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民国史 第1册 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华民国史 第1册 论
  • 朱汉国,杨群主编;朱汉国,汪朝光册主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ISBN:7220070071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558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580页
  • 主题词:中国-近代史-民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华民国史 第1册 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中华民国的创立1

一 20世纪初年的中国与世界1

二 反清力量的集结9

三 武昌起义17

四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24

五 南北和谈与迁都北京31

第二章 民国初年的政局38

一 共和与专制的较量38

(一)内阁的更迭与革命党人的退让38

(二)国会选举与“二次革命”42

(三)袁世凯专制独裁统治的确立45

二 洪宪帝制48

(一)尊孔复古思潮的泛滥48

(二)“二十一条”与帝国主义对袁的纵容50

(三)袁世凯称帝53

三 护国战争55

(一)反袁联合战线的形成55

(二)西南发难59

(三)帝制的取消与袁世凯的败亡61

第三章 军阀割据与军人专制64

一 军阀与军阀割据64

二 军阀混战与政权更迭69

三 军人专政与中国政治74

四 列强与军阀政治78

第四章 民众的觉醒85

一 《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85

(一)新文化阵营的形成85

(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87

二 五四运动90

(一)五四运动的引线90

(二)五四运动的两个阶段93

(三)五四运动与民众的大联合98

三 五四后各派新思潮的竞起100

(一)各派新思潮的竞起100

(二)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交锋102

四 中国共产党成立105

(一)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的建立105

(二)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107

(三)全国工人运动的勃兴109

第五章 国民革命111

一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111

(一)共产国际与国共合作的酝酿111

(二)国民党改组与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115

二 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与革命统一战线的危机119

(一)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119

(二)革命统一战线的危机121

三 北伐战争与革命统一战线的破裂125

(一)北伐战争与工农运动的发展125

(二)革命统一战线的分裂129

第六章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政争与外交136

一 宁、汉国民政府的对峙与“合流”136

(一)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与宁汉对峙136

(二)宁、汉合流与南京特别委员会138

二 国民党派系政争与内战141

(一)国民党各派的明争暗斗与暂时妥协141

(二)新疆、东北易帜144

(三)“削藩”与蒋桂战争146

(四)战火连绵的民国十八年151

(五)空前绝后的国民党新军阀大战155

三 蒋介石个人统治地位的确立162

(一)蒋介石政治势力的崛起162

(二)国民党三全大会163

(三)强扣胡汉民引发政治地震166

(四)“蒋主席”变成权势熏天的“蒋委员长”169

四 南京国民政府的“修约外交”173

(一)修约外交的历史背景174

(二)屈辱处理“宁案”、“济案”176

(三)修约外交的展开178

(四)中东路事件与伯力议定书182

第七章 国民党统治的基本架构185

一 以党治国与五权架构185

二 统治理念的演进与变化193

(一)以三民主义为治国根本193

(二)从民族本位到国家至上198

(三)从对孙文主义哲学基础的探讨到伦理政治的提出202

(四)力行哲学与唯生论205

三 军队、特务与警察210

(一)军队210

(二)特务217

(三)警察220

四 经济与财政政策222

(一)基本经济方针和财政经济行政管理体制222

(二)国民政府的财政经济行政管理体制226

(三)财政与金融229

(四)内债与外债231

(五)税制与税收233

(六)金融与币制改革236

(七)经济政策举措243

第八章 中共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斗争254

一 农村问题与中共的土地革命254

二 武装起义和根据地的建立261

三 中共根据地的政治和经济269

四 “围剿”与“反围剿”279

第九章 中日关系的发展与国内政治的变化287

一 中日关系的演变287

(一)民国初年的中日关系287

(二)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291

(三)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的中日关系296

二 从“九一八”到“一二八”300

(一)九一八事变和国际联盟的调停300

(二)“一二八事变”和《淞沪停战协定》304

(三)伪满洲国的成立和国联调查团来华309

三 “攘外必先安内”与局部抗战316

(一)“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提出316

(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实施317

(三)抵抗和妥协的双重变奏319

四 国内政治局势的变化323

(一)民族资产阶级的抗战呼声323

(二)国民党内部的分化和内外政策的调整326

(三)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332

(四)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形成337

第十章 抗日战争的爆发341

一 同仇敌忾,一致对外341

(一)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341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344

(三)全民族抗战的实现347

二 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352

(一)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的主要作战352

(二)相持阶段前期的正面战场361

三 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368

(一)抗日战争敌后战场的创建368

(二)抗战相持阶段初期的敌后战场372

(三)敌后战场的反“扫荡”、反“清乡”作战376

第十一章 抗日战争与民族主义的兴起384

一 民族主义的空前勃兴385

(一)民族意识的觉醒与民族主义的高涨385

(二)文化保守主义者对复兴民族文化的鼓吹389

(三)战国策派的民族主义主张391

二 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废除395

(一)不平等条约的废除395

(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意义400

三 战时的中美英苏同盟关系402

(一)抗战前期的中苏关系402

(二)抗战前期的中英美关系405

(三)世界反法西斯阵线的形成及中国与盟军配合作战407

(四)从雅尔塔协定到中苏条约的签订410

(五)抗战后期的中美关系411

(六)中共的对外关系412

四 傀儡政权的出现与覆灭414

(一)华北及华中傀儡政权的建立414

(二)汪伪政权的建立416

(三)傀儡政权的覆灭419

第十二章 抗战形势的演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420

一 《中国之命运》与国民党的战后设计420

(一)《中国之命运》的发表421

(二)国民党六大的召开423

二 国民党统治力的衰落425

(一)政治危机425

(二)经济危机429

(三)军事危机432

三 《新民主主义论》与中共的政治追求433

(一)《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434

(二)中共七大的召开436

四 中共根据地的发展439

(一)根据地的发展历程439

(二)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441

(三)减租减息和大生产运动442

五 抗日战争的胜利443

第十三章 战后初期的中国政局与国民党统治的危机446

一 短暂的和平446

二 全面内战的爆发455

(一)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455

(二)国民党军对陕北、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462

(三)国民党军队被迫全面退守466

三 国民党统治的危机469

(一)国统区的政治危机人民运动的高涨469

(二)国民党的“制宪国大”和“改组政府”482

(三)“行宪国大”的召开与总统、副总统选举风波487

(四)国统区的经济危机人民生活极度贫困495

(五)国统区经济危机的根源与特点506

第十四章 南京国民政府的覆亡509

一 国共两军的战略决战509

(一)战略决战前的形势和国共双方的战略企图509

(二)济南战役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512

(三)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519

二 南京国民政府的覆亡531

(一)蒋介石“引退”李宗仁“求和”531

(二)北平和谈国民党“和平”攻势破产535

(三)渡江战役国民党军长江防线崩溃539

(四)南京国民政府覆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42

参考文献54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