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近代铁路体制演变史 1835-1949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近代铁路体制演变史 1835-1949
  • 寇兴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华书局
  • ISBN:9787101118711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455页
  • 文件大小:179MB
  • 文件页数:484页
  • 主题词:铁路运输-交通运输史-中国-1835-1949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近代铁路体制演变史 1835-1949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篇 清代铁路体制7

第一章 铁路的诞生及传入中国7

第一节 铁路的起源8

一、铁路运输生产能力艰难形成8

二、铁路早期在英美等国的磨难13

第二节 铁路向世界传播15

一、铁路在社会近代化过程中传入世界各地15

二、铁路成就了英美的大国地位17

第三节 铁路传入中国18

一、铁路识闻的传入18

二、清政府对铁路认识的转变24

第二章 视铁路为“洋务”的抚夷体制26

第一节 清政府在铁路传入时期的行政及交通体制26

一、鸦片战争后铁路等“洋务”对中国的渗透26

二、传统的封建专制“六部”行政体制28

三、中国传统的驿道交通体制30

第二节 总理衙门前期对铁路的态度32

一、封建“六部体制”向“抚夷”体制过渡的社会背景32

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设立34

三、总理衙门的职官及职能38

第三节 总理衙门“抚夷”体制下的铁路运作42

一、“抚夷”体制下的铁路政策42

二、对铁路的抵制与拒绝43

三、铁路的试办44

第三章 总理海军衙门以国防为由的筑路体制47

第一节 总理海军事务衙门的设立及职能48

一、总理海军事务衙门的设立48

二、总理海军事务衙门的职能及对铁路事务的举措51

第二节 海军衙门的筑路决策及体制52

一、关于铁路的争论,以“毅然兴办”为国策告终52

二、海军衙门的筑路体制57

第四章 铁路重归总理衙门的“兴办实政”铁路体制74

第一节 铁路重归总理衙门管辖76

一、总理海军事务衙门裁撤76

二、总理衙门提出首次全国铁路政策规划76

第二节 铁路总公司及矿务铁路总局设置78

一、中国铁路总公司成立78

二、统辖矿务铁路总局的设置88

第三节 铁路总公司及矿务铁路总局下的铁路体制98

一、铁路早期兴办的建设体制98

二、利权流失的开始101

第五章 外务部考工司统辖下的铁路体制102

第一节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设为外务部103

一、《辛丑条约》规定“总理衙门改设为外务部”103

二、铁路归属外务部考工司辖署104

第二节 外务部及统辖矿路总局下的铁路体制106

一、外务部考工司及统辖矿路总局铁路体制的特征106

二、外务部统辖铁路时期的主要事务107

第六章 商部通艺司统辖下的铁路体制118

第一节 商部的设立及铁路隶属通艺司119

一、商部设立的社会背景119

二、商部的设立120

第二节 商部组织机构和职能及铁路在商部的位置122

一、商部组织机构及职能122

二、直属机构及职能123

三、商部的地方机构124

四、商部的官制与官员124

第三节 铁路隶属商部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126

一、铁路隶属商部的管理体制126

二、铁路体制由地方转向产业体制的开始128

三、铁路初现网络需求,提出统筹体制134

第七章 邮传部统辖下的铁路体制139

第一节 邮传部设立及职掌140

一、邮传部设立的背景140

二、邮传部的设立140

三、邮传部的组织机构及职能143

四、邮传部的附设机构145

五、邮传部与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系146

第二节 路政司、铁路总局的设置及职能157

一、路政司、铁路总局的设置157

二、路政司、铁路总局的职能162

三、邮传部时期的交通系势力174

第三节 铁路体制迭变及其社会影响176

一、铁路借债筑路体制的演变176

二、铁路利权回收的努力189

三、铁路干线收归国有192

第二篇 中华民国时期的铁路体制200

第一章 北洋政府交通部的铁路体制200

第一节 北洋时期铁路体制所处的社会背景200

第二节 北洋政府交通部的设立203

第三节 交通部的铁路组织机构及职能208

一、路政管理机构及职能208

二、民国铁路总公司的设置及职能210

三、铁路局的设置214

四、其他铁路机构及官制216

第四节 铁路体制由分线设局向干线化设局演变218

一、铁路干线化及国有化逐步形成218

二、国有铁路管理体制渐趋权力集中统一219

三、铁路立法、技术标准、规范体系的建立及完善221

四、铁路行政系统规章制度的建立及队伍整顿224

第五节 北洋铁路体制下的借款筑路高潮228

一、借债筑路再现高潮228

二、国有铁路举借外债筑路体制的再次盛行231

第二章 国民政府铁道部铁路体制244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取代北洋政府过程中铁路体制的过渡246

一、南京国民政府取代北洋政府246

二、南方革命政权的铁路机构设置247

第二节 国民政府铁道部的设立及其组织机制249

一、国民政府铁道部的设置249

二、国民政府铁道部的职掌及官员任免252

三、直辖国有铁路的组织机制257

第三节 铁路体制的机制运作261

一、铁道部集中统一领导体制的形成261

二、铁路体制的机制运作262

三、铁路对日本侵略的战备应对277

第四节 抗日战争爆发时的铁路战时体制279

一、铁路战时运输办法及铁道运输司令部279

二、一切为抗战的战时铁路运输机制281

第三章 国民政府交通部铁路体制283

第一节 铁道部并入交通部284

一、铁道部内迁合并为交通部284

二、交通部铁路组织机制285

第二节 抗战时期的铁路体制292

一、铁路体制在奋争撤退转移过程中所受的冲击292

二、战时铁路建设重心的转移和新线建设293

三、沦陷区日军对铁路的蹂躏及修建299

第三节 沦陷区铁路体制308

一、东北沦陷区及伪满洲国铁路体制308

二、华北及华中、华南等沦陷区的铁路体制322

第四节 战后铁路体制的演变及向人民铁路的过渡344

一、铁路接收及体制演变344

二、战后向人民铁路体制的过渡350

第四章 中国长春铁路体制361

一、沙俄时期铁路的筹建与争夺(1918年以前)362

二、苏俄时期东省铁路的风云变幻(1918年—1931年)363

三、日本挟伪满洲国霸占中东铁路(1931年—1945年)365

四、中东铁路回到人民手中,成为新中国铁路早期经营体制的榜样(1946年—1952年)366

第一节 中国长春铁路的历史沿革366

一、沙俄对中国东北的铁路侵略366

二、中国长春铁路的历史由来376

第二节 中长铁路的行政体制382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苏联政府合办中长铁路382

二、中国长春铁路的体制机制388

三、中国长春铁路管理局机构设置393

第三节 中长铁路体制下的运营管理396

一、主要经营模式397

二、中长铁路管理体制对中国铁路的深远影响398

三、中长铁路移交给中国400

第五章 铁路行政、经营、运输体制的论述405

第一节 铁路业界对中国铁路体制的考量406

第二节 铁路行政体制与经营体制410

一、铁路行政与铁路运营的体制关联410

二、行政隶属与经营管理体制分行的国家铁路总公司构想412

第三节 铁路运输与经营体制关系的演变418

一、运输体制与经营体制划分的演变418

二、运输体制中“分处制”与“分段制”的演变420

附录一 中国近代铁路体制演变大事年表425

附录二 邮传部奏筹画全国铁路轨线并缮呈图说由439

附录三 中国铁路重要历史时期体制状态示意图442

一、清末铁路各行其政局面示意图(1898年)442

二、清末列强侵略中国铁路计划及实施状况示意图443

三、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铁路示意图(卢沟桥事变前及东北、华北地区)444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铁路示意图(1949年)447

五、中国长春铁路示意图(1950年)448

主要参考文献449

后记45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