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东方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俞良早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96575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518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540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史-理论研究-东方国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东方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马克思主义东方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东方学的定义1
(二)关于马克思主义东方学的研究对象5
(三)构建马克思主义东方学的意义12
二、马克思主义东方学形成与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13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东方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东方学的出发点13
(二)列宁的东方社会理论体现马克思主义东方学臻于成熟26
(三)斯大林的东方社会理论使马克思主义东方学同实践愈益结合44
(四)毛泽东的东方社会理论是社会主义凯歌行进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东方学56
第一章 马恩列斯的“东方”概念与话语69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东方”概念与话语69
(一)“东方”的地域范围69
(二)“东方问题”72
(三)“中央集权的政府”和“东方专制制度”77
二、列宁的“东方”概念与话语82
(一)“东方各族人民卷入了国际政治生活”82
(二)东方处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85
(三)东方国家“能够突破它目前所处的阶段”89
三、斯大林的“东方”概念与话语93
(一)“不要忘记东方”和“光明来自东方”93
(二)“苏维埃东方”和“殖民地东方”97
(三)“东方帝国主义”100
(四)“在中国,反帝国主义的斗争一定会具有深刻的人民性和鲜明的民族性”102
第二章 马恩列斯关于俄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思想105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俄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思想105
(一)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面临“无出路状态”105
(二)俄国即将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并且可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108
二、列宁关于俄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理论114
(一)作为欧洲社会主义革命“序幕”和“阶梯”的俄国革命114
(二)俄国可以先于西方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20
(三)苏维埃俄国将从东方获得支持的力量并实施国内发展战略126
三、斯大林关于俄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理论133
(一)斯大林形成和提出“一国能够建成”论133
(二)“一国能够建成”论的历史作用和理论缺陷138
第三章 马恩列斯关于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理论142
一、马克思关于中英关系和中国社会发展的思想142
(一)关于英国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困难和鸦片贸易的祸害142
(二)关于英国对中国发动的“海盗式”战争145
(三)关于中英关系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向149
二、列宁关于中国人民革命和社会发展的思想153
(一)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声援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153
(二)高度评价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及他们的事业157
(三)对中国社会主义问题的研究和展望160
三、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若干重要思想163
(一)关于中国革命的特点163
(二)反对关于中国革命问题的“左”倾思想167
(三)关于中国社会的发展171
第四章 关于印度、伊朗和土耳其社会发展与社会革命的思想174
一、关于印度社会发展与社会革命的思想174
(一)只有通过社会革命印度人民才能支配资产阶级时代的成果174
(二)印度“在沸腾”179
二、关于伊朗社会发展与社会革命的思想182
(一)英、俄利益争夺过程中的伊朗182
(二)伊朗的革命运动“是不会被消灭的”186
三、关于土耳其社会发展与社会革命的思想189
(一)欧洲政治格局变动中的土耳其及其社会发展189
(二)土耳其人民将在争取自由的斗争中“建立最伟大的功勋”194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途径特殊性的理论197
一、马克思思想的启示197
(一)论证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理论不能用来论证俄国问题197
(二)事物发展的两个趋向:或者俄国可以走不同于西方发展途径的新途径,或者由于农村公社的灭亡而俄国不得不走同西方一样的途径199
二、关于苏俄社会发展途径的特殊性201
(一)俄国由于经济文化落后社会发展途径区别于西方国家的发展途径201
(二)俄国由于小农占人口多数需要有特殊的社会发展途径203
(三)有特殊性的苏俄社会发展途径的主要内容205
三、关于中国的建设与社会发展“走自己的路”207
(一)毛泽东关于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做工作和搞建设的思想207
(二)邓小平关于中国建设与社会发展走自己路的理论209
(三)有本国特色的中国建设与社会发展途径的主要内容210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关于东方社会演进态势的理论213
一、关于东方社会“剧变”的理论213
(一)俄国社会“剧变”的状态和中国社会“剧变”的状态213
(二)社会“剧变”的原因和必然性215
二、关于东方社会“渐变”的理论218
(一)俄国社会“渐变”与中国社会“渐变”218
(二)东方社会“渐变”的原因222
三、关于在东方社会渐变过程中“加速前进”的理论224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关于东方社会曲折前进的理论227
一、东方社会前进过程中将有曲折227
(一)俄国农村公社及俄国社会前进过程有曲折227
(二)俄国革命运动和经济建设曲折前进229
(三)中国革命曲折前进232
二、关于东方社会前进过程产生曲折的原因233
(一)俄国社会的落后性同企图解决问题的“办法”之间的矛盾,会导致俄国社会前进过程的曲折233
(二)“从事新事业”、“国际环境”等与前进过程的曲折236
三、关于克服曲折的方法和途径237
(一)抓住俄国社会前进过程中的关键环节237
(二)抓住中国社会前进过程中的关键环节238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关于俄、中等国“社会问题”与“社会文明”的理论240
一、关于俄、中等国“社会问题”的理论240
(一)俄国的社会问题表现为沙皇制度和新生资产阶级“合谋要杀死给他们下金蛋的母鸡”240
(二)“不可避免的灾难威胁着俄国”242
(三)战争赔款、鸦片贸易、腐败和道德堕落是中国的社会问题244
二、关于俄、中等国“社会文明”的理论246
(一)俄国实现社会文明依赖于西方文明的影响和俄国国内发生一场改变沙皇封建制度的革命246
(二)先建立工农政权,创造提高社会文明水平的“前提”,再实现社会文明247
(三)民主主义运动和人民群众的英雄主义精神是促进中国社会文明的力量249
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关于东方农民问题的理论252
一、关于东方农民的命运及其在革命中的作用252
(一)俄国农民被旧制度置于“活不成也死不了的境地”252
(二)印度原有的社会组织被摧毁,农民“被投入苦海”254
(三)只有农民发动起来并支持工人革命,俄国的各项革命任务才能得以完成255
(四)东方一些国家的农民已经接受苏维埃思想,可以在这里建立农民代表苏维埃257
二、东方国家的新政权必须从生产上和生活上帮助农民258
(一)为了满足农民的利益和要求,不怕实行小资产阶级政党的土地纲领258
(二)党的政策和措施一定要保证农民“得到好处”260
(三)改善全体人民的生活必须首先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262
(四)以合作社制度引导农民走向未来264
第十章 马克思主义关于东方政权与政府的理论265
一、对东方国家旧政权与旧政府的认识与批评265
(一)俄国、印度等东方国家的旧政权与旧政府是与农民生活的孤立性相互适应的265
(二)俄国等东方国家集权的政权和政府往往帮助新生资产者剥削农民267
(三)中国等东方国家的政权与政府往往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使本国与外部世界隔离开来268
(四)沙皇政权实行专制君主制或无限君主制,残酷统治和压迫广大人民269
二、对东方国家建设新政权与新政府的探索及观点270
(一)建立坚强有力但受到有效监督的新政权与新政府270
(二)建立有文化的、精简与节约的国家机关273
(三)在东方一些国家建立农民代表苏维埃——这些国家的新政权276
第十一章 马克思主义关于俄、中等东方国家民主建设的理论277
一、列宁由理想化民主向现实民主的思想转变277
(一)关于列宁理想化民主的思想277
(二)列宁转向现实民主的思想284
二、邓小平新时期关于中国民主建设的思想293
(一)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293
(二)必须向青年着重讲清楚民主的问题294
(三)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97
第十二章 马克思主义关于东方执政的工人阶级联合其他阶级、阶层的理论302
一、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启示302
二、列宁关于工人阶级与其他阶级、阶层“联盟”的思想304
(一)工人阶级必须同中农联盟304
(二)促成小资产阶级民主派政治立场的转变308
(三)团结旧社会过来的生产管理人员312
三、关于工人阶级与全体劳动者、爱国者结成“最广泛的联盟”的理论314
(一)工人阶级必须团结各民族、各劳动者阶级、各民主党派314
(二)工人阶级必须与全体劳动者、爱国者结成“最广泛的联盟”316
第十三章 马克思主义关于俄、中等国发展先进文化的理论321
一、对俄、中等国革命前文化传统的评论321
(一)俄、中等国在革命前具有因循守旧的文化传统321
(二)俄、中等国在革命前具有对皇权愚忠的文化传统323
二、关于先进文化建设基本理论的创新324
(一)先进文化是人类在旧社会创造的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324
(二)苏维埃制度有利于先进文化的发展325
(三)发展先进文化有利于建成社会主义326
(四)把引导人们正确地认识新经济政策视为先进文化的任务328
(五)先进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329
(六)建设先进文化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332
三、关于发展先进文化的办法和措施333
(一)发展社会教育,利用旧社会过来的科技专家,发挥广大教师的作用,增加对教育的投资,发挥城市党组织和城市文化团体对农村文化建设的作用,使机关工作者努力学习业务知识333
(二)努力办好各类学校,开展学习运动,在文化工作中贯彻统一战线的方针,做好报纸、艺术和卫生等方面的工作339
第十四章 马克思主义关于俄、中等国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理论346
一、对俄、中等国革命前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评论346
(一)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社会生产力得以迅速发展,沙皇政府支持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346
(二)中国的社会生产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小生产,外国工业品的输入使中国的生产者受到很大的损害348
二、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要性350
(一)为了增强苏维埃共和国的国力和反对敌对势力的颠覆活动必须发展社会生产力350
(二)为了将中国建设成高度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强国必须发展社会生产力353
三、关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政策和措施354
(一)发挥旧社会过来的技术人员的作用,厉行节约以发展大机器工业,掌握新技术和开展劳动竞赛354
(二)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吸收外国先进科学技术357
第十五章 马克思主义关于东方工人阶级国家利用资本主义作用的理论360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俄、中等国革命前资本主义发展的描述和肯定360
(一)俄国“奠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部基础”360
(二)拥有铁路和机器大工厂的资本主义制度将在中国产生362
二、关于俄、中等工人阶级国家利用资本主义作用的措施363
(一)利用现成的经济形式,发展商业和实行租让制363
(二)引进外资,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和“不争论”367
三、对工人阶级国家内资本主义经济的态度370
(一)不能堵塞资本主义发展的通道,将不可避免的资本主义发展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370
(二)利用资本主义作用的政策“不变”,实现共同富裕374
第十六章 马克思主义关于东方社会主义社会“标准”的理论376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特征”思想的启示376
(一)抽象地、原则性地指明社会主义社会的某些特征376
(二)反对制定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十分完善的方案379
二、列宁把握社会主义社会“标准”的方法和理论380
(一)被广大群众肯定“这比旧制度好”的东西就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东西380
(二)列宁以科学的方法和理论评判社会生活382
三、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压倒一切的标准”的理论384
(一)坚持和运用马克思、列宁的思想和理论384
(二)“压倒一切的标准”的理论的形成及内容386
第十七章 马克思主义关于俄、中等国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形式特殊性的理论390
一、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组织形式的特殊性390
(一)不反对俄、中等国的密谋组织和人民的秘密斗争方式390
(二)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在组织形式上呈现秘密性、组织严密和权力集中等特点392
二、关于工人阶级执政党组织形式的特殊性396
(一)工人阶级执政党必须是组织上高度统一的党396
(二)工人阶级执政党必须是由工人阶级队伍中的先进分子所组成的党400
第十八章 马克思主义关于东方工人阶级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404
一、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404
(一)以“自己找出路”的精神发展马克思主义404
(二)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马克思主义410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信念412
(一)马克思主义是唯一正确的革命理论,必须信仰马克思主义和学习马克思主义412
(二)“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416
三、理论建设上的偏差418
第十九章 马克思主义关于东方工人阶级执政党坚持正确纲领和路线的理论421
一、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和实践的启示421
二、正确地修改党纲并围绕着党的工作重心推进社会主义实践425
(一)从客观的历史事实出发修改党纲425
(二)党的路线和党的工作重心是管理俄国与发展生产427
(三)党的路线和方针必须面对并消除前进道路上的“危险”432
三、关于党的政治路线建设的理论439
(一)摆脱过去的错误和端正党的政治路线439
(二)认清党的政治路线的内容442
(三)加强党的政治路线建设的条件和措施445
第二十章 马克思主义关于东西方国家社会发展相互关系的理论450
一、战略上的思考:东西方的社会发展“互相补充”和“两极相联”450
(一)俄国社会发展与西方社会发展“互相补充”450
(二)中国革命与西方革命“两极相联”453
二、路线和方针上的思考:进行和平建设与吸收西方的文明成果457
(一)苏俄可以进行和平建设并应该吸收西方文明成果457
(二)中国应该进行和平建设并大胆地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462
第二十一章 马克思主义关于西方列强在东方殖民地“双重使命”的理论464
一、西方列强在东方殖民地“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464
(一)在东方殖民地摧毁了“社会的整个结构”464
(二)在东方殖民地的“重建工作”已经开始467
二、只有通过“伟大的社会革命”殖民地人民才能收获西方列强在他们中间播下的“新的社会因素所结的果实”472
(一)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东方殖民地所做的一切,不会使东方殖民地人民获得解放472
(二)只有“伟大的社会革命”支配了资产阶级时代的成果,殖民地的“新的社会因素所结的果实”才能为当地的人民群众所有473
第二十二章 19世纪中期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东方问题”与“东方战争”的理论477
一、关于“东方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它的“焦点”477
(一)每当欧洲革命风暴平息下来后,就会产生所谓的“东方问题”477
(二)“东方问题”的“焦点”在于欧洲土耳其480
二、关于“东方战争”过程中的问题和战争的后果483
(一)英、法的“绥靖”政策及活动,是导致战争初期土耳其军事上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483
(二)东方战争的结束不仅未使西方列强在东方问题上的矛盾得以解决,而且孕育着新的、更尖锐的矛盾485
结语——马克思主义东方学与中国实践的验证489
一、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途径特殊性的理论与中国实践489
二、关于东方社会演进态势的理论与中国实践493
三、关于东方社会主义社会“标准”的理论与中国实践496
四、关于东方农民问题的理论与中国实践500
五、关于东方国家发展先进文化的理论与中国的实践504
六、关于俄、中等国“社会文明”的理论与中国的实践508
参考文献513
后记518
热门推荐
- 1236655.html
- 3508890.html
- 1644459.html
- 561181.html
- 2525564.html
- 2630548.html
- 1065226.html
- 2103306.html
- 168308.html
- 3472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134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760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994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371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550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567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915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191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680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50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