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浩等著 著
- 出版社: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187023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511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52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Ⅰ 理论和历史的回顾: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3
近代中国社会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3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的历史条件3
二、陈独秀、李大钊、李达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的主要贡献8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五四时期的三次大论战中得到进一步的传播2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运用和发展30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30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的运用和发展——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系统化48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运用和发展——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多方面展开5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65
Ⅱ 曲折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71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运用和发展71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过渡时期总路线71
二、关于思想文化领域中的五次大批判77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十大矛盾84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党的八大路线89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0年中的运用和发展94
一、10年的主要成就与严重失误94
二、10年严重失误的哲学反思98
三、关于哲学中的两次大争论109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理论上的主要发展115
“文化大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偏离和背叛128
一、“文化大革命”的主观主义地发动128
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公然背叛——林彪、“四人帮”唯心主义横行,形而上学猖獗130
三、“文化大革命”的恶果以及必须划清的两条根本界限142
Ⅲ 实事求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147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基础147
一、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基本思想的中国化表达147
二、实事求是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的哲学升华148
三、实事求是是在现实生活中区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原则154
四、实事求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与认识论、方法论的高度统159
真理标准讨论与思维方式的变革166
一、真理标准讨论与思想解放运动166
二、真理标准讨论与新时期思维方式的特征176
三、检验真理的标准与检验实践的标准185
四、实践标准与生产力标准195
实事求是最重要的思想成果: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08
一、以实事求是原则总结历史经验的基本结论208
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构想213
三、历史的启示220
四、哲学的反思226
Ⅳ 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主旋律239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239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自身反思的结果239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243
三、社会主义改革的唯物论249
四、社会主义改革的辩证法255
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要条件268
一、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要求268
二、对外开放的丰富内涵及其意义274
三、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279
四、对外开放与反和平演变285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与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289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确立289
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297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桥梁301
Ⅴ 人与主体:马克思主义哲学主体观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体317
人的问题的提出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的确立317
一、反思“文化大革命”引发出的人的问题318
二、人道主义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320
三、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联系与区别32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观333
一、人的问题向主体问题的转变333
二、马克思主义基于实践的主体观342
三、马克思主义基于实践的主体观的科学方法论意义364
新时期我国人民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369
一、社会主体的历史规定369
二、社会主体的历史使命374
三、在实现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实现人的现代化383
Ⅵ 世界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精神401
当代世界的潮流、主题和特征401
一、时代潮流401
二、时代主题414
三、时代特征418
世界与未来:当代中国发展的坐标433
一、近代史上的中外古今之争及其必然结论434
二、当代的中外古今之争及其未来前景457
时代精神的升华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479
一、时代与哲学479
二、历史经验与发展前景489
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个方法论原则500
后记511
热门推荐
- 1417761.html
- 2905269.html
- 3404973.html
- 2807183.html
- 3221561.html
- 390703.html
- 744945.html
- 878805.html
- 1480592.html
- 27596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082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900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298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816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82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071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43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093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260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8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