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我国财务报告国际趋同性 内部审计报告模式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霞,王镇蒙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989669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169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183页
- 主题词:内部审计-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我国财务报告国际趋同性 内部审计报告模式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财务报告与内部审计报告模式的国际趋同性1
一、财务报告的国际趋同性1
二、内部审计报告模式的国际趋同性4
三、本书中的有关概念7
第二节 本书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框架10
一、研究思路10
二、研究框架14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15
一、研究方法15
二、研究的主要结论16
第二章 国内外内部审计报告模式的对比20
第一节 国内外内部审计形成的基本理论20
一、内部审计的本质20
二、内部审计形成的动因23
三、一种综合的观点29
第二节 国内外内部审计模式研究30
一、内部审计的组织模式30
二、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模式32
三、内部审计的外包模式35
第三节 产权、交易费用和内部审计模式的研究36
一、产权与内部审计模式36
二、交易费用与内部审计模式37
本章小结38
第三章 内部审计模式形成的动因分析40
第一节 产权理论与交易费用经济学41
一、产权理论41
二、交易费用经济学47
第二节 控制权主导下的内部审计模式51
一、控制权在内部审计模式形成过程中的作用52
二、控制权与索取权匹配模式对内部审计模式形成的影响55
三、交易费用对内部审计模式形成的影响58
第三节 不同模式的内部审计契约64
一、无独立组织机构的内部审计契约65
二、有独立组织机构的内部审计契约66
本章小结68
第四章 内部审计模式形成的过程分析70
第一节 内部审计模式形成的模型设计71
一、内部审计形成博弈模型的基本假设73
二、管理者对控制权的行使及外部投资者的投资决策76
三、管理者和外部投资者行使权利的顺序77
四、管理者和外部投资者的效用函数79
第二节 管理者对内部审计契约的选择84
一、中层管理者对内部审计契约的选择84
二、高层管理者对内部审计契约的选择85
三、外部投资者的最优投资策略86
四、对不同类型企业内部审计契约选择的比较86
五、企业内部审计契约的不同种类89
第三节 外部投资者影响下企业内部审计契约的选择90
一、外部投资者无法用于辨别的内部审计契约91
二、外部投资者能够用于辨别的内部审计契约93
三、内部审计契约再分析97
第四节 对内部审计模式形成模型及其结果的解释102
一、内部审计契约的形成过程102
二、内部审计契约作为公司治理信号的辨别能力104
本章小结106
第五章 对我国内部审计报告模式的实证检验108
第一节 研究假设108
一、交易费用对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模式的影响108
二、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内部审计模式的影响109
三、各种内部审计模式的比较110
第二节 研究设计111
一、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111
二、变量定义113
三、模型设计118
第三节 描述性统计120
一、样本的内部审计模式分布120
二、上市公司不同行业内部审计组织模式121
三、设置内部审计部门的企业的产权性质123
四、主要解释变量的Pearson相关系数123
五、影响内部审计模式有关因素的描述性统计124
第四节 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127
一、对交易费用影响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模式假设的验证127
二、对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内部审计模式的影响假设的验证132
三、对各种内部审计模式的比较假设的验证135
四、稳健性检验141
本章小结149
第六章 我国内部审计报告模式的改进150
第一节 对我国内部审计报告模式的改进150
一、内部审计形成的控制权理论150
二、理论中存在的内部审计模式153
三、对我国内部审计报告模式的改进154
第二节 本书研究的局限156
参考文献158
后记169
图形目录13
图1—1 本书的组织结构图13
图3—1 内部审计控制权理论框架40
图3—2 企业索取权的分类43
图3—3 控制权的分类44
图3—4 控制权与企业组织模式45
图3—5 企业权利分割程度与内部审计契约关系54
图3—6 权利分割程度与交易费用的关系60
图3—7 内部审计契约示意图65
图4—1 内部审计形成博弈原理图70
图4—2 收益R与监管程度m的关系82
图4—3 成本C与监管程度m的关系82
图4—4 完全信息下中层管理者选择的最优内部审计契约85
图4—5 完全信息下高层管理者选择的最优内部审计契约86
图4—6 无法模仿情况下企业的最优内部审计契约87
图4—7 可以模仿情况下企业的最优内部审计契约87
图4—8 可以模仿情况下无法辨别的内部审计契约93
图4—9 可以模仿情况下能够辨别的内部审计契约95
图4—10 无法模仿情况下多类型分离内部审计契约分析100
图4—11 可以模仿情况下存在中间类型M的分离内部审计契约100
图4—12 可以模仿情况下存在类型L′与类型H′的分离内部审计契约101
图4—13 作为信号显示机制的内部审计契约示意图106
图5—1 2005年末沪、深上市公司(A股)内部审计模式汇总示意图120
图5—2 2005年末沪、深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模式分配图121
图5—3 不同行业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分布图122
图5—4 制造业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分布图122
图5—5 不同产权性质企业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统计图123
图6—1 带有信号显示机制的内部审计契约示意图152
表格目录30
表2—1 内部审计的组织模式选择及其效果30
表5—1 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模式附值表113
表5—2 威廉姆森对交易的解释114
表5—3 行业分类变量的定义116
表5—4 变量定义汇总表118
表5—5 主要变量Pearson相关系数表124
表5—6 资产专用性指标的描述性统计量125
表5—7 不确定性指标的描述性统计量125
表5—8 交易频率指标的描述性统计量126
表5—9 内部交易费用指标描述性统计量126
表5—10 企业规模指标的描述性统计量127
表5—12 以无内部审计模式为基准的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1129
表5—12 以无内部审计模式为基准的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2132
表5—13 以监察审计模式为基准的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136
表5—14 以审计委员会模式为基准的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138
表5—15 以无内部审计模式为基准的稳健性检验的结果142
表5—16 以监察模式为基准的稳健性检验的结果145
表5—17 以审计委员会模式为基准的稳健性检验的结果147
热门推荐
- 1995671.html
- 126528.html
- 2172079.html
- 2424244.html
- 1138456.html
- 723277.html
- 605328.html
- 3337738.html
- 2783146.html
- 18375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079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870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162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845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393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100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953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972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159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91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