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电子装联质量管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冯力著 著
- 出版社: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623436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00页
- 文件大小:58MB
- 文件页数:309页
- 主题词:电子元件-组装-质量管理-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电子装联质量管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1
1.2 大Q下的质量观2
1.3 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3
1.3.1 质量管理的三个阶段3
1.3.2 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国的质量管理4
1.3.3 中国的质量管理5
1.4 现代质量管理的内容6
1.4.1 质量的基本概念6
1.4.2 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7
1.4.3 以客户为关注焦点8
1.4.4 过程方法8
1.4.5 持续改进9
1.5 现代电子装联质量管理的特点10
思考题10
第2章 现代电子装联质量管理的内容11
2.1 概述11
2.2 质量方针和目标11
2.3 质量保证和质量评估14
2.4 质量控制15
2.5 质量改进17
思考题19
第3章 现代电子装联质量因素的控制20
3.1 概述20
3.2 人员的管理21
3.2.1 岗位资质21
3.2.2 培训22
3.2.3 人员激励和授权22
3.3 设备的管理23
3.3.1 设备的选择23
3.3.2 设备的维护24
3.3.3 设备点检27
3.3.4 工装的管理28
3.4 材料的管理28
3.4.1 材料的要求28
3.4.2 材料的检验29
3.4.3 材料的储运30
3.5 工艺的管理30
3.5.1 关键工序31
3.5.2 工艺流程与工艺文件32
3.5.3 工艺纪律33
3.5.4 过程监控33
3.6 环境的管理34
思考题36
第4章 质量管理体系和认证37
4.1 概述37
4.2 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38
4.2.1 ISO 9000的发展历程38
4.2.2 ISO 9000:2000标准族39
4.3 TL 9000质量管理体系42
4.3.1 TL 9000的发展历程42
4.3.2 TL 9000标准族43
4.4 一体化管理体系45
4.4.1 一体化管理的概念45
4.4.2 一体化管理标准族45
4.5 卓越绩效准则47
4.5.1 卓越绩效准则的发展过程47
4.5.2 卓越绩效准则的要求48
4.6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49
4.7 产品认证50
4.7.1 3C认证50
4.7.2 CE认证52
4.7.3 RoHS认证53
思考题55
第5章 行业质量标准和检测分析方法56
5.1 概述56
5.2 行业质量标准56
5.3 IPC-A-610简介57
5.3.1 IPC-A-610的结构57
5.3.2 焊点质量要求59
5.4 焊点的检测与分析技术62
5.4.1 不良焊点的检测分析步骤63
5.4.2 外观检查64
5.4.3 金相切片分析65
5.4.4 X-ray透视检测67
5.4.5 扫描超声显微镜分析71
思考题74
第6章 现代电子装联的可靠性76
6.1 概述76
6.2 可靠性的基本概念及主要数量特征76
6.2.1 可靠性的有关概念76
6.2.2 可靠性衡量指标77
6.3 可靠性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79
6.3.1 可靠性设计的基本内容79
6.3.2 可靠性设计的基本方法80
6.4 焊点的可靠性及试验内容和标准82
6.4.1 焊点的可靠性82
6.4.2 焊点的可靠性试验内容和标准85
6.5 焊点及连接可靠性试验的主要方法86
6.5.1 热循环试验86
6.5.2 热冲击试验89
6.6 电子装联可靠性管理概述90
6.6.1 可靠性管理的目的、特点与内容91
6.6.2 电子组装生产过程的可靠性管理92
思考题93
第7章 现代电子装联的可制造性设计94
7.1 概述94
7.2 可制造性设计的重要性94
7.3 制造工艺能力95
7.4 可制造性设计过程97
7.5 PCB电子装联可制造性设计98
7.5.1 PCB可制造性设计需要考虑的内容98
7.5.2 基板的设计99
7.5.3 元器件的选择101
7.5.4 定位孔和基准点105
7.5.5 PCB传送设计106
7.5.6 拼版设计108
7.5.7 PCB阻焊设计109
7.5.8 丝印设计112
7.5.9 插装器件设计114
7.5.10 元器件布局设计116
7.5.11 PCB布线设计118
7.5.12 布线焊盘设计120
7.5.13 过孔设计122
7.5.14 生产测试设计123
7.5.15 机械装配设计125
7.5.16 散热设计127
7.6 可制造性设计的实施128
7.6.1 管理体系129
7.6.2 标准体系130
7.6.3 培训体系131
思考题131
第8章 生产现场管理132
8.1 概述132
8.2 定置管理132
8.2.1 定置管理理论133
8.2.2 定置的方法134
8.2.3 信息媒介与定置的关系134
8.2.4 定置管理的推行134
8.3 目视管理138
8.3.1 目视管理内容139
8.3.2 目视管理要求141
8.4 5S管理141
8.4.1 整理141
8.4.2 整顿143
8.4.3 清扫144
8.4.4 清洁145
8.4.5 素养147
8.4.6 5S的实施和管理148
8.5 防静电管理149
8.5.1 静电产生方式和静电危害149
8.5.2 防静电方法150
8.5.3 防静电要求151
8.5.4 静电检测156
8.6 TCI活动158
8.6.1 TCI活动的组织和管理158
8.6.2 TCI活动的内容159
思考题164
第9章 抽样和检验方法165
9.1 概述165
9.2 抽样检验方法166
9.2.1 抽样检验常用术语166
9.2.2 批可接收性的判断167
9.2.3 接收概率和OC曲线168
9.3 计数标准型抽样检验170
9.3.1 计数标准型抽样检验的概念与特征170
9.3.2 计数标准型抽样程序171
9.4 计数调整型抽样检验173
9.4.1 计数调整型抽样检验的概念与特征173
9.4.2 接收质量限174
9.4.3 检验水平175
9.4.4 检验的严格度与转移规则175
思考题178
第10章 PFMEA和SPC179
10.1 概述179
10.2 PFMEA179
10.2.1 PFMEA的分析步骤179
10.2.2 PFMEA的实施182
10.3 SPC184
10.3.1 控制图原理184
10.3.2 常规控制图188
思考题198
第11章 6sigma方法200
11.1 概述200
11.2 6sigma基本概念201
11.3 6sigma管理的组织结构203
11.4 6sigma方法论205
11.4.1 6sigma改进模式之DMAIC205
11.4.2 6sigma改进模式之DMADV209
11.5 6sigma的过程分析和项目选择209
11.5.1 过程分析209
11.5.2 客户的声音210
11.5.3 经营结果211
11.5.4 6sigma项目选择211
11.5.5 6sigma项目管理212
11.6 6sigma项目案例214
思考题228
第12章 6sigma工具箱229
12.1 概述229
12.2 卡诺模型229
12.3 质量功能展开(QFD)230
12.4 测量系统分析(MSA)232
12.4.1 基本概念232
12.4.2 连续型数据的测量系统分析234
12.4.3 离散型数据的测量系统分析238
12.5 过程能力分析241
12.5.1 计数型数据的过程能力分析241
12.5.2 计量型数据的过程能力分析244
12.6 探索性数据分析和过程分析247
12.6.1 探索性数据分析247
12.6.2 过程分析249
12.6.3 点估计和区间估计250
12.7 假设检验251
12.7.1 基本概念252
12.7.2 均值假设检验253
12.7.3 比率假设检验256
12.7.4 假设检验汇总表259
12.8 试验设计(DOE)260
12.8.1 试验设计基础260
12.8.2 全因子试验设计260
12.9 分析图表263
思考题267
第13章 制造过程管理方法269
13.1 概述269
13.2 系统工程270
13.2.1 系统工程的基本观点和方法270
13.2.2 系统工程的应用271
13.3 价值工程272
13.3.1 价值工程的基本思想272
13.3.2 价值工程的应用273
13.4 并行工程274
13.4.1 并行工程的特点和作用274
13.4.2 可制造性设计与并行工程277
13.4.3 并行工程的组织和管理278
13.5 精益生产279
13.5.1 精益生产的五项原则279
13.5.2 精益生产的体系结构281
13.5.3 精益之路282
13.6 标杆管理284
13.6.1 标杆管理的特点285
13.6.2 标杆管理的实施285
13.7 防错法(POKA-YOKE)286
13.7.1 防错法基本原理286
13.7.2 防错法实施步骤289
13.8 全面生产维护289
13.8.1 全面生产维护的目标和特点290
13.8.2 设备维护体制和指标290
13.8.3 全面生产维护的活动292
13.8.4 全面生产维护的推进293
思考题295
附录 Minitab软件介绍296
参考文献300
热门推荐
- 366431.html
- 337768.html
- 1774916.html
- 2297146.html
- 1587451.html
- 2716967.html
- 1025499.html
- 1524680.html
- 3552603.html
- 19960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080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427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213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62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748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841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067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097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784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6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