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 (苏)鲁米扬采夫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4171·20
  • 出版时间:1973
  • 标注页数:587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60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页1

编者的话1

第一章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1

第一节 对象的特点1

第二节 经济规律的性质3

第三节 生产关系体系6

第四节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9

第五节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党性12

第六节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的特点15

第七节 具体研究16

第八节 科学抽象19

第九节 分析和综合20

第十节 逻辑和历史21

第十一节 从简单到复杂22

第十二节 经济矛盾25

第十三节 质量分析与数量分析的统一28

第十四节 实践的作用29

第十五节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国际性31

本章主要问题33

第二章 社会主义产生和建成的经济规律34

第一节 过渡时期的必要性和本质37

第二节 共产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共同规律和特点40

第三节 无产阶级专政在建成社会主义中的作用43

第四节 掌握经济命脉46

第五节 土地改革50

第六节 过渡时期的各种成分52

第七节 多种经济成分的矛盾和阶级斗争55

第八节 新经济政策59

第九节 社会主义工业化63

第十节 农业集体化68

第十一节 文化革命70

第十二节 社会主义的胜利73

第十三节 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76

第十四节 对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理论的批判79

本章主要问题81

第三章 生产资料公有制;劳动的性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82

第一节 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本质82

第二节 国家所有制84

第三节 合作社所有制90

第四节 全民所有制的主导作用92

第五节 社会主义下的个人所有制94

第六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性质和经济利益96

第七节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102

第八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106

第九节 对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理论的批判109

本章主要问题111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有计划发展的必然性113

第四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有计划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作用113

第二节 计划性和比例性118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比例123

第四节 社会主义计划化的科学性127

第五节 国民经济计划化的原则和方法132

第六节 完善社会主义计划化的基本方向142

第七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作用147

第八节 对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理论的批判151

本章主要问题154

第五章 社会主义下的商品货币关系156

第一节 商品货币关系存在的条件156

第二节 社会主义下商品货币关系的特点161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中商品的属性164

第四节 社会主义下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168

第五节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价值量171

第六节 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价值规律和价格174

第七节 社会主义下货币的本质和职能180

第八节 货币稳定性的保证183

第九节 对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理论的批判186

本章主要问题188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生产过程189

第一节 生产的基本因素189

第二节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结合的特点194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劳动组织197

第四节 劳动力的再生产199

第五节 有计划的价值增殖过程201

第六节 工作时间和自由时间206

第七节 劳动生产率209

第八节 科学技术进步214

第九节 社会主义的劳动协作218

第十节 科学的劳动组织和生产组织221

第十一节 社会主义竞赛224

第十二节 对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理论的批判227

本章主要问题229

第七章 按劳分配。社会消费基金230

第一节 必要产品及其形式230

第二节 按劳分配规律232

第三节 社会主义下工资的实质及其组织原则238

第四节 工资形式和工资制度245

第五节 工资和劳动生产率251

第六节 集体农庄中的按劳分配256

第七节 社会消费基金。社会主义下生活水平的标志261

第八节 对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理论的批判267

本章主要问题269

第八章 社会主义下的积累和消费270

第一节 社会主义下积累的本质和源泉270

第二节 社会主义积累的形式271

第三节 社会主义积累的特点和优越性276

第四节 生产的积聚280

第五节 企业的最优规模282

第六节 生产社会性的加强287

第七节 生产的构成291

第八节 劳动力的再分配296

第九节 积累同消费之间的最优比例关系300

第十节 积累率303

第十一节 社会主义的积累规律305

第十二节 对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理论的批判306

本章主要问题309

第九章 经济核算。基金的循环和周转310

第一节 社会主义企业--国民经济的基层环节310

第二节 经济核算的实质、原则和必要性313

第三节 经济改革和完全经济核算320

第四节 企业的基金和基金循环324

第五节 基金周转。固定基金和流动基金。流通基金327

第六节 固定生产基金的周转331

第七节 固定基金的利用效果337

第八节 流动资金342

第九节 对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理论的批判348

本章主要问题349

第十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费用和价格体系。企业利润350

第一节 生产费用350

第二节 成本的类型和结构356

第三节 纯收入及其形式361

第四节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利润363

第五节 利润的分配367

第六节 社会主义下的价格及其职能374

第七节 价格体系379

第八节 完善价格形成和提高它对经济影响的效果的基本方向383

第九节 价格形成的组织系统和规定价格的程序389

第十节 对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理论的批判391

本章主要问题393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农业企业经济核算制的特点。级差地租394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土地关系394

第二节 社会主义下的地租关系400

第三节 农业企业的完全经济核算411

第四节 农业企业的产品成本和赢利419

第五节 价格形成和创造经营的同等经济条件423

本章主要问题428

第十二章 商品流通429

第一节 社会主义下商品流通的实质429

第二节 物质技术供应432

第三节 国家同集体农庄之间的商品流通434

第四节 人民消费品商业436

第五节 流通费用439

第六节 商业组织的利润440

第七节 零售价格441

第八节 商品的需求和供应444

第九节 对外贸易垄断446

第十节 对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理论的批判448

本章主要问题449

第十三章 财政、信贷和货币流通451

第一节 财政的本质和职能45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预算454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信贷462

第四节 社会主义下的银行和货币流通468

本章主要问题473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474

第一节 社会主义再生产的本质和基本特征474

第二节 国民财富及其构成477

第三节 社会总产品480

第四节 总产品各部分的补偿483

第五节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规律487

第六节 再生产的比例和效率491

第七节 国民收入494

第八节 社会主义积累和基本投资497

第九节 生产力的合理布局501

第十节 消费基金的扩大再生产504

第十一节 劳动力的再生产507

第十二节 建立比例的计划方法512

第十三节 对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理论的批判515

本章主要问题519

第一节 共产主义两个阶段的共同点和区别520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成长为共产主义的经济规律520

第二节 共产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建立525

第三节 社会主义所有制成长为共产主义所有制530

第四节 社会主义劳动成长为共产主义劳动534

第五节 向共产主义的分配制度过渡537

第六节 对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理论的批判539

本章主要问题541

第十六章 世界社会主义体系发展的经济规律543

第一节 世界社会主义经济545

第二节 发展的规律549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际分工552

第四节 国民经济计划的协调554

第五节 国际生产专业化和协作化556

第六节 科学技术合作557

第七节 国际贸易和结算558

第八节 对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理论的批判562

本章主要问题563

第十七章 两个世界经济体系的竞赛565

第一节 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经济竞赛的实质565

第二节 竞赛的阶段568

第三节 两个世界体系竞赛的当前问题574

第四节 对外经济联系是两个世界体系竞赛的因素577

第五节 对世界革命的主要影响581

第六节 对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理论的批判584

本章主要问题58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