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心血管麻醉及体外循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胡小琴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27940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971页
- 文件大小:58MB
- 文件页数:99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心血管麻醉及体外循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麻醉基础与临床3
第一章 冠脉循环 陈尚恭3
第一节 冠状动脉解剖学简介3
第二节 冠状循环的生理和病理生理8
第三节 经冠状窦逆灌注的意义和临床应用16
第四节 有关冠状动脉侧支血管的研究16
第二章 肺循环 孙本韬19
第一节 肺动脉的结构变型与肺动脉高压发生的关系19
第二节 肺泡内毛细血管的正常结构或损伤与气体交换、肺水肿发生的关系22
第三节 肺静脉的结构变型与肺静脉高压、肺水肿及肺血流重新分布发生的关系26
第三章 微循环30
第一节 基本概念 李向红 田牛30
第二节 微循环的形态结构 李向红 田牛32
第三节 微循环的动态功能 李向红 田牛35
第四节 微循环的病理 刘育英 田牛38
第五节 心血管病与微循环 刘育英 李向红45
第四章 主要器官功能评价53
第一节 心脏功能评价 徐义枢53
第二节 呼吸功能评价 钮善福61
第三节 肾功能评价 郑德裕70
第四节 神经系统功能评价 王恩真77
第五章 心血管麻醉监测90
第一节 无创监测 刘进 于钦军90
第二节 有创监测 王廷杰110
第六章 吸入麻醉药 刘进121
第一节 吸入麻醉药的一般特点121
第二节 吸入麻醉药对循环功能的影响123
第三节 心血管麻醉中吸入麻醉药药理学特点129
第四节 氧化亚氮(N2O)用于心血管麻醉时应注意的问题132
第七章 静脉麻醉药及麻醉性镇痛药 叶铁虎135
第一节 静脉麻醉药135
第二节 麻醉性镇痛药及其拮抗药143
第八章 肌松药及拮抗药 伍丽明159
第一节 肌松药与胆硷能受体的相互作用159
第二节 肌松药的组织胺释放163
第三节 肌松药的药代动力学164
第四节 影响肌松药作用的因素165
第五节 肌松药在心血管手术麻醉中的应用168
第六节 肌松药的拮抗剂173
第一节 正性肌力药与血管加压药177
第九章 心血管围术期用药 邓硕曾177
第二节 血管扩张药187
第十章 心血管手术常见心律失常及处理 寇文?198
第一节 手术与麻醉中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与诱发因素198
第二节 手术与麻醉中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与作用202
第三节 手术与麻醉中常见心律失常的诊断204
第四节 手术与麻醉中常见心律失常的处理207
第五节 手术常用抗必律失常药一览表210
第一节 正常止血机制216
第十一章 抗凝与凝血 邓硕曾216
第二节 正常抗凝血机制219
第三节 常用出凝血功能监测220
第四节 肝素的临床应用223
第五节 体外循环后凝血障碍227
第六节 抗凝与凝血的展望230
第十二章 输血及输液 胡小琴233
第一节 输血233
第二节 输液243
第一节 心肌代谢247
第十三章 心肌保护 徐守春247
第二节 缺血及缺血后再灌注引起的病理生理变化249
第三节 体外循环中缺血缺氧的因素及防治措施252
第四节 心脏直视手术中保护心肌的具体措施253
第五节 心脏停搏液255
第六节 冷停搏灌注实施中注意事项260
第七节 温血停搏液连续灌注实施中注意事项261
第十四章 肺保护264
第一节 麻醉与肺保护 王伟鹏264
第二节 体外循环与肺保护 齐文安270
第十五章 脑保护 李立环276
第一节 非药理学性脑保护276
第二节 药理学性脑保护277
第十六章 血液保护 李平282
第一节 概述282
第二节 血液保护措施283
第二篇 体外循环基础与临床293
第十七章 体外循环发展史 胡小琴 何原文293
第一节 早期探索293
第二节 临床实践295
第三节 逐渐完善297
第四节 体外循环应用领域的扩展299
第五节 我国体外循环的发展301
第十八章 血泵及其他用品 龙村305
第一节 血泵305
第二节 滤器310
第三节 体外循环插管314
第四节 体外循环辅助装置320
第一节 历史324
第十九章 氧合器 龙村324
第二节 气体交换和运输生理326
第三节 鼓泡式氧合器327
第四节 膜肺330
第五节 氧合器的综合评估335
第二十章 体外循环人工材料引起的机体反应 李平338
第一节 概述338
第二节 血液有形成分的变化339
第三节 血浆成分的变化343
第四节 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346
第二十一章 体外循环对主要脏器的影响353
第一节 对脑的影响 胡小琴353
第二节 对肺的影响 齐文安357
第三节 对肾的影响 龚庆成365
第四节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龙村370
第二十二章 体外循环的管理378
第一节 机器预充和血液稀释 胡小琴378
第二节 灌注流量 胡小琴383
第三节 灌注压力 胡小琴386
第四节 中心静脉压 胡小琴391
第五节 温度 胡小琴393
第六节 体外循环中的水盐电解质紊乱和纠正 龙村394
第七节 血气 齐文安406
第八节 胶渗压 齐文安421
第九节 尿 齐文安423
第十节 心脏复苏的配合及停止体外循环 胡小琴424
第二十三章 搏动灌注 龚庆成430
第一节 搏动血流的生理学原理和作用430
第二节 搏动血流的临床应用435
第三节 搏动血流的本质437
第二十四章 体外循环方法 胡小琴441
第一节 完全体外循环441
第二节 部分体外循环446
第三节 各种体外循环方法综合使用447
第四节 婴幼儿体外循环特点448
第五节 灌注方案(小儿)450
第二十五章 体外循环并发症 胡小琴455
第一节 神经系统并发症455
第二节 低心排综合征461
第三节 肺并发症463
第四节 消化系统并发症465
第五节 肾并发症466
第六节 手术后出血467
第二十六章 体外循环中滤水 胡小琴469
第一节 体外循环中增加体内水分的因素469
第二节 体外循环中浓缩血液排除体内水分的方法470
第三节 人工肾滤水470
第二十七章 急症体外循环 胡小琴474
第一节 急症体外循环应用范围474
第五节 急症体外循环装置477
第四节 体外循环转流方法477
第二节 麻醉方法477
第三节 体外循环插管477
第六节 今后方向478
第七节 临床病例479
第二十八章 体外循环中血液回收及再利用 齐文安482
第一节 手术野失血的回收和处理方法482
第二节 血浆分离技术485
第三节CPB 开始时静脉回路放血486
第四节CPB后机器余血的回收和处理486
第一节 深低温停循环技术490
第二十九章 大血管手术的脑保护 董培青490
第二节 选择性脑灌注491
第三节 上腔静脉逆行灌注492
第四节 脑麻痹液496
第五节 脑保护的有关药物496
第三十章 辅助循环 李功宋500
第一节 辅助循环有关理论500
第二节 辅助循环的临床应用503
第三节 现时应用的辅助装置508
第四节 辅助循环的前景511
第三十一章 体外膜肺支持疗法 龙村514
第一节 历史514
第二节ECMO应用的必要性515
第三节ECMO原理517
第四节 循环途径517
第五节ECMO的基本用品519
第六节 适应证和禁忌证521
第七节ECMO的管理523
第八节 并发症525
第九节ECMO的基础研究527
第三十二章 体外循环在非心脏手术的应用 李佳春532
第一节 体外循环技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532
第二节 体外循环技术在胸部手术的应用533
第三节 体外循环技术在腹部手术的应用535
第四节 体外循环技术在其他学科的应用538
第三十三章 心脏的胚胎发育与畸形 薛淦兴545
第一节 心脏的早期发育与大静脉的形成545
第三篇 先天性心脏病545
第二节 心房分隔与心内膜垫发育549
第三节 心室的发育与分隔552
第四节 升主动脉和肺动脉主干的形成556
第三十四章 小儿生理与病理生理特点 董声焕559
第一节 神经系统559
第二节 心血管系统559
第三节 呼吸系统563
第四节 代谢570
第五节 血液572
第六节 体温调节573
第三十五章 非紫绀型心血管病578
第一节 病理生理 孙寒松 肖明第578
第二节X线特点 蒋世良 戴汝平581
第三节 超声心动图诊断与特点 刘汉英583
第四节 心电图特点 孙瑞龙586
第五节 核医学特点 刘秀杰588
第六节 麻醉方法 张东亚 胡小琴590
第七节 体外循环方法 李桂芬 龙村612
第八节 手术方法 孙寒松 肖明第616
第九节 ICU特点 宫路佳619
第十节 临床病例 胡小琴 祝青璇625
第三十六章 紫绀型心血管病631
第一节 病理生理及手术方法 刘迎龙631
第二节X线特点 蒋世良 戴汝平638
第三节 超声心动图诊断 刘汉英642
第四节 心电图特点 孙瑞龙645
第五节 核医学特点 刘秀杰646
第六节 麻醉方法 伍丽明 胡小琴649
第七节 体外循环方法 李桂芬 龙村657
第八节ICU特点 宫路佳662
第九节 临床病例 胡小琴 祝青璇670
第四篇 获得性心脏病682
第三十七章 缩窄性心包炎及单纯二尖瓣狭窄682
第一节 病理生理 宋云虎682
第二节X线特点 蒋世良 戴汝平685
第三节 超声心动图特点 杨浣宜 李守平685
第四节 心电图特点 孙瑞龙686
第五节 核医学特点 刘秀杰688
第六节 麻醉方法 张毅689
第七节 手术方法 宋云虎695
第八节 ICU特点 宋云虎698
第三十八章 瓣膜病703
第一节 病理生理 胡小琴703
第二节 X线特点 蒋世良 戴汝平707
第三节 超声心动图特点 杨浣宜 边霞君710
第四节 心电图特点 孙瑞龙712
第五节 核医学特点 刘秀杰714
第六节 麻醉方法 胡小琴716
第七节 体外循环方法 李春华 杨天宇723
第八节 手术方法 朱晓东727
第九节 与瓣膜替换术有关的问题 胡小琴732
第十节 ICU特点 吴信738
第十一节 临床病例 胡小琴 祝青璇741
第三十九章 冠心病752
第一节 病理及病理生理 吴清玉752
第二节 X线特点 蒋世良 戴汝平753
第三节 超声心动图特点 杨浣宜 陈立军756
第四节 心电图特点 孙瑞龙759
第五节 核医学特点 刘秀杰764
第六节 麻醉方法 徐守春766
第七节 体外循环方法 孙桂民781
第八节 搭桥手术方法 吴清玉786
第九节 瓣膜置换同期冠状动脉搭桥术 胡盛寿789
第十节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胡盛寿790
第十一节 经心肌激光再血管化 吴清玉 王立清793
第十二节 ICU特点 刘平795
第十三节 临床病例 胡小琴 祝青璇797
第四十章 大血管病806
第一节 病理生理及手术方法 孙立忠806
第二节 X线特点 蒋世良 戴汝平812
第三节 超声心动图特点 杨浣宜 袁定华814
第四节 麻醉方法 吴学仁 胡小琴816
第五节 体外循环方法 胡小琴828
第六节 主动脉瘤术后监护要点 孙立忠833
第七节 临床病例 胡小琴 祝青璇834
第五篇 特殊疾病845
第四十一章 心脏肿瘤845
第一节 病理生理 薛淦兴845
第二节 X线特点 蒋世良 戴汝平848
第三节 超声心动图特征 刘汉英849
第四节 心电图特点 孙瑞龙851
第五节 麻醉方法 陈雷851
第六节 体外循环方法 孙桂民858
第七节 手术治疗 薛淦兴862
第八节 ICU特点 吴信864
第九节 临床病例 胡小琴 祝青璇866
第四十二章 心脏病人行非心脏手术的麻醉 李树人872
第一节 病情估计与麻醉前准备872
第二节 麻醉前准备与用药877
第三节 麻醉选择878
第四节 麻醉管理注意事项879
第五节 术后管理注意事项882
第四十三章 合并内分泌疾病病人行心血管手术的麻醉 黄宇光 罗爱伦884
第一节 糖尿病884
第二节 甲状腺疾病887
第三节 钙代谢和甲状旁腺疾病889
第四节 肾上腺皮质疾病890
第五节 肾上腺髓质疾病892
第六节 垂体疾病893
第七节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的临床特征及其麻醉特点894
第四十四章 心脏移植及心肺移值的麻醉及体外循环 卿恩明897
第一节 心脏移植的麻醉及体外循环897
第二节 心肺移植的麻醉及体外循环903
第四十五章 心血管手术前后球囊反搏(IABP)的应用 吴信907
第一节 概述907
第二节 辅助作用原理及与其他辅助方法的比较908
第三节 装置909
第四节 适应证及禁忌证909
第五节 气囊导管的选择910
第六节 植入与撤除方法911
第七节 抗凝912
第八节 反搏机器的操作912
第九节 辅助有效的表现913
第十节 应用失败的原因913
第十一节 提高辅助效果的其他措施914
第十二节 停用指征914
第十三节 并发症915
第十四节 效果917
第一节 概论920
第四十六章 心肺复苏 胡小琴 何原文920
第二节 心脏聚停的病因和病理生理921
第三节 心肺复苏的基本原理924
第四节 复苏成功率及影响因素927
第五节 成人心肺复苏的程序和方法928
第六节 小儿心肺复苏程序和方法934
第七节 心肺复苏的并发症940
第四十七章 心血管手术后心脏监测与治疗 陈彤延946
第一节 氧输送946
第六篇 手术后监护946
第二节 心血管系统的监测947
第三节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949
第四节 术后常见情况及处理950
第四十八章 心血管手术后呼吸道管理和机械通气 陈彤延961
第一节 氧气疗法961
第二节 呼吸道管理961
第三节 临床常用机械通气的方法963
第四节 呼吸机条件的设定966
第五节 机械通气的并发症967
第六节 机械通气的终止969
热门推荐
- 652766.html
- 1927111.html
- 3764297.html
- 3758515.html
- 3074508.html
- 8283.html
- 14942.html
- 2598976.html
- 1314880.html
- 12836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522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452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122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912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417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013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4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183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39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25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