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编中共党史简明教程 第3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盖军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ISBN:7503526416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79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93页
- 主题词:中国共产党-党史-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编中共党史简明教程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1919年5月—1923年6月)1
第一节 近代中国的社会状况1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变化和辛亥革命1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4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6
第二节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8
五四运动的爆发8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10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2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12
党的一大的召开16
党的二大和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17
第四节 党在创立初期的活动17
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和其他各界运动19
第二章 国共合作的大革命(1923年6月—1927年7月)23
第一节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23
党的三大和国共合作方针的确定23
国共合作的建立25
第二节 大革命的兴起28
国共合作对革命运动的推动28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31
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和巩固34
反对国民党新老右派的斗争35
第三节 北伐战争和大革命的高潮38
党在北伐前的准备38
国民革命军的胜利北伐40
工农运动的迅猛发展42
第四节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大革命的失败44
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的妥协退让44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46
党的五大和大革命的最后失败49
第三章 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曲折前进的十年(1927年7月—1937年7月)54
第一节 为建立工农革命政权的斗争54
南昌起义、八七会议54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56
第一次“左”倾错误的危害57
中间力量受到打击58
第二节 城乡革命斗争的胜利发展60
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60
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斗争61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63
土地革命的开展65
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思想的提出68
第三节 “左”倾错误的一再出现及其危害70
李立三“左”倾冒险错误的出现及纠正70
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72
红军反“围剿”战争的胜利74
九一八事变,党领导东北的抗日斗争76
左翼文化运动的开展77
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冒险主义的危害79
第四节 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82
遵义会议——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82
反对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84
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87
瓦窑堡会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88
第五节 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斗争88
党在国民党统治区斗争策略的转变90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党为促进国共第二次92
合作的努力92
党的政治路线的转变94
第四章 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1937年7月—1945年8月)96
第一节 开创抗日战争的新局面96
卢沟桥事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96
洛川会议和党的全面抗战路线97
八路军改编和在华北的协同作战98
敌后战场的开辟99
党的持久战理论101
王明的右倾错误和党的六届六中全会102
打退第一次反共高潮104
第二节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104
党的统一战线策略的发展106
敌后抗日战争的展开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107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系统形成109
第三节 敌后抗战的严重困难和战胜困难的措施111
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111
战胜敌后抗战严重困难的措施113
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115
敌后军民艰苦卓绝的斗争118
党在国统区和敌占区的工作与斗争121
第四节 党的七大和抗日战争的胜利123
挫败第三次反共高潮123
国统区爱国民主运动和党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125
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127
敌后军民的局部反攻130
抗日战争的胜利133
第五章 争取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1945年8月—1949年10月)136
第一节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36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136
和平、民主、团结方针的提出138
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140
“向北发展,向南防御”,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144
捍卫政协协议,准备自卫战争145
第二节 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和开辟第二条战线147
全面内战爆发147
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148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和发展151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历史转折153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153
解放区的土地制度改革运动154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扩大156
第四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57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纲领、路线、政策和策略157
伟大的战略决战159
粉碎和谈阴谋,将革命进行到底161
第五节 筹建新中国163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描绘新中国的蓝图163
人民政协的召开,新中国的诞生165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167
第六章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49年10月—1956年8月)169
第一节 新中国的建立和全国大陆的统一169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69
建立新型对外关系170
中国大陆的空前统一172
统一全国财经174
第二节 巩固新政权的斗争174
抗美援朝战争176
土地改革运动178
第三节 国民经济的恢复180
恢复和发展生产180
“三反”、“五反”运动181
恢复国民经济任务的完成184
第四节 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86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186
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188
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191
第五节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和实施192
“一五”计划的编制192
工业化建设的开展194
政治、文化建设和外交等工作198
第七章 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1956年9月—1966年4月)203
第一节 党的八大和探索的良好开端203
探索任务的提出203
八大的贡献205
八大后的继续探索207
第二节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209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提出209
整风运动的发动211
反右派斗争及其扩大化211
第三节 “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213
“大跃进”运动的发动213
农业浮夸和大炼钢铁215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217
初步纠“左”的努力219
第四节 初步纠“左”及其中断219
从纠“左”到反右的逆转221
继续“大跃进”及其恶果223
第五节 对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225
八字方针的提出及初步贯彻225
大规模的深入调整228
调整任务的完成和十年建设的成就230
第六节 政治上“左”倾错误的发展233
中苏两党论战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233
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236
意识形态领域的政治批判239
第八章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1966年5月—1976年10月)242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242
对国内外形势的严重估计242
“文化大革命”发动的直接导火线243
两次中央会议的发动246
“红卫兵”运动与全国大串连251
第二节 从“全面夺权”到“天下大乱”253
“一月风暴”掀起夺权狂潮253
老一辈革命家的二月抗争255
全国动乱的升级256
第三节 九大后的“斗、批、改”,全国局势相对稳定259
共和国主席蒙冤259
九大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合法化261
“左”倾方针指导下的“斗、批、改”运动262
第四节 林彪集团的覆灭与纠“左”工作的努力265
九届二中全会上的斗争265
“九一三”事件与林彪集团的覆灭267
批判极左思潮与纠“左”的各项政策269
纠“左”工作的中断273
第五节 全面整顿与粉碎江青集团的胜利274
“批林批孔”运动的开展274
“四人帮”组阁梦的破灭276
全面整顿的新气象277
伟大的“四五”群众运动与江青集团的覆灭280
第九章 历史的伟大转折——开辟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时期(1976年10月—1982年9月)283
第一节 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283
社会的初步安定和“两个凡是”的提出283
国民经济的初步恢复和新的冒进286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287
第二节 历史的伟大转折与拨乱反正29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91
端正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294
平反冤假错案,调整社会关系297
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300
第三节 经济调整与改革开放起步305
八字方针的提出和调整的展开305
农村改革的突破、城市改革的试点307
创办经济特区310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提出312
第十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开创历史新局面(1982年9月—1991年12月)315
第一节 全面改革纲领的制定315
党的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315
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317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和对外关系的调整323
加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325
政治体制改革提上议事日程328
党的十三大的突出贡献330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党的基本路线330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形成和确立332
对1984—1988年改革发展的评价333
第三节 治理整顿 保持稳定336
治理整顿的开始和1989年的政治风波336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338
坚定地走自己的道路340
狠抓党的建设,取信于民342
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343
第十一章 深化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1992年1月—2002年11月)347
第一节 新阶段的到来347
邓小平南方谈话347
党的十四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350
理论武装和“两手抓”35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确立353
第二节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中宏观调控的成功实施355
改革的全面推进与跨世纪宏伟蓝图355
宏观调控的决策与“软着陆”的实现359
“一国两制”构想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361
第三节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364
邓小平逝世与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庄严宣告364
党的十五大,跨世纪的发展战略365
经受考验,应对挑战368
第四节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371
建设小康社会371
“三讲”教育的开展与“三个代表”的提出371
党的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宣言和纲领373
宝贵的经验 庄严的使命375
后记379
热门推荐
- 95613.html
- 819138.html
- 2658508.html
- 1245248.html
- 1906951.html
- 2285315.html
- 23331.html
- 1335079.html
- 835478.html
- 33673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430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307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525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860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044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86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50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375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910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17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