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定量化方法研究与应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李怀恩,李家科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67136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622页
- 文件大小:142MB
- 文件页数:658页
- 主题词:流域污染-定量控制-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定量化方法研究与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流域非点源污染研究背景1
1.2流域非点源污染研究现状3
1.2.1非点源污染机理研究3
1.2.2非点源污染模拟模型研究10
1.2.3非点源污染控制研究15
1.2.4我国非点源污染负荷定量化和控制研究的不足15
1.3研究流域概况16
1.3.1自然地理概况17
1.3.2社会经济概况23
1.3.3点源与非点源现状24
1.3.4渭河水污染研究存在的问题26
1.4本书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27
1.4.1研究内容27
1.4.2技术路线27
1.5本章小结28
参考文献28
上篇 流域非点源污染监测与特征研究37
第2章 灌区农业非点源污染监测及运移特征分析37
2.1农业非点源污染特征37
2.2农业非点源污染监测方案38
2.2.1试验区概况38
2.2.2试验目的及时间安排39
2.2.3试验布置40
2.3农业非点源污染物运移特征分析42
2.3.1输水系统42
2.3.2田间系统43
2.3.3排水系统分析47
2.4本章小结49
参考文献49
第3章 西安市城市非点源污染监测与特性分析50
3.1西安市主城区非点源污染监测与特性分析51
3.1.1材料与方法51
3.1.2结果与讨论54
3.2典型城市小流域非点源污染监测与特性分析60
3.2.1材料与方法61
3.2.2皂河水污染特征分析63
3.2.3皂河流域非点源污染特征分析69
3.3西安市融雪径流监测及污染特性分析73
3.3.1材料与方法74
3.3.2结果分析76
3.4本章小结82
参考文献83
第4章 渭河千支流非点源污染监测和特征分析85
4.1监测方案与结果85
4.1.1监测方案85
4.1.2监测结果87
4.2渭河干流典型断面非点源污染特征与影响分析91
4.2.1洪水期与非洪水期水质及其变化特征91
4.2.2估算模型96
4.2.3负荷估算97
4.2.4分析与讨论101
4.2.5小结102
4.3典型支流非点源污染特征与影响分析103
4.3.1洪水期与非洪水期水质及其变化特征104
4.3.2估算模型105
4.3.3负荷估算105
4.3.4分析与讨论106
4.3.5小结108
4.4本章小结109
参考文献109
第5章 渭河氮污染特征与流域人类活动的响应关系研究110
5.1河流水质与流域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110
5.1.1河流水质与流域人类活动之间关系110
5.1.2小结115
5.2渭河氮污染特征与流域人类活动的响应关系116
5.2.1河流中氮素形态及转化116
5.2.2渭河氮污染特征分析116
5.2.3渭河氮污染与流域人类活动的响应关系124
5.3本章小结131
参考文献132
中篇 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方法研究135
第6章 河流控制断面污染负荷计算方法与比较135
6.1污染物负荷估算方法的特点135
6.2污染负荷估算方法对比分析137
6.3本章小结144
参考文献144
第7章 平均浓度法与统计方法146
7.1平均浓度法146
7.1.1研究思路与方法146
7.1.2应用实例148
7.1.3小结150
7.2水质水量相关法150
7.2.1基本思路150
7.2.2降雨径流污染水质水量相关分析151
7.2.3应用举例152
7.2.4小结153
7.3非点源营养负荷-泥沙关系法153
7.3.1研究思路153
7.3.2非点源污染负荷-泥沙关系的建立154
7.3.3应用举例155
7.3.4小结156
7.4土地利用关系法156
7.4.1思路与方法156
7.4.2应用实例157
7.4.3小结161
7.5本章小结161
参考文献162
第8章 输出系数法及其改进163
8.1输出系数法163
8.1.1研究进展及应用情况164
8.1.2输出系数167
8.1.3小结168
8.2改进的输出系数模型168
8.2.1考虑降雨影响的输出系数模型168
8.2.2考虑流域损失的输出系数模型169
8.3应用实例169
8.3.1 Johnes输出系数模型(模型1)170
8.3.2考虑降雨影响的输出系数模型(模型2)172
8.3.3考虑流域损失的输出系数模型(模型3)173
8.3.4讨论174
8.4本章小结175
参考文献175
第9章 综合平均浓度法与综合输出系数法176
9.1材料与方法176
9.1.1材料和数据来源176
9.1.2研究方法177
9.2负荷估算方法的对比与改进177
9.2.1负荷估算方法177
9.2.2计算结果比较178
9.2.3负荷估算方法的改进179
9.3香港河流的水文分析180
9.4香港非点源污染基本特征181
9.4.1目的和方法181
9.4.2平均浓度分析182
9.4.3输出系数分析189
9.5污染负荷估算194
9.5.1污染负荷估算方法194
9.5.2香港地区污染物年负荷量估计195
9.6本章小结196
参考文献196
第10章 USLE估算方法与专家评判法198
10.1基于USLE的非点源负荷估算方法198
10.1.1 USLE及参数获取198
10.1.2基于USLE的氮磷污染负荷估算模型200
10.1.3模型应用200
10.2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的专家评判法206
10.2.1研究方法206
10.2.2模型应用207
10.2.3小结208
10.3本章小结209
参考文献209
第11章 降雨量差值法与径流量差值法210
11.1降雨量差值法210
11.1.1降雨量差值法原理210
11.1.2模型的建立及应用211
11.1.3降雨量差值法与径流分割法的比较212
11.1.4小结214
11.2径流量差值法214
11.2.1径流量差值法原理214
11.2.2模型的建立及应用215
11.3本章小结216
参考文献216
第12章 多沙河流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模型217
12.1泥沙对水环境的影响217
12.2基于水文分割思想的多沙河流非点源污染模型建立218
12.3应用实例219
12.3.1研究河流概况219
12.3.2监测试验220
12.3.3负荷估算220
12.3.4分析与讨论223
12.3.5小结224
12.4基于泥沙-非点源污染负荷关系的多沙河流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模型225
12.4.1思路与方法225
12.4.2应用实例226
12.4.3分析与讨论228
12.4.4小结229
12.5本章小结230
参考文献230
第13章 基于单元分析的灌区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231
13.1估算方法231
13.1.1单元划分231
13.1.2负荷贡献率232
13.1.3灌区污染负荷233
13.2应用实例233
13.2.1监测试验234
13.2.2负荷贡献率推求234
13.2.3研究区产污负荷236
13.2.4排污系数236
13.2.5区域输出负荷236
13.3本章小结237
参考文献237
第14章 基于现代分析技术的非点源污染负荷预测方法238
14.1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238
14.1.1偏最小二乘回归非点源污染负荷预测模型238
14.1.2实例分析242
14.1.3小结246
14.2支持向量机模型247
14.2.1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非点源污染负荷预测模型247
14.2.2应用实例249
14.2.3小结251
14.3自记忆模型252
14.3.1非点源污染负荷自记忆模型的建立252
14.3.2应用实例259
14.3.3小结261
14.4灰色神经网络预测模型261
14.4.1多变量灰色神经网络预测模型262
14.4.2模型的应用263
14.4.3小结266
14.5本章小结266
参考文献267
下篇 流域非点源污染模拟模型与控制规划研究271
第15章 流域暴雨径流非点源污染数学模型的构建及应用271
15.1流域非点源污染数学模型的建立271
15.1.1流域产流模型研究271
15.1.2流域汇流模型的建立274
15.1.3流域非点源污染物产生模型的研究279
15.1.4流域非点源污染物迁移模型的建立283
15.1.5小结286
15.2模型在滇池流域的应用研究288
15.2.1滇池流域概况288
15.2.2模型应用289
15.2.3小结298
15.3本章小结299
参考文献300
第16章 流域磷迁移转化过程的长期连续模拟模型及应用302
16.1模型的构建思路302
16.2产汇流及侵蚀模型302
16.2.1产流计算模302
16.2.2汇流模型及其计算303
16.2.3侵蚀模型304
16.3磷迁移转化模型305
16.3.1 Viney模型简介305
16.3.2磷循环及计算模型306
16.3.3磷循环模型及其微结构309
16.4模型的应用310
16.4.1模型简化计算310
16.4.2模型参数率定311
16.4.3结果与讨论313
16.5本章小结314
参考文献315
第17章 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的构建及应用316
17.1模型构建316
17.1.1整体思路316
17.1.2“源”模块构建318
17.1.3“汇”模块构建321
17.1.4模型特征324
17.2模型验证与应用325
17.2.1模型验证325
17.2.2模型应用329
17.2.3合理性分析333
17.3本章小结334
参考文献334
第18章 基于SWMM模型的城市非点源污染模拟研究336
18.1 SWMM模型原理336
18.1.1 SWMM模型概述336
18.1.2径流子系统模拟原理337
18.1.3传输子系统模拟原理341
18.2研究区域非点源污染SWMM模型的建立343
18.2.1研究区域概况343
18.2.2研究区域非点源污染来源及特性分析344
18.2.3研究区域非点源污染SWMM模型的建立344
18.3研究区域不同情景下的非点源污染模拟349
18.3.1不同降雨强度下非点源污染负荷模拟349
18.3.2不同雨型下非点源污染负荷模拟353
18.3.3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条件下非点源污染负荷模拟356
18.4本章小结358
参考文献359
第19章 流域非点源污染分布式模拟与关键源区识别361
19.1基于SWAT模型的非点源污染分布式模拟与关键源区识别361
19.1.1 SWAT模型概述362
19.1.2 SWAT模型输入数据库的构建368
19.1.3 SWAT模型的率定和验证369
19.1.4研究流域371
19.1.5渭河流域面源模拟模型建立和负荷关键源区识别371
19.1.6灞河流域面源模拟模型建立和负荷关键区识别390
19.2基于AnnAGNPS模型的非点源污染分布式模拟与关键源区识别403
19.2.1 AnnAGNPS模型的概述403
19.2.2研究流域及AnnAGNPS模型输入数据库411
19.2.3模型的率定和检验416
19.2.4主要参数敏感性分析419
19.2.5黑河流域非点源污染产出的时空分布特征420
19.3本章小结424
参考文献425
第20章 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研究428
20.1景观生态学方法428
20.1.1景观格局分析指标428
20.1.2马尔可夫转移矩阵431
20.2陕西黑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分析431
20.2.1研究方法431
20.2.2土地利用变化分析432
20.2.3土地利用变化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分析437
20.2.4小结442
20.3灞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分析443
20.3.1研究方法443
20.3.2土地利用变化分析443
20.3.3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分析447
20.3.4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分析448
20.3.5土地利用变化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分析449
20.3.6小结451
20.4本章小结451
参考文献452
第21章 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措施效果的情景模拟454
21.1黑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对非点源污染影响的效果模拟454
21.1.1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情景设定454
21.1.2分析方法455
21.1.3不同土地利用结构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效果模拟455
21.1.4小结459
21.2灞河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措施效果模拟460
21.2.1水土保持措施460
21.2.2化肥农药施用水平460
21.2.3退耕还林462
21.2.4综合措施463
21.2.5小结464
21.3沣河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措施效果模拟464
21.3.1情景分析方案设定464
21.3.2不同情景模拟结果分析465
21.3.3小结466
21.4本章小结467
参考文献467
第22章 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规划研究468
22.1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措施及效果预测468
22.1.1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规划原则468
22.1.2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规划研究思路469
22.1.3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措施470
22.1.4改变土地利用方式471
22.1.5设置河岸植被保护带473
22.1.6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及设置植被保护带479
22.1.7流域移民481
22.1.8流域移民与设置河岸植被保护带484
22.1.9小结486
22.2非点源污染控制措施经济评价与优选486
22.2.1研究方法486
22.2.2改变土地利用方式488
22.2.3设置植被保护带492
22.2.4流域移民494
22.2.5流域最优非点源污染控制方案研究494
22.2.6小结496
22.3本章小结497
参考文献497
第23章 考虑非点源污染影响的河流水质水量响应关系研究499
23.1渭河关中段水质水量响应关系计算程序499
23.1.1渭河关中段水质水量响应关系基础资料Access数据库500
23.1.2渭河关中段改进型一维稳态水质模型500
23.1.3 Visual Basic程序501
23.2改进型一维稳态河流水质模型应用于渭河关中段的适用性研究501
23.2.1渭河关中段概化图501
23.2.2改进型一维稳态河流水质模型参数率定502
23.2.3改进型一维稳态河流水质模型率定结果504
23.2.4改进型一维稳态河流水质模型验证509
23.3基于Access和Visual Basic的渭河关中段水质水量响应关系研究510
23.3.1现状年污染物沿程变化以及污染物在不同来水频率状况下沿程变化511
23.3.2规划水平年(2020年)污染物沿程变化以及污染物不同来水频率状况下沿程变化514
23.4本章小结519
参考文献520
第24章 考虑非点源污染影响的水库水质预测研究521
24.1考虑非点源污染影响的一维垂向水库水质预测521
24.1.1水库水温垂向分布预测522
24.1.2非点源对水库BOD、 DO影响526
24.2考虑非点源污染影响的二维纵、竖向水库水质预测研究529
24.2.1 CE-QUAL-W2模型介绍529
24.2.2水库结构概化531
24.2.3考虑非点源影响的黑河金盆水库水质预测531
24.3考虑非点源污染影响的平面二维湖泊水质预测研究538
24.3.1乌梁素海水生态修复方案539
24.3.2 MIKE3模型介绍541
24.3.3数学模型的建立541
24.3.4不同修复方案下乌梁素海浓度场的模拟结果542
24.3.5推荐的水生态修复方案544
24.4本章小结545
参考文献546
第25章 考虑非点源污染的水污染综合控制规划模型研究547
25.1污染物总量控制类型及分配原则547
25.1.1总量控制类型547
25.1.2总量分配原则548
25.2河流水环境容量计算549
25.2.1稀释容量549
25.2.2自净容量549
25.2.3环境总容量550
25.3非点源污染负荷容量分配550
25.3.1非点源污染负荷的确定550
25.3.2非点源污染负荷容量确定551
25.4非点源污染影响下的区域最优化模型551
25.4.1区域最优化处理模型551
25.4.2考虑非点源的区域最优化模型552
25.5实例研究552
25.5.1点源污染负荷552
25.5.2非点源污染负荷553
25.5.3环境容量553
25.5.4环境容量分配555
25.5.5考虑非点源污染的区域最优化556
25.6本章小结562
参考文献562
第26章 非点源污染控制的植被过滤带技术研究564
26.1试验概况564
26.1.1试验场概况564
26.1.2试验设计和方法567
26.1.3评价指标570
26.2植被过滤带对地表径流中悬浮固体的净化效果570
26.2.1植被条件对净化效果的影响570
26.2.2土壤初始含水量对净化效果的影响572
26.2.3过滤带带宽对净化效果的影响572
26.2.4入流流量对净化效果的影响573
26.2.5入流浓度对净化效果的影响574
26.2.6小结575
26.3植被过滤带对地表径流中污染物的净化效果575
26.3.1植被过滤带对氮(N)、磷(P)素的净化效果575
26.3.2植被过滤带对COD的净化效果578
26.3.3植被过滤带在不同带宽下净化效果的比较579
26.3.4小结581
26.4暴雨径流过程中流量对植被过滤带净化效果的影响581
26.4.1数据处理582
26.4.2植被过滤带对固体悬浮物(SS)的净化效果583
26.4.3植被过滤带对氮素的净化效果584
26.4.4植被过滤带对磷素的净化效果585
26.4.5植被过滤带进出水流中的泥沙粒径分析586
26.4.6小结587
26.5植被过滤带非点源污染及其对净化效果的影响587
26.5.1植被过滤带地表径流中初期出流浓度和平均浓度的分析比较587
26.5.2植被过滤带径流中固体悬浮物和溶解态氮浓度变化分析589
26.5.3小结592
26.6 VFSMOD模型对植被过滤带净化效果的模拟与适应性分析592
26.6.1 VFSMOD模型简介593
26.6.2模型参数的确定594
26.6.3模拟结果与分析595
26.6.4小结597
26.7本章小结597
参考文献598
第27章 城市非点源污染控制技术初步研究600
27.1多级串联潜流人工湿地净化城市地面径流的试验研究600
27.1.1材料与方法601
27.1.2结果与分析604
27.1.3小结609
27.2生态滤沟对城市路面径流净化效果的试验研究609
27.2.1材料与方法610
27.2.2结果与分析613
27.2.3小结619
27.3本章小结619
参考文献620
热门推荐
- 924215.html
- 460668.html
- 3325024.html
- 1869397.html
- 830490.html
- 1045232.html
- 2754757.html
- 895304.html
- 1598740.html
- 10007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095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231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271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949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797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209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679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877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211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19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