物贸易的主要规则48

(二) 服务贸易的主要规则57

(三) 知识产权保护的主要规则62

六、WTO争端解决机制67

(一) 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性质和法律框架67

(二) WTO争端解决机制的适用范围和一般原则72

(三) WTO争端解决的基本程序74

(四) 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意义和特点78

附:WTO争端解决程序时间表83

第二章 WTO与政府86

一、WTO与各成员国(地区)政府的关系86

(一) 各成员国(地区)政府总体目标的一致性,是WTO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86

(二) WTO的协定、协议是各成员国(地区)政府相互妥协、相互协调的结果,是各成员国(地区)政府根本利益的综合反映89

(三) WTO对各成员国(地区)政府权利的挑战和约束92

(四) 为克服WTO与各成员国(地区)政府的矛盾,政府必须加速改革94

二、WTO对政府体制及运作的要求96

(一) 必须坚持市场化的经济体制取向96

(二) 必须致力于推进贸易自由化100

(三) 必须坚持对外经济贸易政策的统一透明102

(四) 必须坚持国家治理法治化105

第三章 GATT/WTO各成员方政府的应对举措比较分析110

一、努力实现政府与市场的有机融合110

(一) 摒弃传统思维,实现政府与市场的有机融合110

(二) 从国情出发的多样化市场经济模式的探索112

二、降低关税,鼓励出口,审慎开放服务市场123

(一) 全面降低关税水平,推进货物贸易自由化123

(二) 坚持出口导向战略,积极鼓励产品出口126

(三) 审慎开放国内服务市场129

(四) 努力维护自身合法权益133

三、调整产业结构,重视科技进步,培育企业集团136

(一)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136

(二) 不断加快科技进步138

(三) 全力培育企业集团140

四、大力推进政府改革141

(一) 改革政府与企业关系,弱化政府对经济的直接管理141

(二) 改革政府管理目标模式,加强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143

(三) 改革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144

(四) 改革政府行政体制,促进政府的自我完善149

第四章 中国为加入WTO所作的改革与调整153

(一) 加入WTO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必然趋势154

一、转变观念,形成共识154

(二) 加入WTO是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客观要求156

(三) 加入WTO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157

二、恪守基本原则,采取灵活务实态度,锲而不舍推进“复关”、“入世”进程158

(一) 顶住压力,排除干扰,锲而不舍推进谈判158

(二) 立场坚定,原则鲜明,不拿原则做交易160

(三) 作风务实,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164

三、积极推进改革进程,努力从体制上与WTO接轨165

(一)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轨迹165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基本形成167

(一) 对外开放区域逐步扩展174

四、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融入国际经济主流174

(二) 对外开放质量明显提高175

(三) 外贸管理体制基本与国际接轨176

(四) 开放环境不断优化178

五、不断调整经济结构,经济竞争力显著增强179

(一) 所有制结构调整取得较大突破179

(二) 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181

(三) 企业组织结构出现积极变化186

六、加大宣传力度,奠定“入世”思想基础187

(一) 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190

一、加入WTO给中国政府带来的机遇190

第五章 加入WTO给中国政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190

(二) 有利于中国经济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192

(三) 有利于全面推动中国改革进程196

(四) 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经济结构调整198

(五) 有利于促进人们转变思想观念201

二、加入WTO给中国政府带来的挑战203

(一) 政府体制不适应204

(二) 法律法规体系不适应207

(三) 思想观念不适应209

(四) 公务员队伍不适应212

(五) 市场体系不适应213

(六) 产业体系不适应217

第六章 加入WTO背景下的中国政府职能转变与相关对策探讨224

一、适应WTO要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224

(一) 加入WTO背景下的政府职能定位225

(二) 转变政府职能的方式与途径231

二、全面深化体制改革,从体制上实现与WTO的接轨238

(一) 建立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所有制体系238

(二) 建立和完善以资本为纽带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和营运体系240

(三) 建立和完善以市场为基础,遵循价值规律的社会资源配置体系245

(四) 建立和完善面向所有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体系247

(五) 建立和完善以中介组织为主体的社会服务监督体系249

(六) 建立和完善以间接手段为主的面向全社会的经济管理调控体系251

(七) 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法律体系252

三、顺应贸易自由化潮流,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253

(一) 坚定不移地把引进外资作为对外开放的首选目标253

(二) 进一步扩大进出口贸易,提高经济发展的外贸依存度259

(三) 积极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全面拓展开放领域262

(四) 实施“走出去”战略,实现经济对外的双向开放275

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全面增强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277

(一) 新世纪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分析277

(二) 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明确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思路280

(三) 从中国民族工业迎接全球性挑战的高度,加速构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经济航母”285

(四) 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增强中国经济的科技竞争力287

(五) 实施名牌战略,提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291

五、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295

(一) WTO《农产品协议》的主要内容与加入WTO对中国农业的影响295

(二) 加入WTO后的农业对策探析299

六、实现政府对社会的有效管理,保持政治、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协调发展306

(一) 善于把握各种经济关系的重大变化,保持政府对经济社会的有效管理306

(二) 积极应对加入WTO后思想文化领域可能发生的影响,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11

(三) 妥善处理加入WTO后城乡就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315

(一) 积极参与WTO规则的制订,使之能反映中国的国家利益要求316

七、充分借助WTO舞台,积极为我所用316

(二) 积极运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妥善处理各种国际贸易纠纷318

(三) 灵活利用WTO的“例外条款”和规则缝隙,争取国际贸易的主动321

第七章 努力构建适应WTO要求的现代化政府体制325

一、行政理念现代化325

(一) 法治理念326

(二) 平等理念328

(三) 选民理念330

(四) 科学理念332

(五) 效能理念333

二、行政管理法制化335

(一) 健全行政法律法规体系335

(二) 实现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337

(三) 依法规范行政行为337

(四) 完善行政法律监督体系340

三、行政决策科学化341

(一) 行政决策科学化的现实意义341

(二) 健全科学决策体制344

(三) 完善科学决策程序346

四、组织结构合理化348

(二) 合理的实现方式应随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而同步运动350

(一) 合理的组织方式应尽可能做到与国际对接350

(三) 合理的评价目标应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政府运行效率351

五、政务活动公开化352

(一) 政务公开是现代政府运作的基本义务352

(二) “入世”后政务公开的主要方式和途径354

六、政府运作高效化356

(一) 科学地界定各级政府及政府各部门的职权范围357

(二) 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简化办事程序358

(三) 完善政府绩效考核机制360

七、管理手段信息化361

(一) 国内外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趋势361

(二) 建设“电子政府”的意义和作用363

(三) 积极构建“电子政府”的新体系365

八、政府人员职业化367

(一) 西方国家文官制度的有益借鉴367

(二) 推进政府人员职业化的重点问题368

九、政府形象廉洁化373

(一) “行政腐败”与“权力寻租”373

(二) 消除“行政腐败”的体制措施375

附录一: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的决定378

附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议定书380

主要参考文献396

修订版后记40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