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禅宗通史 新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杜继文,魏道儒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ISBN:7214045982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669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683页
- 主题词:禅宗-佛教史-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禅宗通史 新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第一章 禅宗前史——禅学和禅僧团22
第一节 禅的性质和作用22
一、禅的原始含义22
二、中国古典哲学中的禅类观念24
三、禅与禅宗26
第二节 早期禅法27
一、小乘禅数学28
二、大乘三昧33
第三节 禅学的独立化运动(东晋十六国)37
一、北方诸国与佛教神异的流行37
二、鸠摩罗什和觉贤的禅籍译介与慧远禅林38
三、慧观与南朝宋的禅业建设40
四、早期的禅法宗系43
第四节 禅僧团的出现和北朝的官禅46
一、玄高禅僧团46
二、跋(佛)陀和慧光49
三、僧稠与僧实51
第五节 下层禅众和菩提达摩禅系56
一、北朝流民与下层禅众56
二、菩提达摩及其禅系59
三、传说中的达摩著作和达摩禅63
四、慧可的禅理及其意义67
第六节 楞伽师与南天竺一乘宗69
一、《楞伽经》与楞伽师69
二、僧粲和法冲71
三、南天竺一乘宗人物73
第二章 禅宗的形成及其分布(隋与唐代初期)78
第一节 形成期的历史特点78
一、北朝和隋唐的佛教政策与禅僧队伍的变化78
二、《起信论》与禅的理论模式81
三、初唐定学诸相和禅僧南流82
第二节 禅宗史上的里程碑——黄梅禅系的形成84
一、双峰山道信与禅众定居84
二、东山弘忍的山居禅学与坐作并重的禅行87
第三节 牛头禅系和润州僧群89
一、法融和牛头禅的建立91
二、牛头传承和润州籍僧群94
第四节 弘忍门徒之一——嵩山禅系98
一、法如禅门99
二、老安禅门106
第五节 弘忍门徒之二——京师楞伽禅系110
一、玄赜与净觉110
二、《楞伽师资记》中的禅宗诸祖和禅说112
1.求那跋陀罗的安心说和禅理学112
2.从菩提达摩到粲禅师的安心说与禅理学115
3.道信的“是心是佛”和“安心念佛”117
第六节 弘忍门徒之三——京师神秀禅系120
一、禅宗的合法化与神秀禅要120
二、神秀语录与语录体的意义127
三、神秀诸徒130
1.义福及其“五方便门”和“入七净”130
2.普寂及其“摩拂”和重戒134
3.景贤与诸福137
四、京禅与官僚139
第七节 弘忍门徒之四——四川禅系140
一、资州智诜禅系140
二、南山念佛门禅系141
第三章 禅宗的南北对立和诸家态势(中唐之一)143
第一节 禅的性质和作用143
第二节 关于慧能生平及其与神秀对立的传说143
一、慧能生平异说144
二、慧能嗣法略稽146
三、南宗与南人150
四、南宗始祖的出身和攀龙附凤的背后153
第三节 南宗的创业者和他们的禅特色155
一、岭南系155
二、荷泽系160
1.神会与南宗的确立160
2.神会的宗脉与流向163
3.荷泽禅与唐、蕃佛教关系165
4.神会的著作和思想168
三、净泉保唐系179
四、永嘉禅观186
1.玄觉与《证道歌》的山林优游禅186
2.《永嘉集》向古典禅修的回归和禅心理描述188
第三节 《坛经》的思想结构和历史地位198
一、《坛经》的种类和演化198
二、《坛经》的宗体本与道德化倾向202
第四节 禅宗的南北对立与中唐政治212
一、北宗普寂的门徒及其分布212
二、普寂禅系在中唐初期的重兴215
三、南宗的兴起与地区政治219
四、南北嬗变诸因223
第四章 诸家竞起和它们的分布(中唐之二)228
第一节 南阳慧忠的“无情有性”说及其对南方禅师的批判228
一、“一切无情皆是佛心”230
二、斥“即心是佛”和“神性”说234
三、“无心可用”与“无说”说238
第二节 牛头宗的南移与径山禅240
一、玄素和慧忠与牛头宗重兴240
二、径山法钦与牛头南移的原因243
三、牛头—径山的禅特点245
第三节 江西禅系的崛起249
一、关于怀让及其禅思想的传说249
二、道一在洪州的创业和“触境皆如“、“随处任真”252
三、洪州诸大禅师之一——京禅类257
1.惟宽及其“不得忘”257
2.怀晖和弘辨的“日理万机”即是“佛心”说259
3.大义和他的“不定”说261
4.如满与唐顺帝262
四、洪州诸大禅师之二——理禅类:大珠慧海263
1.“心性”论和“解脱”论的新特色263
2.唯识框架与“即凡即圣”266
3.论“体用”不二和“势”272
五、洪州诸大禅师之三——农禅类274
1.怀海的农禅理论和《禅门规式》275
2.《禅门规式》中的佛教社会主义纲领281
3.农禅的普及和普愿的禅道学286
六、洪州诸大禅师之四——其他支派292
1.坚持“即心是佛”支292
2.以“灵知”为佛体支293
3.倡“心非佛非智”支293
第四节 关于湖南石头宗系及其禅风的考察297
一、希迁及其门徒299
二、传说中的石头禅观304
三、《参同契》析306
第五章 晚唐五代十国的形势与禅宗五家的分立311
第一节 排佛和毁佛的升温与佛教整体的禅宗化趋向312
一、宗密的禅教一致和三教融合论314
二、士大夫舆论对禅教合一和三教融合的影响318
三、裴休的禅教统一论323
第二节 藩镇割据下的河北禅宗326
一、赵州从谂和赵州门风326
二、镇州义玄和临济宗风331
1.义玄和普化331
2.棒喝交加和毁佛毁祖333
3.自信自主和“立处皆真”335
4.临济宾主句336
5.义玄门徒和魏州存奖339
第三节 赣湘禅宗的复兴和沩仰宗342
一、希运的不求知解和“无心是道”342
二、灵祐、慧寂和沩仰宗346
第四节 惟俨禅系的兴起和曹洞宗353
一、华亭的“避世禅”和夹山的“弄潮人”353
二、道吾的《乐道歌》和石霜的“枯木众”354
三、昙晟的“失去人身最苦”说355
四、良价的师友伦理学和禅宗政治学357
第五节 福州雪峰禅系与韶州云门宗364
一、宣鉴诸徒和福建禅宗之发达364
二、义存的“入地狱去”和雪峰禅系367
三、雪峰师备支369
1.师备的唯识空观和“金刚眼睛”369
2.玄沙的门人和桂琛的“密学”372
四、雪峰在闽的其他弟子373
五、雪峰文偃支和云门宗374
1.文偃的生平和宗系374
2.云门“三句语”376
3.“总在这里”378
第六节 法眼宗及其在南唐、吴越的发展380
一、文益生平和他的“一切见成”380
二、古圣“眼目”和《宗门十规论》中的“禅社”383
三、法眼宗的炽盛和德韶、慧明禅的经院化386
四、德韶的门徒和延寿禅论对佛教的整合389
1.延寿生平和思想特点389
2.从“三界唯心”到“即境即佛,是境作佛”391
3.“万善同归”和禅独立性的丧失392
第六章 两宋社会与禅宗巨变397
第一节 概说397
第二节 临济宗的振兴和禅家新风403
一、汾阳善昭的公案代别和颂古403
二、黄龙慧南和黄龙派411
1.慧南和他的黄龙三关411
2.黄龙诸徒与慧洪的文字禅414
三、杨岐派初兴和早期传承419
第三节 云门宗的扩展和多头开拓420
一、从结交文士到住持京都寺院的诸师420
二、雪窦重显及其诗文颂古423
三、契嵩的三教合一新说426
1.以“三教”融合护法426
2.以“心”为三教统一之本431
第四节 两宋之际的临济两支439
一、概略439
二、圆悟克勤及其《碧岩集》442
三、大慧宗杲和他的话头禅448
1.宗杲生平及其思想渊源448
2.“话头”与“死句活句”454
3.从逻辑分析到心理体验459
4.“随缘放旷,任性逍遥”462
第五节 宏智正觉与曹洞宗复起464
一、北宋曹洞宗概况464
二、宏智正觉与“默照禅”467
1.正觉生平467
2.默照禅467
三、宗杲对默照禅的评论473
第六节 南宋中后期的禅宗477
一、王朝的宗教政策与禅宗概貌477
二、禅宗派系结构及其外传479
第七章 元代禅宗及其南北分流483
第一节 元代社会与禅宗483
一、元代社会与宗教政策483
二、佛道斗争与禅宗486
三、教禅廷辩与尊教抑禅488
四、藏传佛教与汉地佛教491
第二节 金元之际的北方禅宗492
一、海云印简与北方临济宗493
二、万松行秀与北方曹洞宗496
三、《从容庵录》与评唱之风498
第三节 元代南方临济宗501
一、之善系与居简系501
二、崇岳系505
三、祖先系506
四、高峰原妙及其禅学思想509
1.“万法归一,一归何处”511
2.“疑以信为体,悟以疑为用”512
3.“无心三昧”514
五、看话禅的复兴与四宗调和515
1.明本生平及其著作515
2.对公案诠释之批判517
3.看话禅518
4.禅净合一与四宗一旨523
六、天如惟则与千岩元长525
1.惟则的禅净融合新说526
2.元长的禅密统一说528
第八章 明代禅宗的衰退和分解531
第一节 朱元璋与明代佛教531
第二节 明初禅宗与禅师的讲、教兼施535
一、元叟行端系禅师536
二、觉原慧昙与季潭宗泐538
三、恕中无愠与呆庵普庄540
第三节 明中叶的义学纷纭与禅宗落寞542
一、禅向义学的倾斜543
二、德宝及其对看话禅的增订545
第四节 禅宗最后的兴盛与明末临济宗549
一、禅宗的复起及其特点549
二、密云圆悟的一条白棒552
三、汉月法藏的禅思想555
1.“得心于高峰,印法于寂音”555
2.“大慧一出,扫空千古禅病”557
3.五家宗旨与威音王圆相560
四、圆悟对法藏师徒的批判565
第五节 无明慧经与明末曹洞宗568
一、无明慧经的农禅兴宗568
二、博山元来的兼容思想573
1.禅律并行,禅教兼重573
2.禅与净土,“当求一门深入”575
三、永觉元贤的“救儒禅”578
1.元贤生平578
2.著作580
3.论“治经”583
第九章 清初禅宗的最后活跃及其终结585
第一节 清初诸帝与禅宗585
一、清世祖与禅宗585
二、清世宗与禅宗589
三、清前期禅宗的基本特点595
第二节 天童系与磐山系597
一、密云圆悟的弟子与天童系597
二、破山海明与川滇黔禅学600
1.海明在巴蜀的影响600
2.海明的棒打和禅净教戒的统一602
3.海明一系的传播606
三、玉林通琇与磐山系607
第三节 云门系与寿昌系611
一、云门系简况611
二、天然涵罡与祖心函可612
三、为霖道霈与民间佛教614
四、觉浪道盛的集大成思想617
1.以儒说谈宗617
2.为国说法618
3.集大成与定宗旨620
附录624
一、大事记624
二、索引(人名、名词)639
新版后记667
热门推荐
- 2527560.html
- 3849616.html
- 1363032.html
- 1317523.html
- 214682.html
- 1202934.html
- 1014639.html
- 3698795.html
- 324999.html
- 27022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595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525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33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903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109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081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102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929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834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25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