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网络互连技术手册 第4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美)Cisco Systems公司著;李莉,童小林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125600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719页
- 文件大小:71MB
- 文件页数:744页
- 主题词:互联网络-技术手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网络互连技术手册 第4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网络互连初步5
第1章 网络互连基础5
1.1什么是互连网络5
1.1.1网络互连的历史6
1.1.2网络互连所面临的挑战6
1.2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6
1.2.1OSI层的特征7
1.2.2协议7
1.2.3 OSI模型和系统间的通信8
1.2.4 OSI模型的物理层10
1.2.5 OSI模型的数据链路层10
1.2.6 OSI模型的网络层11
1.2.7 OSI模型的传输层11
1.2.8 OSI模型的会话层11
1.2.9 OSI模型的表示层11
1.2.10 OSI模型的应用层12
1.3信息格式12
1.4 ISO的网络层次13
1.5 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的网络服务14
1.6互连网络的寻址14
1.6.1数据链路层地址15
1.6.2 MAC地址15
1.6.3地址映射16
1.6.4网络层地址16
1.6.5分层地址空间和平面地址空间17
1.6.6地址分配18
1.6.7地址和名字18
1.7流量控制基础18
1.8错误检测基础18
1.9多路复用基础19
1.10标准化组织20
1.11小结20
1.12复习题20
1.13更多信息21
第2章 局域网协议介绍23
2.1什么是局域网23
2.2 局域网协议和OSI参考模型24
2.3局域网介质接入方法24
2.4局域网传输方式25
2.5局域网拓扑结构25
2.6局域网设备26
2.7复习题27
2.8更多信息27
第3章 广域网技术介绍29
3.1什么是广域网29
3.2点到点链接30
3.3电路交换30
3.4数据包交换30
3.5广域网虚拟电路31
3.6 广域网拨号服务31
3.7广域网设备32
3.7.1 广域网交换机32
3.7.2接入服务器32
3.7.3调制解调器33
3.7.4信道服务单元/数据服务单元33
3.7.5 ISDN终端适配器33
3.8复习题34
3.9 更多信息34
第4章 Cisco IOS软件入门37
4.1系统体系结构37
4.2Cisco IOS CLI39
4.3调试和日志记录42
4.4重载和升级43
4.5小结44
4.6复习题44
4.7 更多信息45
第5章 桥接和交换基础47
5.1 什么是网桥和交换机47
5.2链路层设备概述47
5.3网桥的类型48
5.4交换机的类型49
5.4.1 ATM交换机50
5.4.2局域网交换机50
5.5复习题51
5.6更多信息51
第6章 路由选择基础53
6.1什么是路由选择53
6.2路由选择组件53
6.2.1路径确定54
6.2.2交换54
6.3 路由选择算法55
6.3.1设计目标55
6.3.2算法类型56
6.4网络协议59
6.5 复习题59
第7章 网络管理基础61
7.1 简介61
7.2什么是网络管理61
7.3网络管理体系结构62
7.4 ISO网络管理模型62
7.4.1 性能管理62
7.4.2配置管理63
7.4.3记账管理63
7.4.4故障管理63
7.4.5安全管理64
7.5复习题64
第二部分 LAN协议69
第8章 以太网技术69
8.1 背景69
8.2 以太网的简短历史69
8.3 以太网网络元素70
8.4以太网网络拓扑和结构70
8.5 IEEE 802.3与OSI参考模型的逻辑关系71
8.6 以太网MAC子层72
8.6.1基本以太网帧的格式72
8.6.2 帧的传输73
8.6.3 帧的接收76
8.6.4 VLAN标记选项76
8.7 以太网物理层77
8.7.1信号传输的编码77
8.7.2 802.3物理层与OSI参考模型的关系78
8.7.3 10Mbit/s以太网——10Base-T79
8.7.4 100 Mbit/s——快速以太网80
8.7.5 1000 Mbit/s——吉比特以太网84
8.7.6 网络布线——连路交叉需求86
8.8要考虑的系统因素87
8.8.1选择基于UTP的组件和介质类型87
8.8.2自动协商——自动配置链路运行模式的可选方法87
8.8.3网络交换机为CSMA/CD网络升级提供辅助且通常是更好的替代方案以获得更高的链路速度89
8.8.4多速NIC90
8.8.5 选择1000Base-X的组件和介质90
8.8.6多速率的以太网网络91
8.8.7链路聚合——建立更高速的网络中继线92
8.8.8网络管理92
8.8.9迁移到更高速网络92
8.9小结93
8.10复习题93
第9章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97
9.1简介97
9.2 FDDI传输介质98
9.3 FDDI规范99
9.4 FDDI站的连接类型99
9.5 FDDI容错100
9.5.1双环100
9.5.2光纤旁路开关101
9.5.3双归属102
9.6 FDDI帧格式103
9.7铜缆分布式数据接口103
9.8小结104
9.9复习题104
第三部分 WAN技术109
第10章 帧中继109
10.1 简介109
10.2 帧中继设备110
10.3帧中继虚拟电路110
10.3.1 交换式虚拟电路111
10.3.2永久虚拟电路111
10.3.3数据链路连接标识符111
10.4拥塞控制机制112
10.4.1 帧中继的丢弃合格(DE)112
10.4.2帧中继的错误校验112
10.5 帧中继的本地管理接口113
10.6帧中继网络实现113
10.6.1 运营商提供的公共网络114
10.6.2专用的企业网络114
10.7 帧中继的帧格式114
10.7.1标准的帧中继帧114
10.7.2 LMI帧格式115
10.8小结116
10.9复习题116
第11章 高速串行接口119
11.1简介119
11.2 HSSI接口的基本知识119
11.3 HSSI操作120
11.4小结120
11.5复习题121
第12章 综合业务数字网123
12.1简介123
12.2 ISDN设备123
12.3服务124
12.3.1 ISDNBRI服务124
12.3.2 ISDNPRI服务125
12.4 ISDN规范125
12.4.1第1层125
12.4.2第2层126
12.4.3第3层126
12.5小结127
12.6复习题128
第13章 点到点协议131
13.1简介131
13.2 PPP的组件131
13.3一般操作131
13.4物理层要求132
13.5 PPP链路层132
13.6 PPP链路控制协议133
13.7小结133
13.8复习题133
第14章 交换式多兆比特数据业务135
14.1 简介135
14.2 SMDS网络组成部分135
14.3 SMDS接口协议136
14.4分布式队列双总线137
14.5 SMDS接入类别138
14.6 SMDS寻址概述138
14.7 SMDS参考:SIP第3层PDU格式138
14.8 SMDS参考:SIP第2层信元格式140
14.9小结140
14.10复习题141
第15章 拨号技术143
15.1简介143
15.2拨号技术的简短背景143
15.3拨号连接技术144
15.3.1普通老式电话业务144
15.3.2基本速率接口145
15.3.3 T1/E1145
15.3.4基群速率接口146
15.3.5信道相关的信令发送146
15.3.6调制解调器146
15.3.7 PPP147
15.3.8两个要考虑的高级问题149
15.3.9 AAA149
15.4拨号方法149
15.4.1什么是拨号器149
15.4.2感兴趣流量150
15.5优点和缺点150
15.6小结151
15.7复习题151
15.8更多信息152
第16章 同步数据链路控制及其派生协议155
16.1简介155
16.2 SDLC类型和拓扑155
16.3 SDLC帧格式156
16.4派生协议157
16.4.1高级数据链路控制157
16.4.2平衡式链路访问过程158
16.4.3 IEEE 802.2158
16.4.4合格的逻辑链路控制159
16.5小结159
16.6复习题159
第17章 X.25161
17.1 简介161
17.2 X.25设备和协议操作161
17.2.1数据包组装/拆装器162
17.2.2 X.25会话建立162
17.2.3 X.25虚拟电路162
17.3 X.25协议组163
17.3.1数据包层协议164
17.3.2平衡式链路访问过程164
17.3.3 X.21bis协议164
17.4 LAPB帧格式165
17.5 X.121地址格式166
17.6小结166
17.7复习题167
第18章 虚拟专用网(VPN)169
18.1 VPN定义169
18.2 VPN应用170
18.3 IPSec170
18.3.1 认证头(AH)171
18.3.2封装安全有效载荷(ESP)171
18.3.3 IPSec传输模式和隧道模式172
18.3.4安全联盟(SA)172
18.3.5 Internet密钥交换(IKE)协议173
18.4第2层隧道协议(L2TP)174
18.4.1实现拓扑174
18.4.2由IPSec保护的L2TP175
18.5 MPLS VPN175
18.5.1 BGP/MPLS VPN176
18.5.2基于MPLS的第2层VPN177
18.6小结178
18.7复习题178
18.8更多信息178
第四部分 多业务接入技术183
第19章 语音/数据集成技术183
19.1简介183
19.1.1标准183
19.1.2技术183
19.1.3网络性能184
19.1.4经济优势184
19.2应用方面的推进184
19.3语音技术的新世界185
19.4语音连网186
19.5 ATM语音188
19.5.1 VoATM信令188
19.5.2 VoATM寻址189
19.5.3 VoATM路由选择189
19.5.4 VoATM和延迟190
19.6帧中继语音190
19.6.1 VoFR信令190
19.6.2 VoFR寻址190
19.7 IP语音191
19.7.1语音codec简述191
19.7.2 VoIP网络的设计限制193
19.8 VoIP的QoS195
19.8.1 H.323概述196
19.8.2 H.323呼叫流和协议互作用197
19.9一般的MGCP概述198
19.9.1 MGCP概念198
19.9.2 MGCP的优点199
19.9.3 MGCP协议定义199
19.10普通SIP指南200
19.10.1 SIP消息201
19.10.2 SIP寻址201
19.10.3 SIP呼叫流202
19.11瘦客户端控制协议(SCCP)202
19.12各种VoIP信令方案的比较和对照202
19.13数据语音解决方案的发展203
19.13.1未来:电话技术应用204
19.13.2向分组电话应用发展的诱因204
19.14小结205
19.15复习题205
19.16更多信息205
第20章 无线技术207
20.1无线概念207
20.2无线电基础知识207
20.2.1无线通信系统的组件208
20.2.2电磁波频谱209
20.2.3 RF传输理论210
20.3 NLOS无线:克服NLOS高速中的多径信号216
20.3.1 多径信号216
20.3.2微波通信链路217
20.3.3 NLOS环境下的多径信号217
20.3.4 QAM的调制和编码方法218
20.3.5减轻多径信号使用的高级信令技术219
20.3.6带DFE的QAM219
20.4扩频220
20.4.1 FHSS221
20.4.2 FDM221
20.4.3 OFDM221
20.4.4 VOFDM222
20.5整体网络解决方案的元素222
20.5.1驻地网222
20.5.2接入网222
20.5.3核心网223
20.5.4网络管理223
20.5.5部署223
20.6无线局域网(WLAN)224
20.6.1 WLAN概述224
20.6.2 WLAN体系结构225
20.6.3分布服务226
20.7小结227
20.8复习题228
20.9更多信息228
20.9.1条例和管理230
20.9.2 WLL230
20.9.3 LMDS/MMDS(无线电缆)230
20.9.4无绳231
20.9.5 卫星231
20.9.6调制231
20.9.7接口231
20.10术语表232
第21章 数字用户线237
21.1简介237
21.2不对称数字用户线237
21.2.1 ADSL性能238
21.2.2 ADSL技术239
21.3信令和调制240
21.3.1 CAP和DMT调制的ADSL240
21.3.2 ADSL标准和协会241
21.4其他的DSL技术241
21.4.1 SDSL242
21.4.2 HDSL242
21.4.3 HDSL-2242
21.4.4 G.SHDSL243
21.4.5 ISDN数字用户线243
21.4.6 VDSL243
21.5小结243
21.6复习题244
21.7更多信息244
第22章 有线接入技术247
22.1 简介247
22.2从单向广播到双向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的演变248
22.3 HFC设备的局限和规范249
22.4 DOCSIS标准、信令协议和应用251
22.5 DOCSIS硬件部署及服务能力255
22.6未来DOCSIS应用257
22.7小结258
22.8复习题258
22.9更多信息259
22.9.1 书籍259
22.9.2 URL259
22.9.3杂志259
第23章 光技术简介261
23.1什么是光连网261
23.1.1波分复用和密集波分复用261
23.1.2光纤到户262
23.1.3全光网络262
23.1.4无源光网络262
23.1.5住宅和商业PON262
23.1.6光网络部件和光网络终端263
23.1.7以太无源光网络263
23.1.8城域接入网络263
23.1.9透明光网络263
23.1.10传输网络263
23.1.11长距离网络264
23.1.12亚超长距离光网络264
23.1.13超长距离光网络264
23.1.14吉比特和10吉比特以太光网络265
23.2广义的多协议标签交换265
23.2.1标签交换路由器265
23.2.2链路管理协议266
23.2.3用户到网络的接口267
23.3 G.ASON267
23.3.1控制面板267
23.3.2统一的控制面板268
23.3.3重叠网络的配置269
23.3.4对等模型269
23.3.5完全对等模型269
23.3.6滤过对模型和扩张模型269
23.4光控制面板用户网络接口269
23.5光控制面板光网络到网络接口270
23.6下一代保护和恢复270
23.7小结271
23.8复习题271
23.9更多信息272
第24章 VoIP275
24.1 H.323网络设备276
24.1.1 H.323终端277
24.1.2 H.323网守277
24.1.3 H.323目录网守278
24.1.4 H.323网关278
24.1.5多点控制单元(MCU)278
24.2 H.323协议组278
24.2.1 H.323279
24.2.2 H.225279
24.2.3 H.245283
24.2.4 H.450285
24.2.5音频CODEC285
24.2.6 H.225 RAS287
24.3会话发起协议(SIP)291
24.3.1 SIP消息291
24.3.2会话描述协议293
24.3.3 SIP网络设备294
24.3.4 SIP呼叫流295
24.4 VoIP网络与SS7网络连接297
24.5小结297
24.6复习题298
24.7更多信息298
24.7.1 H.323298
24.7.2 SIP299
24.7.3语音网关SS7互连299
24.8术语表299
第25章 动态数据包传输/空间重用协议303
25.1 DPT体系结构303
25.2 SRP带宽优化304
25.3 SRP包的优先级305
25.4 SRP公平算法305
25.5 DPT恢复306
25.6拓扑发现307
25.7 DPT/SRP包格式307
25.8 SRP版本2的通用包头307
25.9 SRP数据包308
25.10 SRP控制包308
25.11 多播支持309
25.12小结309
25.13复习题309
25.14更多信息309
25.15术语表310
第26章 可扩展认证协议(EAP)313
26.1 EAP协议313
26.2使用RADIUS进行EAP认证314
26.3典型的认证对话315
26.4 PKI对EAP的支持316
26.4.1 EAP传输层安全(EAP-TLS)316
26.4.2受保护的EAP(PEAP)316
26.5 EAP实现316
26.6小结317
26.7复习题317
26.8更多信息317
第五部分 桥接和交换321
第27章 透明桥接321
27.1透明桥接操作321
27.1.1桥接环路322
27.1.2生成树算法322
27.2帧格式324
27.3复习题325
27.4更多信息325
第28章 混合介质桥接327
28.1 背景327
28.2转换的难题327
28.3转换式桥接328
28.4源路由透明桥接330
28.5复习题330
28.6更多信息331
第29章 源路由桥接333
29.1 背景333
29.2 SRB算法333
29.3帧格式334
29.3.1路由选择控制字段335
29.3.2路由选择指示符字段335
29.4复习题336
29.5更多信息336
第30章 LAN交换和VLAN339
30.1 历史340
30.2 LAN交换机操作340
30.2.1 VLAN定义340
30.2.2交换端口模式340
30.2.3 LAN交换转发341
30.2.4 LAN交换带宽341
30.3 LAN交换机和OSI模型342
30.4复习题342
30.5更多信息343
第31章 异步传输模式交换345
31.1 标准345
31.2 ATM设备和网络环境346
31.2.1 ATM信元的基本格式346
31.2.2 ATM设备346
31.2.3 ATM网络接口347
31.3 ATM信元头部格式347
31.4 ATM服务348
31.5 ATM交换操作349
31.6 ATM参考模型349
31.6.1 ATM物理层350
31.6.2 ATM适配层:AAL1351
31.6.3 ATM适配层:AAL2351
31.6.4 ATM适配层:AAL3/4351
31 6.5 ATM适配层:AAL5352
31.7 ATM寻址352
31.7.1寻址子网模型352
31.7.2 NSAP格式的ATM地址352
31.7.3 ATM地址字段353
31.8 ATM连接354
31.9 ATM和多播354
31.10 ATM的服务质量355
31.11 ATM信令和连接建立355
31.11.1 ATM的连接建立过程355
31.11.2连接请求路由选择和协商355
31.12 ATM连接管理消息356
31.13 PNNI356
31.14集成本地管理接口356
31.15 LAN仿真357
31.15.1 LANE协议体系结构358
31.15.2 LANE组件358
31.15.3 LAN仿真连接类型359
31.15.4 LANE操作360
31.16 ATM上的多协议传输362
31.17复习题362
31.18更多信息363
第32章 MPLS365
32.1 MPLS术语366
32.2 MPLS操作366
32.3 MPLS/标签交换体系结构367
32.3.1控制组件367
32.3.2标签分布协议368
32.3.3转发组件369
32.3.4标签封装370
32.3.5使用ATM的标签交换370
32.4分层路由选择371
32.5基于MPLS的虚拟私有网络372
32.6 MPLS服务质量373
32.7 MPLS流量工程373
32.8小结374
32.9复习题374
32.10更多信息374
第33章 数据链路交换377
33.1 背景377
33.2 DLSw与源路由桥接的对比378
33.3 DLSw对SNA的支持379
33.4 DLSw的交换机到交换机协议380
33.5 DLSw操作380
33.6 DLSw消息格式382
33.7复习题385
第六部分 网络协议389
第34章 开放系统互连协议389
34.1背景389
34.2 OSI连网协议389
34.2.1 OSI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390
34.2.2 OSI网络层390
34.2.3 OSI协议传输层392
34.2.4 OSI协议会话层392
34.2.5 OSI协议表示层393
34.2.6 OSI协议应用层393
34.3复习题395
第35章 Internet协议397
35.1 背景397
35.2 Internet协议398
35.2.1 IP数据包格式398
35.2.2 IP寻址399
35.3地址解析协议概述403
35.4 Internet路由选择404
35.5 Internet控制消息协议404
35.5.1 ICMP消息404
35.5.2 ICMP路由器发现协议405
35.6传输控制协议405
35.6.1 TCP连接建立405
35.6.2主动确认和重传406
35.6.3 TCP滑动窗口406
35.6.4 TCP数据包格式406
35.6 5 TCP数据包字段描述407
35.7用户数据报协议407
35.8 Internet协议中的应用层协议408
35.9小结408
35.10复习题409
第36章 IPv6411
36.1 IPv6数据包的头部描述412
36.2 十六进制“Hex”412
36.3 寻址描述412
36.4广播方法412
36.4.1单播412
36.4.2多播413
36.4.3 任播413
36.5小结414
36.6复习题414
36.7更多信息415
第37章 NetWare协议417
37.1 背景417
37.2 NetWare介质接入418
37.3网间数据包交换概述418
37.4 IPX封装类型419
37.5服务通告协议420
37.6 NetWare传输层420
37.7 NetWare上层协议和服务420
37.8 IPX数据包格式421
37.9小结421
37.10复习题422
第38章 AppleTalk425
38.1简介425
38.2 AppleTalk网络的组件425
38.2.1 套接字426
38.2.2 节点427
38.2.3 网络427
38.2.4域428
38.3 AppleTalk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428
38.3.1 EtherTalk428
38.3.2 LocalTalk429
38.3.3 FDDITalk430
38.4网络地址431
38.5 AppleTalk地址解析协议432
38.5.1地址映射表432
38.5.2地址收集432
38.5.3 AARP操作432
38.6数据报传送协议概述433
38.7 AppleTalk传输层433
38.7.1路由选择表维护协议概述434
38.7.2名字绑定协议(NBP)概述435
38.7.3 AppleTalk基于更新的路由选择协议(AURP)435
38.7.4 AppleTalk事务处理协议(ATP)436
38.7.5 AppleTalk回应协议436
38.8 AppleTalk上层协议437
38.8.1 AppleTalk数据流协议437
38.8.2域信息协议437
38.8.3 AppleTalk会话协议438
38.8.4打印机访问协议概述438
38.8.5 AppleTalk文件归档协议438
38.9 AppleTalk协议组438
38.10 小结440
38.11复习题440
38.12更多信息440
第39章 IBM系统网络体系结构协议443
39.1 背景443
39.2传统的SNA环境443
39 2.1 IBM SNA体系结构444
39.2.2 IBM SNA物理实体444
39.2.3 IBM SNA数据链路控制445
39.2.4 IBM网络可寻址单元446
39.2.5 IBM SNA节点446
39.3 IBM基于对等的连网447
39.3.1 APPN组件447
39.3.2 IBM APPN节点类型447
39.3.3 IBM APPN服务448
39.4基本信息单元格式450
39.5路径信息单元格式451
39.6小结452
39.7复习题452
39.8更多信息452
第40章 DECnet455
40.1 简介455
40.2 DECnet Phase IV Digital网络体系结构456
40.2.1 Phase IVDNA层456
40.2.2 Phase IV DECnet寻址457
40.3 DECnet/OSI Digital网络体系结构457
40.4 DECnet介质接入458
40.5 DECnet路由选择458
40.6 DECnet终端通信层459
40.7 DECnet/OSI传输层459
40.8 DECnet Phase IV上层460
40.8.1 用户层460
40.8.2网络管理层460
40.8.3网络应用层460
40.8.4会话控制层460
40.9 DECnet/OSI上层460
40.9.1 应用层461
40.9.2表示层461
40.9.3会话层461
40.10小结462
40.11 复习题462
第七部分 路由选择协议467
第41章 边界网关协议467
41.1 简介467
41.2 BGP属性468
41.2.1权重属性468
41.2.2本地优先属性469
41.2.3多出口标识符属性469
41.2.4起源属性469
41.2.5AS路径属性470
41.2.6下一跳属性470
41.2.7团体属性471
41.3 BGP路径选择472
41.4复习题472
41.5更多信息473
第42章 增强IGRP475
42.1增强IGRP的功能和属性475
42.2底层的处理过程和技术476
42.3路由选择的概念476
42.3.1邻居表477
42.3.2拓扑表477
42.3.3路由状态477
42.3.4路由标记477
42.4增强IGRP数据包类型478
42.5小结478
42.6复习题478
42.7更多信息478
第43章 IBM系统网络体系结构路由选择481
43.1背景481
43.2 IBM SNA会话连接器482
43.3 IBM SNA传输组482
43.4 IBM SNA显式和虚拟路由482
43.5 IBM SNA服务类别482
43.5.1 子区域路由选择中的COS483
43.5 2 APPN路由选择中的COS483
43.6 IBM SNA 子区域路由选择484
43.7 IBM高级对等连网路由选择485
43.7.1 IBM APPN节点类型2.1路由选择485
43.7.2 中间会话路由选择485
43.7.3 IBM APPN DLUR/S路由选择486
43.7.4 IBM APPN连接网络487
43.7.5 IBM APPN边界节点487
43.8复习题487
第44章 内部网关路由选择协议489
44.1背景489
44.2 IGRP协议特点489
44.2.1稳定性特征490
44.2.2 定时器491
44.3小结491
44.4复习题491
44.5更多信息491
第45章 Internet协议多播493
45.1背景493
45.2多播组概念494
45.3 IP多播地址494
45.3.1IPD类地址494
45.3.2保留的链路本地地址494
45.3.3全局范围地址495
45.3.4有限范围地址495
45.3.5Glop寻址495
45.3.6第2层多播地址495
45.3.7以太网MAC地址映射496
45.4 Internet组管理协议496
45.4.1 IGMP版本1496
45.4.2 IGMP版本2496
45.5第2层交换环境中的多播497
45.5.1 Cisco组管理协议497
45.5.2 IGMP侦听498
45.6多播分布树498
45.6.1源树498
45.6.2共享树499
45.7多播转发499
45.8协议无关多播501
45.8.1 PIM密集模式501
45.8.2 PIM稀疏模式501
45.8.3稀疏-密集模式501
45.9 多协议边界网关协议502
45.10多播源发现协议502
45.10.1任播RP——逻辑RP503
45.10.2多播地址动态客户端分配协议503
45.10.3多播范围区域宣告协议504
45.10.4 可靠多播——实用通用多播504
45.1.1 复习题504
45.1.2更多信息504
第46章 NetWare链路服务协议507
46.1背景507
46.2 NLSP分层路由选择508
46.2.1 分层路由选择的高效性508
46.2.2 NLSP邻接关系508
46.2.3发送LAN Hello数据包509
46.3 NLSP操作509
46.4 NLSP分层寻址510
46.5 NLSP Hello数据包510
46.5.1 WAN Hello数据包511
46.5.2 NLSP LAN Hello数据包511
46.6复习题512
第47章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515
47.1背景515
47.2路由选择层次结构516
47.3 SPF算法517
47.4数据包格式517
47.5 OSPF 其他特征518
47.6复习题518
第48章 开放系统互连路由选择协议521
48.1 OSI连网术语521
48.2 OSI路由选择操作概述522
48.3 ES-IS522
48.3.1 ES-IS配置523
48.3.2 ES-IS寻址信息523
48.4 IS-IS523
48.4.1 集成IS-IS523
48.4.2 IS-IS路由选择体系结构支持523
48.4.3数据包类型524
48.4.4 TLVS526
48.4.5 IS-IS中定义的度量527
48.5 IS-IS LSP处理527
48.5.1 IS-IS DIS选举528
48.52避免IS-IS的黑洞528
48.5.3路由泄漏528
48.5.4 MPLS流量工程528
48.6 IDRP529
48.6.1 IDRP术语529
48.6.2 IDRP路由选择530
48.7 小结530
48.8复习题530
48.9更多信息530
第49章 路由选择信息协议533
49.1 背景533
49.2路由选择更新533
49.3 RIP路由选择度量534
49.4 RIP稳定性特性534
49.5 RIP定时器534
49.6数据包格式534
49.6.1 RIP数据包格式534
49.6.2 RIP 2数据包格式535
49.7小结536
49.8复习题536
49.9更多信息536
第50章 资源预留协议539
50.1背景539
50.2 RSVP数据流540
50.3 RSVP服务质量541
50.4 RSVP会话建立541
50.5 RSVP预留方式541
50.5.1通配符过滤方式542
50.5.2固定过滤方式542
50.5.3共享显式方式542
50.6 RSVP软状态实现542
50.7 RSVP操作模型543
50.7.1通用RSVP协议操作543
50.7.2 RSVP隧道544
50.8 RSVP消息544
50.8.1预留请求消息545
50.8.2路径消息545
50.8.3错误和确认消息545
50.8.4拆除消息545
50.9 RSVP数据包格式545
50.9.1 RSVP消息头部字段546
50.9.2 RSVP对象字段546
50.10小结547
50.11 复习题547
50.12更多信息548
第51章 简单多播路由选择协议551
51.1 简介551
51.2 SMRP多播传输服务553
51.2.1 SMRP多播地址管理553
51.2.2 SMRP多播事务处理协议553
51.2.3 SMRP节点管理554
51.2.4 SMRP多播路由554
51.2.5 SMRP多播组管理555
51.2.6转发多播数据报555
51.2.7处理SMRP拓扑变化555
51.3 SMRP事务处理例子556
51.4 SMRP数据包格式556
51.5复习题557
第八部分 网络管理561
第52章 安全技术561
52.1 为什么网络安全很重要561
52.2安全威胁562
52.2.1 未经授权的访问562
52.2.2缺乏认证562
52.2.3密码562
52.2.4数据包嗅探器563
52.2.5应用层攻击563
52.2.6病毒、蠕虫和特洛伊木马563
52.2.7 IP欺骗563
52.2.8拒绝服务563
52.3安全策略564
52.4深度防御安全解决方案564
52.5减轻威胁566
52.6安全工具567
52.7小结568
52.8复习题569
52.9更多信息569
52.9.1 站点569
52.9.2 书籍570
52.9.3邮件列表和业务通讯570
52.10术语表570
第53章 目录驱动网络573
53.1 面向对象的信息建模573
53.1.1 数据模型绑定到具体类型的仓库574
53.1.2信息模型的实现575
53.2 目录简介577
53.2.1 目录和目录服务577
53.2.2 目录的当前用途579
53.2.3 DEN的动机和智能连网579
53.2.4网络应用程序中的分布式智能581
53.2.5 智能连网中目录的使用582
53.2.6当前目录服务所面临的挑战582
53.3 DEN概述582
53.3.1 网络和DEN583
53.3.2目录服务和网络管理584
53.3.3扩展大纲和其他设备大纲584
53.3.4 网络应用程序与目录以及其他网络协议的集成585
53.3.5使用DEN的好处585
53.4 DEN是如何用于Cisco产品的586
53.5 小结587
53.6复习题587
53.7更多信息587
53.7.1 DEN以及相关的标准工作587
53.7.2 IETF中的工作组587
53.7.3 目录的参考资料588
第54章 网络缓存技术591
54.1 简介591
54.2网络缓存591
54.2.1 Web缓存如何工作592
54.2.2本地化流量模式的好处592
54.2.3网络集成的缓存592
54.2.4代理服务器593
54.2.5独立缓存593
54.2.6基于浏览器的客户端缓存593
54.2.7 WCCP网络缓存594
54.2.8反向代理服务器缓存功能599
54.3确保最新的内容600
54.3.1 HTTP缓存标准600
54.3.2缓存引擎内容刷新控制600
54.3.3浏览器刷新控制601
54.4小结601
54.5复习题601
第55章 存储连网603
55.1什么是SAN604
55.2光纤信道协议606
55.2.1光纤信道拓扑607
55.2.2光纤信道端口类型608
55.2.3光纤信道通信模型609
55.2.4光纤信道寻址610
55.2.5光纤信道帧格式611
55.2.6光纤信道服务类别612
55.2.7光纤信道交换结构路由选择613
55.2.8光纤信道流控制613
55.2.9光纤信道分布式交换结构服务614
55.3 iSCSI协议615
55.3.1 iSCSI通信模型615
55.3.2 iSCSI帧格式616
55.3.3 iSCSI服务617
55.4小结618
55.5复习题618
55.6更多信息619
55.6.1 书籍619
55.6.2 URL619
第56章 IBM网络管理621
56.1背景621
56.2 IBM网络管理功能范围621
56.2.1 IBM配置管理622
56.2.2 IBM性能和记账管理622
56.2.3 IBM问题管理622
56.2.4 IBM操作管理622
56.2.5 IBM变化管理623
56.3 IBM网络管理体系结构623
56.3.1开放网络体系结构623
56.3.2 SystemView623
56.4 IBM网络管理平台624
56.4.1 NetView624
56.4.2 LAN网络管理器624
56.4.3简单网络管理协议624
56.5复习题624
第57章 远程监控627
57.1 背景627
57.2 RMON组628
57.3复习题628
第58章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631
58.1 SNMP基本组件632
58.2基本的SNMP命令632
58.3 SNMP管理信息库633
58.4 SNMP和数据表示634
58.5 SNMP版本1634
58.5.1 SNMPv1和管理信息结构634
58.5.2 SNMPv1协议操作635
58.6 SNMP版本2635
58.6.1 SNMPv2和管理信息结构635
58.6.2 SMI信息模块636
58.6.3 SNMPv2协议操作636
58.6.4安全性考虑636
58.7 SNMP版本3637
58.7.1 安全威胁637
58.7.2模块化的体系结构637
58.7.3安全体系结构638
58.7.4基于用户的安全模型(USM)638
58.7.5 基于视图的访问控制模型(VACM)639
58.8 SNMP管理639
58.9 SNMP参考:SNMP消息格式639
58.9.1 SNMP消息头部640
58.9.2 SNMP PDU640
58.9.3 GetBulk PDU格式640
58.9.4 Trap PDU格式641
58.10小结641
58.11复习题641
第59章 连网服务质量643
59.1简介643
59.2 QoS概念644
59.3基本的QoS体系结构644
59.4 QoS标识和标记645
59.5 单个网络元素内部的QoS645
59.5.1拥塞管理645
59.5.2队列管理645
59.5.3链路效率645
59.5.4流量整形和管制646
59.6 QoS管理646
59.7端到端QoS级别646
59.8模块化的QoS命令行接口(MQC)647
59.9 QoS体系结构647
59.9.1综合服务体系结构648
59.9.2 区分服务体系结构648
59.9.3 区分服务字节648
59.9.4基于策略的路由选择QoS策略设置649
59.9.5 CAR:设置IP优先权649
59.9.6 NBAR:流的动态标识650
59.10拥塞管理工具650
59.10.1 FIFO:基本的存储转发功能651
59.10.2 PQ:给数据流分配不同的优先级651
59.10.3 CQ:保证带宽651
59.10.4基于流的WFQ:创建流之间的公平性652
59.11队列管理(避免拥塞工具)655
59.11.1 WRED:拥塞避免655
59.11.2 WRED和QoS信令技术的协作655
59.11.3流RED:针对非TCP友好流的RED656
59.12流量整形和管制工具657
59.12.1 CAR:管理接入带宽策略以及执行管制657
59.12.2 GTS:控制出站流量657
59.12.3 FRTS:管理帧中继流量658
59.13链路效率机制659
59.13.1 LFI:分片和交织IP流量659
59.13.2 RTP头部压缩:提高实时流量的效率659
59.13.3 RSVP:保证QoS660
59.14 QoS管理661
59.15以太网上的QoS661
59.16 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允许灵活的流量工程662
59.17 SNA ToS662
59.18成包语音的QoS663
59.19视频流的QoS664
59.20自动化的QoS664
59.21小结665
59.22复习题665
59.23更多信息666
第九部分 附录671
附录A 复习题答案671
附录B 早期技术707
热门推荐
- 3485105.html
- 3643274.html
- 3772986.html
- 704325.html
- 3483666.html
- 3315587.html
- 3073943.html
- 887777.html
- 3221572.html
- 20490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96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428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309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014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769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587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238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674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538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05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