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汉语新文学通史 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汉语新文学通史 下
  • 朱寿桐主编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8066771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724页
  • 文件大小:251MB
  • 文件页数:38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汉语新文学通史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六编(上) 从工农兵文学到红旗文学369

二十五、社会主义的文学改造369

(一)文学的左翼传统到延安传统369

(二)连续性的文学批判371

(三)知识分子文学情感的克服374

(四)“再批判”与“黑八论”的批判376

二十六、历史的挽歌与颂歌381

(一)文学史的回顾与电影改编381

(二)重铸历史剧经典383

(三)革命历史小说的繁荣387

(四)富有历史穿透力的短篇小说392

二十七、红旗下的社会主义文学395

(一)社会主义的“创业史”395

(二)工农兵文学传统的发扬397

(三)颂歌与战歌399

(四)政治艺术化的散文402

(五)诗艺失控的诗歌405

第六编(下) 从国难文学到军中文艺408

二十八、“军中文艺”或“战斗文艺”408

(一)“三民主义文艺观”的继续408

(二)新文学传统与现实政治需要的龃龉412

(三)“战斗文艺”的强势运作414

(四)“自由中国事件”与文艺界的反弹416

(五)立意反共的政治写作419

二十九、“战斗文艺”边缘的怀乡文学421

(一)用怀乡文学完成对“战斗文艺”的超越422

(二)怀乡文学创作的女性化视角423

(三)徘徊在传统和现代之间的怀乡诗425

第七编(上) 从红旗文学到红太阳文学430

三十、“文化大革命”文学的实质430

(一)“文化大革命”的兴起430

(二)对“十七年”文学的反思与批判433

(三)引爆“文革”的政治批判435

三十一、红太阳意象下的“文革”文学437

(一)前“文革”文学437

(二)革命样板戏441

(三)红太阳文学狂潮445

三十二、为复杂的政治斗争服务的文学447

(一)另类树碑立传的颂歌447

(二)斗争“走资派”的作品450

三十三、地下文学的涌动453

(一)白洋淀诗群453

(二)手抄本小说456

第七编(下) 从军中文艺到现代文学460

三十四、现代文艺的复兴460

(一)现代诗社的运作460

(二)创世纪诗社的运作463

(三)现代诗人及创作466

三十五、《现代文学》及现代主义文学468

(一)通向现代的精致469

(二)泛现代主义的小说创作472

(三)现代主义戏剧创作483

三十六、现代文艺思潮的跨海辐射485

(一)香港现代主义的新文学传统485

(二)香港现代主义对西方现代主义传统的摄入490

(三)香港现代主义文学的反殖民意识492

(四)台湾现代派对东南亚的影响495

(五)汉语新诗的异族芳华498

第八编(上) 从红太阳文学到文学解冻500

三十七、文学的批判与控诉500

(一)“阴谋文艺”的批判500

(二)文学的政治控诉503

(三)文学的解冻与人性恢复的吁求506

(四)知识分子文学地位的省思508

三十八、“归来者”的反思510

(一)接续新文学传统的新诗511

(二)自我反思与忏悔513

(三)解不开的思想纽结515

三十九、“改革文学”的破冰519

(一)“改革文学”的发展阶段520

(二)“改革文学”与建设性的现实主义521

(三)“改革文学”与社会政治“问题”525

(四)“改革文学”的多维展开528

四十、突破性的文学探索530

(一)突破现实主义531

(二)心理空间的探索534

(三)探索戏剧536

四十一、朦胧诗派的崛起541

(一)朦胧诗派的崛起过程与影响541

(二)朦胧诗潮中的“双桅”544

(三)朦胧诗的动力系统548

(四)泰国朦胧诗的论争551

第八编(下) 从现代文学到文学回归552

四十二、回归的姿态与含义552

(一)“赤色先锋”事件与现代性折返552

(二)文化回归与汉语新文学传统555

(三)回归乡土的文学创作559

四十三、传统文学趣味的回归562

(一)传统通俗文学趣味回归的背景563

(二)走出传统的言情文学564

(三)武侠小说和历史小说567

第九编(上) 从文学解冻到先锋文学572

四十四、现代主义与先锋姿态572

(一)后新诗潮的文学实验573

(二)小说的文本实验576

(三)先锋作家的追求及其意义580

四十五、西方思潮导引下的文化先锋588

(一)文化寻根与寻根文学588

(二)文学迷宫的先锋性设计597

四十六、新历史主义的文学建构600

(一)史传传统的偏离601

(二)历史的对话与“讲史”笔法604

(三)历史记忆的力度608

(四)戏剧中的“新历史”迹象609

第九编(下) 从文学回归到后设文学612

四十七、台湾的后现代文学潮612

(一)后现代思潮的出现612

(二)新世代的后现代实验614

四十八、回归与港澳文坛的震颤617

(一)香港回归的文学反应617

(二)香港的先锋文学621

(三)双重回归下澳门文坛的震颤626

四十九、台湾女性主义文学632

(一)施氏三姐妹632

(二)朱氏三姐妹637

(三)女性与女性主义视角的人生批评642

五十、批评本体的台湾文学645

(一)女性文学批评家的崛起646

(二)杂文体的文学写作648

(三)批评本体写作的异象纷呈649

第十编(上) 从先锋文学到文学边缘化657

五十一、市场经济的转型与人文精神的重铸658

(一)市场经济与多元写作659

(二)价值呼唤与文化守成661

五十二、现实批判的时代性书写665

(一)新写实小说666

(二)现实主义冲击波小说672

五十三、文化气息的营构与文化传统的消解679

(一)诗歌: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680

(二)从文化大散文到小女人散文683

(三)网络文学的兴起687

(四)身体写作与书面涂鸦689

五十四、历史返溯的文学潮693

(一)传统文学兴味的激发:《废都》693

(二)心灵历史的回溯:《白鹿原》696

(三)民族秘史的深味:《尘埃落定》699

第十编(下) 从文学边缘化到华文文学702

五十五、族裔背景与处在边缘的汉语文学702

(一)亚细安华文文艺营和华文文学大同世界702

(二)新加坡的五月诗社704

(三)马来西亚汉语文学的独立愿望706

(四)双重传统的理论演绎708

五十六、汉语文学向中心回归的努力710

(一)汉语新文学与故园文化710

(二)坚守新文学传统和故国文化712

(三)本土拒绝与故土情结715

(四)尴尬的诺贝尔奖717

后记72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