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外交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当代中国外交
  • 颜声毅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7309040686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91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406页
  • 主题词:外交-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当代中国外交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毛泽东、邓小平外交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对外工作的指导方针1

第一节 毛泽东、邓小平外交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国对外工作的指导方针1

一、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1

二、邓小平外交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毛泽东外交思想的继承和发展5

第二节 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脉络21

一、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阶段21

二、新中国独特的外交风格25

一、独立自主是新旧中国外交的本质区别28

第一节 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对外政策的一贯方针28

第二章 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石28

二、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外交31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独立自主外交思想的发展与完善41

一、真正的不结盟43

二、既反对霸权主义,又发展国家关系46

三、不以意识形态定亲疏,对国际问题,按事件本身的是非曲直作判断47

四、既坚持自力更生方针,又实行对外开放政策49

五、建立新型伙伴关系51

一、时代主题判断的失误曾使我们付出了沉重代价54

第一节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54

第三章 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外交的基本目标54

二、世界大战可能避免,维护和平是有希望的57

三、邓小平关于两大主题的论断59

四、和平与发展是带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问题65

五、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67

第二节 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的一贯政策70

一、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70

二、“中国威胁论”是一种别有用心的奇谈怪论73

三、摒弃冷战思维,倡导合作安全与综合安全79

第三节 发展是振兴中华的第一要务82

一、发展是硬道理82

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85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90

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92

第四章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是指导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95

第一节 中国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者95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其内涵95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思想渊源98

第二节 中国忠实执行并不断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02

第三节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强大的生命力109

第五章 对外开放是中国长期的基本战略方针114

第一节 对外开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114

第二节 邓小平对外开放的思想的理论依据119

一、对外开放是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119

二、对外开放是总结国际国内历史经验得出的必然结论121

三、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125

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130

第三节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政策及其辉煌成就130

二、对外开放的伟大成就132

三、实施西部大开发——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的新发展134

四、加入WTO,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136

五、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138

第六章 “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143

第一节 毛泽东、周恩来和平统一祖国的思想143

第二节 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47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147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149

三、“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意义154

第三节 “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163

一、《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的签署164

二、香港胜利回归,“一国两制”成功实践167

三、澳门顺利回归祖国168

第四节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169

一、江泽民八项主张是对邓小平“一国两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169

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早日实现和平统一171

第一节 毛泽东的第三世界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殖民地理论的发展176

第七章 加强和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团结合作是中国外交的基本立足点176

第二节 中国在处理与第三世界的关系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传统183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第三世界关系的新发展192

一、从单边援助到平等互利的双向经济合作193

二、从以大国画线到广交朋友196

三、从国家关系扩展到党际关系199

四、联合第三世界国家共同反对新霸权主义,但决不当第三世界的头201

五、积极倡导南南合作,促进第三世界国家间的关系203

第八章 结束过去,开辟未来——中国对苏(俄)关系的演变205

第一节 “一边倒”战略与中苏友好合作关系205

一、毛泽东提出对苏“一边倒“战略的主要原因206

二、“一边倒”战略的历史地位209

第二节 两国激烈对抗时期的中苏关系210

一、导致中苏关系破裂的基本因素211

二、同苏联恶化中苏关系的行为进行坚决斗争215

第三节 中国外交战略调整与中苏关系正常化的恢复217

第四节 不断丰富和充实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涵220

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221

二、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内涵的不断充实222

三、中俄关系的发展前景226

第九章 从战略全局高度处理中美关系232

第一节 建国前中共对美国政策的演变:从朋友到敌人232

第二节 两国高度对抗和紧张对峙(20世纪50—60年代)235

一、抗美援朝及其影响236

二、同美国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进行坚决斗争241

三、马拉松式的中美大使级会谈243

第三节 中美关系的新篇章(20世纪70—80年代)243

一、抓住机遇,打破中美关系坚冰244

二、坚持建交三原则,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246

三、围绕台湾问题的较量247

四、中美关系的全面发展249

第四节 致力于建立新型伙伴关系250

一、冲破美国对中国的制裁251

二、致力于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253

三、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障碍257

四、中美关系的发展前景261

第十章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发展中日睦邻友好关系264

第一节 建交前的中日关系264

一、日本政府追随美国,亲蒋反华265

二、大力发展民间交往,以民促官268

第二节 中日关系的新篇章270

一、中日建交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270

二、中日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277

第三节 致力于友好合作伙伴关系280

一、中日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281

二、中日伙伴关系的发展前景285

第十一章 建立新型的中欧建设性伙伴关系290

第一节 冷战前期的中欧关系(20世纪50—60年代)290

一、中国与东欧关系的发展变化291

二、中法建交——中国与西欧关系的重大突破292

第二节 20世纪70—80年代中欧关系的发展295

一、中国与西欧关系得到全面发展295

二、中国与东欧国家关系逐步恢复正常化299

第三节 冷战后新型中欧关系的建立300

一、中国与欧盟建立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300

二、中国与东欧国家关系的发展309

第一节 中国领导人的周边外交思想312

第十二章 与邻为善——营造良好的周边安全环境312

第二节 努力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317

一、中国对朝鲜半岛的政策318

二、巩固和发展中朝传统友好合作关系320

三、构建中韩全面合作伙伴关系321

第三节 发展与东盟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323

一、冷战期间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324

二、发展与东盟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325

第四节 确立中印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330

一、传统睦邻友好关系330

二、中印边界争端与两国关系的波折332

三、致力于确立中印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334

第五节 从“上海五国”到“上海合作组织”336

第六节 中国当前的周边安全环境339

第十三章 融入世界体系——中国在国际上的作用不断加强342

第一节 中国对国际社会态度的转变:从抵制到积极参与342

第二节 中国在联合国舞台上346

一、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斗争347

二、中国在联合国中发挥重要作用350

第三节 推动亚太经合组织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355

第四节 加入WTO,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360

一、艰难曲折的“入世”历程361

二、履行“入世”承诺,融入世界经济体系366

第十四章 21世纪初期的时代特征和我国对外战略370

第一节 21世纪初期的时代特征370

第二节 21世纪前期中国对外战略刍议375

附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组织机构表380

附录二 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及建交日期382

后记39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