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区域主义理论 中国区域规划新视角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殷为华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138462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197页
- 文件大小:61MB
- 文件页数:225页
- 主题词:区域规划-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区域主义理论 中国区域规划新视角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绪论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
1.1.1 研究背景1
1.1.2 研究意义4
1.2 研究动态5
1.2.1 国外研究进展与重点5
1.2.2 国内研究进展及不足8
1.3 研究框架11
1.4 研究内容11
1.5 研究方法与特色13
1.5.1 研究方法13
1.5.2 研究特色13
2区域规划的概念、性质及作用辨析15
2.1 区域和区域规划15
2.1.1 基本概念15
2.1.2 区域规划的分类标准及其相应类型18
2.2 区域规划的本质属性19
2.2.1 基本性质19
2.2.2 区域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21
2.2.3 区域规划与区域政策25
2.3 区域规划的特点和作用28
2.3.1 主要特点28
2.3.2 功能作用30
2.4 小结32
3区域规划的理论基础33
3.1 区域规划思想的起源33
3.1.1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33
3.1.2 盖迪斯的生态型区域规划学说34
3.1.3 芒福德的区域整体发展理论35
3.2 传统的区域规划理论36
3.2.1 劳动地域分工理论36
3.2.2 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37
3.2.3 区位理论37
3.2.4 增长极理论38
3.2.5 其他区域经济发展理论38
3.3 现代区域规划的相关理论39
3.3.1 可持续发展理论39
3.3.2 循环经济理论及景观生态学理论40
3.3.3 系统理论41
3.4 小结42
4新区域主义的综合研究范式43
4.1 从旧区域主义到新区域主义的演化过程43
4.1.1 区域主义43
4.1.2 区域主义的发展演化45
4.2 新区域主义的兴起背景及其理论溯源46
4.2.1 兴起背景46
4.2.2 理论溯源47
4.3 新区域主义的研究议题54
4.3.1 区域和区域功能54
4.3.2 区域化55
4.3.3 区域治理57
4.3.4 治理视角下的大都市区域规划59
4.4 新区域主义的核心论点62
4.4.1 多种涵义的区域空间62
4.4.2 多层治理的决策方式63
4.4.3 多方参与的协调合作机制64
4.4.4 多重价值目标的综合平衡与可持续64
4.5 新、旧区域主义的差异对比65
4.5.1 区域治理的实施结构66
4.5.2 区域成员承担的责任66
4.5.3 区域对外开放的程度67
4.5.4 区域化的主题内容67
4.6 新区域主义的简要述评68
4.6.1 新区域主义的理论特点68
4.6.2 新区域主义的理论优势69
4.6.3 新区域主义的理论局限71
4.7 小结72
5发达国家区域规划创新的实践案例73
5.1 西方国家区域规划的发展实践73
5.1.1 发展历程及特点73
5.1.2 主要经验75
5.2 国家案例76
5.2.1 德国的空间战略规划76
5.2.2 英国的区域规划82
5.3 区域案例94
5.3.1 跨区域协调的典范:柏林—勃兰登堡首都经济区域规划 94
5.3.2 变革的催化剂:弗兰德斯区域空间结构规划96
5.3.3 新世纪的探索:东京首都圈区域规划99
5.4 小结103
6新区域主义视野下我国区域规划转型路径104
6.1 我国区域规划发展的历史回顾和现状问题104
6.1.1 历史轨迹及其成效分析104
6.1.2 我国区域规划发展的主要问题107
6.2 加快我国区域规划转型的现实意义109
6.2.1 贯彻落实国家科学发展观109
6.2.2 促进实现区域协调发展110
6.2.3 有效应对区域城市化与城市区域化的双重考验111
6.2.4 加快改革区域规划管理体制112
6.3 我国区域规划转型的新区域主义视角112
6.3.1 新区域主义的方法论启示112
6.3.2 新时期我国区域规划转型的总体思路114
6.3.3 我国区域规划转型的主要策略路径114
6.4 小结119
7我国新概念区域规划的基本理论框架120
7.1 新概念区域规划的功能作用120
7.1.1 增强国家宏观调控区域发展的能力120
7.1.2 促进区域空间的可持续发展121
7.1.3 加快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122
7.2 新概念区域规划的理念体系124
7.2.1 科学发展理念124
7.2.2 主体功能区理念126
7.2.3 空间治理理念130
7.3 新概念区域规划的基本内涵132
7.3.1 区域观132
7.3.2 政策观134
7.3.3 协调观134
7.3.4 生态观135
7.3.5 伦理观138
7.4 新概念区域规划的实施机制139
7.4.1 互动机制:建构区域规划全过程的多元主体互动模式139
7.4.2 网络机制:形成政府间及其与社会组织的合作伙伴网络140
7.4.3 组织机制:设立制度化的区域规划协调责任主体141
7.5 小结142
8实证研究:从蓝图描绘走向集体行动的长三角区域规划143
8.1 长三角地区的空间范围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143
8.1.1 长三角地区的空间范围界定143
8.1.2 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144
8.2 长三角地区加快区域协调发展的背景和动因146
8.2.1 环境背景146
8.2.2 主要动因147
8.3 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一个重要的规划论题149
8.3.1 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的现实意义、主要目标及作用预判149
8.3.2 长三角地区区域协调发展进程154
8.3.3 当前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实施的主要困境156
8.4 长三角地区新概念区域规划的特征及其实施机制160
8.4.1 长三角地区新概念区域规划的主要特征160
8.4.2 长三角地区新概念区域规划的实施机制162
8.5 小结166
参考文献168
热门推荐
- 194060.html
- 2536668.html
- 3127245.html
- 2223364.html
- 1272722.html
- 1305127.html
- 211252.html
- 3382567.html
- 2097363.html
- 31096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568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36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752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497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41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977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888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663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849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44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