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视阈中的意识形态性质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马克思视阈中的意识形态性质研究
  • 杨德霞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学习出版社
  • ISBN:9787514706376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13页
  • 文件大小:121MB
  • 文件页数:228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马克思视阈中的意识形态性质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1

二、研究现状3

(一)国内学者研究路径的总体概括3

(二)国内研究涉及的主要方面及代表观点5

(三)国外学者的研究状况14

(四)小结18

三、本书的主要内容及其结构19

(一)主要内容19

(二)结构20

四、对一些术语的说明21

第一章 马克思意识形态性质理论的历史凸显和时代回应23

一、意识形态与科学:水火不容的两端?23

(一)意识形态与科学的兼容性论争24

(二)意识形态与科学统一的道路探寻27

二、意识形态与列宁:负重前行的背叛者?29

(一)无尽的遗憾:《德意志意识形态》缺位说31

(二)文本的误读:《〈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引导说33

(三)不得已的选择:现实实践驱使说34

三、意识形态与思想政治工作:极权统治下的思想奴役?36

(一)自发性与自觉性的碰撞37

(二)一元与多样的较量39

四、意识形态与马克思主义:非此即彼的选择?42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化后引发的忧虑43

(二)马克思主义“非意识形态化”的冲动45

小结47

第二章 路径依赖下的用语惯性:哲学语境中的德意志意识形态49

一、意识形态的出场及其命运流变49

二、论战概念:青年黑格尔派的思想体系53

(一)宗教批判的虚妄55

(二)思想的“激进”与政治的保守58

小结62

第三章 阶级斗争的重要战场:政治学语境中的思想领导权争夺65

一、一般概念:统治阶级的思想体系65

(一)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的作用66

(二)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何以居于主导地位?69

(三)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的发展特点74

二、潜在概念:革命阶级的思想体系75

(一)革命意识形态的内涵76

(二)革命意识形态所采取的形式78

(三)革命意识形态的发展趋势81

小结84

第四章 地形学的隐喻:社会结构语境中的位置判断85

一、《〈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对意识形态的进一步阐释85

二、《〈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并不说明意识形态永恒89

三、几种对《〈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意识形态的否定理解及其剖析91

(一)《〈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的意识形态指错误的意识?91

(二)《〈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的意识形态是社会发展的阻力?95

(三)《〈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的意识形态专属于资产阶级?97

小结100

第五章 术语的“隐退”:日常生活语境中的拜物教批判101

一、拜物教的产生:属性的错认102

(一)商品拜物教104

(二)货币拜物教106

(三)资本拜物教107

二、拜物教的社会影响:保护资本主义110

(一)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然化110

(二)资本主义社会的美化112

(三)工人阶级批判精神的淡化114

小结118

第六章 马克思视阈中的虚假意识形态及其解读的方法论思考123

一、马克思视阈中的虚假意识形态及其表现124

(一)虚假性之一:对生活世界的“颠倒”124

(二)虚假性之二:曲解或撇开人类史,陷入永恒性的幻想128

(三)虚假性之三:阶级利益的异己性131

(四)虚假性之四:浅尝辄止避重就轻的探讨134

二、解读马克思视阈中意识形态性质的方法论思考137

(一)正本与副本:“意识形态没有历史”137

(二)真理与价值:意识形态与阶级发展之关系145

(三)“意识形态一般”与“意识形态具体”:我们与“德国哲学的意识形态的见解的对立”152

(四)自谦与反讽:“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157

(五)词句与精神实质: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主旨与诉求162

第七章 未竟的思考:摆脱“虚假意识”宿命的路径探索170

一、不断回应时代课题,提升意识形态的话语权171

(一)向时而思:马克思主义取得话语权的重要依据171

(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本原则174

二、阶级性话语与人类性话语的统一,提升意识形态的统摄力176

(一)无产阶级的解放是真正的人的解放177

(二)人类解放的理想与现实之间是有距离的179

(三)意识形态要处理好话语创新与话语延续的关系181

三、宣传教育与环境治理的互动,促进意识形态的现实化184

(一)宣传教育与环境治理的关系185

(二)意识形态现实化的着力点187

四、批判与自我批判的结合,促进意识形态的自我发展193

(一)意识形态批判性的重要意义及其主要要求193

(二)自我批判的重要性及着力点196

结语200

参考文献202

索引209

后记2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