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政治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政治学
  • 宁骚,关海庭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 ISBN:7301060335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412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31页
  • 主题词:党史/党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政治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在中国的形成和发展1

二 邓小平与中国当代政治学的恢复与重建5

三 邓小平理论在当代中国政治学中的地位10

四 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特色政治学体系的建立15

第二章 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方法论23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23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对政治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29

一 分析政治的科学方法31

二 确立社会主义政治价值观36

三 提出和重新界定一系列政治分析的概念41

第三节 实事求是——政治科学应遵循的研究路线53

一 研究现实中的各种政治现象54

二 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对实际问题的研究55

三 联系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来研究各种实际问题56

四 以实践检验理论的正确性57

第四节 邓小平跨国比较的示范意义59

一 反思社会主义传统模式的弊端60

二 分析苏联、东欧国家演变的经验教训62

三 在比较中认识中国的国情63

四 分析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64

五 分析资本主义国家的可借鉴之处66

第三章 邓小平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71

第一节 邓小平的政府合法性理论71

一 合法性理论72

二 历史的合法性76

三 法理的合法性79

一 国家与社会的一般关系82

第二节 邓小平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82

二 全能主义的产生及邓小平对这一模式的批评85

三 新型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的构建88

第三节 邓小平的国家职能理论92

一 邓小平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职能的一般论述93

二 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94

三 国家的政治职能96

四 军队在国家建设中的作用98

第四节 邓小平的国家结构理论100

一 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101

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05

三 “一国两制”理论及其对国家结构形式的影响107

第五节 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理论110

一 政治体制改革的内涵、发端及迫切性110

二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内容113

三 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和需要关注的问题118

第四章 邓小平理论与政党政治研究121

第一节 邓小平政党政治思想概述121

第二节 邓小平论中外政党制度128

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128

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中国历史和现实条件决定的132

三 中国不能实行资产阶级的两党制和多党制135

第三节 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140

一 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140

二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144

三 加强党组织建设147

四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151

五 加强党的制度建设155

第四节 邓小平论总结党的历史经验158

一 邓小平论学习和研究中共党史158

二 邓小平论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党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160

三 邓小平论“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162

四 邓小平论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164

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与政治发展研究168

第一节 邓小平政治发展观形成的背景和发展的基本线索168

一 邓小平政治发展观形成的背景168

二 邓小平政治发展观发展的基本线索174

第二节 邓小平政治发展观的主要内容178

一 民族问题178

二 政府职能180

三 民主183

四 法治185

第三节 邓小平政治发展理论与中国政治发展的具体实践187

一 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187

二 政治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关系190

三 走自己的路与借鉴的关系193

四 政治发展与体制改革的关系196

第四节 邓小平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贡献198

一 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模式的新开拓199

二 中国式社会主义民主的新创造202

三 政治发展与经济改革关系的新耦合206

第六章 邓小平理论与政策科学209

第一节 政策一般论210

一 政策与策略是党和政府的生命210

二 从政治高度看待经济问题,用经济政策解决政治问题的政策观212

三 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的政策体系214

四 坚持公共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217

第二节 决策模式论222

一 决策的认识论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24

二 决策的基本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229

三 决策的基本原则——民主集中制232

第三节 政策过程论234

一 公共政策制定234

二 公共政策执行243

三 公共政策评估250

四 公共政策监控254

第七章 邓小平理论与行政管理学256

第一节 邓小平行政管理思想的核心理念256

一 为民行政的理念257

二 依法行政的理念264

三 科学行政的理念267

第二节 邓小平的政府职能理论270

一 对政府职能的一般理解和分析270

二 邓小平对我国传统政府职能模式积极因素的肯定275

三 邓小平政府职能理论的主要内容278

第三节 邓小平的行政改革理论与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发展286

一 非政府公共组织的概念界定287

二 邓小平关于政社分开、政府权力回归社会的思想为NGO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前提和政策指向288

三 邓小平的市场经济理论与NGO的改革和发展289

四 政府职能转变与NGO的改革和发展291

五 事业单位的改革与NGO的发展292

六 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得到了较大发展292

第四节 邓小平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理论294

一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是消除行政管理中种种弊端的根本途径294

二 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是现代化建设的紧迫需要295

三 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思想脉络296

四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的主要原则和方法299

第五节 邓小平的行政运行机制理论302

一 邓小平的选人用人机制理论303

二 邓小平的行政责任机制理论306

三 邓小平的行政监督机制理论310

第八章 邓小平理论与国际政治学316

第一节 邓小平国际政治学理论的基本框架316

第二节 邓小平和平与发展思想和国际政治的价值取向319

一 时代主题与国际格局319

二 邓小平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目标325

第三节 邓小平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330

一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奉行和平外交政策,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别,发展同世界各国友好合作关系331

二 不结盟、不当头、不称霸、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333

三 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增强综合国力,开展实力外交335

四 反对霸权强权,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致力建设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337

第九章 邓小平理论与政治学跨学科研究340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与民族政治学340

一 邓小平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的科学论断341

二 邓小平关于民族平等的政治思想344

三 邓小平关于民族发展和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思想345

四 邓小平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思想347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与政治社会学351

一 邓小平关于政治社会化的思想352

二 邓小平关于公民政治参与的思想355

三 邓小平关于所有制结构调整的思想359

四 邓小平关于社会结构变迁的思想364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与政治经济学367

一 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现状367

二 邓小平的政治-经济观是对马克思政治-经济研究路线的继承和发掘370

三 构建以邓小平政治-经济观为视角的政治经济学研究路线373

第四节 邓小平理论与政治文化研究378

一 政治文化与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内涵379

二 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建构384

三 政治社会化与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传播388

第十章 邓小平理论与政治学学科发展趋势394

第一节 中国政治学科发展回顾与取向394

一 从失误中奋起直追394

二 中国政治学学科发展取向396

第二节 中国政治学发展趋势399

一 以现代化过程中的问题为核心的学科交叉趋势399

二 以开放的态度看待意识形态问题的趋势400

三 世界范围内的科技进步影响着政治学科研究的趋势403

主要参考文献406

热门推荐