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暨南大学史 1906-2016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暨南大学史 1906-2016
  • 张晓辉,夏泉主编 著
  • 出版社: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 ISBN:7566819451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611页
  • 文件大小:127MB
  • 文件页数:67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暨南大学史 1906-2016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上编(1906—1949)2

第一章 南京初创时期(1906—1923)2

第一节 暨南学堂的创办3

一、晚清侨教政策的调整与海外华侨教育的兴起3

二、南洋查学与暨南学堂的兴办6

三、暨南学堂的拓展8

四、学习与生活10

五、暨南学堂与辛亥革命12

第二节 暨南学校的恢复与发展14

一、暨南学校的恢复14

二、师范科与商业科并举17

三、商科迁沪与合设商科大学20

四、创设女子部22

五、组建校董会23

六、真如建校,扩大与南洋华侨的联系25

第二章 真如发展时期(1923.9—1937.8)28

第一节 真如初期的发展29

一、迁校真如与兴建暨南村29

二、初展宏图与江浙军阀混战的冲击31

三、学务扩充与学术熏陶33

四、在国民革命的洪流中37

第二节 创建暨南大学38

一、创建大学计划与校舍扩建38

二、大学组建与教学体制41

三、设立南洋文化教育事业部46

四、南洋华侨教育会议的召开48

五、学术演讲与学术团体51

六、中学部的改组57

七、文体盛况57

八、“一·二八”事变与暨南的分合59

九、创建大学五年来的财务概况63

十、在民主与救亡运动初期64

第二节 校长更迭与新的开端65

一、校长更迭与办学新主张65

二、文理商三院的基本概况与专题讲座的设立70

三、加强体育教学与暨南体育的新气象73

四、改进附属中学的教学74

五、海外文化事业部的新开端76

六、暨南大学与抗日救亡运动78

第三章 上海“孤岛”时期(1937.8—1941.12)83

第一节 移址“孤岛”84

一、在租界内迁徙办学84

二、内迁之努力87

第二节 战时机构设置与经费91

一、学校行政组织91

二、院系调整93

三、战时经费开支95

第三节 战时教学体制与学术活动96

一、学制管理与课程设置96

二、学生管理与学生状况101

三、学术活动与成果108

四、暨南师生与“孤岛”文艺111

第四节 投身抗日爱国运动115

一、参加“八一三”抗战后援活动115

二、组建“暨南大学学生救亡团”116

三、“最后一课”118

第四章 建阳时期(1941.夏—1946.夏)121

第一节 内迁福建建阳的历史背景122

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与学校在“孤岛”办学的艰难处境122

二、太平洋战争爆发与“孤岛”的不复存在122

三、建阳具备办学的各种有利条件123

第二节 尽笳吹弦诵在建阳——内迁建阳始末124

一、设立暨南大学福建建阳分校124

二、暨南大学整体南迁125

三、暨南大学的校舍建设与师生生活127

四、抗战胜利与复迁上海133

第三节 学校的稳步发展与教学、科研活动134

一、院系机构设置与学校的稳步发展134

二、教学科研工作和导师制136

三、建阳时期的侨生141

四、何炳松担任校长10周年纪念活动143

第四节 民主堡垒,革命摇篮——建阳时期学校师生的爱国民主活动和校园文化生活144

一、教师的爱国民主活动145

二、学生的爱国民主活动146

三、驱逐盛叙功和许杰风潮148

四、校园文化生活150

第五节 国立东南联合大学的筹办与并入暨南大学155

一、筹办历史背景155

二、设立东南联合大学筹备委员会156

三、筹办始末156

四、东南联大并入暨南大学160

第五章 复员回沪时期(1946.3—1951.6)161

第一节 复员回沪162

一、迁沪办学及其困境162

二、校产问题的提出166

第二节 机构设置与人事制度167

一、学校行政管理机构167

二、院系及师资的扩充169

三、教职员的聘用与待遇170

第三节 课程设置与图书仪器的增加173

一、课程设置173

二、名师荟萃176

三、图书仪器的多方筹措178

第四节 严格的学生管理与学生活动179

一、学生管理制度179

二、学生的基本情况182

三、丰富的学生活动186

第五节 暨南师生的爱国民主运动187

一、“壁联”与学生自治会改选187

二、反美抗暴运动188

三、“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190

四、冲破黎明前的黑暗192

第六节 接管、合并与停办、193

一、人民政府接管暨南大学193

二、与他校的合并195

三、暂时停办197

下编(1949—2016)200

第六章 广州重建时期(1957—1970)200

第一节 重建的历史背景201

一、新中国成立后侨生负笈祖(籍)国201

二、新中国成立前后暨南大学的被合并与校名保留203

三、广东省政协决定在广州筹建一所华侨大学203

四、成立暨南大学筹备委员会204

五、筹建暨南大学205

第二节 重建初期207

一、暨南大学的开学典礼207

二、成立暨南大学建校委员会207

三、陶铸任暨南大学校长208

四、系科专业设置211

五、教学科研工作212

六、校园文体活动217

第三节 初步发展时期219

一、陈序经、杨康华先后任暨南大学校长219

二、成立校务委员会和董事会221

三、重视教学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223

四、科研工作初见成效230

五、丰富多彩的侨校校园文化232

六、办学条件的改善与办学规模的初步发展234

第四节 暨南大学被迫撤销238

一、撤销的历史背景238

二、撤销始末239

第七章 广州复办初期(1978.3—1986.8)241

第一节 暨南大学的复办242

一、中央决定恢复暨南大学242

二、恢复董事会 制订发展规划243

三、筹备就绪 招生开学244

第二节 学校管理体制的确立245

一、中央决定重点扶植暨南大学245

二、实行校长负责制247

三、健全行政及教学管理机构249

四、建立教职工代表大会制249

五、董事会工作的改进250

第三节 专业设置与学校规模253

一、专业设置253

二、院系设置255

三、招生工作256

第四节 教学科研人员和设施257

一、师资队伍建设257

二、教学、科研设施259

三、基本建设及华侨医院等附属设施261

第五节 本科教育与管理262

一、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263

二、教学管理的改进措施266

三、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267

四、努力提高学生的质量269

五、学生课外学习和文体活动271

第六节 其他层次的教育与管理274

一、研究生教育274

二、多种形式的办学275

第七节 科学研究与管理276

一、科研机构及科研活动276

二、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280

第八节 对外教育学术交流282

一、对外教育学术交流概况282

二、国外及港澳专家学者的来访284

三、教职员工的出访交流286

第八章 争创面向21世纪的重点大学(1986.9—1996.6)290

第一节 庆祝建校80周年291

一、迎接建校80周年华诞291

二、庆祝建校80周年典礼291

第二节 管理体制的改革293

一、董事会工作293

二、学校领导班子的调整296

三、争取进入国家“211工程”行列298

四、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300

五、校友会的联谊工作303

第三节 开创对外办学的新局面306

一、招生制度的改革306

二、拓展对外合作办学308

三、创办中旅学院和华文学院309

第四节 教学科研人员和设施311

一、师资队伍建设311

二、改善办学条件314

第五节 深化本科教育改革316

一、教学改革的基本精神316

二、专业调整与改革318

三、课程改革与建设319

四、完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320

五、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不断提高321

第六节 研究生教育及改革322

第七节 科学研究与管理325

一、科研机构的调整与管理326

二、理工医科研项目与成果327

三、人文社会科学科研项目与成果330

四、重点学科与文科基地建设334

五、积极举办学术研讨会335

六、学术刊物和暨南大学出版社335

七、对外教育学术交流336

第八节 学生工作与文化体育活动339

一、学生思想政治工作339

二、学生第二课堂活动341

三、学生体育运动342

第九节 后勤工作与校办产业345

一、后勤工作及其改革345

二、校办产业346

第九章 进入“211工程”建设时期(1996.6—2006.6)349

第一节 庆祝建校90周年和95周年350

一、90周年校庆庆典350

二、95周年校庆庆典352

第二节 管理体制和院系设置354

一、董事会工作354

二、学校领导成员的更迭356

三、党政机构设置358

四、院系专业设置358

第三节 党政工作366

一、行政工作367

二、党群工作369

三、校友工作372

第四节 “211工程”建设374

一、“九五”“211工程”建设374

二、“十五”“211工程”建设376

第五节 教学工作与管理377

一、招生工作378

二、教职工队伍建设379

三、教学资源建设383

四、本科教育384

五、研究生教育387

六、华文教育390

七、预科教育391

八、成人教育391

第六节 科学研究及管理392

一、科研管理工作392

二、科研工作的快速进展393

三、自然科学研究成果获奖概况395

四、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获奖概况397

五、科研成果转化和推介398

六、重点学科、实验室和基地建设400

七、学术期刊401

第七节 合作办学新局面402

一、创办珠海学院402

二、共建附属医院404

三、开展市校合作405

第八节 国际交流与合作405

一、在五大洲建立合作关系406

二、主要外事活动407

第九节 学生工作及文体活动409

一、学生工作的深化409

二、文艺及科技活动410

三、体育工作412

四、承办第一届亚洲大学生田径锦标赛413

第十节 基建服务后勤治安等工作414

一、校园基本建设415

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415

三、后勤管理417

四、校园绿化及治安工作417

五、团结一致抗击“非典”418

第十一节 百年校庆筹备工作419

第十章 百年侨校的新征程(2006.7—2016.6)423

第一节 庆祝暨南大学建校100周年等系列庆典活动424

一、庆祝建校100周年庆典大会及系列活动424

二、暨南大学在广州重建50周年、复办30周年纪念活动429

三、庆祝建校105周年系列活动430

第二节 校园基本建设与办学设施431

一、广州校本部、珠海校区的基本建设431

二、兴建番禺新校区433

三、公共服务设施435

第三节 学校治理体系的新架构438

一、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438

二、《暨南大学章程》的核准实施442

三、学校董事会的换届444

四、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的更迭447

五、党政管理机构与直属、附属单位449

六、各校区院系和专业设置451

七、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助力学校发展458

八、海内外校友关心支持母校建设461

第四节 综合办学实力的新提升464

一、圆满完成“十一五”“十二五”发展规划464

二、学科建设与学校知名度的提升466

三、“211工程”三期建设467

四、部部省共建暨南大学协议的签署468

五、实施“2011计划”,推进协同创新471

六、迈向高水平大学472

第五节 师资队伍建设的新突破474

一、召开人才工作会议474

二、实施“宁静致远工程”476

三、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提高师资队伍水平477

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493

第六节 人才培养的新成就496

一、国内规模最大的港澳台侨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496

二、本科教育——以人才培养为学校的核心任务499

三、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504

四、积极发展成人高等教育509

第七节 科学研究工作的新跨越510

一、确定科研工作指导方针510

二、基础研究水平显著提升511

三、平台建设结硕果512

四、重大成果不断涌现513

五、社会服务成效凸显514

六、重要学术活动518

七、学术刊物520

第八节 侨校校园文化的新风貌521

一、三类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体系521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525

三、大学精神与文化的塑造527

四、校园文体活动530

第九节 为侨服务的新亮点532

一、“侨”字是暨南大学立校之本、兴校之源532

二、打造国内一流的华侨华人研究基地和智库533

三、开展华文教育,为“留根工程”添砖加瓦535

第十节 国际交流合作的新拓展537

一、对外合作交流更加密切537

二、国际化办学水平显著提高538

第十一节 喜迎建校110周年540

暨南大事记542

附录569

表1 暨南大学历届校董一览表569

表2 暨南学堂、学校、大学历任堂长、正副校长一览表576

表3 暨南大学历任党委(党组)书记、副书记一览表578

表4 暨南大学历任秘书长、教务长、训导长、总务长一览表579

表5 暨南大学各学院院长一览表581

表6 暨南大学各系系主任一览表590

表7 暨南大学各研究所(中心、部、研究院)负责人一览表603

后记61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