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儒家理想人格与中国文化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儒家理想人格与中国文化
  • 朱义禄著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 ISBN:7538214089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443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6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儒家理想人格与中国文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多层面的儒家理想人格范型(上)19

第一节 内圣外王(圣人)20

(一)孔子的“修己以安百姓”20

(二)孟子“为善必有王者”与荀子“尽伦尽制”的“圣王”22

(三)内圣外王之道25

第二节 《大学》的人格哲学:“修齐治平”32

(一)修身为本33

(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36

(三)齐家、治国、平天下39

(四)帝王之学及其余波43

第三节 君子理想48

(一)“君子”概念的演变49

(二)君子与小人:义与利、荣与辱51

(三)安贫乐道56

(四)自强不息64

第二章 多层面的儒家理想人格范型(下)73

第一节 成人之道73

(一)孔子对真、善、美全面发展原则的揭示73

(二)荀子的“全”、“粹”、“美”一统的“成人”79

(三)柳宗元的“师友以成”与“文以明道”83

(四)王夫之的“继善成性”与“身成性成”85

第二节 圣贤气象91

(一)内圣超越外王91

(二)二程的“圣贤气象”与“孔颜乐处”94

(三)朱熹的“醇儒之道自律”99

第三节 豪杰精神104

(一)自我批判时代的来临105

(二)对“经天纬地,建功立业”豪杰的呼唤110

(三)“扶危定倾,身任天下”的使命感与责任感117

第三章 以依附、顺从为主的儒家女性理想人格的设计122

第一节 中国历史上男女关系的消长122

第二节 卑弱、顺从与阳尊阴卑的定位凝固论130

第三节 从一而终的贞节观与对女性人格的蹂躏142

第四节 人格摧残在肉体形象上的折射:缠足与养瘦马154

第四章 儒家理想人格学说的理论基础与基本特征164

第一节 制约儒家理想人格学说的价值观念164

(一)人贵在于“有义”164

(二)德性主体的高扬与知性主体的漠视170

(三)沦为道德人格附庸的审美主体177

第二节 平等色彩的理想人格185

(一)人皆可以为尧舜禹185

(二)圣人不越“人伦日用之常”190

第三节 天人合一的理想人格198

(一)与天地合其德的圣人198

(二)能致诚尽性的圣人203

第五章 兼济与独善:士大夫对儒家理想人格的模式化认同215

第一节 士大夫的众趋人格与人生哲学216

(一)“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的有机组合216

(二)由忧患意识而来的济世精神与隐逸之风225

(一)“大济苍生”与“击壤自欢”的相辅相成232

第二节 个案研究之一:陶渊明232

(二)出仕与归隐的绵延同一236

第三节 个案研究之二:白居易241

(一)“志在兼济,行在独善”的自白241

(二)中隐:士大夫与皇权恒常冲究的衍生物246

(三)诗文创作与人格理想的同步耦合249

第四节 个案研究之三:王禹偁252

(一)“行道利民”的人格意识252

(二)“士之穷达必形于歌咏、文词”259

第六章 圣人崇拜与圣人史观263

(一)先秦诸子对一统天下的圣人的渴望265

第一节 圣人崇拜的由来、发展及其政治、文化意蕴265

(二)“弘我王化”:封建帝王与圣人崇拜270

(三)以圣人崇拜为核心的“道统”与 “治统”的合一273

(四)知识阶层的尊孔崇圣活动280

第二节 别具一格的《易传》圣人史观286

(一)社会历史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主宰者286

(二)韩愈、李觏对《易传》圣人史观的继承295

第三节 格君心:宋明理学对圣人史观的新发展297

(一)力倡帝王“心术”决定论的朱熹297

(二)身体力行“立君志”的程颐300

(三)以“慎独”格君心之非的刘宗周303

第一节 思维方式上的“经学态度”312

(一)社会文化效应312

第七章 儒家理想人格学说的社会文化效应312

(二)“独尊儒术”与“经学态度”的奠定314

(三)“守一先生之言”的独断论320

(四)“经学态度”与明清文化专制主义324

第二节 儒家化、伦理化的中华法系329

(一)经义断狱与原心定罪329

(二)具有权威主义品性的礼335

(三)以礼入律340

(四)“一准乎礼”的唐律347

第三节 人伦道德价值的泛化355

(一)由重德轻智到蒙昧主义356

(二)从中西文化比较看人体造型艺术的冷落370

(一)体现民族文化特色的生死观383

第八章 儒家的生死观与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383

第一节 儒家对生死的沉思383

(二)“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殉道观388

(三)“善养浩然之气”的“大丈夫”391

第二节 伸张正义的象征399

(一)“生以理全,死与义合”的东汉士人399

(二)“冷风热血,洗涤乾坤”的东林党人406

第三节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414

(一)“正气未亡人未息”415

(二)“精神入汗青”424

(三)近现代志士仁人的回响431

后记44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