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体寄生虫学实验研究技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人体寄生虫学实验研究技术
  • 李朝品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099691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841页
  • 文件大小:328MB
  • 文件页数:86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人体寄生虫学实验研究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言1

第一篇 寄生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7

第一章 原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14

第一节 鞭毛虫14

一、肠道鞭毛虫标本的采集、固定、保存与制作14

二、血液与组织鞭毛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17

三、阴道毛滴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21

第二节 叶足虫22

一、肠道阿米巴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22

二、自由生活阿米巴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26

三、齿龈内阿米巴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27

第三节 孢子虫28

一、肠道寄生孢子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28

二、血液与组织寄生孢子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32

第四节 纤毛虫38

一、结肠小袋纤毛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38

第二章 蠕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41

第一节 绦虫41

一、绦虫成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41

二、绦虫幼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44

三、绦虫虫卵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47

第二节 吸虫48

一、肠道寄生吸虫标本的采集、保存与制作48

二、脉管和组织寄生吸虫标本的采集、保存与制作52

三、其他吸虫标本的采集、保存与制作60

第三节 棘头虫63

一、猪巨吻棘头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63

二、念珠棘头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64

第四节 线虫64

一、肠道线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64

二、组织线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70

三、其他线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72

第三章 医学节肢动物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76

第一节 蜱螨76

一、蜱类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76

二、革螨标本的采集和制作76

三、恙螨标本的采集和制作77

四、粉螨标本的采集和制作79

五、疥螨标本的采集和制作82

六、蠕形螨标本的采集和制作83

七、其他螨类标本的采集和制作85

第二节 昆虫87

一、标本采集87

二、标本保存92

三、标本制作93

第三节 舌形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98

第四章 寄生虫虫体和病理大体标本制作技术99

第一节 瓶装液浸虫体标本的制作99

一、瓶装液浸标本装置的基本要求99

二、瓶装液浸标本的制作方法与步骤99

第二节 原虫病理大体标本的制作102

一、感染溶组织内阿米巴的组织器官标本制作102

二、感染疟原虫的大鼠肝脏标本制作102

三、卡氏肺孢子虫寄生的肺脏标本制作102

第三节 瓶装液浸蠕虫病理标本的制作102

一、感染寄生虫的器官组织标本的制作102

二、寄生虫附着的器官病理标本的制作103

三、蠕虫病理大体标本原色保持法103

第四节 节肢动物性疾病病理大体标本的制作104

一、感染蝇类幼虫的组织器官标本104

二、蚤类皮下寄生的皮肤标本104

三、螨类寄生的豚鼠肺脏标本104

第五章 其他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108

第一节 医学贝类标本的采集和制作108

一、医学贝类标本的采集108

二、医学螺类标本的制作109

三、医学贝类标本的保存110

四、医学贝类标本分类的初步检索111

第二节 淡水鱼、溪蟹、蝲蛄、虾类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技术112

一、淡水鱼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112

二、淡水蟹、蝲蛄、淡水虾标本的采集与保存113

第三节 鼠类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技术114

一、鼠类标本的采集114

二、鼠类标本的制作116

三、鼠类标本的保存118

第四节 鸟类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技术118

第五节 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技术120

一、爬行类动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技术120

二、两栖类动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技术122

三、脊椎动物骨骼标本制作技术123

第六节 水生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技术123

第二篇 寄生虫感染的诊断技术129

第六章 病原学检查方法131

第一节 粪便检查131

一、直接涂片法131

二、厚涂片法131

三、浓集法132

四、线虫幼虫培养法134

五、毛蚴孵化法135

六、成虫的检查135

七、涂片染色法136

第二节 肛周虫卵检查137

一、棉签肛拭法137

二、透明胶纸法137

三、胶膜法137

第三节 血液检查138

一、血涂片制作138

二、血涂片主要染色法138

三、血液寄生虫的其他检查方法139

第四节 活组织检查140

一、皮肤140

二、淋巴结140

三、肌肉140

四、肠黏膜141

五、肝脾141

六、肺141

第五节 其他排泄物或抽取物的检查141

一、痰液141

二、尿液142

三、阴道分泌物142

四、十二指肠抽取物142

五、骨髓142

六、脑脊液142

七、其他142

第七章 免疫学诊断技术145

第一节 抗原的制备145

一、寄生虫抗原的种类145

二、抗原的制备技术146

三、寄生虫抗原的制备149

第二节 抗体的制备150

一、多克隆抗体150

二、单克隆抗体151

三、基因工程抗体152

第三节 皮肤试验152

一、皮内试验153

二、挑刺试验153

第四节 凝集反应154

一、间接血凝试验154

二、间接血凝抑制试验155

三、胶乳凝集试验155

第五节 沉淀反应155

第六节 免疫电泳技术156

第七节 免疫标记技术157

一、免疫荧光标记技术157

二、放射免疫标记技术159

三、酶免疫标记技术159

四、胶体金标记技术164

五、生物素-亲和素标记技术165

六、免疫电镜技术165

第八节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166

第九节 寄生虫学特有的免疫诊断技术168

一、尾蚴膜试验168

二、环蚴沉淀试验168

三、弓形虫染色试验168

第八章 寄生虫感染的影像学诊断170

第一节 神经系统寄生虫感染的影像学诊断170

一、脑囊虫病170

二、脑包虫病172

三、脊椎包虫病172

四、脑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病172

五、脑血吸虫病173

六、脑型肺吸虫病174

七、脑弓形虫病174

第二节 肺部寄生虫感染的影像学诊断175

一、肺型并殖吸虫病175

二、肺包虫病176

三、肺型血吸虫病178

第三节 肝胆管寄生虫感染的影像学诊断178

一、肝包虫病178

二、肝血吸虫病180

三、肝华支睾吸虫病181

四、胆囊及胆管蛔虫病182

五、阿米巴肝脓肿182

六、弓形虫性肝炎183

第九章 核酸检测技术185

第一节 PCR技术185

一、PCR技术的原理185

二、PCR反应的成分185

三、PCR反应条件的选择186

四、PCR技术在寄生虫学中的应用186

第二节 核酸分子探针技术188

一、疟疾188

二、弓形虫病189

三、隐孢子虫病190

四、卡氏肺孢子虫病190

五、丝虫病190

六、囊尾蚴病191

第三节 DNA芯片技术在寄生虫病诊断方面的应用192

一、血吸虫病192

二、疟疾193

三、弓形虫病193

四、肠道原虫病193

第四节 核糖体展示技术193

一、简介193

二、核糖体展示技术的基本原理194

三、mRNA展示技术的基本原理194

四、核糖体展示技术的基本操作过程194

第三篇 寄生虫感染的实验动物模型197

第十章 原虫感染的实验动物模型199

第一节 腔道原虫199

一、蓝氏贾第鞭毛虫199

二、溶组织内阿米巴199

三、隐孢子虫201

四、人芽囊原虫201

五、微孢子虫202

六、阴道毛滴虫203

第二节 组织和血液内原虫203

一、利什曼原虫203

二、动物疟原虫205

三、弓形虫207

四、肺孢子虫210

第三节 其他原虫212

一、齿龈内阿米巴212

二、棘阿米巴212

三、耐格里属阿米巴213

四、猪人肉孢子虫213

五、结肠小袋纤毛虫213

六、锥虫214

第十一章 蠕虫感染的实验动物模型218

第一节 猪带绦虫与牛带绦虫幼虫218

一、猪带绦虫囊尾蚴动物模型218

二、牛带绦虫囊尾蚴动物模型219

第二节 棘球绦虫220

一、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动物模型220

二、多房棘球绦虫泡球蚴动物模型221

第三节 缩小膜壳绦虫221

第四节 日本血吸虫222

一、日本血吸虫动物模型222

二、血吸虫肝脏肉芽肿动物模型223

三、血吸虫肺肉芽肿动物模型223

第五节 肝片形吸虫224

第六节 华支睾吸虫225

第七节 并殖吸虫227

一、卫氏并殖吸虫227

二、异盘并殖吸虫228

三、斯氏并殖吸虫229

四、三平正并殖吸虫230

第八节 布氏姜片吸虫230

第九节 棘头虫231

一、猪巨吻棘头虫231

二、念珠棘头虫231

第十节 旋毛形线虫231

第十一节 丝虫233

第十二节 广州管圆线虫235

第十三节 结膜吸吮线虫237

第十四节 其他蠕虫238

一、十二指肠钩口线虫与美洲板口线虫238

二、犬弓首线虫幼虫期动物模型239

三、肝毛细线虫239

四、异尖线虫转续宿主动物模型239

五、小兔唇蛔虫240

第四篇 寄生虫的人工培养技术243

第十二章 寄生原虫的体外培养245

第一节 鞭毛虫的体外培养245

一、杜氏利什曼原虫的体外培养245

二、蓝氏贾第鞭毛虫的体外培养249

三、阴道毛滴虫的体外培养252

四、其他鞭毛虫的体外培养254

第二节 阿米巴的体外培养256

一、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普通培养和纯培养256

二、结肠内阿米巴的体外培养257

三、齿龈内阿米巴的体外培养257

四、致病性自生生活阿米巴的体外培养258

第三节 孢子虫的体外培养263

一、疟原虫的体外培养263

二、弓形虫的体外培养269

三、肺孢子虫的培养273

第四节 结肠小袋纤毛虫的培养276

一、培养基276

二、培养方法276

第五节 人芽囊原虫的体外培养276

一、虫源准备276

二、培养基制备276

三、培养276

第十三章 寄生蠕虫的培养282

第一节 绦虫的体外培养282

一、猪带绦虫的培养282

二、微小膜壳绦虫的培养284

三、细粒棘球绦虫的体外培养285

四、多房棘球绦虫的体外培养287

五、其他绦虫的体外培养288

第二节 吸虫的培养290

一、华支睾吸虫的培养290

二、并殖吸虫的培养291

三、日本血吸虫的培养292

四、其他吸虫的体外培养297

第三节 线虫的体外培养297

一、旋毛虫的培养297

二、丝虫的培养305

三、其他线虫的体外培养311

第十四章 医学节肢动物的培养319

第一节 医学蜱螨的培养319

一、媒介蜱的培养319

二、革螨的饲养方法320

三、恙螨的饲养方法321

四、疥螨的培养321

五、蠕形螨的培养323

六、粉螨的培养324

七、蜱细胞的培养327

八、革螨、恙螨细胞的培养328

第二节 医学昆虫的培养329

一、蚊的培养329

二、蝇的培养331

三、蚤的培养332

四、蚊细胞培养技术333

第五篇 寄生虫分子生物学技术341

第十五章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与鉴定技术342

第一节 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342

一、根据分子大小不同分离蛋白质342

二、利用溶解度差别分离蛋白质347

三、根据电荷不同分离蛋白质348

四、蛋白质的选择吸附分离352

五、蛋白质的亲和层析分离353

第二节 蛋白质的理化鉴定357

一、蛋白质含量的测定357

二、蛋白质凝胶电泳359

三、蛋白质染色鉴定363

四、一维和二维肽图谱364

五、肽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和纯化366

六、蛋白质和肽的序列分析367

第三节 蛋白质的活性鉴定369

一、蛋白质的免疫印迹法鉴定369

二、蛋白质的酶活性鉴定369

第四节 蛋白质的固相合成技术369

一、蛋白质固相合成的基本原理369

二、蛋白质固相合成的操作方法370

三、蛋白质固相合成技术的应用376

第十六章 核酸的分离和纯化技术378

第一节 DNA的提取378

一、DNA分离提取的原则378

二、质粒和噬菌体DNA的提取和纯化379

三、真核细胞DNA的提取和纯化382

第二节 DNA的凝胶电泳385

一、琼脂糖凝胶电泳385

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386

第三节 真核细胞RNA的制备387

一、异硫氰酸胍法387

二、TRIzol RNA提取试剂盒388

三、细胞质RNA的制备388

四、瞬时转染克隆化DNA细胞质RNA的提取388

五、Poly(A) + RNA制备389

第四节 RNA的凝胶电泳389

一、在含有氢氧化甲基汞的琼脂糖凝胶电泳389

二、乙二醛化R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390

三、甲醛化R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391

第十七章 分子杂交技术392

第一节 DNA探针与RNA探针制备392

一、标记物分类393

二、标记方法分类393

第二节 合成寡核苷酸探针400

一、用T4噬菌体多核苷酸激酶标记寡核苷酸探针401

二、用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 Klenow片段标记合成的寡核苷酸402

三、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纯化合成的寡核苷酸403

四、酒精沉淀法纯化放射性标记的寡核苷酸404

五、十六烷基溴化唑啶沉淀法纯化放射性标记的寡核苷酸404

六、大小排阻层析法纯化放射性标记的寡核苷酸405

七、用Sep-Pak C18柱层析法纯化放射性标记的寡核苷酸406

第三节 核酸分子杂交方法406

一、固相核酸分子杂交407

二、液相核酸分子杂交418

三、核酸原位分子杂交419

四、荧光原位杂交422

第十八章 基因研究技术424

第一节 基因克隆技术424

一、基因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步骤424

二、工具酶及其应用424

三、基因克隆载体及其选用427

四、聚合酶链扩增技术430

五、目的基因的获得435

六、重组载体的构建436

七、重组载体的宿主细胞的导入、鉴定和表达437

第二节 基因文库构建技术442

一、基因组DNA文库构建442

二、cDNA文库的构建445

第三节 RNA干扰技术450

一、RNA干扰技术的原理及特点450

二、RNA干扰分子靶位的选择451

三、siRNA的制备方法452

四、siRNA的导入方法454

五、RNA干扰结果判断455

六、RNA干扰技术的注意事项456

七、RNA干扰技术的研究进展456

八、RNA干扰技术在寄生虫学研究中的应用457

第四节 DNA芯片技术458

一、基因芯片工作原理459

第十九章 蛋白质组学技术465

第一节 双向电泳技术465

一、双向电泳原理465

二、设备465

三、试剂465

四、操作步骤466

第二节 质谱技术468

一、所需仪器469

二、试剂材料470

三、样品470

四、操作步骤471

五、结果分析473

六、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474

第三节 蛋白质芯片技术475

一、蛋白质芯片的制作与质量控制476

二、蛋白质芯片的分类477

第四节 蛋白质组生物信息学477

一、生物信息学的内容478

二、分子生物信息数据库480

第二十章 代谢组学技术485

一、代谢组学及相关的概念485

二、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485

三、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举例487

四、代谢组学研究的应用487

第二十一章 抗体技术489

第一节 单克隆抗体489

一、单克隆抗体产生的原理489

二、杂交瘤细胞系的建立489

三、单克隆抗体的制备490

四、单克隆抗体在寄生虫研究中的应用491

第二节 基因工程抗体491

一、人源化的鼠单克隆抗体491

二、小分子抗体493

三、双特异性抗体493

第三节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494

一、噬菌体抗体库技术494

二、在寄生虫学中的应用495

第四节 转人Ig基因小鼠的构建495

一、人Ig-YACs的构建和筛选495

二、小鼠胚胎干细胞的分离、培养495

三、含人Ig-YACs酵母与鼠ESC的融合及克隆496

四、人Ig-YACs-ESC导入鼠卵母细胞496

五、含人Ig-YACs-ESC胚胎向小鼠体内送还和子代鼠的生成497

第五节 抗体的表达498

一、原核表达498

二、真核表达499

三、动植物表达系统500

第六节 抗体的分离、纯化与保存500

一、抗体的分离与纯化500

二、抗体的保存501

第七节 抗体的鉴定与分析501

一、抗体效价的鉴定501

二、抗体特异性鉴定501

三、抗体纯度鉴定502

四、抗体亲和力鉴定502

第八节 抗体技术在寄生虫研究中的应用502

一、消化道寄生虫502

二、肝与胆管寄生虫503

三、脉管系统寄生虫503

四、皮肤与组织寄生虫504

五、呼吸系统寄生虫504

第六篇 寄生虫病疫苗研究技术505

第二十二章 全虫疫苗507

第一节 死疫苗507

第二节 活疫苗508

一、活疫苗的制备方法508

二、活疫苗技术在寄生虫学研究中的应用509

第二十三章 基因工程疫苗518

第一节 概述518

第二节 基因工程活疫苗519

一、基因工程活疫苗的常用载体519

二、基因工程活疫苗在寄生虫学研究中的应用521

第三节 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522

一、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常用蛋白表达系统及宿主细胞522

二、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在寄生虫学研究中的应用523

第四节 基因工程重组表位疫苗525

一、基因工程重组表位疫苗的特点525

二、基因工程重组表位疫苗在寄生虫学研究中的应用525

第五节 基因工程疫苗的质量控制原则526

第二十四章 核酸疫苗529

第一节 目的基因的筛选529

一、筛选原则529

二、目的基因的来源和分离529

三、已用于DNA疫苗的目的基因531

第二节 载体的选择532

一、克隆载体532

二、表达载体537

第三节 核酸疫苗的构建538

一、DNA片段的制备539

二、载体的选择541

三、目的DNA片段和载体片段的连接541

第四节 核酸疫苗的制备543

一、核酸疫苗工程菌的扩增543

二、核酸疫苗的纯化543

第五节 核酸疫苗在寄生虫学研究中的应用545

一、疟原虫核酸疫苗545

二、微小隐孢子虫核酸疫苗546

三、弓形虫核酸疫苗546

四、利什曼原虫核酸疫苗548

五、抗囊虫核酸疫苗548

六、血吸虫核酸疫苗549

七、尘螨核酸疫苗551

第二十五章 其他553

第一节 抗独特型抗体疫苗553

一、抗独特型抗体疫苗的制备553

二、抗独特型抗体疫苗在寄生虫病中的应用554

第二节 联合免疫555

一、联合免疫的重要性和可行性555

二、寄生虫病联合疫苗的研究现状556

第三节 免疫佐剂和免疫接种途径557

一、免疫佐剂作用机制557

二、佐剂在疫苗接种中的作用558

三、佐剂的分类558

四、免疫佐剂的研究现状与发展563

五、免疫接种563

第四节 实验动物在疫苗研究中的应用564

一、选用实验动物的原则564

二、寄生虫疫苗研制中常用的实验动物565

第七篇 寄生虫病流行病学和媒介动物防制技术569

第二十六章 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571

第一节 现况调查571

一、概述571

二、现况调查的种类572

三、现况调查中的误差575

四、现况调查的实施步骤576

第二节 个例调查和病例报告580

一、个例调查580

二、病例报告582

第三节 暴发调查583

一、暴发流行的类型、流行曲线及潜伏期的计算583

二、暴发调查的步骤584

第四节 筛检587

一、概述587

二、筛检试验的评价指标588

三、筛检试验的步骤591

四、筛检试验效果的评价591

五、筛检中的偏倚593

第五节 生态学研究593

一、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概念593

二、生态学研究的类型593

三、生态学研究步骤594

四、生态学研究的方法594

五、生态学研究的应用与局限性594

第二十七章 寄生虫病流行因素调查595

第一节 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595

一、自然因素对寄生虫病流行的影响595

二、生物因素对寄生虫病流行的影响595

三、社会因素对寄生虫病流行的影响595

第二节 调查的目的、意义和方法596

一、调查的目的、意义596

二、调查方法596

第三节 自然因素调查596

一、环境测量596

二、环境测量的用途及其局限性596

三、当前暴露的测量和抽样596

四、寄生虫自然因素调查的主要内容597

第四节 生物因素调查598

第五节 社会因素调查598

一、社会制度对寄生虫病流行的影响598

二、生产活动对寄生虫病流行的影响599

三、生活方式对寄生虫病流行的影响601

四、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603

第二十八章 寄生虫病媒介生物的现场调查606

第一节 常见寄生虫病媒介生物606

一、昆虫纲606

二、蛛形纲606

三、甲壳纲607

四、螺类607

第二节 媒介生物现场调查的目的607

第三节 群落构成调查608

一、物种的多样性608

二、物种的数量特征和综合特征608

第四节 种群的分布型609

一、种群的分布型609

二、种群分布型的检验610

第五节 种群密度调查610

一、绝对密度与相对密度611

二、常见媒介生物密度调查612

第六节 媒介生物的生态习性调查615

一、栖性调查615

二、吸血习性调查615

三、季节消长616

四、越冬调查617

五、孳生地调查617

第七节 媒介生物自然感染率调查618

一、蚊类自然感染率调查618

二、钉螺自然感染率调查618

第二十九章 常见寄生虫病流行病学统计指标620

第一节 相对比和构成比620

一、相对比620

二、构成比621

第二节 率622

一、率的定义与应用622

二、应用率时应注意的问题625

三、率的标准化法625

第三节 感染度627

一、定义627

二、测量方法627

三、分类628

四、计算方法628

第四节 其他常用统计指标628

一、健康教育评价指标628

二、防治效果评价指标629

三、污染评价指标630

四、钉螺调查统计分析指标630

五、蚊媒调查常用统计指标630

六、筛检试验评价指标631

第三十章 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技术在寄生虫病防治研究中的应用633

第一节 原理、方法633

一、基本概念633

二、应用原理和方法636

第二节 3S技术在寄生虫病防治中的应用638

第三节 3S技术在寄生虫病防治研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展望646

第三十一章 媒介节肢动物防治技术649

第一节 概述649

一、防治的原则649

二、综合防治的发展650

三、综合防治的内容650

第二节 物理防治技术651

一、机械杀虫651

二、高温、冷冻、水淹杀虫651

三、个人防护651

四、声、光、电等诱杀虫651

第三节 化学防治技术652

一、化学杀虫剂的种类及作用652

二、化学杀虫剂的剂型和使用方法656

三、抗性产生机制与监测659

第四节 生物防治技术661

一、捕食性生物661

二、致病性生物662

三、竞争性生物663

第五节 遗传防治技术664

一、不育昆虫防治664

二、转基因媒介技术664

第八篇 其他相关技术669

第三十二章 寄生虫图像处理技术670

第一节 显微照相670

一、显微装置670

二、摄影装置677

三、显微摄影技术678

四、数码显微摄影系统684

第二节 显微摄像技术686

一、显微摄像系统组成686

二、显微摄像系统的连接687

三、显微摄像原理687

四、操作步骤687

五、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及处理方法687

六、注意事项687

七、显微摄像的应用688

第三节 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系统简介688

一、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系统组成688

二、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系统功能688

第三十三章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691

第一节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原理691

一、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691

二、标本制备与图像采集692

第二节 激光扫描共聚焦在寄生虫学研究中的应用693

一、在蠕虫研究中的应用694

二、在原虫研究中的应用695

第三十四章 电镜技术698

第一节 寄生虫电镜标本的制作698

一、透射电镜寄生虫标本的制作698

二、扫描电镜寄生虫标本的制作702

第二节 电镜技术在寄生虫学研究中的应用703

一、寄生虫的超微结构特征和细胞器的发现703

二、寄生虫超微结构观察的应用领域703

第三十五章 同位素示踪技术705

第一节 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705

一、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基本原理705

二、同位素示踪技术的特点705

第二节 示踪实验的设计原则和基本过程706

一、同位素示踪实验的类型706

二、示踪实验的基本过程706

三、同位素效应问题710

四、稳定性同位素示踪技术710

第三节 放射自显影技术710

一、放射自显影的概念710

二、放射自显影的基本原理711

三、放射自显影的基本实验方法711

四、放射自显影的主要类型712

五、放射自显影的应用713

第四节 同位素示踪法在寄生虫学研究中的应用713

一、同位素示踪法在寄生虫病诊断中的应用713

二、同位素示踪法在寄生虫致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713

三、同位素示踪法在抗寄生虫药物研究中的应用714

四、同位素示踪法在寄生虫生化代谢研究中的应用714

五、同位素示踪法在分子免疫寄生虫学研究中的应用714

第三十六章 寄生虫组织切片技术715

第一节 寄生虫组织切片原理715

一、石蜡切片技术715

二、冰冻切片技术719

第二节 寄生虫石蜡切片制作步骤719

第三节 组织切片技术在寄生虫学研究中的应用722

一、寄生虫组织学鉴定722

二、组织切片技术在寄生虫学研究中的应用725

第三十七章 染色体制备技术727

第一节 染色体标本的制备727

一、染色体标本制备的原理727

二、寄生虫及其他动物染色体标本制备方法举例728

第二节 染色体分带730

一、Q-带730

二、G-带731

三、C-带732

四、R-带732

五、同一染色体上的多种染色732

六、N-带733

七、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带734

八、姊妹染色单体的分染734

第三节 染色体的形态分析734

第四节 脉冲场凝胶电泳735

一、原理735

二、PFGE的分类736

三、琼脂糖包埋染色体DNA736

四、PFGE的电泳条件736

五、PFGE的应用737

第三十八章 酶组织化学技术738

第一节 酶的活性检测738

一、酶的分类738

二、酶组织化学反应中酶的活性738

三、光镜酶组织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738

第二节 同工酶739

一、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739

二、琼脂糖凝胶电泳法740

三、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741

第三节 氧化还原酶742

一、琥珀酸脱氢酶742

二、乙醇脱氢酶742

三、乳酸脱氢酶743

四、苹果酸脱氢酶743

五、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744

六、β-羟丁酸脱氢酶744

七、山梨醇脱氢酶744

八、异柠檬酸脱氢酶745

九、尿酸氧化酶745

十、葡萄糖氧化酶745

十一、过氧化物酶746

十二、多巴氧化酶746

十三、细胞色素氧化酶746

十四、过氧化氢酶747

十五、混合功能氧化酶747

十六、一氧化氮合酶748

十七、前列腺素合成酶748

第四节 转移酶748

一、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748

二、天冬氨酸转氨酶749

三、γ-谷氨酰基转肽酶749

第五节 水解酶750

一、酯酶750

二、非特异性酯酶750

三、胆碱酯酶751

四、磷脂酰基水解酶752

五、溶血卵磷脂酰基水解酶752

六、辅酶A磷酸酶752

七、5′-核苷酸酶752

八、三磷酸腺苷酶753

九、硫胺素单磷酸酶753

十、硫胺素焦磷酸酶754

十一、硫胺素三磷酸酶754

十二、酸性磷酸酶754

十三、碱性磷酸酶755

十四、葡萄糖-6-磷酸酶755

十五、芳基硫酸酯酶756

十六、腺苷酸环化酶和鸟苷酸环化酶756

十七、氨基肽酶M757

十八、胰蛋白酶757

十九、肠肽酶757

第六节 裂解酶758

一、醛缩酶758

二、碳酸酐酶758

三、柠檬酸合成酶758

第七节 异构酶759

尿唑啶核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表异构酶759

第三十九章 肉类人畜共患寄生虫检验技术760

第一节 刚地弓形虫760

一、食品中弓形虫检测的意义760

二、弓形虫病死亡动物的检疫761

三、弓形虫病畜禽的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762

第二节 肉孢子虫762

一、病原学检查762

二、免疫学检查763

三、分子生物学检查763

第三节 猪囊尾蚴与牛囊尾蚴763

一、病原学检查763

二、免疫学检查764

三、分子生物学检查765

第四节 旋毛形线虫765

一、病原学检查765

二、血清学检查771

三、分子生物学检查772

四、肉类的安全加工方法772

第四十章 人体寄生虫病防治方案设计要点776

一、寄生虫病预防与控制的含义776

二、如何设计寄生虫病防治方案776

三、保证连续性与制订长期规划778

四、保障措施778

第四十一章 动物实验基本知识780

第一节 常用实验动物780

第二节 动物实验基本操作781

一、实验动物的抓取与固定781

二、实验动物的编号与标记782

三、实验动物除毛783

四、实验动物的麻醉783

五、实验动物的给药途径与方法784

六、实验动物给药剂量的估算784

七、实验动物的血液采集786

八、实验动物的体液采集789

九、实验动物的手术和急救790

十、动物的处死791

附录795

附录Ⅰ索引795

附录Ⅱ常用溶液配制804

附录Ⅲ常用计量单位及换算815

附录Ⅳ图版来源826

附录Ⅴ彩图82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