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通史 第1册 图文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关中人编 著
- 出版社: 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
- ISBN:7806487301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698页
- 文件大小:96MB
- 文件页数:72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通史 第1册 图文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原始社会(公元前800万年——公元前21世纪)3
第一节 人类的远祖3
第二节 原始群4
1.元谋人5
3.北京人6
2.蓝田人6
4.大荔人7
6.贵州观音洞遗址8
5.金牛山人8
7.丁村人9
11.许家窑人10
10.柳江人10
8.马坝人10
9.长阳人10
12.河套文化11
14.安阳小南海文化12
13.峙峪文化12
16.大窑文化13
15.长滨文化13
18.中石器文化14
17.下川文化14
1.山顶洞人15
第三节 氏族公社15
19.天山岩画15
3.仰韶文化17
2.裴李岗文化17
4.半坡遗址18
5.大地湾遗址19
7.河姆渡文20
6.细石器文化20
9.磁山文化22
8.阴山岩画22
11.北辛文化23
10.城头山古城23
12.姜寨文化遗址24
3.太湖区马家浜文化25
14.红山文化——北方新石器文化的代表26
15.马家窑文化27
16.父系氏族公社的产生28
17.大汶口文化29
18.龙山文化31
20.齐家文化33
19.良渚文化33
21.西藏卡若遗址——高原上的文明之光34
22.二里头文化35
23.王城岗遗址和平粮台遗址36
24.氏族公社的解体37
1.三皇的传说38
第四节 传说中的原始社会38
2.五帝的传说40
3.尧舜禹禅让制42
2.彩绘43
1.刻划符号43
第五节 原始社会的文化43
4.宗教44
3.雕刻44
5.音乐和舞蹈45
6.原始科学46
1.夏族的起源47
第一节 夏朝的兴衰47
第二章 夏朝(公元前21世纪——前16世纪)47
2.大禹治水48
3.禹伐三苗51
4.夏王朝诞生52
5.涂山大会53
6.会稽山防风氏被诛54
7.夏启继位56
8.启伐有扈57
9.钧台之享58
11.太康失政60
10.征西河60
12.少康中兴61
13.夏杼东征64
14.夏桀亡国65
15.夏朝的国家组织67
1.农业68
第二节 夏朝的经济68
2.手工业69
4.阶级关系71
3.畜牧业71
2.天文历法72
1.文字72
第三节 夏朝的文化72
4.陶器艺术73
3.音乐与舞蹈73
1.商族的起源——简狄生契75
第一节 商朝的兴衰75
第三章 商朝(公元前16世纪——约前11世纪)75
2.相土作乘马77
4.商汤灭夏78
3.亥作牛服78
5.伊尹放迎太甲80
6.盘庚迁殷82
7.武丁中兴83
8.祖甲改革86
9.武乙“射天而戏”87
10.帝乙归妹88
11.帝乙征伐89
12.纣伐东夷90
13.商纣暴政91
14.殷商灭亡93
15.商朝的政治制度94
16.商和各方国的关系97
1.农业的发展98
第二节 商朝的经济状况98
2.畜牧业99
4.手工业100
3.渔猎100
5.商业和交通109
6.建筑111
1.甲骨文112
第三节 商朝文化112
2.商代宗教114
3.青铜文化116
4.音乐118
6.医学119
5.天文119
7.数学120
1.姜嫄生后稷121
第一节 周朝的兴亡121
第四章 西周121
2.公刘迁豳、太王居岐122
3.文王治岐124
4.武王伐纣126
5.周公东征127
6.昭王南征131
8.“国人”暴动132
7.厉王专利132
10.宣王中兴133
9.共和执政133
11.幽王“烽火戏诸侯”134
12.镐京之役135
13.西周的政治制度136
14.周和其它各族的关系144
1.农业145
第二节 西周经济的发展145
2.手工业146
3.商业149
1.文化典籍150
第三节 西周文化150
2.宗教151
3.礼乐152
4.青铜文化154
5.服饰156
6.天文地理157
8.医学158
7.数学158
第五章 春秋159
1.周郑交质160
第一节 诸侯争霸的政治局面160
2.射中王肩161
3.齐桓公称霸163
4.晋文公称霸164
5.秦穆公霸西戎166
6.楚庄王争霸167
7.晋悼公复霸169
8.吴越争霸172
9.弭兵之会175
10.长勺之战176
12.秦晋韩原之战180
11.假途灭虢180
14.泓水之战183
13.齐桓公伐楚183
15.烛之武退秦师186
16.城濮之战187
17.秦晋殽之战190
18.赵盾主持晋国191
19.晋楚邲之战192
20.楚庄王围宋华元解围195
21.齐晋鞍之战196
22.晋楚鄢陵之战197
23.晋国魏绛和戎199
24.晋楚三驾之战200
25.晋齐平阴之战202
26.吴楚鸡父之战204
27.吴楚柏举之战206
29.田氏代齐208
28.三家分晋208
30.鲁三桓日盛209
31.华夏和蛮夷戎狄的关系210
1.农业211
第二节 春秋时期经济的发展211
2.手工业215
3.商业的发展218
4.庶人、工商与奴隶219
1.文学典籍220
第三节 春秋时期的文化220
2.哲学思想223
3.天文地理232
4.数学233
5.医学234
6.建筑235
7.艺术236
8.其他239
第六章 战国240
1.战国局面的形成241
第一节 战国时期的政治局面241
2.越国称霸243
3.晋阳之战244
4.魏国李悝变法246
5.楚国吴起变法247
6.秦国商鞅变法248
7.赵武灵王的军事改革250
8.韩国申不害改革251
9.齐威王改革252
11.齐魏桂陵之战254
10.燕国乐毅改革254
12.马陵之战256
13.合纵与连横257
14.秦灭巴蜀259
15.乐毅伐齐与田单复齐261
16.秦赵长平之战263
17.楚怀王客死秦国265
18.孟尝君与“鸡鸣狗盗”267
19.赵国内乱,赵武灵王惨死269
20.完璧归赵270
21.渑池会272
22.黄歇退秦兵274
23.秦赵阙与之战276
24.触龙说赵太后277
25.邯郸之战278
26.毛遂自荐279
27.鲁仲连义不帝秦280
28.信陵君窃符救赵282
29.燕赵鄗代之战284
30.秦赵宜安之战285
31.李牧击匈奴288
32.秦国嫪?之乱289
33.秦灭六国290
34.荆轲刺秦王293
35.李斯使秦294
36.甘罗十二使赵国295
37.战国时期的民族关系297
1.农业生产的发展298
第二节 战国时期的经济298
2.手工业发展301
3.商业的发展305
4.阶级关系的变化307
1.百家争鸣309
第三节 百家争鸣——战国文化309
2.文学艺术317
3.史学著作320
4.科技322
5.教育325
1.秦始皇统一六国326
第一节 万世开基——秦朝统治326
第七章 秦朝326
2.秦王称帝327
3.封建官僚制度的确立328
4.郡县制的推行329
5.秦始皇统一法律330
7.秦始皇巡游331
6.皇权的加强和神话331
8.出兵南越333
9.蒙恬征匈奴334
10.万里长城与孟姜女335
11.秦始皇的暴政337
12.赵高与“沙丘政变”339
13.秦二世的昏庸统治340
14.陈胜、吴广起义341
15.刘邦起义346
16.项梁项羽起义347
17.东阿之战348
18.李斯被赵高诬陷致死349
19.巨鹿之战351
20.新安坑降卒二十万352
21.刘邦遇张良354
22.刘邦智取宛城355
23.秦二世被逼自杀356
24.刘邦破武关和峣关357
25.子婴降,秦朝灭亡358
1.统一度量衡359
第二节 秦朝的经济政策359
2.统一货币360
3.修驶道,车同轨361
4.大力发展农业362
1.统一文字363
第三节 秦文化363
2.焚书坑儒364
4.奏议和碑刻365
3.教育制度365
5.方术思想366
6.秦兵马俑367
7.建筑艺术369
1.鸿门宴371
第一节 西汉政治371
第八章 汉朝371
2.三秦之战375
3.荥阳之围379
4.成皋之战381
5.垓下之围386
6.乌江自刎388
7.“休养生息”政策390
8.消灭异姓王,分封同姓王391
9.吕后诱杀韩信393
10.吕后逞威主政397
11.“萧规曹随”398
12.吕后死,诸吕被诛399
13.文景之治400
14.七国之乱402
15.汉武帝“文治武功”加强中央集权404
16.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07
18.削弱丞相的权力409
17.察举制度409
19.设立十三州刺史410
20.“推恩令”411
21.加强中央军权413
22.马邑伏击战414
23.西河朔方之战416
24.右贤王庭之战417
25.汉匈河南、漠南会战419
26.汉匈河西之战422
27.汉匈漠北之战425
28.汉匈天山会战428
29.张骞通西域430
30.轮台罪己诏439
31.西汉后期社会危机442
32.王莽擅权444
33.王莽战匈奴446
34.绿林、赤眉起义449
35.西汉阶级状况451
1.农业的发展456
第二节 西汉的经济456
2.手工业的发展458
3.商业的发展460
1.刘秀平王郎461
第三节 东汉的政治461
2.刘秀平赤眉462
3.刘秀定河北467
4.刘秀取洛阳469
5.“虽置三公,事归台阁”470
6.“退功臣,进文吏”471
9.军权中央集中化472
8.加强刺史政权472
7.控制外戚势力472
10.东汉豪权势力的扩张473
11.金微山之战476
12.班超威服鄯善479
14.班超疏勒之战480
13.班超智降于阗王480
15.平定莎车龟兹481
16.平定月氏焉耆之战482
17.东汉王朝再次统一西域483
18.东汉征北匈奴第二次战役485
19.班超出西域487
20.东汉同羌人的斗争489
21.外戚、宦官的斗争490
22.党锢之祸493
23.东汉后期的阶级斗争495
24.黄巾大起义496
1.东汉的经济政策498
第四节 东汉的经济498
2.农业的发展500
3.手工业501
4.商业的发展502
1.哲学和经学503
第五节 两汉文化503
2.文学511
3.史学513
4.艺术514
5.科技515
1.董卓势力的崛起522
第一节 混乱的政治522
第九章 三国(公元220年——公元280年)522
2.董卓势力的巩固524
3.豪强讨伐董卓525
4.北方群雄的崛起526
5.王允谋杀董卓528
6.曹操挟天子以令诸候529
8.袁曹两大势力的对立531
7.曹操势力的稳固及强大531
9.曹操、袁绍白马、延津之战532
10.曹操、袁绍官渡之战533
11.曹操统一北方536
12.孙权集团的壮大537
13.刘备集团的兴起539
14.诸葛亮出山540
16.赤壁之战543
15.孙、刘联盟543
17.渭南大捷544
18.曹操降伏鲜卑轲545
19.曹魏集团的正式建立546
20.孙、刘荆州之争547
21.蜀汉政权的逐步建立548
22.吴蜀夷陵之战553
24.曹魏三次攻吴556
23.白帝城托孤556
25.诸葛亮平定南中557
26.曹丕病逝558
27.孙吴政权的建立559
28.诸葛亮治理内政561
29.诸葛亮的南征与北伐562
30.鞠躬尽瘁、死而后已564
32.姜维伐魏566
31.蜀国二相接连去世566
34.孙权统治吴国567
33.蜀汉灭亡567
35.孙权与刘备、曹操的战争570
36.孙权的外交政策571
38.吴国名相陆逊572
37.吴国内部的争斗572
39.吴魏东兴之战573
41.孙峻专擅朝政574
40.吴帝孙权病卒574
44.晋灭吴、统一天下575
43.吴国孙皓即位575
42.孙綝废吴帝孙亮575
45.曹魏巩固政权的措施578
46.曹魏设法维持士家制579
47.魏平辽东580
49.魏屯军于两淮581
48.曹芳继位581
51.司马懿逝世,司马师专权582
50.高平陵之变582
52.淮南地区三反司马氏583
53.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584
54.钟会、邓艾内讧585
1.巴蜀经济的状况586
第二节 各国经济的缓慢发展586
55.倭国女王访魏586
2.吴国在江南的经济588
3.曹魏经济大发展591
1.建安风骨594
第三节 分裂时期的文化594
2.曹操的文学成就595
3.曹丕在文学上的贡献596
5.建安七子597
4.曹植在文学上的成就597
6.女诗人蔡文姬598
7.三国时代的经学599
9.书法600
8.三国时的史学600
11.《广陵散》及嵇康602
10.三国时的绘画艺术602
12.三国时期玄学的兴盛604
13.名士服用寒石散606
15.佛教的流传及康僧会译经607
14.支谦在吴译经607
17.马钧的发明创造608
16.昙柯迦罗来华传播戒律608
18.诸葛亮的“木牛流马”的说法609
19.裴秀的科技成就610
20.刘徽的数学成就611
21.张机和《伤寒论》612
22.华佗及他的医学成就613
23.皇甫谧和他的《针灸甲乙经》614
1.司马炎称帝建晋616
第一节 短暂的统一616
第十章 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6年)616
2.晋代的门阀制度617
3.西晋首次分封宗室618
5.羊祜襄阳屯兵620
4.晋颁布诏书与改定律令620
6.司马氏集团的奢靡之风622
7.少数民族的内迁624
8.秃发树机能反晋627
10.王濬蜀中作船628
9.皇太子司马衷选妃之争628
12.司马氏再封宗室629
11.晋武帝首易太子不成629
13.晋武帝再易太子不成630
14.西晋灭吴631
15.“九品中正制”的实行632
17.司马炎病逝,惠帝即位634
16.刘毅请废“九品中正制”634
18.贾后专政635
20.江统作《徙戎论》637
19.司空张华执政637
21.西晋灾荒及氐帅齐万年起义638
22.太子司马遹被杀639
23.司马伦诛杀贾后640
24.三王起兵、惠帝复位641
25.李特绵竹起义642
27.张昌、石冰起义643
26.长沙王政变643
28.周玘一定江南644
30.易水惨剧645
29.王颖、王颙杀长沙王645
31.刘渊起兵646
32.陈敏据历阳反晋与“周玘二定江南”647
33.八王之乱结束648
34.李雄称王称帝649
36.司马睿移镇建业650
35.慕容廆自称鲜卑大单于650
37.刘渊平阳称帝651
39.石勒设君子营652
38.刘景、刘聪进攻洛阳652
41.王如、李骧、王澄沉等率领的流民起义653
40.周玘三定江南653
42.苦县之役654
43.“永嘉之乱”655
45.司马邺长安即位656
44.石勒襄国建制656
46.巴蜀流民起义657
47.石勒计杀王俊658
50.西晋灭亡659
49.陶侃搬甓659
48.张轨病逝659
1.晋废民屯、鼓励垦荒660
第二节 经济上的改革与发展660
2.占田、课田制662
4.奴婢代兵屯田663
3.品官占田荫客制663
6.西晋恢复户口664
5.西晋赋税制度664
7.杜预改良水磨666
1.西晋诗歌的发展概况667
第三节 文学上的欣欣向荣667
8.西晋“太康之治”667
2.阮籍和他的诗歌668
3.嵇康及其诗669
4.傅玄、张华的诗670
5.文学上的“太康中兴”671
6.“太康之英”——陆机672
7.潘岳、张协和左思的诗673
8.西晋词赋的发展674
9.骈文的发展675
11.杂论及散文676
10.志怪小说的兴起676
12.“竹林七贤”677
13.玄学清淡之风681
14.反玄学思想683
15.汲家竹书出土684
16.司马彪与《续汉书》685
17.陈寿与《三国志》686
18.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688
19.书法689
21.青瓷工艺691
20.画家卫协691
22.中国文化东传日本692
23.宗教在西晋的发展693
24.王叔和的《脉经》695
25.地理学697
26.博物学698
热门推荐
- 2857000.html
- 2365255.html
- 14771.html
- 2970744.html
- 2673978.html
- 1127758.html
- 2316785.html
- 123090.html
- 2037506.html
- 22688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900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327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572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342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009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023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975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847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047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73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