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麻二村百年记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黄锡才,梁炽谦主编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未知
- 标注页数:388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31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麻二村百年记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清末时期1901~19113
万户侯古庙3
古时的通讯点3
官丈和民丈4
官田转民田4
晏公庙与古榕树5
洪圣古庙及圣王氹6
还经愿7
辞旧岁过新年8
民间娱乐玩千秋11
河里建闸 以保安宁12
防外患 挖长塘13
董叶乡宝地—南坦基13
民国初期1911~193917
民国成立 男人剪辫17
三月二十三娘妈诞17
五月十六龙船景18
解囊砌石街 百年留美名19
瘟疫流行 死人近百20
乡村事务 轮流执政21
自立福庆市21
七月七 七姐诞21
中秋节民间娱乐23
鸦片烟馆 害人不浅25
争夺禾埗 苦了乡民26
贼仔胆包天 打劫上海船27
联户筑围 单造变双28
袁虾九围村 父老被捕28
官兵围村 有惊无险29
流行天花病 致死廿余人30
董叶乡成立乡公所31
首办初小学堂32
祠堂饮灯霄32
拉壮丁 当炮灰33
昔日的妇女33
蕉销上海 价高量大34
无法无天 火烧戏棚35
千方百计 充当草头王36
捐款购买救火桶36
购买枪支 增强实力37
压价赊款 无可奈何37
创立人寿会38
重新办学 教书育人39
烂仔互相火拼 政府不闻不问39
投靠匪首 维护私利40
明为建校 实饱私囊40
弱肉强食的例证41
国难当头 人人有责41
物轻情重 以表寸心42
日军间谍 刺探地形43
屋漏逢暴雨 行船遇飓风43
广东将沦陷 熟蕉满基44
出钱出力 抗击日寇44
逃难拾婴 取名“基坑”45
沦陷时期1939~194549
军城沦陷日49
沦陷时的维持会49
日寇横行 村民受难50
日寇打伤我村民50
筑围保收 增加稻谷51
跛周大难不 死雷松撤出军城51
荒年灾害 黄肿病多52
日寇强打“预防”针52
日寇枉杀平民53
“良民证”亡国奴53
董叶乡第三次办学堂54
日伪发行储备券54
研柴锤研短 砂盆研穿55
地下党人在我们身边活动55
董叶乡第一小学校建成56
日机开枪 伤我村民57
重建福庆市门楼57
奸商炒卖 米价暴涨58
学校建篮球场58
军城村最早参党的女青年59
筑围失败 劳民伤财61
末日来临 虚张声势61
董叶乡第一小学首届毕业典礼62
飞机投放照明弹62
跛周统治 血债累累63
高利贷在本村盛行63
抗战胜利日64
跛周逃走 弟弟继任65
和平时期(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69
香蕉的黄金时期69
董叶乡划归十五屯乡管辖69
世好困难 借金相助70
电波送来的声音70
游枪会 表实力71
蒋军战败 强拉壮丁72
土匪得益 村民受害72
协农社的始末73
陈德偷枪潜逃73
组织同学会74
地下党暗访民情74
离乡捕鼠度难关75
罕见的货币贬值75
村民逃荒76
复杂的衡器76
无田耕种 捞鱼为生77
人不过千 钱不过两78
男割草 女打绳78
贫苦农民心向党79
辛苦的戽坭工80
昔日的文化生活81
以强凌弱 有冤无路诉82
地下党、团组织的建立和发展82
进步青年 投身革命84
逮捕跛周 后门逃走85
新四区派人接管枪支85
国民政府统治38年的董叶乡85
1949年止军城村姓氏人口统计87
1949年止军城村姓氏团体土地拥有量8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10.191
军城村的解放日91
麻涌乡人民政府的诞生91
庆祝村政府成立92
群众起来 成立农会93
建立民兵中队93
开垦荒地 发展生产94
建立户籍册 土地要登记95
查封周耀祥家产95
禁烟禁赌 破除迷信96
缴获黑枪一批97
开展“八字运动”97
废除打禾票 民兵睇禾埗98
踊跃交爱国粮99
农会追缴地主的公粮100
首次青年应征入伍100
成立妇女联合会101
土地改革时期1951~1953105
一切权力归农会105
宣布耕者有其田的政策105
军城民谣106
访贫问苦 扎根串连106
筹备成立大农会107
召开清匪反霸的宣判会108
麻涌乡贫下中农协会正式成立109
培养骨干 学习斗争109
斗地主 追余粮110
农村实施婚姻法111
坏人拢乱社会秩序112
诉苦会上斗敌人112
分得胜利果实113
军工属挂光荣匾114
南门角搭桥114
追缴地主余粮115
首庆“五一”劳动节115
余粮送大盛 阶级情义长116
划阶级 评成份117
没收地主 征收富农的物业118
土地登记 评定产量118
第三次分余粮果实119
分田分地120
分家私家具120
分配房屋121
积极份子参党参团122
整党整团 纯洁队伍123
复查工作队进村123
农民有土地 生产掀高潮124
麻涌乡建立团总支部125
丈量房屋地颁发土地证126
供销合作社的建立126
省果品公司设站收蕉127
四分会成立信用合作社128
第一次人口普查128
粮食统购统销129
农业丰收的效应130
合作化时期1954~1958133
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33
麻涌乡首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133
港务站水运队迁到南坦基134
四分会成立初级社135
初级社筑篸檠围136
第二次粮食统购统销136
补充兵员 应征入伍137
麻涌乡筑西贝沙围138
两极分化的出现139
开始使用票证139
借用学校成立医院140
带领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141
农业生产突击队141
四分会实现农业合作化142
筑四乡大联围143
初级社显效力144
新币换旧币 首次购公债144
义务兵役制开始145
四分会联社的建立146
消灭“四害”146
“破牛”水闸 挖闸址147
推广良种“珍珠矮”148
打灰沙地塘149
麻涌初办中学150
首次使用手摇电话151
高二社建立党、团支部152
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152
开荒蟹山墩 建设养猪场153
拖拉机首次进农田154
雨水偏多 稻谷出芽155
高级社出现的问题155
闪电式筑围156
大搞副业建砖窑157
香蕉纳入二类商品158
农业要高产 全民大积肥158
高二社办高产示范点159
大搞水利 扩大面积160
区委在北塘口设指挥部160
“八字”宪法有效果161
提高工效 田头扎寨162
开办幼儿班带儿组163
宣传贯彻总路线163
1958年早造大丰收164
插秧船是革新农具164
以粮为纲 全面发展165
大跃进的奋斗目标166
盲目指挥 大拆咸坭屋166
人民公社时期1958~1966171
人民公社成立171
有名无实的“高产田”172
中大师生下乡支农172
大搞深耕改土173
东江两岸大评比174
高二社获东莞县先进单位奖175
两社合并为麻二营175
建细(背)涌水闸176
瞎指挥的惨重教训176
应付检查 制造假象177
大刮共产风178
出现逃港风179
虚报高产 出现浮夸风180
“食大锅饭”变“四两庄”181
按级分配发工资181
四乡联围开运河182
堵塞麻涌口的始末183
成潮影响 地塘育秧184
以食为纲 补充杂粮184
缺乏营养 出现水肿185
粮食不足 出现偷风185
麻二营分成两个大队186
开展多种经营187
反“五风”工作队到来187
允许小规模的家庭副业188
从沼气发电到机械发电189
大队建立广播站189
刻苦耐劳的麻二社员190
拆咸坭屋户 重建新房191
三年困难时的情况191
放宽政策 农业丰收192
集体饭堂结束193
实施农村“六十条”193
重新调整土地194
重建麻二小学195
三年推平确定超支结余户196
双岗世好 借谷解困196
建立入社农具推平帐197
大围建木桥198
各家各户有电灯198
农业丰收 市场兴旺199
九咀头建变电站199
排灌梪的进化200
突出政治 学习解放军201
海口洛开河筑壆202
开办碾米机202
开展文化室活动203
忆苦思甜的教育204
农舟与龙舟204
甘蔗丰收糖满仓205
农村小四清运动206
巩固堤围 砌斜坡石206
推广良种 种植“大碌种”207
围壆开荒 统一种蕉208
推广良种“溪南矮”208
台风十二级损失严重209
成立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210
书记到田头 解决两队水利矛盾210
交售生猪、三鸟任务211
婚事新办211
开通北塘 改善水利212
电影队下乡213
自购东方红拖拉机213
开办林场 大种果树214
农业学大寨214
开展四清运动215
无偿支援大型水利工程216
最高指示217
转播台风消息 预防灾患218
学习解放军行军三百里218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223
文化大革命开始223
造反派张贴大字报223
红卫兵破“四旧”立“四新”224
植树护围堤224
学毛著 见成效225
造反派夺权 干部靠边站225
开展批判资本主义路线226
建北塘水闸226
红色时代 忠字海洋227
广州知青下乡来228
海口洛水闸建成通水229
批判“黑线”230
抓好防风 减少损失230
预防派性冲击 收藏子弹枪支231
大队有赤脚医生231
刮“12级台风”清理“黑七类”232
革委会成立232
创办合作医疗233
备战备荒 留储备粮233
群众集会 庆祝“九大”234
党支部恢复工作234
除虫灭病 培育壮秧235
硬性推广普通话235
贫下中农管理学校236
重新建立文化室236
壮大经济 建成轮窑237
多种经营 挖塘养鱼238
学大寨 评标兵工分238
麻二01船的诞生239
建立农科站 指导科学种田239
尼龙育秧夺高产240
提倡晚婚优育240
收集家庭肥241
全民动手 消灭鼠害241
因地制宜 推广良种242
交售三超粮243
秋后种绿肥243
参观里水 学种小麦244
停止评分 实行按件计工245
大种荔枝 有种无收245
种植油菜 效果欠佳246
三场台风 历史罕见246
首次机动船出勤247
林彪叛国事件 震惊村民248
上级货款 新砌海堤248
种秋植蔗 高产早收249
解决食油 白地种花生249
壮大经济 成立船队250
严重缺肥 使用废铵水250
水稻晒田 控制分蘖251
做好测报 消灭螟虫251
万家灯火诱螟蛾252
田头肥池 堆沤使用253
水泥船代替木船253
支援太平防咸引淡工程254
冬种小麦 作一造来抓254
缺乏肥料 放养红萍255
间种花生 解决食油256
轮窑建高烟囱257
农忙假 学生支农257
种好荔枝 先育好苗258
开展批林批孔运动259
使用农药的进化259
种植桂塘夺高产260
重建西贝沙水闸261
全民积肥 扯旗收工261
香蕉、甘蔗试包到户262
建立修船厂262
手扶拖拉机 首次耕田263
没收自发工具 斩尾巴上“天堂”263
食水讲卫生 创建河边井264
大搞水利田园化264
好处多的机动船265
手拖的优点266
放赤眼蜂 治甘蔗虫266
水稻良种“科六”267
稻谷增产 增建粮仓267
县“社教”工作队进村268
试验翻抽稻269
友谊支援肥料269
成立建房领导小组270
夏种田青绿肥270
购买机组 夜间发电271
首创泵泥船271
计划生育 开始执罚272
新建机耕路273
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273
拨乱反正时期1976~1978277
户户养猪 圈猪积肥277
组织农田基本建设突击队277
新建水泥桥278
香蕉高产示范点279
书记带头男结扎280
深入批判“四人帮”280
征“鱼长沙”海滩281
新建新村桥282
首批分屋地282
分配牌价砖283
开挖马元市河 美化两岸283
会堂竣工 演戏庆贺284
梦想麻涌有公路284
牛肥重奖 牛瘦受罚285
东下坊新装龙船286
盲目种花 徒劳无功287
第一台彩电287
停办合作医疗288
最后一次种小麦289
鼓励养猪 分饲料地289
为刘少奇同志平反昭雪290
改革开放时期1978~2000293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村293
实践按劳取酬294
计划生育定为国策295
罕见的冰雹295
机械化除虫296
大搞水稻高产示范田297
使用单车代步行297
工分制的结束298
生产队核算时期的劳动报酬与粮食分配299
蕉、蔗、稻按劳承包300
解放思想 干部带头致富301
大队经商办货栈302
香蕉统购政策解封303
手表的兴起303
旧砖厂开办化工厂304
建第二座轮窑305
红砖获殊荣306
摘地主、富农分子帽子307
到农科院取经 选种“七桂早”307
群众盼望饮用自来水308
机耕路面铺石粉 方便单车和行人309
首次使用除草剂309
手拖发包到个人310
支委成员新老交替311
计划生育政策 农民准生两孩311
台风袭海堤 农业受损失312
使用“薄膜袋”套蕉313
重砌标准海堤 抵御特大台风313
香蕉包产到户 扩大商品流通314
改革农业结构 再次大种果树315
食上自来水 家家喜洋洋316
乡人民政府成立316
首订乡规民约317
水泥机动艇的普及317
结束牛耕田的历史318
改革开放 发展经济318
过海渡的变迁319
五边地围壆蕉重新分配320
设高产奖 鼓励农民创高产321
卫生先进获殊荣321
经济改革 砖厂承包322
成立香蕉收购站323
国家征西贝沙海滩323
殡葬改革324
香蕉种植试管苗324
勇夺县级龙舟赛第三名325
发放居民身份证326
承包到户 每人一份326
实施香蕉保险327
乡政府改为管理区327
新沙港征用农田328
农村城市化 村前建马路328
水泥路面 增设下水道329
生产队改为经济合作小组330
千年河分隔 麻涌桥相通330
满足用电 全村明亮331
新沙公路、铁路建在我村地域332
振兴储蓄所开张332
重建小学 竣工剪彩333
开辟工业区 引资招商334
建立幼儿园 培养下一代334
重建敬老院 老人享晚年335
搞好卫生 建立公厕336
办公事 首次使用汽车336
北塘水闸 掩门改吊门337
减轻负担 免除上缴337
一河两岸 砌上石堤338
颁发房屋土地证338
新沙输送电 从此永光明339
改食镇自来水厂的水339
最后一次分房屋地340
用改革成就 自我教育340
填塘造地 改善环境341
发展经济 集地经营342
绿化村前 修筑马路342
三大作物 第三次承包到户343
建房用地 公开出售343
麻二“七·四事件”的始末344
党支部重新开展工作345
时代特色的BP机345
安全用电 更换街巷线346
汽车有了停车场346
环村公路通车347
麻二市场 开张启市347
企业利润 留成分村民348
桐祖建老人宿舍348
安装路灯 大放光明348
兴建陶瓷厂349
河边安上栏河扶手349
经济发展公司成立350
区农科站培植试验管苗350
醒狮队逢场助庆351
学习《新三字经》351
村有铁路、货场352
新沙城大楼建成353
路有名称 户有门牌353
工业区再建宿舍354
三大作物第四次承包到户354
新沙制桶厂建成355
合资兴建进厂路355
用电增多 电缆加大356
“做冬”356
安全文明 小区挂牌357
计划生育合格村挂牌358
落实侨房政策359
光纤线路 收视清晰359
基头筑壆 一举两得360
重视体育 建标准球场360
设点收水电费361
奖教奖学 鼓励学习361
奖教奖学表格362
建立外工住宅中心363
村办“老人中心”364
住院医疗保险 三级负责364
新村建花圃365
治安队日夜巡哨365
村民直选村干部366
新沙警备区成立367
重建水管 供水畅通367
庆祝建国五十周年大典368
水乡风貌的凉亭369
挖深河道 便利交通369
增建电化教学楼370
罕见的冰冻370
新沙外工村开张371
庆贺千禧龙舟景372
新沙市场建成372
评出文明户373
获东莞市文明村称号374
麻二“人瑞”374
老人协会成立375
农民也有养老金376
解放后的麻二小学377
三大作物 年代统计384
麻二村改革开放前后经济发展对比385
2000年止麻二村各村民小组人口状况385
麻二村主要党政干部任职表386
麻二村小学校教育发展情况统计387
麻二村民2000年止主要生产生活资料统计表388
1949年止军城村地理图388
1999年止麻二村地理图后记389
热门推荐
- 666697.html
- 3729973.html
- 2838926.html
- 2354519.html
- 916270.html
- 2784801.html
- 1799691.html
- 2576296.html
- 2514020.html
- 22457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341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59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394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860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799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30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745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357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544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54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