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呼吸照护解剖与生理学 临床实务的基础 第2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呼吸照护解剖与生理学 临床实务的基础 第2版
  • WillBeachey原著;朱家成,沈光汉,周哲毅等编译 著
  • 出版社: 台湾爱思唯尔有限公司
  • ISBN:986653827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30页
  • 文件大小:279MB
  • 文件页数:45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呼吸照护解剖与生理学 临床实务的基础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份 呼吸系统2

1气道和肺泡2

气道3

上气道3

鼻3

咽5

喉7

下气道10

气管和主支气管10

传导性气道解剖结构11

气道阻力的位置15

传导性气道组织结构15

其他上皮细胞16

黏液纤毛清除机制16

气道中的无上皮细胞18

上皮氯通道的调节和分泌物的黏性19

上皮衍生松弛因子19

气道分泌的抗蛋白酶20

肺泡21

肺泡微血管膜21

第二型细胞和表面张力素的分泌21

肺泡巨噬细胞和肺泡清除机制21

记忆重点23

2肺脏和胸廓24

肺脏25

肋膜25

肺脏的血液供应27

肺脏的淋巴系统27

肺脏的神经控制和胸廓的肌肉组织28

体神经支配28

自律系统的神经支配28

传出的(运动)反应30

传入的(感觉)反应35

胸腔解剖构造36

胸廓36

肋骨移动38

通气肌38

横膈39

肋间肌40

斜方肌40

胸锁乳突肌40

胸大肌40

腹部肌群40

记忆重点41

3通气的机械原理43

静态肺及胸壁之机械原理44

肺及胸廓之弹性回复44

通气时之压力梯度45

胸廓中肋骨架构及横膈—腹之部份47

静态肺容积和容量48

肺容积的测量—肺量测定48

最大静态吸气及吐气压力51

静态压力—容积关系51

虎克定律及弹性回复51

静态压力—容积曲线51

肺容积变化的磁滞现象及机转51

肺的扩张性:静态顺应性54

顺应性及肺容积54

表面张力与肺表面张力素55

肺表面张力素的特性及组成57

肺表面张力素的生理重要性58

肺及胸壁的交互作用59

肺、胸廓的总和顺应性59

松弛状态下压力—容积曲线60

松弛状态下压力—容积曲线及疾病61

肺及胸廓的动态力学63

摩擦(非弹性)阻力63

气流的阻力63

气道阻力63

气道内气流分布64

层流64

Poiseuille定律和气道阻力65

乱流65

气管支气管或过渡气流65

肺部的气流型态及Raw的分布65

动态顺应性66

动态压力—容积曲线66

尖峰及高原呼吸道压力67

机械通气时CLT及Raw之计算67

肺扩张压力和运动方程式68

吐气的机械力学及往头方向气流的变异69

吐气气流的限制69

用力依存性与非用力依存性的吐气流速70

等容积压力—气流曲线71

通气的时间常数72

顺应性的影响73

呼吸道阻力(Raw)的影响73

顺应性的频率依存性73

CL和Raw对通气的影响73

吸入空气的分布73

空气残留和自发性吐气末期阳压73

区域肋膜压力梯度和气体分布74

顺应性与阻力对正压呼吸压力梯度的影响75

顺应性和阻力对呼吸功与呼吸型态的影响76

呼吸功76

通气型态和呼吸功77

肌肉虚弱无力和疲乏77

呼吸的能量消耗78

记忆重点78

4通气80

呼吸气体分压80

换气量的分类82

每分钟或总换气量82

死腔换气量82

解剖学的死腔82

V Danat的气体组成83

测量VDanat83

肺泡与生理性死腔84

肺泡换气量85

过度换气和换气不足85

VA和PACO285

PCO2公式86

死腔与VT的比值87

呼吸型态、死腔及VA90

记忆重点91

5肺功能测量92

静态肺容积93

测量的理论基础94

氦气稀释方法94

氮气洗出法95

人体体箱计法95

FRC和RV改变的重要性96

动态肺力学测量99

容积—时间测量99

用力肺活量99

用力吐气容积99

用力吐气气流:FEF25%-75%和PEF100

流速—容积测量101

最大自发通气103

最大持续通气104

小气道疾病的测试104

频率依赖顺应性104

关闭容积104

低密度气体肺量计(氦气—氧气气流—容积曲线)105

记忆重点106

6肺部血流108

肺部血管109

支气管血管110

肺部和身体的压力110

肺部血压和血流的临床测量110

肺部血压的测量110

测量肺部血流和心输出量114

肺血管阻力114

计算PVR114

PVR的分布114

影响PVR的因子115

被动因子115

肺容量:对肺泡和肺泡外血管的作用115

血管压力:充血和膨胀115

血容量116

主动因子116

神经刺激116

体液因子和一氧化氮116

化学因子118

HPV的生理功能118

HPV的机制118

失去HPV119

吸入性血管扩张剂于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119

肺部血流的分布120

重力和压力的影响:血流区域120

第一区血流121

第二区血流121

第三区血流121

影响区域血流的因子121

通气和血流的正常配对122

正常肺部死腔和分流的影响122

穿过肺泡微血管膜的液体移动122

微血管流体动力学122

肺水肿124

静水压增加124

微血管通透性增加124

血浆渗透压下降124

淋巴系统不足124

记忆重点125

7气体扩散127

什么是扩散?127

呼吸气体的扩散梯度128

肺泡空气的方程式128

控制扩散的定律130

气体的物理特性与扩散131

氧气扩散的限制132

气体分压梯度及微血管血流传送所需时间对气体达平衡之影响132

灌流与扩散对氧气传递的限制133

扩散路径长度134

扩散表面积135

测量扩散能力136

基本原理136

正常值136

影响测量一氧化碳肺弥漫数值的因子136

体型136

年龄137

肺容积137

运动137

体位137

肺泡的氧气与二氧化碳分压137

肺泡的一氧化碳分压138

血红素浓度138

肺部疾病138

临床上一氧化碳肺弥漫指数的应用138

记忆重点139

8氧气的平衡和输送140

血液如何携带氧气?141

氧气溶解在血浆中141

氧气与血红素结合141

血红素分子142

血红素与氧气结合143

血红素饱和与氧气分压143

血红素携带氧气的能力144

血红素-氧气平衡曲线144

血红素-氧气平衡曲线形状的生理优点145

氧气对血红素的亲合力147

血红素-氧气平衡曲线的偏移147

PCO2、pH值、温度和2,3-DPG对血红素氧气亲合力的影响148

血红素对氧气亲合力改变的临床症状150

计算氧气含量与组织间氧气释放比例150

氧气传递入组织151

影响氧气传递与组织氧合的因子151

正常的氧气传送速度151

氧气递送量和耗氧量之比较152

心输出量与混合静脉血含氧量152

氧气传递的关键阈值152

输血改善氧气输送153

发绀153

血红素异常154

一氧化碳血红素154

变异血红素155

胎儿血红素155

甲基血红素155

镰刀状红血球血红素155

记忆重点155

9二氧化碳平衡及运送157

二氧化碳、碳酸及氢离子平衡157

二氧化碳水解反应157

水解反应:化学平衡158

溶解的二氧化碳与碳酸浓度的关系158

通气在调节二氧化碳分压与挥发酸之间所扮演的角色159

血液如何携带二氧化碳160

溶解的二氧化碳161

碳酸氢根161

氯的转移162

碳醯胺基化合物163

血浆中碳醯胺基化合物163

红血球的碳醯胺基化合物:碳醯胺基血红素163

二氧化碳运送机转之相关因子163

氧气与二氧化碳运送之互补关系:Bohr和Haldane效应164

记忆重点164

10酸鹼调节167

基本概念167

调节氢离子的重要167

酸鹼的定义167

酸鹼强弱:平衡常数167

测量[H+]:pH的概念168

体液氢离子调节的概要169

身体缓冲液系统169

缓冲液的功能169

碳酸氢盐及非碳酸氢盐的缓冲系统170

缓冲液系统的pH及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170

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171

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的临床运用172

缓冲液的强弱172

碳酸氢盐缓冲液的生理重要性173

碳酸氢盐和非碳酸氢盐缓冲液系统的生理角色174

碳酸氢盐缓冲系统174

非碳酸氢盐缓冲系统174

酸的排出175

肺175

肾脏(肾脏系统)176

酸鹼障碍176

正常的酸鹼平衡176

主要呼吸障碍176

主要代谢(非呼吸)障碍176

代偿:pH恢复至正常177

二氧化碳水解对[HCO3]的影响178

记忆重点179

11换气的控制181

延髓呼吸中枢181

背侧呼吸群182

腹侧呼吸群182

呼吸节律生成182

吸气斜坡讯号183

桥脑中枢183

长吸和呼吸调节中枢183

呼吸的反射中枢控制184

赫鲍二氏充气反射184

Hering-Breuer抽气反射184

头部不同步反射184

刺激接受器184

J-接受器184

周边本体接受器184

肌梭185

换气的化学控制185

中枢(延髓)化学接受器186

在主要控制换气上,氧气不是重要角色187

周边化学接受器187

对动脉血氧下降的反应187

对增加动脉PCO2和氢离子的反应188

慢性高碳酸血症的呼吸控制188

氧气诱发高碳酸血症189

在慢性高碳酸血症病人,延髓对急性二氧化碳升高的反应190

运动时的呼吸反应191

不正常的呼吸型态192

二氧化碳与脑部血流193

记忆重点193

12通气—灌流间关系与动脉血液气体195

整体肺泡通气量/微血管血流速率(VA/Qc)的比率195

VA/Qc比率视为肺泡氧分压的决定因素196

肺泡氧气—二氧化碳曲线196

呼吸空气时PACO2与PAO2之相反关系198

正常肺脏中VA/Qc之分布198

VA/Qc不平衡对气体交换的影响198

正常之气体交换198

正常肺泡—动脉之间的氧气分压差距199

为何F1O2升高时P(A-a)O2也跟著升高200

不正常之气体交换201

通气不足201

绝对分流201

换气—灌流不协调204

VA/Qc不平衡对二氧化碳与氧气气体交换的不同影响205

高V A/Qc比率对动脉PO2与PCO2之影响207

因增加肺换气造成的死腔207

因减少肺血流造成的死腔207

高VA/Qc比率对PaCO2与PaO2之影响207

对死腔与分流的生理性代偿反应208

临床上测量分流的方法208

分流的指标208

P(A-a)O2208

PaO2/PAO2209

PaO2/F1O2209

P(A-a)O2、PaO2/PAO2与PaO2/F1O2的比较209

分流的公式210

临床意义211

记忆重点213

13酸鹼与氧合状态的临床评估分类与判读214

酸鹼不平衡的分类215

系统性分类法215

第一步:将pH值加以分类215

第二步:分析是否有呼吸因素(PaCO2)参与其中215

第三步:分析是否有非呼吸(代谢)因素[HCO3-]参与其中215

第四步:评估是否有代偿作用216

呼吸性酸中毒(换气衰竭)216

成因217

代偿作用217

临床表征217

矫正方法218

呼吸性鹼中毒(肺泡换气过度)219

成因219

临床表征219

代偿作用219

矫正方法220

加诸于已代偿呼吸性酸中毒的肺泡过度换气220

代谢性(非呼吸性)酸中毒221

成因221

阴离子间隙221

代偿作用222

临床表征222

矫正方法223

代谢性(非呼吸性)鹼中毒223

成因223

代偿作用225

症状225

矫正方法225

代谢性酸鹼不平衡的指标226

标准碳酸盐226

鹼超量226

预期的pH关系227

合并型酸鹼不平衡227

Stewart强离子方法227

影响[H+]的独立参数:[SID]、[ATOT]和[CO2]227

代谢性酸鹼平衡的决定因素:[SID]与[ATOT]228

强离子方法的临床实用性228

缺氧的评估与治疗228

组织缺氧的分类229

低氧性缺氧(PAO2下降)229

贫血性缺氧(血红素浓度下降)229

血液迟滞性缺氧(血流量降低)230

组织毒性缺氧(氧化代谢作用受阻)230

气体扩散障碍230

缺氧的生理效应230

临床征候与症状230

正常与异常的氧合数值230

正常的PaO2数值230

在高海拔时正常的PaO2231

动脉低血氧的严重度231

评估肺脏氧合障碍231

F1O2与PaO2之间的关系231

氧气输送效率的指标232

评估源于心脏血管的氧合障碍232

氧气输送至组织232

心输出量对于PaO2的影响233

记忆重点233

14氧合作用与肺部保护策略的生理学基础236

低血氧症与严重分流的治疗237

氧气治疗237

过高的F1O2237

体位姿势238

治疗急性肺损伤中的分流238

吐气末正压239

作用原理239

持续性气道正压239

PEEP与CPAP设备240

PEEP与CPAP的适应症241

呼吸器造成的肺损伤:基本概念与损伤的机转242

保护性通气策略的生理学理论基础244

其他治疗严重氧合障碍的技术247

比例反转式通气248

吸入性一氧化氮248

高频震荡通气249

液态通气249

记忆重点249

15胎儿与新生儿心肺生理学呼吸系统的发育252

胚胎期252

伪腺体期253

小管期253

囊状期254

肺泡期254

影响胎儿发育的因素255

胎儿肺脏液体255

母体与胎儿间的气体交换255

胎儿血红素257

羊水257

出生后解剖学上的变化257

胎儿/新生儿之心脏发育与生理学258

胎儿之血液循环260

转换至子宫外的生命260

呼吸系统的转换260

循环系统的转换262

先天性心脏缺损266

非发绀性缺陷266

心房中隔缺损266

心室中隔缺损266

开放性动脉导管267

发绀性缺陷267

法洛氏四畸形267

大动脉转位267

无名动脉回流268

三尖瓣闭锁269

动脉干269

阻塞性先天异常269

主动脉管腔狭窄269

主动脉狭窄269

左心发育不全症候群270

记忆重点271

第二部份 心血管系统274

16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解剖学274

心脏275

大体解剖275

外在特点275

心包膜277

心壁277

心脏腔室和瓣膜278

心脏骨架和瓣膜功能279

冠状动脉循环281

冠状动脉281

冠状静脉282

氧气需求和冠状血流282

舒张时间和冠状血流282

心脏传导系统282

神经分布284

心肌特性284

肌肉收缩一般机制284

收缩刺激联结285

心肌287

弗兰克·斯塔林机制:肌节长度依赖活动作用287

心动周期288

心室填充(前负压)288

心室排空288

心室放松290

心脏帮浦活动的调节290

弗兰克·斯塔林机制290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刺激290

心率的影响291

血管系统291

对于灌注压力的力量291

血管结构291

静脉的储存292

动脉压、速度、流速和阻力294

血压294

平均动脉压294

系统血管阻力295

血流率和速度295

心脏收缩和舒张压的决定因素295

高血压296

静脉压297

右心房压力297

周边静脉压力297

血管系统的调节297

局部控制297

中央控制298

感压受器反射298

肾素血管收缩素醛固酮、抗利尿激素和心房利钠胜肽系统298

记忆重点299

17心脏电生理300

膜电位301

产生静止膜电位301

离子通道和闸门302

钠离子与钾离子通道302

钙离子通道302

动作电位303

去极化:第0期303

高原期:第1和2期305

去极化:第3期306

动作电位传播306

药品和细胞外离子浓度对动作电位的影响306

细胞外离子306

钾306

钙307

钠308

药品影响动作电位308

Catecholamines308

钙通道阻断剂308

心脏的节律性激发309

心肌纤维的自动节律性309

窦房结的节律点功能309

窦房结自激309

异位点心跳(心房与心室的期外收缩)310

早期收缩310

下位节律点的取代310

通过心脏的传导脉冲311

心房传导311

房室传导311

蒲金氏系统传导311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控制的角色312

交感神经的刺激312

记忆重点312

18心电图与心律不整314

正常心电图315

心电图的组成316

波与复合波316

间隔与节段316

ECG的正负偏折317

电极轴线与电流317

ECG图纸317

ECG导极318

标准双极性肢导极:Einthoven氏三角形318

标准单极性的肢导极320

胸前(胸)导极320

六轴参考图321

找出心脏的电气轴线322

电气轴线的决定原素322

决定心脏电气轴线的简易方法322

使用第Ⅰ肢导和aVF决定心脏的轴向322

辨认常见的心律不整323

有系统的分析ECG323

第一步324

第二步324

第三步325

第四步325

正常的窦性节律325

异常的窦性心律325

心搏过速325

心搏过慢326

窦性心律不整326

心房早期收缩327

心室上心律不整327

心房扑动327

心房纤维颤动328

房室交界性心律不整329

心室性心律不整330

心室早期收缩330

心室心搏过速331

心室纤维颤动332

心室纤维颤动之再进入回路333

房室传导阻滞333

记忆重点334

19心输出量的调控及血流动力学的测量335

心输出量的调控因子335

心脏因素335

前负荷:法兰克-史达林机转336

后负荷336

心脏收缩及输出分率336

血管因素337

静脉回流曲线337

心脏与血管的配对:盖统图339

收缩力改变的影响340

血量改变的影响340

周边动脉阻力改变所造成的影响340

治疗性介入的影响342

对于突然丧失心脏收缩力的正常代偿反应342

血液动力学的测量344

肺动脉导管的使用344

血液动力学的测量参数与其衍生参数345

测量参数345

衍生参数346

PCWP测量的重要性347

肺微血管静水压348

左心室前负荷348

血液动力学测量的临床应用348

心室功能曲线的应用348

临床处置的原则350

前负荷异常351

后负荷异常351

收缩力异常353

记忆重点357

第三部份 运动和老化的统合反应360

20健康与生病者运动时的心肺反应360

运动生理360

运动时的代谢361

有氧代谢361

无氧代谢和乳酸产生362

无氧阈值362

呼吸商和呼吸交换比362

运动测试的方法363

运动时的生理改变363

氧气消耗、心输出量及血压363

二氧化碳产生、呼吸商及每分钟换气量365

无氧阈值后的发生事件365

动脉血氧气体366

氧气扩散容积366

氧气消耗量功率367

氧债368

正常限制运动的因素368

心脏因素368

肺脏因素369

体适能与运动失调的比较369

临床运动测试的生理基础370

区分心肺导致运动不耐的因素370

心脏疾病370

肺脏疾病371

运动测试和处方373

记忆重点375

21心肺系统与老化377

老人人口的涵义377

呼吸系统的老化反应378

结构上的改变378

功能上的改变378

心脏血管系统老化的影响380

结构的改变380

功能的改变380

记忆重点381

第四部份 肾脏系统384

22过滤、尿液形成和体液调节384

肾的功能解剖学384

解剖学384

肾元解剖构造385

鲍氏囊385

近曲小管386

亨利氏环386

远曲小管386

集尿管386

肾的血管386

近肾小球器387

肾元功能的基础理论388

肾小球过滤液的形成388

过滤压力388

过滤液的组成388

门槛物质388

非门槛物质389

电解液389

肾小球过滤率的决定因素389

肾的血流389

入球小动脉收缩389

出球小动脉收缩389

肾小球过滤率的自动调控389

入球小动脉扩张回馈机制389

出球小动脉的血管收缩回馈机制389

肾血流的自动调控389

肌源反射机制390

肾小球过滤液的处理390

肾小管的再吸收和分泌390

近曲小管390

下降亨利氏环391

上升亨利氏环391

远端肾小管和集尿管393

尿量和系统的血压394

记忆重点394

23电解质和酸鹼调节396

肾的电解质调节396

钠和氯调节397

钠的主要主动运输397

氢和钾离子的第二主动分泌398

氯离子的第二主动的运输398

钾调节399

钾的再吸收400

钾排泄400

控制钾排泄400

氢离子调节400

肾小管氢离子分泌400

氢离子分泌和碳酸根的再吸收401

肾对呼吸性酸中毒的代偿401

肾对呼吸性鹼中毒的代偿401

尿的缓冲液角色401

磷酸盐缓冲液402

氨缓冲液系统402

钾和酸鹼平衡402

鹼中毒引起低血钾402

低血钾引起鹼中毒404

高血钾引起酸中毒404

细胞内影响血浆[H+]和钾离子[K+]的机制404

肾的酸鹼校正速度405

体液、电解质和酸鹼不平衡的伤害405

容积耗损405

氯和钾的不平衡405

钾离子不平衡、酸中毒和鹼中毒的有害影响405

肾衰竭的影响406

急性肾衰竭406

肾血流减少406

肾内性肾衰竭406

肾后性肾衰竭406

输血反应406

慢性肾衰竭406

慢性肾衰竭的生理效应406

肾病症候群407

古德帕斯丘症候群407

肾功能试验407

肾廓清率试验407

尿素氮和肌酐酸407

记忆重点408

附录409

Ⅰ心肺生理学常用的符号和缩写409

Ⅱ测量单位412

Ⅲ计算公式的来源413

Ⅳ Dubois体表面积图表415

索引41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