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商标授权确权诉讼 规则与判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商标授权确权诉讼 规则与判例
  • 周云川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62228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520页
  • 文件大小:208MB
  • 文件页数:533页
  • 主题词:商标权-民事诉讼-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商标授权确权诉讼 规则与判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总论1

第一节 基本情况1

一、案件范围1

二、案件管辖2

三、审理情况3

四、主要法律问题5

第二节 模式思路6

一、纠纷性质和诉讼模式6

二、审理思路10

第三节 政策导向13

一、划清边界、留足空间13

二、遏制非法抢注17

三、考虑诉争商标使用情况:《指导意见》第一条的适用21

四、实质性解决纠纷29

第四节 原则方法35

一、以相关公众为判断主体35

二、整体判断原则38

三、事实状态的准确把握40

第二章 禁用禁注标志42

第一节 与国名有关的标志43

一、含有“中国”的商标43

二、首字为“国”字商标49

第二节 其他不良影响53

一、常见类型53

二、条款定位和性质59

三、从严还是从宽62

四、是否考虑商品类别和申请主体64

五、可否通过使用消除不良影响64

六、无使用意图大批量申请行为65

第三节 欺骗性标志67

一、美国和欧共体的做法68

二、欺骗性、容易误导公众与不良影响70

三、欺骗性判断中的几个问题71

第三章 显著性78

第一节 原则和方法78

一、显著性与商标78

二、以相关公众为判断主体80

三、结合商品或者服务进行判断82

四、整体判断原则83

五、判断显著性的时间节点89

六、能否以其识别来源为标准100

第二节 通用名称105

一、通用名称的定义105

二、通用名称的认定标准107

三、通用名称的证明119

第三节 描述性标志121

一、常见情形122

二、“仅仅”的理解124

三、“直接”的理解125

四、外文商标131

五、独创技术术语显著性判断133

第四节 其他缺乏显著特征的标志134

一、过于简单的图形、数字、字母134

二、装饰性图案137

三、口号短语、广告用语138

四、立体商标142

五、位置商标148

第五节 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152

一、哪些标志可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152

二、证明标准153

三、时间节点158

第六节 条款的适用选择159

第四章 地理名称163

第一节《商标法》第十条第二款163

一、司法实践及争议163

二、美国和欧共体的做法172

三、审查思路和具体适用176

第二节《商标法》第十六条181

一、典型案例181

二、主要争议问题186

第五章 驰名商标191

第一节 概述191

第二节 驰名商标的认定193

一、法院能否直接认定驰名商标193

二、驰名商标认定原则194

三、驰名商标认定标准205

四、驰名商标认定方法206

第三节 驰名商标的保护211

一、保护的基本框架211

二、复制、摹仿或者翻译212

三、“误导”和“损害”214

四、跨类保护范围223

第六章 代理人、代表人抢注232

第一节 渊源、宗旨和定位232

第二节 代理人或者代表人235

一、“代理人”的范围235

二、代理关系的时间节点243

三、代理关系的地域246

四、代理关系的证明247

五、代表人248

第三节 以自己的名义249

第四节 被代理人或者被代表人的商标251

一、可主张的商标251

二、在先商标归属的确认253

三、保护范围254

第五节 未经授权256

第七章 类似商品259

第一节 基础问题259

一、基本标准259

二、商品类似与区分表的关系261

三、主客观标准265

四、关联商品268

第二节 考虑因素及判断方法271

一、主要考虑因素271

二、辅助考虑因素280

三、综合判断和动态判断282

第八章 近似商标284

第一节 商标标志的对比284

一、形、音、义284

二、具体判断285

第二节 判断原则和方法295

一、相关公众的一般注意力295

二、隔离比对295

三、整体比对和要部比对296

第三节 混淆可能性301

一、商标近似、商标标志近似与混淆301

二、考虑因素及判断方法302

第四节 共存协议323

一、主要观点323

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做法327

三、对共存协议的分析和思考329

第九章 不得损害他人现有的在先权利335

第一节 概述335

一、国际公约和我国商标法的规定335

二、条款定位336

三、对“现有的在先权利”的理解337

第二节 姓名权340

一、基本做法340

二、几个问题346

第三节 著作权355

一、审判实践355

二、商标标志的著作权保护应坚持一般标准367

第四节 字号和企业名称373

一、字号是否构成一种在先权利373

二、字号的保护条件375

三、字号的保护范围377

四、企业名称权381

第五节 其他类型在先权利383

一、外观设计专利权383

二、商品化权387

三、药品商品名称390

第十章 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393

第一节 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394

一、在先使用394

二、有一定影响401

第二节 不正当手段407

一、不正当手段的含义407

二、不正当手段的认定407

三、不正当手段与在先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关系410

第三节 可请求保护的商标413

第四节 双方均有使用时商标归属的确定416

第五节 保护范围421

一、限于相同或者近似商标421

二、限于相同或者类似商品421

第十一章 连续三年停止使用424

第一节 概述424

一、使用与注册商标效力维持的关系424

二、商标法规定及其立法目的426

三、导向和标准428

第二节 公开、真实的商业使用431

一、公开使用431

二、真实使用432

三、商业性使用437

四、有关合法使用的争论440

第三节 规范使用442

一、使用时间442

二、使用地域445

三、使用标志447

四、使用商品453

五、使用主体460

第四节 正当理由462

一、正当理由及其法律后果463

二、防御商标和联合商标465

第五节 程序和证据467

一、程序467

二、证据468

第十二章 程序性问题472

第一节 与主体有关的问题472

一、异议启动主体472

二、争议启动主体473

三、评审参加主体474

四、诉讼主体478

第二节 评审理由和范围485

一、评审理由和范围的确定485

二、异议和异议复审的关系486

三、评审过程中补充理由和证据489

四、商评委能否依职权转换或增加理由490

第三节 新提交证据492

一、新提交证据的定义492

二、新提交证据的采信493

第四节 诉讼中引证商标权利灭失的处理503

一、主要做法和争议503

二、台湾地区做法的借鉴506

三、情事变更原则的适用508

四、其他要件和配套制度512

第五节 中止评审和中止诉讼514

一、中止评审514

二、中止诉讼515

后记51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